?

五年制高職VB程序設計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研究

2017-08-13 00:38陳貴蘭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7年12期
關鍵詞:代碼程序設計信息化

陳貴蘭

[摘 要] VB程序設計是五年制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概念抽象難懂、實踐性強難掌握的特點。將信息化教學模式應用于VB程序設計的課堂教學實踐和研究,對促進課程發展、提高教學質量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 鍵 詞] 信息化教學模式;VB程序設計;五年制高職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5-0122-01

VB程序設計是一門理實課程,通過在課堂中采用信息化教學的實踐,發現這種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以第七章Visual Basic控制結構中的for語句為例。

一、課前準備

For語句是VB控制結構中循環結構的其中一種,學生已經掌握了選擇結構,對控制結構有了初步了解,以下是通過信息化教學突破重難點的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課前教師需要準備好學生課前預習的任務清單;錄制學生自學視頻,用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錄制前100項之和的運行代碼;準備教學課件、重復執行過程的Flash動畫、課后拓展作業等。將以上內容上傳至班級QQ群。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自己的手機在班級QQ群中查看任務清單,觀看自學視頻,觀看動畫和課件,其中任務清單是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清單主要包含:(1)列舉日常生活中遇到重復執行的事情,至少三件;(2)流程圖中各種圖形代表的含義;(3)for循環控制結構的語法格式。學生在完成任務清單的過程中由于個性的差異,需要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把過程性考核納入課程考核中,讓過程性考核比例占到課程考核50%的分數,這樣能對學生起到鼓勵的作用。

二、課堂教學

(一)任務確定

學生已經完成了課前預習工作,在課堂上我會根據他們任務清單完成的情況來確定本次授課的學習任務:一是通過for循環實現1+2+3+4+…+100;二是編寫代碼輸出斐波拉契數列前30項。

(二)任務分解

For語句的語法格式學生已預習,本次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for循環結構如何用代碼實現重復執行操作。首先引導學生對for循環語法格式進行提問,我逐一進行解答。然后進行小組合作編寫1+2+3+…+9+100的求和代碼,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循環體的執行過程了解不透徹,此時我將錄制的視頻發送給學生,學生通過視頻的觀看將抽像化的概念進行形象化的理解。最后,進入一對一答疑環節,我主要運用多媒體教室環境和錄屏軟件以及Flash動畫來實現教學。實踐證明,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學生比傳統方式更易掌握本次課程重點。

(三)任務實現

該環節中我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編寫前100項之和的代碼,而是先通過任務分解前10項之和的代碼,然后讓學生再去完成前100項之和的代碼編寫。另外,我還會拋出下一個問題(編寫代碼求解前100項偶數之和)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通過多媒體教室軟件接收文件即時查看學生提交的代碼。實踐證明,通過多媒體教室軟件的應用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任務拓展

斐波拉契數列是典型的循環控制結構例題,我把它作為此次課的任務拓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for語句用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重復執行的問題,能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由于代碼的實現比較抽象,是本次教學的一個難點,我用Flash動畫展示分句執行循環體的過程來突破這一難點,然后由小組合作完成代碼的編寫和調試運行,在編寫代碼的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線索。在該環節中我主要通過Flash動畫和多媒體教室軟件實現教學。

(五)任務評價

傳統的課堂評價會局限于教師對學生課堂作業進行簡單的點評,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課堂評價中,我采用了多維度的評價機制,主要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的方式。學生自評環節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中由簡到難的收獲,實現自我肯定;在小組互評中先由小組合作討論其他小組完成的作品,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同一個問題總結得出不同的解決方法;在教師點評環節中,由教師對學生的作品制定優秀、良好、待提高三個等級,而不是只用好與不好兩個標準,教師在評價中采用這種肯定的、鼓勵的方式肯定學生的付出和收獲,有利于提高職校學生的自信和提升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課后鞏固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多是要等到下次課進行點評,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做得更好。職校學生課余時間較多,我通過QQ群可以及時查收學生的課后作業,根據作業完成情況再進行一對一的線上交流,我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晚自習是在機房學習的,如果線上交流有障礙,我會利用晚輔導再進行交流和指導。線上線下的結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的知識。

總之,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中多個環節發生了變化:(1)學生的角色發生變化,學生由以前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探究者;(2)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教師由以前的知識傳授者、課堂管理者轉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3)課堂時間的分配發生變化,在課堂中盡量減少教師的講授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活動時間,充分體現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中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入課堂,學生通過信息化的平臺更多地與教師互動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青.信息化教學模式《電子對抗技術》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7(3):90-91.

[2]米文麗.《VB程序設計》教學模式研究[J].隴東學院學報,2015(1):103-105.

猜你喜歡
代碼程序設計信息化
基于OBE的Java程序設計個性化教學研究
項目化教學在Python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C++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醫學專業“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總結與思考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神秘的代碼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