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羅盤也能航海弗朗西斯·畢卡比亞的萬花筒

2017-08-15 21:10陳燁
藝術與設計 2016年12期
關鍵詞:比亞繪畫創作

陳燁

2014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宣布將于2016年11月舉辦法國藝術家弗朗西斯.畢卡比亞(Francis Picabia)的大型回顧展,兩年后的今天,它如期而至。

展覽的標題“我們的頭是圓的,所以我們的想法可以改變方向”一語中的地點破了畢卡比亞的藝術。畢卡比亞的創作從來沒有固定的模式,一直在變革之中,沒有一個風格流派可以將之標簽,如果一定要有,我想那便是一個字:變。他不斷地游走在抽象和具象之間,從立體主義到達達主義到超現實主義,甚至最后重操學院派裸體創作。每一次他的轉型都那么地讓人措手不及,也難怪阿爾普稱他是藝術上的哥倫布:“沒有人能達到他哲學式的心不在焉、創作的輕而易舉及工匠式的冷靜,他沒有羅盤而能航海?!倍派幸卜Q贊他擁有永不枯竭的想象力,畢卡比亞的藝術生涯就像是一系列萬花筒式的試驗,在外在形式上只略有近似,卻顯著地烙上強烈的個人特質。

這是全美首個囊括了畢卡比亞大膽、挑釁、有深刻影響力的職業生涯的全方位大型展覽,也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歷史上為畢卡比亞舉辦的第一個專題展覽,這次展覽將以大概兩百件不同媒介的作品來探索他在二十世紀現代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繪畫、紙上創作、期刊、印刷品、插圖信件,還有一部電影,琳瑯滿目的展品讓觀者更深入地理解畢卡比亞那一次次決斷的轉型以及他是如何不斷地對藝術的意義和目的保持質疑的態度,而這些轉型和質疑又是如何讓他的破舊立新產生持久的影響力。破與立

出生在優渥家庭的畢卡比亞之所以走上藝術之路,是因為小時候的一個小癖好:集郵。他因制作仿制郵票將父親的收藏偷龍轉鳳而被發掘出天賦,并被送進法國裝飾藝術學校學習繪畫。在攝影技術高速發展的那些年里,繪畫藝術遭到挑釁,自信又倔強的畢卡比亞撂下狠話:“你們可以拍下風景,可拍不下我的思想?!碑吙ū葋喌乃囆g之路開始得十分順暢,出道、沙龍、搶購一空,卻也很快就招來指責,評論家們認為他只是模仿,模仿莫奈。于是,他開始求“變”:分離與拼湊、抽象的線條、立體主義的輪廓、野獸派的精神……1908年至1911年,畢卡比亞從崇拜印象主義轉到立體主義,他參加了立體派一個小組。如果說印象主義還是對客觀對象的表現的話,那么他的這個轉變正正就體現了照相機發明之前康德所表達的那樣:我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不是事物的本質,而是它的表象,事物的本質只能通過人腦來演繹。這與畢卡比亞的藝術觀念非常接近,畢卡比亞認為客觀世界的視覺現象是無意義的,有意義的是感受。

1912年夏天,他與阿波利奈爾在英國旅行歸途中熱烈地討論了“非再現”繪畫的可能性,藍與紅難以理解嗎?圓與三角、體積和顏色就沒有桌子般容易理解嗎?畢卡比亞提出質疑,而他們的對話催生了作品《春天》,而這幅作品也標志著巴黎抽象主義的到來。他又畫了一系列作品,并在秋天作了展覽,然而,這些作品展出時引來了轟動,評論家們痛斥新作品“不可理解”“不可讀”“一堆紅黑色的刨花”或是像“鑲嵌油氈”。管他呢,平面上那些菱角分明、色彩鮮艷的幾何形狀拼接,就像是萬花筒的世界:在色彩的纏結中,畢卡比亞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充滿動感的空間體驗,似乎還擴大了畫布的邊界。畢卡比亞在接受采訪時道:“美國的回憶被喚醒,巧妙地糅合了喜歡的音樂和弦,成為想法、懷舊、轉瞬即逝的印象表現?!?913年,他應邀去紐約參加國際博覽會,作品《裸體下樓梯》脫穎而出,他開始重新贏得鮮花與掌聲。

1915年10月,畢卡比亞告訴紐約論壇報“我已經征募了現代世界的機械,并引入我的工作塞?!彼麖臋C械示意圖和工程圖紙中吸取元素,開始嘗試新的圖像創作。作品上的機械零件似的形象,是畢卡比亞繼續延續的具象傳統。他將這些“機械”稱為肖像,完全脫離了真實的肉體,我們稱之為畢卡比亞的“心理機械”,這可比他的抽象作品更加地“抽象”!畢卡比亞希望這一階段的作品容易復制,并在雜志上出版,所以他把藝術技巧壓縮到了極限,機械的硬邊線和精確的陰影,打印出來的圖像看起來就像是從工程師的桌子發出的機械圖那樣?!八褪莻€機械師,不能有任何不確定性出現?!碑敃r的一位評論家說。

否定那些否定

然后,畢卡比亞來到紐約,結識了杜尚、曼·雷等人,開始投入到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浪潮之中。他們舉辦展覽、投稿,在雜志上發表藝術觀點?;氐綒W洲后,畢卡比亞還辦了一份目的在于反對一切的雜志《391》,以及后來的評論刊物《食人肉者》,又別人合編雜志《達達》。在他的藝術熱情與財力支持下,達達主義的確發展得有聲有色,而作為達達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畢卡比亞也活得十分活躍,并盡情地揮灑出自由的創作實驗。他不再尋找新的繪畫方式的根基,而是質問關于根基的想法本身。這很達達,摒棄一切傳統的審美觀,聲稱藝術與美學無關,這些虛無主義的態度在畢卡比亞的代表作《扎拉肖像》中就表露無遺:作品上沒有人像,圓圈、直線、曲線,加上毫無關聯的字句一一幻影、確實性、觀念幻術、蒸發、花、香)一一然后寫上扎拉的名字,便成為一幅“肖像”。但在這場實驗中,畢卡比亞創作出來的一系列形式手法對后來的藝術發展無比珍貴,剪切、潑灑、書寫,這些具有觀念的暗示的創作手法成為后來者的創作基礎。在達達頂峰之際,畢卡比亞宣布離開,這,也很達達:“立體派在清晨出生,并在當天的黃昏死去;然后達達出現了,轉瞬即逝。一些人總是認為,最新的現象已經過時了,所以它可以繼續……達達,你看,它從不嚴肅,正因為如此,它如野火一般,征服了全世界。如果現在有人嚴肅地對待它,那是因為它已經死了!……感謝達達,藝術經紀人獲得了財富,編輯們買了汽車,作者們獲得了榮譽勛位……而我……我仍然是佛朗西斯畢卡比亞?!?/p>

輾轉而歸

畢卡比亞在1925年搬到法國南部后,便開始了更大的奢侈生活,他開始各種揮霍,豪宅、游艇、賽車、賭博、各種大型晚會,他立刻就成為了戛納社交圈的???。而這時他在藝術上也出現了一種新的風格,他稱之為“怪物”,作品變得庸俗,工業漆和尖銳的色彩勾勒著厚重的輪廓,沒有一絲“繪畫”之感。這時期的作品暗諷著當時正圍繞著他的各種奢靡的氣氛。

“透明畫”接著登場,畢卡比亞從古典作品或經典中抽取形象,就像投影布一樣,將不同的抽取形象進行覆蓋,粗糙的輪廓和多層透明顏料的疊加使作品帶有了蒙太奇般的闡釋意境?!栋⒁谅濉穪碓从谙ED神話,簡單的輪廓面孔是畢卡比亞在弗朗西斯科的《基督受洗》中抽取的元素,他將之調整、重疊、改變手的位置,新的形象呈現在標題的隱隱暗示之下,生發出一個新的闡釋空間。詞語、文本、闡義,畢卡比亞一直在作品中添加主觀表達,模仿、編輯、引用以及使用蒙太奇,全部都只是一個表面,這些只不過是形式,很快,他便要將之拋棄。難以想象,畢卡比亞回到了學院派式的具象之中。也許是戰爭的殘酷摧毀了他的生活,也讓他又進行了改變。在那些年間,他“每天一畫”,經常使基于雜志上的照片進行創作。他將之成為“純真的現實主義”:“如今,我認為繪畫應該著手于復制生活,而不是卑微地復制照片。我決心追隨自己深邃的想象,描繪男人和女人。我希望自己的方式永遠不被歸入某種‘主義,而只是弗朗西斯.皮卡比亞的繪畫而已。它們是漂亮到極致的作品,它們是愚蠢的繪畫,它們有可能會討好我的房門,就像討好上流人士一樣,總之它們不愿意被埋葬在博物館里?!?/p>

最后的最后,畢卡比亞還是回歸抽象,這已經是二戰后的事情了。難以評價畢卡比亞的一生,他作出太多的嘗試,也作出太多的貢獻,就像他的話那樣,我們的頭是圓的,所以我們的想法可以改變方向,于是,他沒有羅盤,仍能航海。四十年代未,畢卡比亞準備與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們一起展覽,(盡管最后他在開幕前臨時退出了),展覽的畫冊上,他寫了一句話,也許,這句話最能概括畢卡比亞,也最適合為本文畫上句號:

“我是失敗的成功。我既不想要結果,也不想要目標?!?

猜你喜歡
比亞繪畫創作
巴倫比亞Piur餐廳
《一墻之隔》創作談
創作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