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兩種防粘連方法的臨床分析

2017-08-17 22:15周麗葉華海紅
中國醫藥科學 2017年14期
關鍵詞:效果

周麗葉?華海紅

[摘要] 目的 探討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兩種防粘連方法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提供指導。 方法 以來我院接受宮腔粘連分離術的90例患者(2010年10月~2016年10月)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對90例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合術后防粘連使用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其中48例患者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A組),42例患者術后宮內節育器+放置球囊支架(B組),兩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均隨訪3個月,研究對比兩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臨床療效、宮腔恢復情況及月經情況。 結果 B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86%,顯著高于A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再粘連率為11.90%,顯著低于A組(37.50%),(P<0.05);B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月經好轉率為85.71%,顯著高于A組(6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宮腔粘連分離術后患者采取球囊支架預防再粘連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宮腔粘連分離術;防粘連;宮內節育器;球囊支架;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14-86-04

Clinical analysis of two methods of anti adhesion after intrauterine adhesions

ZHOU Liye HUA Haiho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hang'an Hospital,Dongguan 52384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methods of anti adhesion after intrauterine adhesions,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uterine adhesions sepa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0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Clinical data of 90 cases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postoperative adhesion.48 patients were placed intrauterine device (A group),and 42 cases were placed with intrauterine device+implantation of balloon stent (B group).All the patients with intrauterine adhesion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intrauterine adhesions separation,recovery of the uterine cavity and menstruation of the tow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B group was 92.86%,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 group (75.00%) (P<0.05).The adhesion rate of B group was 11.9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group (37.50%)(P<0.05).The intrauterine adhesions separation rate of menstruation of B group was 85.71%,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 group (62.50%),(P<0.05). Conclusion It i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patients with intrauterine adhesions after balloon angioplasty.

[Key words]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Anti-stiction;Intrauterine device;Balloon stent;Effect

宮腔粘連(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屬于臨床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在臨床上又將其稱為Asherman綜合征[1],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周期性腹痛、閉經或月經量減少、不孕、妊娠異常(如早產、流產、死胎、胎盤前置、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等)及妊娠后胎兒生長受限等,嚴重影響了婦女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嚴重影響了育齡婦女的生育健康,對患者的家庭和諧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為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宮腔粘連患者實施及時有效治療十分重要[2]。

目前,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宮腔鏡技術獲得較快的發展,臨床醫治宮腔粘連主要對患者實施宮腔鏡手術療法,同時術中放置官內節育器等屏障治療以及術后給予患者口服戊酸雌二醇進行輔助治療,其中以宮腔粘連分離術較常見,但有調查發現,對患者實施該手術治療易使患者術后出現再粘連情況,嚴重影響了手術治療效果[3]。我院為了探討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兩種防粘連方法的臨床效果,對90例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來我院接受宮腔粘連分離術的90例患者,2010年10月~2016年10月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對90例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合術后防粘連使用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其中48例患者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A組),42例患者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球囊支架(B組)。

A組48例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患者上限和下限年齡分別為42、23歲,48例患者年齡均數為(32.7±2.6)歲;按March分類標準[4]對宮腔粘連嚴重程度進行分析,輕度粘連患者16例,中度粘連患者20例,重度粘連患者12例。

B組42例術后放置球囊支架患者上限和下限年齡分別為43、22歲,42例患者年齡均數為(32.75±2.62)歲;按March分類標準對宮腔粘連嚴重程度進行分析,輕度粘連患者14例,中度粘連患者19例,重度粘連患者9例。A組和B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90例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及其家屬均經主治醫生介紹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宮腔粘連分離術 術前,對所有患者均實施婦科常規檢查、凝血功能檢查、盆腹腔彩超檢查、白帶常規檢查、生化檢查、術前四項檢查。于患者月經周期的第7~14天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對無月經來潮者可隨時實施手術治療),術前12h向患者宮頸中置入16號導尿管,若發現患者置管困難,于術前12、2h經患者陰道使用400μg米索前列醇以軟化宮頸,對患者實施腰硬聯合麻醉處理,協助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對其實施常規消毒、鋪巾,并留置導尿管,向患者陰道內放置窺器,使宮頸充分暴露,探測子宮的大小及子宮體位置(使用子宮探針),擴張宮頸,對宮頸管、宮腔各壁、宮底、宮角、輸卵管等情況實施檢查,并對整個宮腔大小、形態以及粘連程度進行觀察,然后對粘連部位實施分離,切除較硬的粘連組織至內膜平整,待宮腔形態基本恢復正常后,可見雙側輸卵管開口,結束手術。

1.2.2 防粘連方法 A組48例患者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向患者宮腔內置入1枚含銅的金屬圓環。B組42例患者術后放置T型+O型捆綁,同時宮腔放置14號Foley導尿管做球囊支架,并向球囊中注入6~8mL水,于術后第二天將水放出3~5mL,術后10天取出球囊支架。

1.2.3 術后人工周期治療法 對于術前閉經患者,于術后第2天起,每天給予患者口服4mg戊酸雌二醇(法國 Bayer Vital GmbH;注冊證號:H20120368,規格:1mg),每天2次,連續治療21天,周期后10天每日加服甲羥孕酮10mg。停藥后于月經來潮后第5天繼續用藥,連續治療3個周期,如停藥后一周月經未來潮進行下一周期治療,連續3個周期。對于術前仍存在月經來潮患者,于術后第2天起,每天給予患者口服4mg戊酸雌二醇,于術后第2天起,每天給予患者口服4mg戊酸雌二醇,每天2次,連續治療21天,周期后10天每日加服甲羥孕酮10mg。停藥后于月經來潮后第5天繼續用藥,連續治療3個周期。兩組術后均于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評估指標及評估標準

1.3.1 評估指標 兩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均隨訪3個月,研究比較兩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臨床療效、宮腔恢復情況及月經情況。

1.3.2 效果標準[5] 治療后,若患者的月經量基本恢復正常,宮腔鏡檢查顯示宮腔形態正常,可見雙側宮角及輸卵管開口為治愈;若患者的月經量較治療前增多但較正常月經量少,宮腔鏡檢查顯示宮腔較治療前明顯增大,可見部分粘連形成,未發現單側或雙側輸卵管開口為有效;若患者月經量未恢復,甚至出現經量減少至閉經,宮腔再發生粘連為無效,總有效率為治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對研究中的評定指標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對比研究,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A組患者經宮腔粘連分離術治療后,20例治愈,16例有效,12例無效,B組患者經宮腔粘連分離術治療后,23例治愈,16例有效,3例無效。經統計發現,B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86%,顯著高于A組75.00%,差異統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宮腔恢復情況比較

A組患者經宮腔粘連分離術治療后,10例輕度粘連,6例中度粘連,2例重度粘連,B組患者經宮腔粘連分離術治療后,3例輕度粘連,2例中度粘連。統計發現,B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再粘連率為11.90%,顯著低于A組(3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月經情況比較

A組患者經宮腔粘連分離術治療后,30例月經好轉,12例月經過少,6例閉經,B組患者經宮腔粘連分離術治療后,36例月經好轉,4例月經過少,2例閉經。統計發現,B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月經好轉率為85.71%,顯著高于A組(6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目前,導致宮腔粘連的原因較多,以宮腔手術操作及感染較為常見,其中產后刮宮術被認為是導致患者出現宮腔粘連的最常見原因[6],有數據顯示[7],大約90%以上的宮腔粘連是由于宮腔手術操作損傷子宮內膜基底層所致。近些年,隨著宮腔手術操作及人工流產人數的增加,宮腔粘連的患病率亦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一定程度上威脅了婦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因此,對其實施及時有效治療十分必要[8]。

目前,臨床治療宮腔粘連主要對患者實施綜合治療,即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屏障治療+術后人工周期治療,其中手術治療以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最為常見,屏障治療以術中放置宮內節育器最為常見,術后人工周期治療以術后口服戊酸雌二醇最為常見[9]。

較多研究證實[10],對宮腔粘連患者實施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的治療效果較顯著,但臨床調查發現,有部分宮腔粘連患者術后易出現再粘連現象,尤其是重度宮腔粘連患者。因此,為避免再粘連現象的發生,對宮腔粘連患者實施屏障治療尤為重要。

目前,臨床屏障治療的方法較多,但對于采取何種屏障治療預防再粘連仍然存在爭議。本研究為探討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兩種防粘連方法的臨床效果,對患者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球囊支架,研究發現,對于輕度宮腔粘連患者而言,使用宮內節育器、球囊支架治療均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宮內節育器、球囊支架均能有效阻止創面相互接觸,可使殘存的子宮內膜在大劑量雌激素的刺激下快速生長,從而有效覆蓋原來粘連處的瘢痕,達到預防再粘連的效果[11];但對于中度、重度宮腔粘連患者,使用宮內節育器的效果欠佳,這主要是由于中度、重度宮腔粘連患者子宮內膜基底層破壞程度較嚴重,粘連切開的創面面積較大,而宮內節育器含銅的金屬圓環的面積有限,不能有效分隔子宮前后壁,導致子宮前后壁在宮內節育器中間仍存在再次粘連的可能性,且取環本身亦屬于一次宮腔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患者術后再粘連的機率,治療效果欠佳。

而相比于單純宮內節育器,對照組再宮內節育器基礎上再放置球囊支架能更有效阻止創面相互接觸,為內膜的生長爭取時間,并能有效擴張分離子宮四壁,屏障作用較顯著,同時可促使子宮內膜在大劑量雌激素的作用下沿著球囊表面增殖、修復,且球囊支架可引流積血、炎性滲出液,從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發生感染的機率,有利于內膜修復,并可有效避免宮腔再次粘連的發生[12]。但有研究顯示,球囊支架留置時間較長,易增加患者感染的機率,因此,為減少感染的發生,臨床醫師應對患者實施密切隨訪。

對此次研究結果進行對比發現,B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86%,顯著高于A組75.00%,這提示對患者實施宮內節育器同時加球囊支架預防再粘連的效果顯著優于單純宮內節育器的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復宮腔形態,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月經量,從而降低患者不孕的機率,提高妊娠率,最終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同時研究發現,B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再粘連率為11.90%,顯著低于A組37.50%,這提示對宮腔粘連分離術后患者采取球囊支架可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再粘連的機率,尤其是重度粘連的治療效果更顯著,這主要是由于單純放置宮內節育器,其不能有效分隔子宮前后壁,導致子宮前后壁在宮內節育器中間仍可再次發生粘連。且研究發現,B組宮腔粘連分離術患者的月經好轉率為85.71%,顯著高于A組62.50%,具有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對宮腔粘連分離術后患者采取球囊支架可有效促使患者月經量恢復正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妊娠率[13-15]。

綜上所得,對宮腔粘連分離術后患者采取宮內節育器同時+球囊支架預防再粘連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左欣,楊慧云,陳芳,等.兩種方法預防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再粘連療效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5,31(7):540-542.

[2] 白汶.宮內放置生物防粘連膜與宮內節育器預防術后宮腔粘連臨床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3):1766-1767.

[3] 王燕,陳璐,黃燕明,等.宮腔鏡在診治宮腔粘連中的應用價值[J].生殖與避孕,2014,34(12):1026-1030.

[4] 肖松舒,萬亞軍,鄒放軍,等.自交聯透明質酸鈉凝膠預防中重度宮腔粘連分離手術后再粘連的前瞻性、隨機、陰性對照臨床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5,50(1):32-36.

[5] 張玉婷,陳江,石兵,等.宮腔粘連分離術后預防再粘連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6):1269-1272.

[6] 王凱怡,董婕.不同劑量戊酸雌二醇用于中、重度宮腔粘連術后輔助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生殖與避孕,2015,35(3):166-171.

[7] 黃俊花,陳曉紅.重度宮腔粘連分離術后應用雙節育器加防粘連膜預防宮腔再粘連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6,18(8):1231-1233.

[8] 王敏,王丹鳳,趙福杰,等.宮腔粘連分離術后預防再粘連方法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6,44(4):334-337.

[9] 茹曉莉,段華,王永軍,等.宮腔粘連發生和預后的相關因素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29):5712-5715,5730.

[10] 劉彩霞,郭寶枝,劉愛珍,等.激素預處理預防重度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宮腔再粘連的療效[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6,8(9):42-45.

[11] 黃芳,蔣競,趙玲軍,等.大劑量雌激素預防中重度宮腔粘連術后復發的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8):43-46.

[12] 呂云霞.加用防粘連膜治療重度宮腔粘連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89-90.

[13] 申愛榮,劉瓊麗.重度宮腔粘連分離術后預防再粘連方法的比較[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0,11(1):25-27.

[14] 葉紅,段華.宮腔鏡宮腔粘連分離術治療再次宮腔粘連12例臨床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6,16(10):911-912,916.

[15] 陳媛媛,孟躍進,顧曉荔,等.重度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兩種輔助治療方法的效果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4):2281-2283.

(收稿日期:2017-05-14)

猜你喜歡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療甲亢的效果觀察
當上課忘了帶筆……
如此外墻,防水還扛得住么?!
靈動耳環
小畫匠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沒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燈
事關裸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