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化學學科素養的教學思考

2017-08-18 08:43林麗蓉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7期
關鍵詞:化學核心素養科學精神高中化學教學

林麗蓉

【摘 要】“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緊密結合,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學科核心素養;從化學平衡、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平衡角度解析復雜難記的化學反應,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促進學生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形成。重視知識學習的價值,培養具有“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學科素養的個人。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 化學核心素養 學科素養 培養 科學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100-02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社會發展和個人終生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學生離開學校后,帶得走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是學生走向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石。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具體包含“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等五個要素。作為一線高中化學教師,如何將化學核心素養五個要素的培育工作落實到教學中?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幾點探討。

1、宏微結合,培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學科素養

在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演示實驗,盡量讓學生動手做探究實驗,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掌握物質性質,并能運用符號表征物質性質及其變化。例如,在金屬鈉與水的反應教學中,有奇妙的宏觀現象,學生感到很新奇,在課堂氣氛特別活躍的時候,教師不僅要趁熱打鐵地引導學生書寫表征符號—化學方程式,還要從微觀角度(如鈉的原子結構、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分析該反應的實質、引導學生用“雙線橋”表示該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歸納總結書寫該反應離子方程式。然后可引導學生查閱課本以及其他學習資料,了解金屬鈉的制備和用途。從而切實培養學生的關注化學反應的本質的科學素養。

教師要引導學生關心現實生產生活中存在的許多宏觀現象。比如對化學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就會提出這樣的疑問:“鋁比鐵活潑,為什么金屬鐵卻總是銹跡斑斑,同樣條件下,鋁卻能白得锃亮,不易被腐蝕”; “長期使用的電熱水壺,會產生大量白色的水垢”。他們去關注這種現象,嘗試著“透過現象看本質”,提出更進一步的問題“如何正確的使用鐵制品和鋁制品”;“水垢是有哪些物質組成?它不溶于水,用什么可以除去?”并試著動手用白醋、純堿濃溶液,燒熱水靜置一段時間,加以刷洗除去。這樣,學生慢慢養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和素養;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去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運用原理解析反應實質,提高表征反應的學科能力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利用化學反應的原理引導學生,從化學平衡、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平衡角度解析復雜難記的化學反應,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促進學生能快速準確表征化學反應方程式。

例如,高三復習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比較如下表:

教師可從鹽類的水解平衡和離子反應的微觀角度,解析“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是分步進行的,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Na2CO3 和NaHCO3 溶液與酸反應,NaHCO3劇烈程度強于Na2CO3 ”。 Na2CO3溶液中各種微粒是在不斷運動,其中碳酸根離子發生了水解反應:CO32-+H2O ? HCO3-+OH-,生成弱電解質離子“碳酸氫根”?碳酸氫根再水解:HCO3- +H2O ?H2CO3 +OH-,生成弱電解質分子“碳酸”。往Na2CO3溶液中加入鹽酸,鹽酸中的氫離子促進了這兩個水解平衡都向正向移動,也就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這樣化學學科的對立統一、聯系發展和動態平衡的觀點在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提升,同時培養了學生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再如“NaHCO3與Ca(OH)2反應有白色沉淀生成,而與CaCl2反應無明顯現象”,也可以從碳酸氫根離子的微觀電離和水解平衡的移動來解析。NaHCO3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HCO3- ? H++ CO32-和水解平衡HCO3- +H2O ? H2CO3 +OH- ,Ca(OH)2 完全電離的OH-與HCO3-可逆電離出來的H+結合成最弱的電解質——水,促進HCO3-電離出更多的CO32-,而OH-抑制HCO3-的水解,最終濃度變大的CO32-與Ca2+結合成難溶物——CaCO3 。復習教學時,復雜難記的離子反應,都可以從變化與平衡相結合的角度進行分析,同時也向學生展現了化學學科的內在魅力。

三、重視知識學習的價值,培養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學科素養

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也要充分體現育人價值導向和應用價值導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豐富多彩的化學教材、相應的科技領域的新成就、科學家們的感人事跡等相關內容,適時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成果的來之不易,要利用所學化學知識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做貢獻,而不是利用所學知識制造毒品、毒藥危害社會;讓學生體會到,化工生產不僅僅是產生各種廢渣、廢氣、廢水,它對提高糧食產量、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治理各種環境污染、提供各種衣、食、住、行的材料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科技的進步,綠色化工生產可以實現無污染、零排放。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增強學生對環境、對社會的責任心和積極的參與意識。

例如:《金屬的腐蝕與防護》的教學中,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金屬腐蝕圖片和觸目驚心的文字”,并指出在我國,每年被腐蝕掉鐵,占到我國鋼鐵年產量的十分之一,因為金屬腐蝕造成的國家損失巨大。引發學生帶著責任思考,如何利用所學電化學原理防止金屬腐蝕,減少國家損失。這樣可幫助學生樹立珍惜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本節學習,讓學生體會化學學科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增強學生做為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又如:教師在進行鈉、鎂、鋁、鐵、銅等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教學時,可先從學生身邊的物質入手,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液態鈉的熱傳導性比許多物質都強,含鉀50%-80%(質量分數)的鈉鉀合金在常溫下是液態,具有很強的導熱能力,常用于核反應堆中的導熱劑;金屬鎂可用于照明彈;汽車輪胎由不銹鋼絲、合成橡膠組成,氧化鎂是輪胎的促進劑,可增強其硬度;鋁合金自行車框架、鋁合金汽車輪轂、氫氧化鋁制胃酸過多、鋁鹽和鐵鹽的凈水、氧化鐵紅色涂料、銅導線等等。利用這些知識與素材,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有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觀察生活實際,關心學科發展。不久的將來,他們走出了學校,但這些具有“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學科素養已經在內心形成,將指引他們在各行各業,為國家經濟發展、人類進步、人民健康及環保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強化課內實驗探究,延伸課外科學探究,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北热缭陔娊獬亟虒W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家庭小實驗:用舊手機充電器作為直流電源(或四節串聯的干電池),鉛筆芯(或從舊干電池取出的石墨棒)為兩極,取無色透明的廢棄塑料瓶為容器,兩小段銅導線,電解純水、食鹽水等。通過在家里親身的探究,學生回校后,情緒激動地告訴大家,他居然自制了一瓶“漂白水”。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相應的知識,帶領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教給學生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從教會學生探究到帶領學生探究,再到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以此使學生的創新意識逐步得以提升。

總之,作為一線高中化學教師,面對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建構,我們要準確把握日常教學的方向,努力將五個要素的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有意識地融入到知識建構過程中,盡可能教給學生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要順應時代的進步、社會發展的要求,在化學教學中為全面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2]王祖浩 丁金芳等編著,《高中化學教學參考書 》 化學反應原理(選修) 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2月 45-72

[3]周業虹 淺談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中國考試 2017年02月

[4]王云生 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核心素養及其確定——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例,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猜你喜歡
化學核心素養科學精神高中化學教學
基于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化學反應速率”教學實錄與反思
基于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化學反應速率”教學實錄與反思
基于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化學反應速率”教學實錄與反思
例談小學閱讀文本解讀的角度
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學養成教育中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統一的研究
電大教務管理中科學精神的應用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性
綠色化學理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
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在教學中培育合作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