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2017-08-23 06:46余維維姚佳
東方教育 2017年12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

余維維+姚佳

摘要:大數據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同時也給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帶來了靈感。通過對大學生的各種“大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據分析法、數據預測法、個性教育法等新方法。

關鍵詞: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變革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信息化產物的飛速發展和深入應用,互聯網信息數據量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開始增長,大數據時代已然到來。大數據對高校教育系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作為培養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學科在大數據的影響下,其方法和管理模式都發生了變革。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數據,并運用大數據分析和預測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行為,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為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議題。

一、大數據的定義

大數據(Big Data)是1997年美國NASA的兩位研究人員提出的,指超級計算機所生成的巨大數據量。這時大數據的概念僅僅是表示量化意義上的“數據量大”的涵義。2008年,《自然》雜志出版的文章Big Data: Science in the Petabyte Era,再次使用了大數據這一詞語,并且超越了單純數量意義的描述,認為大數據不僅是數據量大,更是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上所衍生出來的對待數據的全新的態度、理念與處理方法。[1]這一觀點重新的開啟了人們對于大數據的認知,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那么什么是大數據呢?舍恩伯格認為:“大數據是一種符合科技發展潮流的前所未有的方式,它主要是通過對所采集的巨量的數據庫的數據進行相對應的軟硬件的分析、處理,以便獲得具有巨大價值的產品信息、服務信息和深刻的洞見?!盵2]大數據的意義不僅在于數據的量“大”,更在于一種以數據為“王”的新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二、大數據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變革

1. 全數據分析法代替樣本分析法

全數據分析法是一種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有數據的分析方法。大數據通過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數據技術與平臺,采集、儲存一切可以記錄的全體數據,數據數量巨大、數據全面是大數據重要的特征,其使得“樣本”與“總體”相等同。在大數據時代,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的大學生都是大數據的產生源、傳播源和分析對象。利用大數據技術,我們可以全面真實的把握每一個大學生復雜的思想動態,而不是只以部分大學生為樣本,通過部分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去推斷整體情況。

2. 注重相關關系代替因果關系

在大數據時代,由于分析數據與處理數據的便捷性,我們可以只探求信息間的關系“是什么”,通過挖掘海量的大數據,去尋找數據之間顯著的相關關系,這樣我們就能夠忽略“為什么”而直接通過相關關系找到其客觀規律,讓數據“發聲”,對未來作出預測。大數據的關聯思維讓我們可以從大學生言論、思想、行為、心理等所產生的海量大數據中及時的發現問題、掌控情況、預測趨勢并找到預防和解決大學生的各種思想問題的方法。

3. 接納數據的混雜性代替強調精確性

大數據不僅數據量大,而且類型繁多,并且有很多都是不精確甚至無意義的數據。全樣本數據規模擴大的邏輯前提就是必須要接納大量混亂的數據;大數據由于其承載量足夠大,可以忽視個別的不精確。大數據時代,高校獲取的數據當中必然有許多錯誤的、無用的信息數據,而且大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的差異性,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接納復雜多樣的大數據時,不執迷于精確性,才能對大學生思想、行為進行充分全面的洞察把握。

三、大數據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1. 數據分析法

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開始從“定性”向“定量”轉變。原本只能通過理論研究、主觀推論受教育者的思想狀況,現在可以通過數據形式精準的展示出來,而且規避了研究過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擾,具有更強的客觀性。大學生作為一個思維活躍主體性意識強的群體,通過傳統的談話交流等方式難以全面的獲得大學生的真實思想狀況。但是通過大學生在微博、論壇發表的評論意見,在網頁上瀏覽的各類型的新聞,在網上購物平臺購買的各種書籍資料,在網站觀看的各種視頻,所有的數據在大數據時代都能通過技術手段被記錄存儲下來,形成一個完整全面的數據集,這些數據客觀的展現了大學生最真實的思想、行為、情感的狀況。我們可以運用大數據批量計算和流式計算,提取大學生各類數據集,通過數據挖掘,發現大學生不太表露或者掩飾起來的所有思想、行為、興趣、情感等等,從而真實全面把握其思想行為動態。這種以數據為核心要素的研究方法是傳統思想政教育方法不可比擬的。

2. 數據預測法

大數據的核心價值在于預測。大數據時代,我們可以對大學生的數據進行實時跟蹤,通過對全體數據樣本的收集整理、對事件與事件相關性的統計、對樣本行為與事件發生規律的掌握,可以得出事件的發生概率大小,準確地推測出大學生下一步的思想、行為等,提前擬定下一步措施。比如,高??梢酝ㄟ^分析學生在學校食堂就餐、超市消費、網絡購物等數據信息,去推測學生是否出現經濟困難。對于群體性事件的預測,大數據預測就更加重要。自媒體時代,每一個人都是數據的樣本。同時,群體性活動的組織和宣傳,主要通過網絡進行。教育者及時通過數據分析,預測群體性活動開展的參與人數、活動范圍以及造成影響,能夠幫助有關部門做好提前預警和應急備案。

3. 個性教育法

個性教育法建立在數據分析和數據預測基礎之上。大數據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對數據進行搜集、挖掘和分析,更重要的在對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其思想需求特點對特定學生群體或個別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3]大數據時代,用數據分析法對大學生的思想發展狀況進行精確的分析,并通過數據預測法進行準確預測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針對性地進行一系列的個性化教育和個性化輔導。例如:通過學生在圖書館借閱書籍或網上購買的情況、隨堂測驗的準確率和通過率、作業完成的情況、在線學習情況等各種數據的挖掘分析,全面真實地把握大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和學習興趣,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學習形式,根據其接受程度和興趣所在為大學生推薦量身定制的學習策略,為其推送感興趣的課程計劃等、對學習困難的部分學生實施個體輔導,實現個性化教學;在關注學習的同時,也按照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狀況預測的情況,給出現心理疾病的學生提供單獨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給思想“拋錨”的同學開展思想干預,給意圖觸碰法律道德底線的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識培養,實現個性化的輔導。在大數據時代,由于數據獲得和處理的便捷性,個性教育法擁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能夠讓每一個學生享受到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和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輔導,幫助學生全面成長,全面發展。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積極響應時代的發展,充分運用大數據這一新技術新思維方法來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實踐,運用數據化的手段全面的把握認識和分析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與行為,并作出準確預測,從而開啟大數據時代的精準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注釋:

[1]宋學清,劉雨.大數據: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的一次變革[J].情報科學,2014,(9).

[2]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3]李懷杰,夏虎.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究[J].網絡思想政治教育,2015,(5).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