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暫時性小腸套疊的超聲特征及臨床特點分析

2017-08-26 06:11林淑蓮蔣雙蘭卜秋
中國當代醫藥 2017年19期
關鍵詞:超聲檢查

林淑蓮++++++蔣雙蘭++++++卜秋強++++++余鳳++++++冼云開

[摘要]目的 研究小兒暫時性小腸套疊的超聲特征及臨床特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440例腹部不適患兒,通過超聲檢查,88例為暫時性小腸套疊患者,對患兒的臨床表現、超聲檢查特點以及采取的治療方法進行分析和總結。結果 在套疊長度及直徑與年齡之間的關系方面,年齡越大套疊長度及直徑越大。結論 小兒暫時性小腸套疊是小腸一過性套疊所引起,在小腸套疊患兒中較常見,特點是可以自發復位,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方法進行治療,也不需要手術治療。目前臨床上多對患兒進行重復性的超聲檢查,全面了解小腸套疊情況之后,再采用保守方案進行治療。

[關鍵詞]小兒暫時性小腸套疊;超聲檢查;臨床復位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7(a)-0139-03

Analysis of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 with temporary small intussusception

LIN Shu-lian JIANG Shuang-lan BU Qiu-qiang YU Feng XIAN Yun-kai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the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ultrasonograph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emporary small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40 children of abdominal discomfor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November 2016 was performed.By ultrasonography,88 children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temporary small intussusception.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characteristics of ultrasonography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s With regard to correlation of the length and diameter of intussusception and the age,the older the children patient was,the larger the length and diameter of intussusception were.Conclusion Temporary small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is caused by transient intussuscep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e,which is commonly seen in children with intussusception.Characterized by spontaneous reduction,non-special treatment,and non-surgery,repetitive ultrasonography for these children patients is necessary in clinic.Conservative therapeutic regimen is adopted afte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mall intussusception.

[Key words]Temporary small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Ultrasonography;Clinical reduction

近年來,隨著醫療器械的不斷發展,高頻超聲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腹部不適的患者進行超聲檢查,發現暫時性小腸套疊是引起患兒腹部不適的主要原因[1]。搜找關于小兒暫時性小腸套疊的資料可以發現,關于該病超聲方面的資料并不多,主要原因是該病具有自發性復位特點,所以在臨床上不需要采取特殊治療方法,只需對患者進行保守的超聲觀察即可[2]。與原發性腸套疊不同的是,原發性腸套疊需要對患者采取緊急的灌腸或者是進行手術治療才能使腸道復位。本研究通過對我院440名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對暫時性小腸套疊的超聲特征和臨床特點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到我院就診的440例腹部不適患兒,其中男性患兒268例,女性患兒172例,通過超聲檢查有88名患兒確診為暫時性小腸套疊,并有完整、詳細、全面的臨床超聲檢查記錄和隨訪記錄。年齡為1 d~12歲;0~1歲15例,1~2歲31例,2~3歲20例,3~4歲6例,>4歲16例。參與研究的88例暫時性套疊患兒中共有108處發生腸套疊,2個部位發生套疊的患兒人數為16例;3個部位發生套疊的患兒人數為2例;套疊包塊位于右下腹有45例(51.1%),右上腹8例(9.1%),左下腹11例(12.5%),左上腹5例(5.7%),臍周19例(21.6%)。所有患兒均無腸壁器質性病變,有1例患兒有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現象。

1.2方法

使用HITACHI HA500和ALOKA F37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經腹凸陣1~5 MHz,高頻淺表探頭3~13 MHz。采用探頭對采取仰臥位的患兒腹部進行掃描,全面細致地觀察是否有小腸套疊包塊,對包塊的套入長度、直徑、外層腸壁厚度以及包塊內是否有腸系膜淋巴結等進行仔細的測量和觀察,并對套疊腸壁的蠕動情況進行觀察。如果有疑似小腸套疊患兒出現,需在第一次觀察后的0.5~1 h、2~4 h、6~8 h以及12~24 h分別進行復查,如果在24 h內發生套疊的小腸自動復位則判定為暫時性小腸套疊[5]。

88例腸套疊患兒均采取保守治療,針對不同情況的患兒分別采取以下治療方法:①經檢查如果患兒有脫水以及電解質紊亂癥狀,則需要對患兒進行補液治療;②如果患兒腹痛癥狀十分明顯,則需要服用藥物進行緩解,使用的藥物通常為山莨菪堿或者是阿托品;③如果是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小兒腸炎的患兒,則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④對于無上述癥狀的患兒腹部進行熱敷和按摩處理,并要求其在短時間內禁止飲食[6]。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發展并進行超聲檢測,通常情況下在第一次檢查0.5 h后進行2次復查,如果患兒無不良癥狀出現,則每隔3 h進行1次復查,直至小腸套疊現象消失為止。

2結果

2.1超聲特征及臨床特點分析

接診過程中發現暫時性小腸套疊患兒并無典型的臨床表現,患兒通常都會有以下表現:腹痛引起的患兒陣發性哭鬧伴嘔吐現象;對參與研究的所有患兒的臨床資料分析發現,所有患兒無腹脹和果醬樣大便,按摩患兒腹部未發現明顯包塊。通過對患兒父母進行詢問得知以下原因可能引起暫時性小腸套疊現象的發生:①飲食過量或者是過于生涼;②患兒近期曾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小兒腸炎;③患兒有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對所有患兒的腹部超聲檢查進行分析,發現套疊部位的縱切面呈現“套筒征”,橫切面呈現“同心圓征”。套疊包塊的長度為0.7~4.8 cm,平均(2.5±0.76)cm;直徑0.6~2.9 cm,平均值為(1.64±0.32)cm;現將套疊直徑、長度與患兒年齡之間的關系進行整理,具體見表1。

2.2小腸套疊情況及復位時間情況分析

通過臨床資料的分析知,16例患兒發生2部位套疊,2例患兒發生3部位套疊;88名患兒中有70例(79.5%)患兒在0.5~1 h內檢查過程中小腸套疊發生自動復位現象,檢查后2~4 h后通過超聲檢查自動復位的有16例(18.2%),其余2例(2.3%)在接受莨菪堿肌內注射30 min后進行超聲復查發現套疊包塊消失。有14例患兒在后續隨訪過程中發生暫時性小腸套疊復發情況,總體來說,參與研究的患兒都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結果。

3討論

小腸套疊能夠分成暫時性的小腸套疊以及持續性的小腸套疊,其中大部分都能夠在一段時間之后自行復位,臨床上稱為一過性小腸套疊或者是暫時性小腸套疊;無法自行復位者叫做持續性小腸套疊,患兒需要進行手術治療[3-4]。由于暫時性小腸套疊有著自行復位的臨床特點,研究人員將這一疾病稱為良性小腸套疊。暫時性小腸套疊在臨床上缺乏特異性癥狀,少數患兒甚至無任何明顯癥狀,確診的過程當中主要借助于超聲影像。隨著臨床上超聲診斷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廣泛應用,超聲診斷的圖像清晰度以及分辨率越來越高,因此數量眾多的暫時性小腸套疊患者能夠被發現、診斷。一旦發現腸套疊包塊,需要仔細測量大小,并且觀察腸壁的回聲還有蠕動的狀況,結合上述特點,來估測患兒自行復位的概率。如果同時存在直徑≤2.0 cm、長度≤5 cm、套疊處的腸壁無明顯水腫表現的患兒,需要延長診斷時間,從而防止盲目判斷屬于小腸套疊。除此之外,需要加強同臨床科室之間的溝通,防止兒科醫師超聲診斷發現腸套疊就進行灌腸復位導致的過度治療。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避免過度治療有重要價值,不過同樣需要避免因為治療不夠及時而誘發嚴重后果,這就需要清楚把握暫時性小腸套疊超聲診斷的特點,并且注意同其他類型的無法自行復位的小腸套疊的區別。

小兒暫時性小腸套疊具有自動復位的特點,所以在臨床上幾乎不需要采取任何治療方法,是一種十分特殊的腸套疊。有研究顯示,該病的發生率能夠達到17%~20%[7],所以在接診的腹部不適患兒中有很大一部分為暫時性小腸套疊引起,該腸套疊的臨床表現不明顯,很多患兒除了間歇性的哭鬧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癥狀,部分患兒有嘔吐現象發生,通過對患兒進行超聲檢查可以發現。由于暫時性小腸套疊的特殊性(發生時間很短)以及臨床癥狀的不明顯性,所以通過對腹部不適患兒進行超聲檢查成為其診斷的依據[8]。近年來,隨著醫療器械的不斷發展,高頻超聲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通過對腹部不適患兒進行超聲檢查,發現大部分患兒皆為暫時性小腸套疊。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收集分析以及對臨床資料的分析,筆者認為小兒暫時性小腸套疊的發生與患兒小腸蠕動功能紊亂有關,是一種暫時性的功能性改變[9]。88名患兒中,有21名患兒有嘔吐和腹瀉等腸蠕動異常表現。另有資料顯示,在腸蠕動紊亂疾?。毙阅c胃炎、乳糜瀉等)患者中發生暫時性小腸套疊的患者高達21%[10]。對于進行腹部手術的患者,由于腸管長時間暴露在外或者是受到手術的刺激,可引起小腸蠕動紊亂,也會發生暫時性小腸套疊現象,但是由于其具有自動復位的特點,所以在臨床上通常不被醫生所重視,也不認為該現象是一種疾病[11]。本研究通過臨床資料分析可知,88名患兒中,有70例患兒在0.5~1 h內檢查過程中小腸套疊發生自動復位現象,檢查后2~4 h后通過超聲檢查自動復位的有16例,其余2例在接受莨菪堿肌內注射30 min后進行超聲復查發現套疊包塊消失,有14例患兒在后續隨訪過程中發生暫時性小腸套疊復發情況,總體來說,參與研究的患兒都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結果。通過對患兒超聲資料的分析發現暫時性小腸套疊通常具有以下超聲特征:①套入長度和套入直徑較原發性小腸套疊短??;②患兒一般不會伴有腸壁水腫現象;③在對患兒進行超聲檢查時可見套入部位有頻繁蠕動現象;④套疊部位無淋巴結腫大現象;⑤套疊部位腸系膜多呈現“新月征”[12]。

本研究通過對88例患兒臨床資料的整理可知,所有患兒未采取任何治療方法的情況下,小腸套疊現象自動消失,并且通過隨訪調查發現僅有14名患兒發生復發,但均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根據以上可以進行推測,即經過超聲確診為暫時性小腸套疊的患兒不需要進行任何治療[13]。以前臨床上一旦確診患兒為小腸套疊,通常會對患兒進行灌腸或者是通過手術來進行復位,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14]。通過對暫時性小腸套疊臨床表現、超聲特征以及其特殊性的分析,對于臨床判定為小腸套疊的患兒進行進一步的超聲檢查,如果判定為暫時性小腸套疊,則不需要對患兒采取灌腸或者是手術治療[15],所以,對于兒科醫生來說,在接診腹部不適的患兒時,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暫時性小腸套疊的特殊性,正確分析小腸套疊的種類,針對腸套疊種類進行保守治療或者是采取其他適當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李俊峰,張廣平,韓建強,等.小兒暫時性腸套疊289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16,27(9):1515-1517.

[2]孟彬,王一清,黃海生,等.高頻超聲鑒別小兒一過性及持續性小腸套疊的臨床價值[J].現代實用醫學,2016,28(9):1217-1219.

[3]付茂利.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的臨床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1):96-98.

[4]張廣平,李俊峰,韓建強,等.影響小兒小腸型腸套疊自發復位的多因素分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6,11(2):206-208.

[5]劉瓊珠,賴麗娥.超聲診斷小兒急性腸套疊的價值[J].醫療裝備,2016,29(18):99.

[6]鐘振良,郭國城,張淑華,等.高頻彩超在小兒急性腸套疊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9):114-117.

[7]韋天軍,胡國兵,朱向明,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小兒急性腸套疊的應用價值[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6,35(3):267-268.

[8]沈剛,何濤,吳仁燕.36例兒童暫時性小腸套疊超聲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3(4):294-296.

[9]張杰,劉凌萍,楊芳,等.小兒繼發性腸套疊的超聲特征[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6,8(2):182-184.

[10]倪銀枝.空氣灌腸治療38例小兒腸套疊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6):68-69.

[11]王穎琦,何小萍,胡春梅,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及超聲引導下水壓灌腸復位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學裝備,2015,12(3):73-75.

[12]陳松英,董霏,王新華.小兒暫時性小腸套疊的超聲特征及臨床特點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8):1446-1447.

[13]汪晨,裘宇輝,田由,等.空氣灌腸治療小兒急性腸套疊414例臨床分析[J].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2015,8(6):366-367.

[14]龍彩云.兒童小腸套疊的臨床特點與治療進展[J].國際兒科學雜志,2015,42(5):511-513.

[15]宋勢波,袁志仁.黑白高頻超聲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5,24(2):208-210.

(收稿日期:2017-01-24 本文編輯:祁海文)

猜你喜歡
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在小兒急慢性闌尾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上腹部橫切面在產前超聲診斷心房異構綜合征中的價值
超聲檢查在類風濕關節炎診療中的研究進展
顱腦超聲對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診斷價值
探討小兒急性腸套疊的超聲診斷價值
足月妊娠超聲檢查羊水偏少時分娩方式探討
腸系膜淋巴結炎與小兒腸套疊關聯性的討論
36例剖宮產瘢痕處妊娠超聲表現分析
孕11~13+6周超聲測量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在檢出胎兒異常中的臨床價值
孕11~13+6周超聲測量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在檢出胎兒異常中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