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教學發展的新趨勢

2017-08-29 10:49羅琦吳丹王延松
藝術評鑒 2017年14期
關鍵詞:教學課堂協作

羅琦 吳丹 王延松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下,音樂教師越來越渴望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字教材,數字教材對教師的教學會有更大的幫助。當代學校只關注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發展,而忽視孩子人格的其他維度(情緒、情感等)的培養。數字教材使教學內容具體化、明確化,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各個維度。

關鍵詞:數字教材(DT) 教學課堂 開放源代碼 協作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4-0087-02

DT(數字教材),是傳統的課堂環境及整合紙張教材課程的一個具有研究性的課題,這種可用的設備一直是世界各地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的中心。[1]DT是以互聯網信息技術、多媒體、大數據為基礎發展的教學系統,它把電子教材、學習資源、虛擬教具、虛擬學具、學習服務、學習終端等幾個方面有機的融合,形成整體的教學系統來滿足學習的需要。這樣的教材能支持廣大教師、學生和家長反復的使用,而且它具有及時性、共享性、開放性、 動態性、交互性等特點。在媒體資源方面,它把文本、圖形、圖片、音頻、視頻、動畫、虛擬現實等媒介進行整合,并且具有動態性、生成性特點。[2]

現代技術的方式已經主宰了個人的生活,大數據已經廣泛的運用在教育領域。即使在學校中那些笨重的課本對學生幾乎沒有用處,但學生還是背著厚重的書包,但如果選用DT他們的背包將要輕得多。[3]

一、數字教材的發展及現狀

2007年,韓國單從五年級教材第九章節的內容構建為DT。在接下來的一年中,為五年級的學生6個科目(韓語、英語、數學、社會科、科學和音樂)開發了一個網絡的平臺,此外,韓國為六年級學生的社會研究、科學和數學課程開發了Linux平臺。2009年韓國政府為四年級學生和中學學生發展創建DT。

在美國,蘋果公司的iBooks已經更新了很多版本,其中的內容提供商更是匯聚了占美國教科書90%份額的三大巨頭 Pearson、McGraw-Hill 和 Houghton-Mifflin Harcourt 及部分小型出版商和教育工作者。Go Reader公司與Addison Wesley公司合作將134種共13500本計算機、數學、經濟學類大學教材制作成電子圖書,和它制作的閱讀器一并投入市場。

二、音樂DT中的可視化前沿技術

音樂是一門聆聽的藝術,在課堂上直接聽各種音樂的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傳統音樂教科書是將書和CD結合,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硬件設施的支持,CD就不能正常的運用到教學課程中。如果采用數字化教材,就可以在屏幕上任意選擇,沒有限制。DT為音樂課堂帶來了可視化的前沿技術,在DT中,有播放歌曲或隨著可視化技術和分析評價學生作品的一些功能。傳統教材的出版一般是請全國名家寫教材,而系統不僅請全國名家寫圖文教材內容進網絡課程,還將他的講課拍攝成視頻,全國學員有機會聽名家講課,相比一般學校只能聽到一般教師的講課,內容一流學習效果更好。傳統教材出版不可能有動畫、互動練習、學習小組等形式,更不可能直接獲得學分。紙質教材是單媒體只能顯示圖文,而數字教材中的可視化技術的系統是圖、文、視頻、音頻、動畫、互動、智能系統管理的多媒體互動集成,技術先進,學習效果更好。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數字教材記錄學生的課堂情況,通過這些前沿能力,學生可以輕松地衡量學習尺度,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學習的進度。在數字教材的文本中,在課程內容中以嵌入式的方式對文章上下進行注釋,方便及時的復習并達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音樂這門學科是較為復雜的,現有的印刷教科書進行音樂教學時厚重的譜例只能簡單的編進教材中,特別是缺乏相關的音樂欣賞樂譜的介紹,由于頁數的局限性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及時分析音樂譜例,學生不能全面系統的整合音樂。紙質教材的優勢之一在于為學習“提供一個最恰當的樣例”,資源的高質量、貼切恰當是傳統教材的突出優點。DT中就應該包括紙質教材的優點,加入藝術的形象表達,如繪畫的生動性、音樂的表演性。DT在結構上主要包括電子課本、教學資源、學習工具、題庫測評、動畫游戲以及互動環境等方面。其中嵌入式是數字教材的主要特點,以電子課本為原型,嵌入相關的教學資源、學習工具等,使教學內容的相關素材高度集成,一目了然。當然,根據每個學科現實需求和學科資源特點的不同,各個學科數字教材的設計重點也有所不同。這樣的DT,除了各種樂譜的添加,將是有益的以學生為中心“視覺信息”的學習,讓學生根據“視覺”音樂感受音樂的生動性。具體來說,如果用“視覺”表現音樂,音樂表演更加生動化,學生將能夠學習自己創作音樂并且二度創作將更貼近生活形象。

三、開放源碼鏈接的協作學習

在印刷版的教科書中CD是單獨使用的,音樂教科書不能將它們納入書本中。CD在混合、改變現有的音樂,以及在涉及混合各種類型的音樂上是有所限制的,音樂的多樣性在CD中不能體現。從這方面看,DT可以配備多種聲源讓學生聽不同樂器的聲音,并且在課堂中實時尋找這些與課程音樂基調相同的音樂。另一個有用的方面是,DT它包括不同時間、不同文化、有價值的音樂類型,可以當堂聆聽并通過組合多種樂器產生多種“制作型音樂”。例如,學生可以比較一定時期的音樂片段,或者直接通過文本音樂在線討論他們所遇到的不同類型的音樂。我們知道“MIDI音樂”的工具設備很昂貴,那么DT中可以安裝簡單的“MIDI音樂”制作應用,讓學生自我混合各種樂器即興創作。音樂教師希望學生能欣賞音樂中出現的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分析理解音樂的音效是如何混合協調的,這樣能學生通過實戰演練達到教師所期望的要求。如果教科書中解決這些問題,通過使用DT教材享受創作音樂,學生也許就會達到教師所期望的高度。

我們需要關注另一個類別是協作學習。我們需要音樂課的數字教科書不僅提供數字化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環境,也需要提供一個網絡鏈接學習環境。開放源代碼鏈接使學生與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合作、分享音樂、交流音樂,這會有助于學生自我提升審美價值。由于音樂的特性是在活動中積累經驗,那么學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方式將是學習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結語

數字教材的開發與實施是教學的真實需求。以往藝術教育的重點是以教師的活動為中心,課程的局限、教材的局限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單一性。對于現在藝術教育發展模式而言,如艾斯納所說,學習者的目標應根據未來的發展不斷修改,我們的教學也應該根據學生發展修改,那么我們的教材建設應該是重中之重。

運用DT中智能學習中進行自我導向、激勵、自我適應、資源豐富,技術嵌入達到現在的創新型教育模式。創建DT包含五大要素:

第一,開發數字教科書,讓學生通過智能手機和其他設備訪問教育內容;

第二,激發網上課堂使用,建立網上評價體系;

第三,使用營造安全、易接近的環境教育材料;

第四,增強教師準備使用智能教育的實踐能力;

第五,在云端服務的基礎設施中制定符合學生需求的DT。

數字教材的開發與實施是教學的真實需求。以往藝術教育的重點是以教師的活動為中心,課程的局限、教材的局限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單一性。對于現在藝術教育發展模式而言,如艾斯納所說,學習者的目標應根據未來的發展不斷修改,我們的教學也應該根據學生發展修改,那么我們的教材建設應該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李林,王冬,覃文圣.論電子教材取代紙質教材發展趨勢的必然性[J].中國信息界,2011,(05).

[2]Harlan,C.In South Korean Classrooms, Digital Textbook Revolution Meets SomeResistance.WashingtonPost,2005.

[3]夏之翠.我國數字化教材未來發展淺析[J].廣角出版,2010,(12).

[4]成華,盧章平.大學出版社數字化教材出版模式探索[J].編輯之友,2012,(09).

[5]楊貴山.歐美高等教育出版現代化的現狀和趨勢[N].中國圖報,2003,(10).

猜你喜歡
教學課堂協作
創新協作的四個階段
喜歡群居的動物
粵桂扶貧協作成效顯著 天等脫貧號角鏗鏘嘹亮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粵桂扶貧協作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摘錄)
協作
淺析如何使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和興趣
關于提高數學教學課堂有效性的思考
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中職體育課堂研究
用課堂留白創新語文教學
生活化教學走進職校會計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