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代金銀技藝發展淺析

2017-08-29 17:18楊宏捷
大觀 2017年8期
關鍵詞:金銀工藝

摘要:在眾多的金屬材料里,銅、金、銀是最早被發現開發利用的金屬,其中金、銀是近代制造首飾、貴金屬器皿和貨幣最重要的原材料。金銀是稀有、貴重的金屬材料,它們具有耐酸堿、耐腐蝕等特性。我們常見的金銀工藝一般是指以貴重金屬黃金和白銀為基礎原料,通過各種工藝形加工成器皿或者變成其他器皿中的裝飾部分或飾件。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金銀工藝可以分為金銀器制作工藝和金銀裝飾工藝,前者是專門應用在金銀器的制作和加工上的各種工藝技術,后者是把金銀用于金銀器以外的其他材質的器物上,以起到畫龍點睛裝飾作用的各種工藝技術。在中國金銀工藝發展的過程中,這兩類工藝技術是并行發展的。

關鍵詞:金銀;鑄造;工藝

一、夏商周時期的金銀工藝

商代和西周時期,金銀器物的出土數量較少,工藝較為簡單,主要是打箔、拉絲技術。還有金平脫技術和鑄造技術。商代,在中原地區和西南地區主要流行的是打箔技術。在安陽殷墟和四川三星堆及金沙遺址中都發現了大量薄到0.1毫米厚的金箔制品。受北方草原文化影響長城內外地區出現了用錘揲和拉絲技術打制的金銀鼻飲和耳環之類的飾品。這一地區的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國墓中出土的一件漆器上,有三道金箔飾和綠松石、蚌片等鑲嵌品,它是最早的金平脫制品。到西周時期,發現有條狀、圓形、三角形的金片以及包在銅胎上的金泡等。由于此期青銅工藝發達,受到青銅鑄造工藝的直接影響,也出現了鑄金工藝,一般采用陶范鑄金。西周晚期出現了純金制成的金腰帶。

早期的金印工藝技術脫胎于青銅工藝技術,如鑄金工藝技術脫胎于鑄銅工藝,錯金銀工藝最早是銅器上使用的金銀裝飾工藝。隨著時間的推移,金銀工藝逐漸脫離青銅工藝,發展成了一個獨立的工藝門類,進而出現了用金銀制作的工藝品。

二、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金銀工藝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和掌握了鑄造、鍛打、雕鏤、鏨刻、鑲嵌等加工工藝。此時,中原地區出現了很多用此類金銀工藝制作而成的金銀器飾。如安徽壽縣蔡昭侯墓出土的春秋時期的“楚王銀匜”,呈瓢狀,敞口圓唇,深腹平底,通體光素,腹部鏨刻銘文。湖北隨州擂鼓墩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了早期的金盞和金勺。其中的金盞是我國現知的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容器。方唇折沿厚壁,鳳形足及雙耳,盞體、盞蓋上分別鑄有姿態各異的蟠螭紋,其間穿插云紋及陶文。金盞運用了鑄造和焊接工藝,代表了先秦時期器皿類黃金工藝的最高成就。陜西寶雞益門春秋時期的秦墓及鳳翔秦國墓葬中出土了相當數量的金制品,其中的金柄鐵劍代表了戰國晚期金銀制作工藝的水準。

秦漢時期,金銀工藝繼續向前發展。秦朝雖時間不長,但也發現了一些金銀制品,如在秦陵銅車馬件上發現了一些鑲嵌金銀的制品。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三十三年時制造的一件鎏金刻花“銀盆”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的秦代銀器。東漢時期,花絲工藝逐步開始發展。東漢初年廣陵王劉荊、劉暢墓等墓中所出土的金銀器成為兩漢時期金銀工藝的典型代表。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金銀工藝

此時所出實物多以飾物為主,容器較少見,還有少量的貨幣。其中有很多飾物和貨幣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的。此時中亞、西亞的金銀器制作工藝和器形已明顯影響了我國金銀器的生產和使用方式。如南京象山七號墓出土的金銀等質地的裝飾品金鈴、金環、金釵、銀釵等等。

四、隋唐五代時期的金銀工藝

隋唐五代時期,受到中亞和西亞金銀工藝文化的影響,出現了一些新的工藝。如模沖錘揲工藝。唐代金銀箔片作輔助裝飾的工藝非常發達,工藝水準很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金銀平脫工藝。唐代的金銀平脫鏡、某些漆器上的金銀平脫花紋,就是利用極薄的金銀箔片作為裝飾的。他能夠帶金銀器中出現了很多金花銀器,這說明當時鎏金工藝相當發達。唐以前的鎏金工藝已經十分成熟,但被大量用在銅器的裝飾中,而且當時的工藝名稱不叫鎏金而叫金涂。唐代金銀器的制作工藝也采用了鉚接、鏈接工藝。鉚接時接件和主體間鑿出小孔,用穿釘釘牢,是器把、提梁常用的手法。

五、遼宋金元時期的金銀工藝

從唐至宋,金銀制造業進一步展,金銀器作為商品開始了世俗化的過程。宋元銀工藝在唐代工藝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發展。如唐代出現的施用在盤沿上的模壓工藝,在宋代被用在器物造型上,產生量很多樣式復雜的象生花形器、象形桃形器。另外模沖錘揲工藝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發展,宋元時期的很多器物上都出現了高浮雕凸花裝飾。此外,宋元時期金銀的失蠟鑄造工藝發展到極致,元代朱碧山銀槎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其一流的雕蠟及分件焊和技藝,不留痕跡,渾然天成,體現了元代鑄銀工藝的最高水平。

六、明清時期的金銀工藝

明清時期的金銀工藝主要是宮廷中用的金銀制器工藝和白銀制幣時所用的提純和壓印工藝。明代金銀工藝最突出的成就是與黃金有關的制作工藝,一是黃金鑲嵌工藝,一是黃金的花絲工藝?;ńz工藝中包含掐絲、累絲、編織等,形成了完整的花絲工藝體系。明代定陵出土的萬歷皇帝的“金絲冠”,編織時所用的金絲纖細如發,且分布均勻,鏈接緊密。累絲盤龍由冠后盤旋而上,四肢前后交錯,龍爪攀著于冠體之上,極具動態。定陵出土的“鑲珠點翠鳳冠”,顯示了明代金銀鑲寶制作工藝的水平。

在中國歷史上,黃金和白銀雖然沒有像石器、陶器、青銅器和鐵器那樣對社會發展產生劃時代的推動作用,但是它作為自然材料,一經被認識和利用,就始終與人類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隨,從未衰落。因此,黃金和白銀遺物,雖然從未成為某一時代的標志性器類,但卻是歷代研究中“永恒”的題材。

【參考文獻】

[1]徐啟憲.宮廷珍寶(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

[2]王建軍,胥容非.金聲玉順:中國古代金銀珠寶首飾精品賞析[M].北京:故宮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楊宏捷(1993.02-),女,回族,天津武清人,西南民族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間手工藝藝術設計。endprint

猜你喜歡
金銀工藝
新型廢熱鍋爐的制造工藝
船舶上層建筑建造工藝探討
金銀潭醫院
五連環(二)
五連環(一)
金銀點綴
賞工藝,看杰作再現
蕭邦 探尋稀世工藝
穿在身上的火箭工藝
北美武器公司工藝轉輪手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