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文藝理論和馬克思主義文藝論

2017-09-04 13:17郭大偉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文藝理論對比

郭大偉

摘 要:文藝理論是文藝學的分支學科之一,文藝理論是闡明有關文學本質、特征、創作過程、發展規律和社會作用以及作品構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一門科學。它也是文藝運動、文藝創作、文藝批評的經驗的科學概括。而馬克思主義文藝論則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獨特的科學的文藝論。二者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深刻認識二者的關系和區別,是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文藝論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條件。

關鍵詞:文藝理論;馬克思主義文藝論;對比

中圖分類號:J0-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0-0006-01

一、文藝理論

(一)文藝理論概述

文藝論起源于西方, 西方文論是介于我們哲學和文學研究本身之間一個學科,它的系統定義更多是來自于20世紀左右,學界對于文學研究,哲學研究,社會科學范式,美學研究交叉的領域進行反思性研究,后來形成了我們見到的一條西方文論的譜系,這個譜系如下:(1)古典文論:古希臘文論——新古典文論;(2)古希臘文論——羅馬古典主義文論——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文藝思想——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思想——新古典主義 ;(3)近代文論:啟蒙主義——自然主義 ;(4)啟蒙主義——德國古典美學文藝理論——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實證主義和自然主義 ;(5)現代文論:唯美主義——結構主義;(6)唯美主義——直覺主義——象征主義與意象派詩論——現代心理學文藝理論——俄國形式主義——現象學與存在主義文學理論——英美“新批評”——結構主義 ;(7)后現代文論:解構主義——后殖民主義 ;(8)解構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闡釋—接受理論、讀者反應批評——女權主義批評——新歷史主義批評——后殖民主義批評。

(二)(馬克思主義)文藝論的作用

用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回答: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1)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2)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3)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4)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

二、馬克思主義文藝論

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迄今已成為世界性的最具影響力的思潮,不僅成為人文社會科學中引人注目的學派,而且成為廣大勞動人民改造世界也改造自身的革命指南。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對世界社會主義文藝運動同樣影響巨大,還成為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新文藝的指針。

(一)馬克思主義文藝論的形成

列寧曾講到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即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經濟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學說。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形成,則應看到馬克思、恩格斯不僅對德國的康德、黑格爾和歌德的美學思想有批判繼承,對法、德啟蒙思想家狄德羅、萊辛的美學思想,對古希臘、羅馬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的美學思想也都有所繼承。

(二)當今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論

今天,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面臨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全球化條件下世界文藝多樣化的挑戰,包括文藝理論的多樣化和文藝實踐的多樣化。特別是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文藝實踐及其理論的挑戰;二是電子傳媒、網絡文藝帶來的高科技,使文學進入電質寫作和數碼傳播時代的挑戰。

當代西方社會作為“后工業社會”的突出特征是,隨著電腦化、信息化和物質財富的巨大增加。一切都講究速度和效率,社會成為嚴密的系統,事物高速發展變化,任何東西似乎都顯得沒有確定性,沒有永恒的本質。一方面人與人的相互關系越來越冷漠,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人們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另一方面、龐大的電子網絡,使個人成為社會機器的某一位置的小齒輪或螺絲釘,只能被迫完成社會安排的使命。因此,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個性遭到消解;現實的無常感,更使人只顧存在眼前的經驗,瞬間的感覺和一時的歡樂。

80年代改革開放后,我國文學創作中出現的朦朧詩、意識流小說和探索性戲劇,都不無現代主義影響的影子。而《中國詩壇1986現代詩體大展》所展示的“非非主義”等幾十種“新生代”詩歌的宣言和作品。它們反對理性,回到“前文化”狀態,強調意義與價值解體、對現實采取消極認同和玩世不恭的冷嘲態度,在藝術上注重生活流、印象流、感覺流的展示,運用黑色幽默的反諷、非意象化和口語化,從中,也不難看到后現代主義理論的實踐。表現“生活原生態”并取“零度感情”的“新寫實主義”,也讓人聯想到后現代主義所主張的“客觀真實主義”的意味。至于90年代出現的“欲望寫作”和“身體寫作”,“下半身寫作”所受到后現代主義理論和創作的影響,也曾被評論界所指出。自然,這時期我國作家在汲取和借鑒西方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技法時,并不都贊成其藝術哲學觀點,而且表現的仍然是我國的生活與體驗。對于使我國文學的風格更加多樣化,藝術技法更加豐富而言,其積極意義也不可低估。

猜你喜歡
文藝理論對比
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藝術生產領域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從《會飲篇》人物形象中看柏拉圖的文藝理論
淺析動畫《螢火蟲之墓》的現實主義美學思想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影響腳斗士與跆拳道運動項目發展因素的對比分析
論《文藝理論中的無產階級》
中日兩國膠囊旅館業的發展對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馬洛與陶淵明田園詩的對比
英國電影中“憤青”與“暴青”對比研究
新時期文藝理論的開放性特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