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難中的人性美

2017-09-04 14:28任亞運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6期
關鍵詞:苦難人性美平凡的世界

【摘 要】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以現實主義手法描寫了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下,陜北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艱苦的生存畫面。本文試通過分析小說中人物的坎坷經歷及他們對待生活態度,進一步探討路遙在苦難中展現的人性美。

【關鍵詞】 《平凡的世界》;苦難;人性美

路遙,一位用生命寫作的作家。雖然他已離開了我們,但他留下的文字及他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卻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讀過路遙作品的人不難發現,幾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沒有離開過生活的大舞臺——農村,都不曾擺脫對貧窮的關注和描寫?!镀椒驳氖澜纭分幸渤霈F大量描寫艱難生活的片段,這是人物生活的客觀時代環境,同樣也是路遙生活經歷的真實寫照。

一、生存與精神的雙重苦難

生活中,不論是生存的艱苦、還是精神的苦悶,都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如何面對這一問題,顯得極為重要。路遙曾說:“命運總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無數的苦難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并不都是歡樂?!闭驗樗麑嚯y有清醒的認識與理解,才使得他與同時代的作家相比,顯得與眾不同。

1、艱苦的生存環境

路遙出生于陜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農民家庭,兒時缺衣少穿的貧窮生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他7歲那年,家里實在沒有能力養活他,將他過繼給延川縣的伯父家做了繼子,這段遭遇在造就他堅韌性格的同時,也對他筆下人物形象的塑造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小說中的高加林、馬建強、孫氏二兄弟,都有他童年時的影子,從小到大他們幾乎與貧窮相伴。

路遙筆下的生活是貧窮的,最直接的表現是他多次在小說中描寫饑餓和吃飯的情景?!镀椒驳氖澜纭芬婚_始就有描寫:“他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食堂打飯,他把混合著雨水的盛菜湯往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濺了他一臉菜湯?!边@段貧窮生活的描寫,細膩真切,把孫少平困窘的情境表現的淋漓盡致。其實這種困苦的狀態正是路遙在1961年困難時期的真實寫照。因為是自己的親身體驗,所以對這段時期有著深刻的情感記憶,因而也自然形成了他作品中獨有的苦難情結。

2、苦悶的精神世界

在路遙的精神世界里存在著兩對矛盾經常困擾著他,一對是自卑與自尊的矛盾,另一對是極強的參與意識與文學創作的孤獨性的矛盾。這兩種矛盾在他的心靈深處,同潛共存,同樣也體現在他小說中孫氏兄弟的身上。

因為貧窮,孫少平的心里總有一種自卑又自尊的矛盾情緒,這使他產生了一種特別敏感的心理。這種心理在他與田曉霞戀愛的過程中表現的最為真切。當田曉霞從銅城煤礦回城后,她給孫少平寫了一封信,并在信中告訴他單位有一位姓高的同事在追求她,孫少平看了之后,無法理解,更難以接受,在惶恐不安中陷入了精神的煩惱中。一方面,他是農民孫玉厚的二小子,出身寒門,貧窮的生活使他對地委書記的女兒、省報記者的田曉霞缺乏追求上的足夠信心;另一方面,他雖然是一位渴望追求現代文明的青年,但長期生活在農村,難免會被農村封建愚昧的文化熏染,形成一種大男子主義的自尊。在這種盲目自尊的影響下,他常常較真地想證明自己比別人尤其是城市的青年強,雖然他后來成功了,但他那潛意識中的自卑感卻成為他永難放下的精神負擔。這樣矛盾的心理也正是城鄉結合地帶青年所具有的一種普遍心理。

路遙小說中的愛情常以一幕幕的悲劇讓人們從心靈深處去體驗苦難的生活給人們帶來的精神苦悶。孫少平的愛情以田曉霞的離去而成為永恒的悲劇,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由于理想與現實之間不可調解的矛盾,最終兩人擱置在彼此的世界。小說中其他人的愛情,如郝紅梅對顧養民地追求,侯玉英對孫少平的追求等都有著不同的苦惱,這些愛情經歷成為小說中人物生命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他們精神苦悶的主要來源。

二、抗爭苦難,實現自我救贖

在小說中展示苦難并非路遙的目的,對苦難的抗爭并在抗爭中呈現強烈的生命意識才是他著力要表達的內容。路遙曾說:“我們出身于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視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要從我們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彼运l誓要走出農村,走出父輩們生活的困窘,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生存之路。這種抗爭苦難的意識也投射在小說的人物身上。

孫氏兄弟出身農村,現實決定了他們將與貧窮相伴,也注定他們只有憑借頑強的意志才能不斷戰勝苦難,實現自己的理想。孫少安參加全縣初中考試,考上了,但因為家庭貧困,沒有能力交學費,他被迫輟學,從此他和父親一起撫養整個家庭。沉重的生活勞作,給他留下了累累傷痕,但沒有將他擊垮,反而使他更加堅強,更加成熟。他不同于他的父輩們,他具有新時代農民的開創意識,能順應時代潮流,試行責任組,開辦磚廠,這些經歷使他變優秀的同時也承受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巨大壓力。然而他卻把這種壓力變成為村民謀福的動力,幫他們解決困難,最終成為人們心中的好人。

如果說孫少安對于苦難的抗爭是物質方面的,那么孫少平則是從精神上抗爭苦難。他雖出身農村,但沒有自甘平庸,而是以自己崇高的品格還以不屈的抗爭。在原西縣城上高中時,他曾在一次洪水災難中,不顧個人安危解救了曾經傷害過他的侯玉英;面對曾經在感情上拋棄過他的郝紅梅,當她因為偷手帕事件陷入尷尬境地時,他沒有落井下石,而是奮不顧身的挽救了她;在黃遠城當攬工漢時,不惜丟掉自己的工作來保護一個和自己沒有任何關系的女工,并將自己辛苦積攢的血汗錢全部送給了她。在這些被別人看來似不能理解的行為中,他的人格品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到銅城煤礦工作是孫少平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面對井下艱苦的工作,他一如既往地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用自己的真誠贏得了別人的尊重。當他剛剛站穩腳跟,正感受美好生活時,在一次礦難中,對他親如家人的師傅不幸遇難,使他悲憤萬分,但他又不得不強忍悲痛,因為他知道惠英嫂和明明此時更加悲痛,他們需要他的照顧。生活給了他無數的苦難,然而他卻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以更強的斗志抗爭著。正是這種不屈的抗爭,才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在苦難中實現了自我救贖。

三、超越苦難,展現人性美

1、愛人、給予、寬容的人性美

路遙生長在貧瘠的黃土高原,對這里的人和事是非常熟悉的。他欣賞陜北農民的善良、寬容、樂于助人的優良品質?!镀椒驳氖澜纭分忻鑼懙霓r民孫玉厚一家是貧窮的,然而又是富裕的,因為他們身上無時不顯現著愛人、給予、寬容的人性之美。

孫少安是路遙極力塑造的仁者典型。無論是與父母、兄妹,還是夫妻之間的生活,他都表現出極強的責任感和愛人、寬容的高尚品質,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超越農民狹隘的思想,將這種對家人的愛擴展到對雙水村人們的愛。從當一隊隊長到開辦磚廠招攬同村的人到他那工作再到慷慨捐資建學都體現了他的崇高品格。當孫少安的磚廠因為造磚師傅技術問題倒閉時,在他那上班的人都“背叛”了他,甚至有些人還無情的挖苦諷刺他,而他卻以博大的胸懷寬容了他們,在第二次磚廠興起之后不計前嫌地幫扶著大家,贏得了大家的愛戴。

小說中的其他人物同樣體現著這樣的人性美,如黃原的曹書記兩口子,煤礦上王世才的一家都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熱情友好的幫助使孫少平在困難時有了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殘酷的現實,最終一步步走過命運的坎坷。

2、自我犧牲,甘于奉獻的人性美

《平凡的世界》中,孫玉厚是一位地道的舊式農民,他自幼喪父,照顧著母親,拉扯著弟弟。為了讓弟弟上學,他不遠千里到山西求人說情,為了給弟弟成婚,他不惜債臺高筑。當弟媳提出分家,他又將祖居的窯洞讓出,自己帶母親妻兒借居別家。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的耕作在土地上,毫無怨言。過于沉重的生活使他沒有時間去抱怨,去咀嚼痛苦。他知道,惟有勤勤懇懇的勞作,才能使一家人的生活有所保障。他身上所體現的品質正是路遙認同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扎根于中華民族的土壤之中,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追求的美好品質。

小說中能夠體現甘于犧牲、樂于奉獻的人性之美的另一個人物是賀繡蓮。路遙對她描寫的筆墨不多,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小在農村長大的賀繡蓮身上有著農村婦女固有的美德:溫柔、善良、勤勞、賢惠,她與孫少安的結合可謂是天作之合?;楹蟮睦C蓮給予了孫少安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懷,當孫少安創業失敗之后,繡蓮成為了他的精神支柱和堅強后盾。然而命運之神似乎并不眷顧這個秀外慧中的女人,當丈夫事業如日中天時,她卻患上了肺癌,不治身亡。從賀繡蓮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千千萬萬陜北農村婦女的影子,她們美麗而聰慧,無論對丈夫、對公婆,還是對子女,她們任勞任怨,只求付出,不求回報,在苦難中默默地展現著人性之美。

綜上所述,苦難意識是《平凡的世界》中一個沉重的主題,也是一個敘述不完的內容。小說中,路遙用他的苦難經歷和真摯感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同時也告訴我們,在面對苦難時,不應該逃避,應以樂觀的心態勇敢直面苦難,抗爭苦難,并在與之抗爭過程中展現人性之美,實現不平凡的人生。

【參考文獻】

[1] 路遙.平凡的世界[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

[2] 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任亞運(1990-)男,漢族,山西運城人,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古代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苦難人性美平凡的世界
人性美的“價值”最大化
淺析《許三觀賣血記》的苦難意識
歷史齒輪上的累累傷痕
鐵骨柔情——論《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的形象
沈從文小說《邊城》中的人性美探究
從蒙克看向朱耷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評析
溫暖的絕望
《平凡的世界》(雙語加油站●跟我學)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