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黔江區兩城同創的若干思考

2017-09-05 02:58鄭敏
智富時代 2017年7期
關鍵詞:黔江

鄭敏

【摘 要】重慶市黔江區大力實施“城市靚區”戰略,緊緊圍繞“兩城同創”,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區和國家文明城區工作,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砥礪前行,為全區創建文明衛生城區而不懈努力奮斗。近年來,黔江區面貌煥然一新,城市生活環境大為改善,市民文明素養明顯提高,城市價值大幅提升,黔江的大街小巷每天都有新的改觀,一個市容整潔、秩序井然的宜居城市正在慢慢凸顯。

【關鍵詞】城市靚區;兩城同創;煥然一新;黔江

一、黔江區兩城同創的現實意義

兩城同創,即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文明城市,順應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及“五位一體”建設總體布局的時代背景。這也是評價一個地方科學發展水平、社會整體文明與和諧程度的最高層次的綜合性稱號,是城市總體形象和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

黔江區位于武陵山區腹地、渝東南中心地帶,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優勢。城市依山傍水,空氣清新,生態優越,。作為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中唯一的重點開發區和渝東南地區中心城市,為了應對城市建設的新要求,進一步加快城市發展,創建更加美好的城市,黔江實施兩城同創,既要使黔江成為全國聞名的山水人文旅游城市,又要發揮特色鮮明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優勢,切實將天然環境優勢轉化為市民人人享有的“紅利”。這符合了全區人民的心聲,因此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支持和積極參與。

(一)開展兩城同創,提升城區綜合形象

近年來,重慶市南岸區、沙坪壩區等多地區在“創國衛”、“創國文”上都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顯著提高,社會各項事業也協調發展,城市形象大幅度提升,彰顯了各自的個性與魅力。市內城區發展的大量事實告訴我們,城市的環境質量、文明程度都彰顯著該地區的綜合形象。黔江區開展兩城同創,對于擦亮了城區的“面子”,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面臨的壓力,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是關鍵。兩城同創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區的綜合形象是否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取決于城區建設是否卓有成效,這不僅僅局限于城區環境、市民素養,更涉及到整個黔江區的管理范疇,包括城鄉一體化功能,基礎設施全面改善等。因此,兩城同創的過程中,提升城區的綜合形象,把黔江區打造成既有美麗景觀又有自身特色鮮明個性的美好城區。

(二)城區更美麗,市民更幸福

兩城同創,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一切為了城市的健康,一切為了群眾的健康,黔江區創建“國家衛生區”、“國家文明城區”,這是初衷,也是目的。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在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富而思進,富而思樂,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和對居住環境美化需求大大增強。我們必須開展兩城同創,大力加強文明衛生城市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因此,黔江區大力開展“兩城同創”民心工程,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著力營造優美環境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推動創建工作持續深入,讓穩定安全的社會秩序,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體現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二、黔江區兩城同創成績顯著

全區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堅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體系,深入開展兩城同創,把城市環境建設與文明建設相結合,求真務實,抓真實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區兩城同創工作呈健康發展,整體推進的良好態勢。

(一)城區新面貌

老城新城交通路網整治規劃順利進行并逐步完成,各汽車站和主要大道得到綜合整治。高速公路西、南及北互通改造和新城污水處理廠竣工投用。已完成棚戶區改造800多戶,城區背街小巷也實現美化、亮化,衛生死角徹底整治。建設城市污水管網近40公里,黔江河得到全面治理,如今,市民對黔江城的變化贊不絕口。突出發展現代旅游業,榮膺“中國清新清涼峽谷城”稱號的芭拉胡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深受市民歡迎的高品質城市特色公園,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8天,山水園林城市特色逐步彰顯。

(二)村鎮大改觀

政府堅持“城鄉一體化創衛、建設美麗黔江”指導思想,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實施城鄉一體化創衛,鄉鎮環境衛生整治、美麗宜居村鎮建設全面提速。統籌推進集鎮管理,大力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著力整治了“臟亂差”,集鎮形象大幅提升;全區實施85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創建生態村50多個。緊密結合兩城同創工作,著力發展鄉鎮綠色生態農業,獲評全國整區推進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區。培育鄉鎮旅游示范點,以濯水特色小鎮和阿蓬江改善人居環境示范片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和人居環境連片整治,村鎮面貌大為改觀。母親河阿蓬江水質達到3類標準,入選“重慶醉美鄉村好去處”,成功創建阿蓬江國家濕地公園。

(三)文明大綻放

全區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禮儀等知識講堂以及“講文明樹新風”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文明禮儀等知識入腦入心,讓群眾自覺樹立和踐行文明新風,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經過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市民素養大幅提升,廣大市民自我約束、自覺文明已逐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文明現象也越來越少。

三、黔江區兩城同創的實踐路徑

開展兩城同創,將“創國衛”和“創國文”有機結合,齊抓共管,多措并舉,才能確保兩城同創工作落實到位。

(一)向頑疾亮劍,加強綜合整治

管理粗放是黔江城市環境管理的軟肋,亂搭亂建、亂擺亂占、亂貼亂畫、亂扯亂掛、亂堆亂倒、亂停亂放“六亂現象”屢禁不止。城市文明建設和環境建設目標的實現需要加強城市綜合治理理念與能力。向這些城市頑疾亮劍,徹底清除城市“頑癥”,有效消除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形成常態管理機制,既能筑牢兩城同創的根基,又是彰顯政府執政魄力的舉措。近年來,黔江兩城同創中,對街面、立面、地下管網、交通秩序、城區綠化、大氣凈化“六大工程”整治工作全面展開,凡取得顯著成效的地方,無不是城市管理抓得嚴,城市規范舉措落到位。

(二)堅持以人為本,走群眾路線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為群眾辦實事,走群眾路線,遵從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的原則,把服務經濟建設中心與堅持走群眾路線和以人為本統一起來,通過提高市民綜合素養,進而提升城市整體文明水平。兩城同創,既是相關政府科學管理城市、改善城市環境的手段,它的全部落腳點和落腳點又是為了人民群眾。因此,在兩城同創中要充分發揮群眾路線,尊重群眾意愿,使兩城同創工作成為人民群眾切實需要的民生工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群眾參與兩城同創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社會才能和諧與全面進步。

(三)發揮新傳媒作用,營造良好輿論

“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與重大使命,兩城同創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推動城市環境建設與文明建設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的道路上,需要各級宣傳部門與新聞媒體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共識,引領社會風尚。

四、結束語

兩城同創,總體上要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科學文化建設以及思想道德建設。隨著兩城同創的開展,一個山水輝映、文旅交融、休閑怡人的山水人文旅游名城,一個民富區強、城鄉一體、宜居宜業的新黔江,一定擁有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仙聞.主題宣傳與百姓關注[J] .新聞前哨,2013.17(6):32-33

[2]樊根耀.我國環境治理制度創新的基本取向[J].求索,2004(12):115-117

[3]黃愛寶.生態文明建設與政府生態管理職能[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10-14

[4]中央文明辦編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概論》,P313,人民出版社,2005.6endprint

猜你喜歡
黔江
國、市蠶?!半p體系”為黔江蠶業高質量發展獻策
劉桂根 在黔江掛職的780天
家蠶新品種“川山×蜀水”與“華康2號”在黔江飼養表現
黔江藥用資源收錄情況的歷史考察
黔江發展林下經濟現狀與策略分析
黔江精神探論
重慶·黔江小南海夕照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的路徑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