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智庫決策的圖書館云服務平臺構建研究

2017-09-05 02:31吳燦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7年8期
關鍵詞:智庫圖書館

吳燦

關鍵詞:智庫;圖書館;決策服務;云服務平臺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國圖書館智庫型服務的現狀,研究了面向智庫決策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功能定位,探索了面向智庫決策的圖書館云服務平臺的構建途徑及圖書館云服務平臺建設的關鍵點。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8-0132-03

智庫又被稱為思想庫,是將公共決策與社會事務管理作為研究對象,進而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的非營利性機構。近年來,由于受市場經濟、政府決策等因素的影響,智庫的作用日益凸顯,成為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重要部分。但是從實踐成果來看,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形成涵蓋高校智庫、黨政智庫、民間智庫及社科智庫的多元化智庫發展模式,依然缺乏國際知名度較高的高端智庫,智庫結構、研究水平等與西方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而圖書館作為智庫的后援團,能夠提供滿足智庫服務需求的人才與信息資源,在智庫建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圖書館通過多渠道搜集、挖掘與整理信息,能夠為智庫決策服務提供可靠的情報支持。在復雜的社會發展形勢下,很多智庫項目的開展都需要獲得圖書館的協同與配合,同時也迫切要求圖書館構建面向智庫決策的信息服務平臺,為相關決策主體提供精準服務。

1 我國圖書館智庫型服務的現狀分析

1.1 智庫型服務的內涵

智庫型服務就是智庫人員根據企業、政府或社會組織的信息需求,借助其獨特的人才資源、方法體系及調研分析工具,通過收集、加工、處理各類情報信息,進而針對某個項目提出參考意見,為決策者提供服務的方式。我國智庫建設時間不長,數據信息獲取受諸多方面的限制,智庫型服務還沒有實現常態化。

1.2 智庫型服務的研究現狀

智庫型服務是聯系用戶與智庫之間的橋梁,近年來,我國圖書館相繼開展了廣泛的智庫型服務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理論體系。學者吳育良指出:我國圖書館應該借鑒國外機構的成功經驗,通過保存智庫成果、文獻調研、智庫成果評價等方式,積極參與到智庫研究中,發揮智庫的前沿作用。學者李桂貞通過文獻對比分析指出了我國圖書館在智庫型服務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基于先進技術及人才資源的智庫服務思路[1]。另有學者提出圖書館應該構建適應智庫需求的館藏資源體系,構建符合智庫發展需求的人力資源模式。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大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為圖書館開展智庫型服務指明了方向。

1.3 智庫型決策服務實踐

作為文獻存儲與決策信息服務中心,智庫建設為圖書館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同時也催生了面向智庫決策的信息服務模式。我國各級圖書館在新型智庫建設中的角色定位,使智庫決策導向的信息服務成為圖書館的主流模式,該模式屬于具有知識創新性的深層次服務形式,要求圖書館在做好館藏建設工作的同時,為政府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2]。

2 面向智庫決策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功能定位

目前,我國智庫建設存在條塊分割、信息溝通不暢等問題,亟待突破政府部門、智庫與圖書館之間的信息壁壘,整合各方資源與技術優勢,實現面向智庫決策的跨機構、跨領域的協同合作。

2.1 打破不同機構的信息壁壘

我國很多智庫由于受缺乏資源支持、信息獲取不及時等因素的影響,智庫人員對某些問題的認識有失偏頗,直接影響智庫服務的效果;而智庫想要全方位凝聚集體智慧,就需要通過多方協作,實現顯性與隱性知識的融合[3]。因此,圖書館智庫型服務的開展必須打破不同機構及學科間的壁壘,實現智庫內部和外部要素的整合,改變智庫資源的獲取及轉化方式,保障智庫人員獲取情報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智庫作為智力服務平臺,容納了不同學科及專業背景的專家學者,而智庫人員提出的具有建設性有深度的合理化建議,是樹立智庫服務品牌的基礎。打破信息壁壘,實現圖書館、政府與其他機構的協同合作,就是實現對智庫專家、信息資源、技術方法的集成,滿足決策主體信息需求的必要措施。

2.2 凸顯智庫型服務的人文性

圖書館智庫型決策服務的開展,是通過對實用知識的采集處理,形成新的知識產品,為政府提供決策服務。因此,其服務內容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通過對各類情報信息的研判,發現事物背后的規律,從而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我國智庫建設是為“決策者”提供服務,還是為“決策”提供服務,是學術界一直爭論的一個話題。對此,一些學者開展了關于如何避免迎合領導偏好的信息服務,即如何去除智庫決策中的干擾因素的研究。而基于人文理念匯聚各類智庫資源,實現不同機構的優勢互補,不僅可以避免智庫人員的隨意判斷,也可以形成統一的智庫型決策服務模式。尤其是對重大問題的咨詢決策,不同機構之間的資源共享不僅有助于推動人文理念的發展,還能夠進一步優化智庫決策機制。

2.3 立足大數據的服務形式

大數據時代使基于數據驅動的智庫決策成為主流,大數據思維在圖書館智庫研究中的應用改變了智庫信息的獲取途徑,也改變了智庫型服務的形式。如:針對某個議題的探討,智庫人員不僅需要結合自身的知識儲備與經驗進行判斷,還需要借助大數據處理海量信息,并從中挖掘潛在的情報資源,進而增強智庫服務的可信度。目前,我國很多智庫在大數據處理能力方面缺乏可靠的數據來源,缺乏加工、處理異構數據的經驗[4]。一般情況下,高端智庫都設置有專門的數據采集處理機構,因此對于大數據資源的利用優于其他智庫。筆者認為,要想提升我國智庫服務的整體水平,就要促進高端智庫與其他智庫之間的交流,共同探索大數據環境下的情報獲取方式,共同開發數據處理技術,實現智庫資源的優化配置。

3 面向智庫決策的圖書館云服務平臺的構建途徑

隨著人們對智庫決策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圖書館可以依托自身的人才、技術與資源優勢,確定面向智庫決策的發展方向,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建設有特色的云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endprint

3.1 確定平臺建設目標

圖書館在確定構建云服務平臺之前,首先應明確平臺的功能定位,明確圖書館是否能夠滿足智庫型服務的條件,是否具備開展云服務的能力。圖書館無論是對已有的服務平臺進行改造,還是設計全新的平臺功能模塊,都必須充分考慮已有的硬件資源和投入成本。同時,為確保平臺建設的進度,要求圖書館組建專門的團隊,由圖書館領導統一管理[5]。平臺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方便移動用戶獲取信息,發揮圖書館在智庫服務方面的優勢。因此,圖書館要根據不同的服務內容與環節,合理設計與之對應的應用系統,保障具備較強的用戶訪問控制與數據處理能力,并指派專業人員進行管理,確保以較小的投入建成穩定、完善的服務平臺。

3.2 平臺服務模式選擇

依據云計算的應用特點及云計算使用者與提供者之間的關系,可以將其分為混合云、私有云和公共云三種。圖書館應根據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云服務模式,并設計統一的對外數據端口,為不同系統之間的信息傳輸提供支持。圖書館云服務平臺的設計,通過將不同類型的數據資源存儲于公共云中,可以方便用戶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隨時瀏覽所需信息,滿足跨系統、跨區域的智庫型服務需求。筆者通過構建基于云計算的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型,對三種不同類型的云服務進行描述,旨在解決圖書館用戶在獲取移動信息服務過程中由于操作系統不兼容等因素引發的跨系統服務障礙等問題。

3.3 服務平臺總體架構

圖書館面向智庫決策的云服務平臺的建設,是以圖書館的軟硬件與館藏資源為基礎,協同政府部門和其他信息機構,充分借助云計算的分布式、虛擬化及并行計算技術,實現對軟硬件設備的功能拓展,將異構分布的智庫資源有機結合起來,依托互聯網為公眾提供服務。筆者根據圖書館智庫型決策服務的現實需求,構建了包括基礎設施層、管理層與應用層的云服務平臺(見圖1)。其中,基礎設施層存儲有各類信息資源,能夠根據移動終端需求進行數據格式轉換,保障用戶的有效訪問[6];管理層具有資源集成、軟件管理、知識發現等功能,可以實現對系統參數的合理配置,協同管理異構信息,保障平臺服務的有序性;應用層能夠提供各類信息視圖,為廣大用戶獲取信息提供便利。

4 圖書館云服務平臺建設的關鍵點探析

4.1 提升平臺系統的安全性

保障圖書館云服務平臺的系統安全性,是平臺可靠運作的前提[7]。鑒于此,平臺設計者應根據平臺的結構特點,分析系統運行中各環節存在的安全威脅,構建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策略,進而提升云服務平臺的穩定性。筆者認為,平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安全防護策略:①引入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如身份認證技術、防火墻技術等,通過有效的身份識別、訪問授權及風險預警等措施,避免平臺在運行過程中遭受攻擊,提高系統防御的針對性。②在平臺與外部網絡之間設置安全網關,在平臺內部設置不同的功能模塊,如防病毒軟件、網絡協議、入侵檢測系統等,實現對平臺數據流的全方位檢測,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性。③結合云服務平臺的特點編寫對應的安全管理程序,定期對應用程序進行安全掃描,根據需要調整平臺功能模塊的安全級別,提高圖書館員的安全管理能力和突發事件處理能力。

4.2 注重平臺設計的科學性

圖書館面向智庫決策的云服務平臺的科學設計,能夠保障平臺建設效率和運行的穩定性。①圖書館應該做好用戶調研工作,結合智庫服務的多元化需求,合理設計平臺功能模塊,制訂詳細的平臺設計方案,保障平臺結構的完整性及技術標準的規范性。②強化對基礎設置資源、云應用系統和系統數據的管理,保障數據流通的有序性,提高平臺服務效率;對云服務平臺的系統密度進行合理設計,提高系統軟件的拓展性和兼容性,降低云服務平臺的建設、維護成本。③在構建云服務平臺時應簡化平臺應用程序的開發流程,提高平臺系統的應用能力,保障平臺的靈活性與可控性;實現平臺不同系統之間的資源整合和統一認證,提高用戶操作的便利性。

4.3 預測平臺服務需求的發展趨勢

圖書館根據云服務平臺用戶的活動軌跡預測用戶需求的未來發展趨勢,能夠提升平臺服務的有效性,進一步優化平臺系統結構。保障云服務平臺的安全、共享與可控,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方向。圖書館可以建設具有拓展性、移植性與穩定性的PAAS(平臺即服務)平臺,方便用戶自行管理云端資源,開發個性化應用軟件,提高應用軟件的靈活性。在不降低平臺運營效率的基礎上進行用戶滿意度調研,為云服務平臺建設提供依據。隨著圖書館面向智庫決策的服務群體的不斷拓展,基于云計算的智能化、自動化管理將成為云服務平臺的發展方向。通過設計基于自動化腳本的平臺架構,利用自動化管理工具進行平臺管理,實現對物理資源的高效分配,并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功能模塊重組,也可以降低云服務平臺管理的復雜程度。

5 結語

目前,在我國大力推行智庫建設的背景下,提供智庫型決策服務成為圖書館發展的主要方向。圖書館可以獲得不同領域專家的支持,促進內外部智力資源的有效整合,為智庫型決策服務提供保障。同時,圖書館應該充分利用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加強與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的協同合作,積極構建智庫資源共享與服務平臺,全面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桂貞.基于云計算的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平臺構建研究[J].現代情報,2015(3):82-85.

[2]張雅男.地方社科院圖書館面向科研過程的知識服務研究:以天津社科院圖書館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2):164-167.

[3]李彥松.基于智庫服務的社會科學圖書館轉型探索[J].新西部(理論版),2015(5):89-90.

[4]楊靜,陳贊暢.協同創新理念下高校新型智庫建設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4):7-11.

[5]吳育良.國外智庫信息服務的分析及啟示[J].情報雜志,2015(2):188-193.

[6]李綱,李陽.情報視角下的智庫建設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11):36-41.

[7]王延飛,閆志開,何芳.從智庫功能看情報研究機構轉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5):1-4.

(編校:馬懷云)endprint

猜你喜歡
智庫圖書館
書訊:《新型智庫質量提升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智庫人不能忘卻的使命
圖書館
中國智庫數量居世界第二7家智庫上榜世界百強榜單
氣味圖書館
歡迎到圖書館做客
新型智庫不能有“庫”無“智”
報告稱中國智庫數量排世界第二
去圖書館
中國知名官方智庫圖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