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弄染協定”的歷史貢獻

2017-09-06 04:27趙巖
黨史文苑 2017年16期
關鍵詞:楊尚昆彭德懷

趙巖

[摘要]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團長征途中,在貴州安順弄染寨與當地布依族領袖陸瑞光簽訂的“弄染協定”,是我黨我軍同少數民族地方勢力訂立的較早的政治盟約,是紅軍途經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實踐“爭取少數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成功范例?!芭緟f定”不僅為紅一方面軍順利渡過北盤江,威逼昆明、搶渡金沙江贏得了有利戰機,而且在布依族人民中間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關鍵詞]弄染協定 陸瑞光 彭德懷 楊尚昆

1935年4月14日,紅一方面軍在四渡赤水戰役后途徑龍里、惠水、長順、紫云等縣,計劃渡北盤江經貞豐、興仁、興義到云南,需要經過當地布依族首領陸瑞光控制的沙子溝山槽(今鎮寧自治縣沙子鄉),而陸瑞光的大本營弄染寨(今沙子鄉紅星村弄染寨)更是去北盤江壩草渡口的必經之路。此時,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已經通過各方面的情報了解到陸瑞光是反抗反動軍閥的布依族領袖,決定經過弄染寨時親自見一見陸瑞光,爭取他參加革命。彭德懷、楊尚昆兩位首長“三顧弄染”,向陸瑞光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民族政策,贏得了陸瑞光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接受紅軍的革命主張。4月16日,陸瑞光在弄染寨與紅三軍團首長彭德懷、楊尚昆訂立了《反對蔣介石、王家烈、猶國才國民黨及苛捐雜稅的協定》,即“弄染協定”。

1997年3月2日,貴州省政府原副省長羅尚才和省政協原常務副主席王思明在北京開會期間,懇請國家原主席楊尚昆為籌建陸瑞光紀念館題寫館名。年近九十歲高齡的楊尚昆不僅欣然應允,親筆題寫“陸瑞光紀念館”幾個大字,還說:“長征期間,黨越來越深刻認識到爭取少數民族支持革命的意義,我們與陸瑞光訂立《反蔣協定》一個月后,劉伯承同志又在四川涼山與彝族領袖小葉丹結盟。生死關頭,這些少數民族領袖深明大義,給紅軍以很大幫助,各族人民都為長征的勝利做出過很大貢獻”[1]p26。

一、簽訂“弄染協定”的過程

鄧穎超在回憶錄中談道:“我軍西進云南時所經過的長順、紫云、望謨、鎮寧、貞豐、冊亨、安龍等縣的鄉村,絕大部分是布依族寨子。以往由于漢族反動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漢、布民族之間的仇冤很深,甚至發展到了激烈的武裝斗爭?!盵2]p120在這種情況下,紅軍為了能順利通過少數民族地區,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強調要尊重少數民族,團結少數民族,爭取少數民族,宣傳我們黨的民族政策,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民族壓迫政策,號召各少數民族起來革命。

1935年4月10日,總政治部在《紅星報》上刊登了《注意爭取夷民的工作》一文,明確指出“爭取夷民群眾,發動他們為自己的解放而斗爭,是極端重要的工作”[3]p146。

1935年4月14日,最先進入安順關嶺縣六馬地區(今屬安順鎮寧自治縣)的是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團。在經過當地布依族首領陸瑞光控制的沙子溝山槽(今鎮寧自治縣沙子鄉)時,紅三軍團首長彭德懷、楊尚昆根據了解的情況,安排方武先營長等先遣人員,在當地商人周文齋的幫助下,主動與陸瑞光取得聯系,得到陸瑞光讓紅軍放心走路的承諾。之后,紅十一團(團長鄧國清、政治委員張愛萍)作為搶渡北盤江的先遣部隊,順利通過沙子溝山槽,到達北盤江江岸。這使紅三軍團首長彭德懷、楊尚昆確信陸瑞光是個重諾守信的漢子,于是決定過弄染寨時找陸瑞光談談,爭取他參加革命。

4月15日,隨紅軍主力進入弄染寨的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和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找陸瑞光未找到,遇到了陸瑞光的堂弟陸順芳。三位紅軍首長向陸順芳介紹宣傳了紅軍的主張,并表示希望與陸瑞光會晤。接到李富春、彭德懷、楊尚昆的邀請之后,陸瑞光沒有貿然下山,他雖然對紅軍的主張有所耳聞,但過去多次被軍閥愚弄、暗算的經歷依然讓他顧慮重重,先后派心腹伍國斌、張海寬冒充自己去見紅軍,并暗中觀察紅軍的一舉一動。而彭德懷和楊尚昆此時已經知道了陸瑞光的體貌特征,發現過來的“陸瑞光”是替身之后,又向來者講明道理,誠懇的邀請陸瑞光親自來會晤。陸瑞光在聽了伍國斌和張海寬對紅軍的所見所聞,逐步打消了對紅軍的顧慮。4月16日,陸瑞光悄悄回到弄染寨,看到紅軍紀律嚴明,就主動現身并邀請彭德懷、楊尚昆等紅軍首長到家里做客,并向紅軍首長介紹鎮寧、關嶺等縣少數民族的情況, 訴說了他們在反動軍閥壓迫下的疾苦和坎坷。彭德懷、楊尚昆向陸瑞光講解了紅軍和共產黨的政策,告訴他帝國主義、反動軍閥和國民黨反動派是各族人民受苦受難的總根源。經過與彭德懷、楊尚昆的促膝交心,陸瑞光深受啟發,認清了自己反抗反動軍閥十余年屢遭挫敗的原因,初步懂得了革命道理。當晚便與彭德懷、楊尚昆簽訂了《反對蔣介石、王家烈、猶國才國民黨及苛捐雜稅的協定》。陸瑞光還請求紅軍派人幫助他工作,彭德懷、楊尚昆決定留下原紅三軍團第十二團營長方武先等人幫助他開展武裝斗爭。陸瑞光隨即命令下屬王文才等人連夜殺豬、舂米,招待好分散住在各村寨的紅軍,并盡量為紅軍補充糧、鹽、油等物資。

4月16日晚7時30分,紅三軍團首長彭德懷、楊尚昆二人向中革軍委發電報,報告了此事。電文稱:

沙子溝周圍百數里,有夷兵約千,有師團營組織,一首領名陸瑞光,我們已與其訂立協定:反蔣(介石)、王(家烈)、猶(國才)國民黨及苛捐雜稅。留有一批傷病員,贈步槍三十六支,并留一批工作人員。

彭德懷 楊尚昆

1935年4月16日19時30分

次日,紅軍指戰員出發,陸瑞光把彭德懷、楊尚昆送到樂紀坡(今屬鎮寧自治縣沙子溝鄉樂紀村)才握手道別。此時紅軍又送給陸瑞光一面紅旗、三挺機槍和一批手榴彈,楊尚昆還將一副望遠鏡送給陸瑞光的營長王文亮。

在紅軍渡過北盤江之后,方武先等留在陸瑞光部的紅軍指戰員,按照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告全體紅色戰士書》關于“必須取得云、貴、川廣大群眾的擁護……號召他們起來加入紅軍,擴大紅軍,發展游擊隊,建立工農兵的蘇維埃政權”的要求,以及李富春、彭德懷、楊尚昆等首長的指示,在陸瑞光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順利將陸瑞光的農民武裝改組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三軍團敵后游擊隊”(司令陸瑞光,黨代表方武先)。并且根據貴州地下黨的指示和計劃,在鎮寧、關嶺、紫云三縣邊界地區發動群眾,以“鎮關紫邊區人民抗捐委員會”的名義建立了包括鎮寧、紫云、關嶺三縣四十八個村寨的人民政權(抗捐委員會主任陸瑞光,抗捐委員會軍事委員方武先),開展反苛捐雜稅、反抓兵派役的革命斗爭,革命形勢發展很快。這引起了國民黨貴州當局的惶恐不安,急忙向貴陽綏靖公署報告:“探得匪首陸瑞光,連有共匪三百余人,在六馬一帶擾害?!盵1]p20

1936年12月26日,陸瑞光不幸被捕,1937年2月20日被國民黨反動軍閥楊森殺害于貴陽八角巖,時年37歲。黨和人民長期以來并沒有忘記這位布依族的英雄。1989年3月31日,貴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通[1989]57號文件批復安順行署,追認陸瑞光為革命烈士。2009年,安順市鎮寧自治縣開始修繕陸瑞光故居,并新修烈士墓一座。2012年鎮寧自治縣政府新建了陸瑞光紀念館,2015年6月正式開館。

二、“弄染協定”的歷史貢獻

第一,“弄染協定”為紅一方面軍順利渡過北盤江,威逼昆明、搶渡金沙江贏得了有利戰機。

1935年4月初,紅一方面軍通過佯攻貴陽,成功誘出滇軍馳援貴陽并突破了國民黨軍在貴陽、龍里之間的防線。蔣介石發現紅軍開始向云南西進,急忙調整部署,調動吳奇偉縱隊(中央軍)、周渾元縱隊(中央軍)、孫渡縱隊(滇軍)對紅軍形成三面包圍之勢?!稐钌欣ツ曜V》中記載蔣介石的計劃是:“務必阻止紅軍西進,而壓迫其向安順、鎮寧北至古道,企圖在平壩、安順、普定、鎮寧圍殲紅軍”[4]p172。對于這次“會剿”,不僅蔣介石自信滿滿,稱“匪必西竄盤江八屬(即北盤江以西八個縣),此正為我軍聚殲之良機”[5]p245,連遠在云南的滇軍首領龍云也認為此戰勝券在握,致電孫渡稱,“此次匪入盤江,誠為聚殲之良機”[6]p680。龍云特別要求滇軍孫渡縱隊不要保存實力,要“不顧重大犧牲,努力殺敵,以收夾擊之效”[6]p680。

面對嚴峻的形勢,彭德懷和楊尚昆向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建議,紅軍“應迅速渡過北盤江”[7]p190,并針對蔣介石的“會剿”企圖,指出“我軍渡過北盤江之后,其企圖即失敗”[7]p190。與此同時,蔣介石也電令部隊“兼程急進,向匪跟蹤窮追,以竟全功”[8]p134。紅軍能否及時強渡北盤江,成了能否粉碎蔣介石包圍網的關鍵,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4月13日電令各軍團:“我軍決速渡北盤江,先機進占興仁、安龍地區,以利機動?!盵7]p189

在危急關頭,紅一方面軍行動神速,在幾天之內迅速穿過了被稱為“百里夷區”的數百里荒涼險峻的少數民族地區,使蔣介石在安順地區消滅紅一方面軍的企圖徹底落空。張愛萍將軍用一首“急軍令”詞形象地記錄了紅軍強渡北盤江的情景:“北盤水吼山谷震,敵岸陡峭插入云。大軍西去奪要津,出奇兵,雷擊電閃占白層。連克貞豐下興仁,風掃落葉馬不停。揮戈者相守關嶺,斷后陣,機關算盡休得逞?!盵9]p188

第二,“弄染協定”是民族團結的典范,在布依族人民中間播下了革命火種。

“弄染協定”是我們黨的民族政策、統一戰線政策的一次成功實踐,是我們黨和紅軍用實際行動贏得了陸瑞光深明大義的支持與幫助、布依族人民的信任與追隨。彭德懷和楊尚昆代表黨和紅軍,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贈送給陸瑞光一批武器,并留下紅軍營長方武先、排長鐘文才及戰士顧天福、吳文、黃生等五人,幫助陸瑞光將其布依族農民武裝改組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三軍團敵后游擊隊”, 還將顧黃漫等七名傷病員也交給陸瑞光照顧,充分體現了黨和紅軍對布依族人民反抗暴政、開展革命斗爭的高度信任。在中共貴州省工委委員秦天真和工委軍事小組組長李光庭等支持下,陸瑞光、方武先更加堅定地在鎮、關、紫邊區發動各族人民開展斗爭,抗捐抗稅,襲擊國民黨軍車,懲治反動分子。1936年6月,蔣介石派反動軍閥楊森率軍入黔,駐防安順。楊森派所部第一三四師師長夏炯親自對陸瑞光實施誘捕。1936年12月26日,陸瑞光不幸中計被捕,方武先等人在與夏炯部的戰斗中壯烈犧牲。在陸瑞光被捕之后,楊森為了炫耀其“清鄉”的赫赫成果,將陸瑞光、王禹先(陸瑞光部團長)等人在貴陽示眾,陸瑞光則對現場民眾慷慨陳詞,痛斥國民黨反動派,令聽者無不肅然起敬。1937年2月20日,國民黨反動當局殘忍地將陸瑞光殺害于貴陽八角巖。

但是布依族人民的革命火種并未熄滅。1943年,在中共黨員傅以平、陳漢民的支持下,布依族聚居的六馬地區爆發了震驚國民黨反動當局的“六馬暴動”?!傲R暴動”以王陸氏(陸瑞光的八妹)為首,王由珠(王陸氏之女)等人進行發動和串連,吸收了陸瑞光的舊部為骨干,并聯合了貞豐、望謨等地的農民武裝,共同攻打國民黨關嶺縣政府,殺死了惡名昭彰的國民黨聯保主任左憲章、雷永光。國民黨反動當局慌忙調動了省保安一團、四團和六團來鎮壓?!傲R暴動”雖然因為敵我力量對比過于懸殊而失敗,但為“六馬人民反蔣游擊隊”的成立打下了基礎。

1947年3月,陸瑞光的外侄王由植受中共地下黨的安排從云南返回關嶺,在家鄉開展武裝斗爭,準備組建“六馬人民反蔣游擊隊”,王陸氏聞訊積極參與“六馬人民反蔣游擊隊”的組建工作。在王陸氏的影響下,“六馬暴動”幸存下來的人員紛紛加入“六馬人民反蔣游擊隊”,向國民黨反動軍隊展開了堅決的斗爭。1949年10月,中共羅盤地委決定,將這支游擊武裝納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序列,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羅盤區盤北游擊第七支隊”,配合人民解放軍南下解放西南,粉碎了國民黨企圖在關嶺擴充部隊、組建“預備兵團”做垂死掙扎的陰謀,為安順的解放作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伍忠仕.鎮寧近現代史專題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2]政協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委員會.瀑鄉鎮寧的紅色往事[Z].

[3]遵義會議紀念館.遵義會議前后紅軍政治工作資料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

[4]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楊尚昆年譜(1907-1998)上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

[5]陳虎.長征日記[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05.

[6]《貴州社會科學》編輯部.紅軍長征在貴州史料選輯[M].1983.

[7]費如侃.紅一方面軍長征日志[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

[8]貴州省檔案館編.紅軍轉戰貴州——舊政權檔案中史料選編[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

[9]東方鶴.張愛萍傳(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梁發明

猜你喜歡
楊尚昆彭德懷
彭德懷甄別偽造信
中南?!翱傒o導員”楊尚昆
楊尚昆體內的彈片
彭德懷掛甲屯遺著(二)
彭德懷咬文嚼字
彭德懷的軍事秘書談彭德懷
楊尚昆、蕭克同志墨跡
彭德懷與麥克阿瑟的三次較量
指揮“保衛西安”作戰時的彭德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