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基因工程引發的生命倫理問題研究

2017-09-06 19:52趙思源
科學與財富 2017年24期
關鍵詞:基因工程問題研究

趙思源

摘 要: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基因工程的負面影響日益暴露出來。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從事基因工程的研發工作,但是對基因工程技術的倫理研究卻落后于對技術本身的研究,我國對基因工程技術倫理方面的研究確實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要求我們對基因工程所產生的倫理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縮小與發達國家尤其是與美國的差距。

關鍵詞:基因工程;引發;生命倫理;問題;研究

1、基因工程概述

基因工程技術是 20 世紀 70 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具有革命性的研究技術。它利用現代遺傳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按照人們所需,用 DNA重組技術對生物基因組的結構和組成進行人為修飾或改造,從而改變生物的結構和功能,使之有效表達出人類所需要的蛋白質或人類有益的生物性狀?;蚬こ碳夹g不僅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實用性也強。近年來,藥用植物基因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醫藥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以基因工程藥物為主體的生物技術領域。

2、基因工程所引發的生命倫理問題

2.1、人類生命本性的問題

人類基因干預技術所引發的諸多問題當中,人類生命本性問題是最基本的。由于人類基因干預技術的作用對象是人類自身的基因,干預的也是基因在人類自身的表達,所以這從根本上要帶來人類本性問題的追究。通常我們所關注的人類生命本性,也就是人,多是從生物學上對其有直接的感受。而實際上,人類生命本性存在的倫理問題要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多個方面去考量,既要對人類生命的本性做醫學、生命科學上的理解,更要對其哲學上、倫理學上的本性做出深刻的認識。

2.2、基因技術的風險問題

首先,對于技術風險而言,在人類體細胞基因治療技術當中,技術風險是指在技術實施過程中形成的對人體的可能存在的傷害,而這種傷害總是以不同程度的概率存在,或是以不確定的方式或形式存在,涉及到病種的選擇、載體的安全、治療基因表達的有效性以及對生殖系的潛在性損傷等。

其次,對于社會風險而言。人類基因干預技術的社會應用已經超出了最初為了造福人類的善的本意。人類基因干預技術好似一把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特別是在對它的社會應用上,從最開始人類發展就沒有哪項技術可以保證絕對安全,何況是在技術的發展初期。無論是基因治療技術還是基因增強技術都是如此。

2.3、社會公平與正義問題

公平與正義始終是人們迫切關心的問題,而對于公平和正義的追求則面臨著技術和倫理上兩難的困境。人類基因干預技術的初衷是非惡的,以人類彰顯自身能力的科技展現對自然宇宙的祛魅,是人對自身奧秘的探尋?;蛘哒f,對于人類基因干預技術本身,并不負載著價值的判斷,但由于具體的實踐應用中仍然會帶來很多問題,并不能真正實現善與美的效果。因為社會資源相對于人類發展的需要而言是相當有限和匱乏的,因而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能夠享有通過增強技術來改善或提高自身的能力。技術帶來了人與人之間的人為的差異,這實質上是破壞了社會公平和正義。

2.4、基因優生可行性問題

關于人類基因干預技術實現人類的優生所引發的倫理問題,其關鍵所在就是人的雙重屬性。由于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對應于個體人與社會人之間的一種矛盾,同時由于基因決定論所帶來的片面觀點,也忽略了人的成長及完善過程是一個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內因就是決定人的自然屬性的人類基因,外因就是決定人的社會屬性的社會環境。同時,對于“優生”的界定問題,也是造成人類基因優生戰略能否實施的一個關鍵。如果只是針對個體,通過對基因的干預,達到治愈疾病特別是遺傳疾病的目的,這是一種在技術上或者倫理上都可行的一種行為。如果是通過人類基因干預技術實現的是人種的改良,這將在技術與倫理上都得不到支撐。

3、人類基因干預問題的解決途徑

3.1、用技術與倫理捍衛生命尊嚴

首先,基因科研人員要對干預后代人的基因擔當道德責任和風險責任,要明確當代人對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的道德約束。當代人在干預人類后代的基因過程中,要確保后代風險最低化,尊重代際之間的公平。其次,在生殖系基因治療中,當代人也要有義務對后代人的健康負責,父母可以通過醫學手段來避免后代可能的傷害,但不應該一味強調后代的權利,這是因為患有遺傳疾病的后代沒有自主選擇的能力,只能由當代人為其做出選擇。因此,為了后代的治療性利益,當代人有權利更換后代的遺傳基因,但不是隨意地按照自己的意圖去設計后代的基因。最后,當代人有道德義務提升后代人的健康利益,同時將潛在的風險最低化。無論后代擁有什么樣的權利,一項可以消除嚴重遺傳疾病的新科技的應用,都是無可厚非的。同時,要充分估計和尊重后代人的應有權益,以便防止盲目地接受技術對人類基因的干預。

3.2、完善技術風險評審監督機制

一要提升人類基因干預技術相關人員的規范意識和自覺性,在涉及技術關涉倫理等環節做到自檢和審查。二要認真遵守生命倫理的一些基本原則,如知情同意、不傷害等原則,同時在技術關涉醫學倫理等問題上拒絕任何的歧視條款,杜絕關于人類基因干預技術科研和臨床應用當中的一些“潛在規則”。三要對臨床研究的質量和風險管控實施全過程周期式監管,切實保護受益者的人身權益不受侵害。四要建立健全倫理委員會風險審查機制,將審查落在實處,特別實施審查臨床試驗的暫停和終止制度,對于發現可能存在對受試者發生人身風險及危害的非正常事件相關信息、處置方式及結果時,有權暫?;蚪K止臨床試驗。五要做好問題上報問責,建立完整的試驗治療臨床應用不良反應(事件)處理預案和緊急上報程序,同時,與有關人員應保持與受試者良好溝通,及時發現不良事件。

3.3、通過基因立法保證公平正義

我國應結合介入管制與訂立暫時性立法的模式,制定“積極研究、慎重推廣、加強管理、穩妥推進”的方針,①堅持國家干預原則、授權許可原則、禁止濫用原則、保護隱私原則、基因資源保護原則。首先,人類基因干預技術立法應積極地介入管制各種與人類基因技術相關的研究活動與應用領域,以對人性尊嚴的嚴密保護為優先;其次,立法應對有爭議的人類基因技術研究先采取保留的態度;再次,立法有意識地采取消極應對的方式,只就有必要解決的個別問題提出零星的規范,做最小限度的干預。對于人類基因干預技術的立法規制,應結合當前世界上主要的幾種立法模式,建立一種以人性尊嚴為理念,在水平層面以人類基因干預技術為基本法律,同時輔助以配套法律法規、行政規章的法律體系。

3.4、實現個體與社會均衡的優生

要想達到在個體與社會之間協調,實現人類的優生就必須將人類基因干預技術限制在小范圍合理的區域內使用。因為,在人類追求人性與社會性均衡的過程中,始終無法克服二者的統一。人類屬性的二重特征會使得人類在追求自身完美的過程中忽略自身的社會性。這就是人類基因干預技術的大范圍使用,如大批量的克隆人、進行人體器官的販賣、非醫學目的的基因增強等。將個體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相結合,在個體和社會均衡之間達到與人類基因干預技術的密切融合,這是我們實現人類優生的最佳切入點。

總而言之,我國對基因工程的生命倫理問題研究與西方國家有著很大的差距。我國當前的任務是應當加深對生命倫理學的研究,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應與實踐緊緊的結合在一起,即要把基因工程技術與生命倫理相結合。只有這樣我國才能夠進一步的促進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最終達到更好的為人類造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姬妍.我國人卵交易的倫理法律問題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2016.

[2]稅正芬.人體基因權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3]楊寶寶.共生理論視閾下工科大學生工程倫理教育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6.

[4]曲彬,張映,周琪,李偉.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科學與倫理[J].科學與社會,2016,03:22-31.endprint

猜你喜歡
基因工程問題研究
水稻育性發育與基因工程實驗室
“自然科學—人文探討”在基因工程課程思政中的應用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領?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進展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