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那兒學的“作文”法

2017-09-08 16:29李寧
大學生 2017年9期
關鍵詞:行文稿子稿件

李寧

翻了翻最新一期的《大學生》雜志,我看到了“給大學生雜志寫稿的經歷” 征文啟事。那期正好有一篇《標題打磨》的文章說出了我的心聲,不由得激起了我一年多來在《大學生》雜志寫稿的思緒。

加入了高校傳媒與寫作協會后,我開始給《大學生》寫稿。雖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但我對自己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剛開始,我很努力,也寫了很多稿件,但都一一被否了。在對自己的行文失望之余,我認識了一種有別于我經常寫的學術文章之外的文體——故事文?!洞髮W生》是一本通過故事和細節講述道理,豐富大學生生活,潛移默化去提升大學生學習、生活和工作能力的雜志。

編輯部就是以這種相對固定的格調來選稿的。因此,微信群里每月的選題會后,總會跟著一條奇奇怪怪的“尾巴”:故事故事and故事,細節細節and細節。此外,總編每次@所有人時,也都不忘囑咐:大家一定要多寫故事??!

我的第一篇稿件就是在這樣一個“敘事”的氛圍中產生的。作為協會的成員,我們可以和總編直接交流,盡管這樣,每次我投完稿,還是會經歷一場心跳加速的等待過程。我預想了很多種可能:“你的文章與雜志定位不符”,畢竟之前多次給雜志投稿都這樣;“你的文章有一個亮點,可以往那個亮點寫”,這也基本等于拒絕了。

忘了有多久,主編給我回了一條“這篇文章雜志可用”。就這么幾個字,看到的那一刻,我簡直高興得要飛起來了。

一回生二回熟,漸漸地,我在雜志上的稿件多了起來。當然,我也很清楚,因為我是協會成員,所以編輯會“善待”我的稿子,每次都會認真幫我修改。為了不“愧對”編輯,文章刊發后,我都會“對稿”:將自己發過去的稿子和出刊后的稿子進行對比,找出編輯改動的地方,仔細琢磨編輯修改之處,爭取以后少犯類似的錯誤。

通過對比,我發現了自己行文的一些問題,比如標題不夠吸引人。我的第一篇稿子,題目原為《勒口里的作者》,說實話這是我拍腦袋決定的,現在想想,這句話本身甚至還有語義上的毛病。編輯覺得不太好,于是改成了《從勒口處窺作者》,這也是受到了我原來標題的影響,但似乎亮點還不突出,而且感覺不到有故事。后來編輯跟我說,文章中寫“大學教授”的那一段不錯,因此,正式出版時,文章名定為《勒口四個小字:大學教授》。這樣一來,感覺文章有意思,有故事,讓人有一種想閱讀的沖動,還有一種娓娓道來的說理感。

如果只有標題“亮起來”,文章內容跟不上,恐怕雜志也很難贏得長久的認可。

因此,編輯對我文章內容的打磨,每次都是我“對稿”研習的重要內容。首先是刪??捎锌蔁o的語句不要。其次是分。寫作的時候,往往會沉浸在自己寫作的狀態中,以為表達清楚了很多東西,其實思緒是混亂的。需重新分層次,理脈絡。再次是調。具體到每一句話,語序混亂,用詞錯誤等都要調整。

我現在體會,如果事前能仔細朗讀幾遍,文章許多瑕疵就會減少,一些低級錯誤也不會犯。如再能虛心地向別人請教,就能消除一些語言邏輯和行文表達上的問題。用心去審視文字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讀者負責。

在一次次的“對稿”中,我的寫作提高了不少,熱情也增加了。文字真是個奇妙的東西,改動一兩個詞,就能將一個意思完整地傳達給讀者。感謝大學生雜志的各位編輯細致地給我改稿件,讓我不斷成長和進步。

都來給大學生雜志寫稿吧!在和編輯的交流中,你會有諸多感悟、觸動。同時,我也希望每一個作者都能慢下來、靜下來,全神貫注,竭盡全力地把自己的文章處理好,讓文字煥發生命力,被讀者記住,而不是匆匆瞥過。endprint

猜你喜歡
行文稿子稿件
錄用稿件補充說明
思維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無奇
《湘江青年法學》行文體例與注釋規范
當我收到稿子時,我在干什么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淺談如何撰寫電視新聞中消息類的稿子
本刊歡迎下列稿件
特約稿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