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轉型期我國食品安全與營養面臨的挑戰及解決對策

2017-09-11 09:35李林霞
祖國 2017年15期
關鍵詞:轉型期解決對策

李林霞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食品安全與營養面臨的重要挑戰進行梳理和總結,找尋合理的發展模式減少食品安全隱患,解決我國在食品安全和營養上面臨的各種問題。

關鍵詞:食品安全問題 營養問題 解決對策 轉型期

隨著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可持續發展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也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國各種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進入了高發期,先是“三鹿奶粉”事件震驚國內外,轟動全國的爆炸西瓜事件、味千假骨湯事件,這一系列重大事件將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由土壤、水源不潔和大量化肥、農藥使用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由此,食品安全問題也逐漸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調查發現,我國90%的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不太放心,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一、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農業生產模式帶來的挑戰

農業生產化這種發展模式一方面帶來了糧食安全保障,有了足夠的產量,也完成了效益目標,另一方面卻嚴重損害了我國的食品安全,造成了城鄉生態破壞。近年來,由農業產業化引起的負面影響日益明顯,主要體現在農業立體交叉污染和食品嚴重不安全兩個方面。在全國總污染量中,農業污染量所占比重已經達到將近一半,對農產品的質量保證和農村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其中農業生產領域中的農藥、化肥等化學制品是主要污染源。據統計,我國各種化肥的使用都高超世界平均水平,氮肥使用量超出平均水平2.05倍,磷肥使用量超出1.86倍。這些過量使用不僅使得肥效急劇下降,非但達不到意想的效果,還會長期性地威脅到糧食安全,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影響到食品質量。

這些嚴重威脅食品安全的現象也提出了許多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在市場經濟和國際化的背景下,以我國現有的生產力水平,在經濟上環境友好型農業的發展是否具有其內在必然性?當前我國農業中那些不安全的常規生產經營方式是怎么對農業的生產績效、生態環境、食品質量產生影響的?我國環境友好型的現狀和特點各是什么?中國不同層次的消費者是否認同環境友好型農業所生產的產品,在這種模式下的農業是否能獲得經濟效益?這些重大問題都亟需研究和解決。

目前,新型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開始推廣和應用,這種新型模式主要響應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食品安全問題,以生產有機農產品、發展可持續農業模式為主。但是這種模式究竟能不能減少化肥農藥的污染、產量會不會因為質量的上升而失去保證?這種模式的效果究竟如何?學術界缺乏關注。但總的來說,我國在農業生產模式上的新探索具有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為學術界研究和進一步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資料。與此同時,美日兩國都已經從曾經比較嚴峻的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問題中脫身,在此問題的解決上,日本的農民組織化與立法結合的制度以及美國有效的立法規制和行政管理體系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相對我國,法律制度的相對滯后和小農生產的高度分散則亟需改革和完善,政府在這轉變和調整中扮演什么角色?我國能從美日兩國的解決方案中得到什么啟發?這是食品安全在農業、法律制度上面臨的又一大難題。

(二)管理、貿易所帶來的問題

我國食品安全在管理上存在多頭共管、監管乏力、認證混亂等多重問題,因缺乏有效的食品風險評估所導致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層出不窮。我國政府部門試圖通過構建更為嚴格的監管體系并加重處罰措施,來壓制和解決食品安全監管上的混亂局面,然而從食品安全所涉及的規模來看,這一措施并不可行,食品安全在縱向上看包括生產、加工、儲存、分銷等多個環節,在橫向上有中國的兩億分散小農、50萬家食品生產企業,如果只是重視政府監管,這將帶來巨大的行政成本和監管費用,想要落實到各個環節、各家各戶顯得格外困難。

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現,暴露了在這一領域中風險管理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因此,我國亟需建立食品安全預警及評估體系,評估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危害,定型定量地描述風險特征,分析潛在風險,為食品安全和其他相關事宜提供科學建議。

我國農產品應該如何提高食用安全性,達到國際標準和要求?如何扭轉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不利局面?這些正是我國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面臨的緊迫問題。

二、應對食品安全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政府的監管力度

實現對食品全過程的監控,建立和完善各種食品安全監管制度,規范并監管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化肥等使用量;推廣實施保障食品安全和質量的生產制度,包括對農業、獸醫、生產操作、實驗室等的規范和控制。在監管制度上,全面立體地監控食品安全,對農產品中有害殘留物加強監測,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在落實到具體的生產經營中,引導扶持食品企業規?;?、標準化生產,開展農產品連鎖經營和集中配送模式,加強對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的規范和監管,行業協會和中介咨詢、研究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引導企業樹立誠信意識。

(二)發揮社會組織和消費者的作用

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落實到基層,就要加大宣傳力度,喚起和提高食品從業人員和生產者的安全意識。食品生產行業部門多、環節多,管理復雜,如果完全依賴法律和監管途徑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所以有必要通過道德教育讓從業人員感受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他所背負的社會責任。隨著科技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單單是食物中毒那么簡單,各種隱含的安全問題都在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所以政府部門要通過大力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提高生產者和消費者對食品質量的識別能力。

消費者需為保障自身安全學習食品安全知識,能夠辨別食品質量,避免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正確科學地選擇有質量保證的商品,這樣做也有利于維護公共安全,打擊不法商販。生產者的生產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消費者市場需求的影響的。因此消費者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參考文獻:

[1]陳曉升.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成因及對策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莫亞輝.新時期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0.

(作者單位:保山技師學院)endprint

猜你喜歡
轉型期解決對策
論我國社會轉型期的預算改革
社會轉型期的法國大革命及其啟示
商業健康險已到轉型期
余額寶的理財方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論中小型企業成本會計核算及分析研究
應用轉型期師范院校大學生的心理調適
論轉型期中國政治意識形態建設
社會轉型期人民調解制度面臨的挑戰與進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