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數字化媒體技術引進博物館展覽

2017-09-11 17:45梁詩馨
祖國 2017年15期
關鍵詞:新媒介

梁詩馨

摘要:伴隨數字新媒體和網絡科技的的發展,博物館逐漸廣泛應用數字化媒體技術于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本文探討了數字化媒體引入博物館的必要性,數字化媒體在博物館展覽中的實際應用,和數字化作為新媒介手段的優勢,以及對這一新的技術應用融入博物館展覽提出展望。

關鍵詞:數字化媒體技術 博物館展覽 新媒介

如今的數字化時代給現代博物館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展示視角,博物館應用數字化媒體技術形成的數字化展覽,給予觀眾最直觀震撼的視覺效果,不僅保護了珍貴文物避免過多的被損壞,還將文物的深層意義演繹成淺顯易懂的知識展現給大眾。因此,現代博物館借助數字化媒體技術也是數字化時代下的必然產物,也是現代博物館的必然趨勢。

一、數字化媒體技術引進博物館展覽的必要性

(一)數字化媒體技術的相關內涵

數字媒體將不同媒體整合在一起,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和聲音的人機互動,由此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將枯燥的的信息轉變為有趣的感官刺激。在博物館中的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傳達更加豐富生動的知識呈現,有助于激發參觀者的興趣導向,增強雙方互動,在輕松獲得有關文物的知識的基礎上,趣味性和情感性的作業加深參觀者的理解。

(二)數字化媒體技術的文化傳輸模式

博物館是國家典藏人文自然遺產的文化教育機構,具有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深刻功能,學習、教育和娛樂三位一體的現代教育型文化機構。博物館以往的文化傳輸方向是單向的,參觀者面對的是相對枯燥乏味的信息解析,較為被動的接收信息。而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參觀者可以主動獲取有關文物的資料信息,這種雙向的文化傳輸模式讓參觀者更好的獲取知識,從一個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自覺的探索者。

(三)數字化媒體技術的優勢之處

以歷史考古類博物館為例,它是歷史積淀的展示場所,它承載著對人類文明歷史和各種文化遺產的研究,是一種對歷史的再次詮釋,具有莊嚴凝重的文化內涵。所出土的文物,對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同時也是研究人類文明的重要資料。但是,對于公眾而言,理解出土文物的價值是很困難的,這是傳遞文物展品的內涵最大障礙。消除這道障礙,不但需要社會大眾提高相關歷史知識的積累、文化素養和審美,更需要博物館方面做到換位思考,真正理解公眾的需求,以一種淺顯易懂的文化普及的方式,將這些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文物的價值被公眾吸收。

二、數字化媒體技術融入博物館展覽的應用

(一)新穎豐富,生動有趣

數字化媒體技術融入博物館使展覽內容更加新穎豐富,生動有趣,同時也使參觀者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參與其中??胺Q“視覺媒體盛宴”的上海世博會,應用了大量的多媒體形式和手段,影院式的展示方式和3D、4D互動表演等多種展示技術手段。中國國家館內的《清明上河圖》的電子動態版令人嘆為觀止,這樣的數字媒體的形式首先使原作得到很好的保護,避免過分的損壞,其次利用動態的場景再現了北宋汴京的繁榮景象。動態《清明上河圖》是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藍本而設計,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山行巨制屏幕上全景動態演繹汴京長街,使用12臺電影級別的投影儀同時播放,場景、色差高度還原,整個場面以4分鐘為一個周期循環播放。創作團隊對原作的解讀和再次詮釋,給觀眾相對觀看原作能得到更加直觀地了解宋朝盛世的生活,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和情感升華,開括想象空間,加強參觀者對博物館文化和內涵的理解,最重要的是這都是傳統文字說明板塊無法直觀呈現的。

(二)引入經典,巧妙結合

2013年10月,在山東博物館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是我國首次大規模引進歐美國家藝術大師的經典藝術作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屬于國內同類展覽之最,350余件作品中著名的有萊昂納多·達·芬奇的《自畫像》、亨利·馬蒂斯的《音樂課》、畢加索的《笑臉》……在整個展覽中最令人感受到數字化媒體的應用的是展覽和微信平臺的巧妙結合,參觀者可以首先用智能手機打開微信關注山東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然后在觀展時在公眾號中輸入在畫作下方的作品簡介中的代碼,公眾號就會瞬時回復一張畫作的高清大圖。利用微信新媒體的推廣普及,既免去攝影設備拍攝時對作品的損壞,參觀者又能擁有高清的作品照片便于賞析。

(三)便捷自由,簡單直白

類似的數字化媒體的應用在廣西博物館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現,兼容文字、音頻、視頻、圖形和觸摸為一體的信息交流平臺,給予參觀者多層次的的音效和動感圖像視覺效果。在廣西博物館可以使用微信導覽,只要在其公眾號輸入文物的編碼,就會回復關于此文物的語音解說,這是相對人工導覽和語音設備導覽有更大的便利和自由,在這樣的過程中,參觀者變成了積極主動獲取文物知識的在“桂花和壯太--壯錦太魯閣錦歷史文化展”中,展示的是壯錦和太魯閣錦的歷史與現狀,記錄的是通過五彩的絲線,把居于兩岸的兩個族群牽系在一起。展廳中循環播放太魯閣人紡織的具體操作過程,是對太魯閣地機實物的視頻解說,以及對地機的圖文解析的再次闡述,這種利用投影儀的方式更加直白地讓參觀者明白太魯閣人織錦的過程,和織錦對太魯閣人的意義,這也是晦澀難懂的文字不能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輸給參觀者的。

三、結語

博物館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機構,和數字化媒體技術的結合是現代博物館必然的發展趨勢,這種豐富博物館展覽語言的形式,給社會公眾帶來更多新的體驗感受。數字技術作為新的展陳方式,現階段雖有不足,但是只要不斷的改善,與時俱進,必然實現數字化媒體與博物館的完美結合。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媒介
融合與創新:探尋中國電視新聞的漸變趨勢
網絡病毒式傳播及其特點
新媒介生態下的新聞生產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的中國網絡群體性事件分析
論新媒介視角下羌族體育文化資源的開發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