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祖宗的生命哲學(上)

2017-09-13 00:31講者林明進
時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8期
關鍵詞:老祖宗易經學問

講者_林明進

老祖宗的生命哲學(上)

講者_林明進

【編者按】

炎炎暑期,相聚靈巖道山,整理國故心事,來一場生命智慧的碰撞;烈烈夏日,論道清幽古剎,聽名師闡發經典智慧,啟發生命大氣象。在2017年首屆志道校長高級研修班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傾聽了殷浩然先生的“易經奧秘與國學文化”、向功平先生的“茶道的信仰之修”、趙君先生的“中醫思想與生命健康”、劉剛老師的“心世界——尖端激勵法實踐”以及林明進老師的“老祖宗的生命哲學”。本期刊登林明進老師的“老祖宗的生命哲學”課程內容,以饗讀者。

我是來自臺灣的國文課老師林明進。我的老師是愛新覺羅·毓鋆,他在臺灣教書40年,我聽他講學35年,我崇拜他的學問,更崇拜他的人品,他講的是他能做得到的。他最要好的老師是王國維、康有為、柯劭忞、鄭孝胥、羅振玉、梁啟超等大師。老年時,他的眉毛是黑的,全身須發是白的,這是修煉的極點。我是一個鄉下孩子,我的父親對我有個小小的期許——讓稻香變書香,我的少年歲月到中年歲月都在毓老師創辦的天德黌舍(現奉元書院)讀書。毓老師說:這不夠,還要讓書香變杏香。我打算用“以經解經”的方法來講四書,讓孔子來解釋孔子,讓儒家來解釋儒家,這樣才有可能呈現它的原汁原味。

生生之謂易

太極圖是中國最古老的符號,黑色的部分代表陰,白色的部分代表陽,黑色的部分有白點,白色的部分又有黑點。三千多年前,老祖宗就知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用我們現代的醫學觀點來講,男人身上有女性荷爾蒙,女人身上有男性荷爾蒙?!兑捉洝分暗臅?,我們難以知道,因為被秦始皇統統燒掉,這本書由孔老先生解讀后,成為一本哲學書。這本書不僅影響了儒家,也影響了道家。

愛新覺羅·毓鋆,師從王國維、康有為、柯劭忞、鄭孝胥、羅振玉等諸先生,在臺灣講學六十年,創辦奉元書院,講授《易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等國學經典

中國的學問陰陽不是兩個事物,而是一個事物的兩面,陰陽上面還有個太極,在生命變化前還有一個更早的源頭,我們稱作“元”,孔子在《論語》中講“吾道一以貫之”,一就是元,元就是一。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圣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他認為: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孟子講“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中國的學問從這里開始。

中國的學問是從生命哲學發展出政治哲學、人生哲學,乃至于經濟哲學。我們老祖宗讓我們很欽佩,春秋戰國以前就有這么好的思想,歷朝歷代的思想都沒有超越這個時代的結晶。

一陰一陽,就像紫禁城的木建筑,沒有一根鐵釘,都用榫頭。陰陽是我們中國哲學的開端,陽是實的,陰是虛的,萬物的生生不息需要陰和陽的配合,所以中國人的學問從“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生天地,生萬物。中國很少講形而上,這個民族很務實。

三畫卦,表示天、地、人,如果用生命一生來說,三畫卦的底下是開始、中間是茁壯、上面是結束,用文雅字眼是“始、壯、究”,所有的生命現象是從開始到結束。但從三畫卦變成六畫卦,老祖宗的生命哲學完成了,三畫變成六畫是乾卦,卦是由下往上畫,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之后又重新開始,開始、茁壯、結束后又開始,可以不斷畫上去,第三爻到第四爻之間是結束又開始,從始終之道變成終始之道,終始之道就是生生不息之道。

《周易?系辭上》講“生生之謂易”,“之謂”是白話文“就是”的意思,“謂之”是“叫做”的意思,那么生生就是易,一部《易經》講的就是生生不息之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實從變的角度來講,是三百八十四個現象,因為?乂生息,瞬息萬變。

老祖宗告訴我們要懂得時的變化,所以易經就是變經,一有變異,如何找到它的不易,如何找到它的規則,教我們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人生就是要抓住這個瞬,因此孟子講孔子是圣之時者,而不是說圣之任者也。

生而有難

我們祭拜祖先既說祖廟也說宗廟,那祖宗是什么?中國的孝道是四個字,孝老孝考,父親死后稱作“考”,“考”簡單說就是祖先,中國的孝順不是僅僅孝順父母,而是要孝順列祖列宗,孝順生命最早的源頭,祭天祭地?!白妗弊肿筮叺摹笆尽北硎疽环N祭器、禮器,上面一橫,表示祭祀的對象,右邊“且”是男性的生殖器,代表最早的祖先,祖廟就是最早的廟?!白凇弊窒旅娴摹笆尽北硎径Y器,寶蓋頭是女性生殖器,從中國的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孝道是不忘本,從父親母親到列祖列宗,這樣中國的生命哲學才有源頭。

《易經》的第三卦是“屯”卦,這一卦是講我們的老祖宗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中華民族將生日視為母難日,現如今在各地區常見的情形是:擺一個蛋糕、點幾根蠟燭,過生日的人許愿,吹滅蠟燭。這是兩百多年文化在征服我們五千年的文化。西方人的“生日快樂”是從孩子的角度講;中國人的“母難日”是把價值放在產生新生命的母親身上,孩子出生,大家很開心,這一天也是媽媽最痛的一天。

屯表示一粒種子生根發芽的過程,生命是脆弱的,可是脆弱的生命需要奮斗

屯卦,下卦是震,易動;上卦是水,代表危險,一動就有危險

屯卦,下卦是震,易動;上卦是水,代表危險,一動就有危險。這不僅是講出生,也是講任何事情的第一步都不容易。通俗來講,醫生告訴媽媽,恭喜你懷孕了,接下來是惡心,聞到煮飯的味道會想吐;懷孕三個月之內很少告訴別人,因為這是危險期;三個月后每個月檢查一次,隨后每個月檢查兩次;最危險的是上生產臺。

中國人把生產看做是一個“難”的過程,“屯”這個字,一株小草從根部長起,要突破厚厚的土壤,沖破堅硬的石頭,穿出地面,“難”在哪里?我是農家子弟,家里用人工嫁接的方法種了很多水梨,好不容易活了、發芽了,輕輕一碰就不見了,所以生命是脆弱的,可是脆弱的生命需要奮斗。生命的第一卦屯卦,講生而有難,但中華民族是一個不怕困難的民族,一個吃苦的民族,這個民族認為一切的成功、一切的主宰都從動中得來。

人生不圓滿

如果生而有難,那么再來看《易經》最后一卦。第六十四卦叫做未濟卦,第六十三卦是既濟卦,唐代傳奇小說《枕中記》作者名為沈既濟,既濟就是事情已經成功。生命的第一步,屯卦是一動就有災難。未濟卦是下坎上離,上面是火,下面是水,火往上走,水往下流,火水不交,背道而馳?!兑捉洝分v陰陽相濟,相交才會產生生命,事情才會好?;鹚唤?,放在易經最后一卦,代表人生的不圓滿。

第六十四卦叫做未濟卦,未濟卦是既濟的綜卦,唐代傳奇小說《枕中記》作者名為沈既濟,成語黃粱一夢來自《枕中記》一書

《易經》第三卦是生而有難,最后一卦是人生不圓滿,這個民族很清楚明白地告訴后代子孫,人活著有傳遞生生不息的責任,任何的苦難都得承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其實人生不如意可能性是百分之一百。盡管人生滿意的事情不算多,但仍需要奮斗。中國有兩個成語是“否極泰來”“剝極必復”,是指長期壞運之后,必將轉而出現新的契機,這對應的是“否卦”“泰卦”“剝卦”“復卦”。中國人是不會自殺的,自殺是舶來品,老祖宗教我們的是怎么活下去。

我們沒有自殺這一行為,因為“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大戴禮記?曾子大孝書》)。我們是在實踐父母留給我們的身體,我們不僅僅是為自己負責,還要為父母負責,還要為列祖列宗負責。

在臺灣,我每天燒香兩次,燒香是一種儀式,很多人講這是迷信,我這樣做是因為我媽媽叫我這樣做。孝道的第一個價值就是順,順不是迂腐,順是中國人倫理關系很微妙的潤滑劑?!靶ⅰ睆男∽瓉砜?,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講子女與父母的關系,意思是“善事父母者”。

《易經》講的都是非常生活的知識,從屯卦到未濟卦,從生而有難到不圓滿的人生,逆境是我們的人生,苦海無邊是我們共同的認知,在不圓滿的人生中追求圓滿是我們的態度,自在自得是我們的安頓,明心見性是我們的功課,慈悲忍耐是我們永恒的平常心。平常很重要,平常才能正常,正常才能做非常的事業。如果不平常那叫異常,異常就會反常,反常就容易失常,失常人生就經常無常。有難有苦不圓滿,但一帆風順的人生不是真實的人生,中國人是這樣看人生的。臺灣有句話用普通話講是“吃苦當做吃補”,中國人好可愛。

林明進老師講中國人原汁原味的教育觀

教育的“教”是“上所施下所效”,老師做好自己,學生跟著學習

教育的“育”是“養子使作善也“,讓不正使之為正

中國人原汁原味的教育觀

學生這兩個字很飽滿,“生”字是一株草從土里長出來,和第三卦“屯”很像。學生是學著怎么樣活,像一株草從土里長出來,長出來后還會面臨更多挑戰,母親懷胎十月很辛苦,但一個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生是困難的,刮風下雨跑不掉,被踩到也跑不掉,冒出土以后危機才剛剛開始。

“學”是覺悟的意思,中國的學問是內求的,不是外求的。學則覺也,自覺覺人,自己覺悟自己,自己去挖掘自己與生俱來的本心、本性,總是有人覺悟不出來,所以有“先覺覺后覺”(《孟子?萬章上》),“伊尹,圣之任者也”(《孟子?萬章下》)。先覺悟的去幫助后覺悟的,中國講的是從自己到別人,西方講的是個人主義。

“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學生到學校來就是學這個“生”字。如何學“生”?學天,因為天地生萬物,天地是最偉大的德性,天地生萬物,沒有分漂亮丑陋,沒有分有害無害。中華民族是學天的民族,比如武則天,則天就是法天,源自《論語?泰伯》“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個女性就憑一點就值得男性學習,很多大臣勸她立碑,她說碑是后人立的,沒有人給自己立碑,如果要立,就立無字碑。

學生的“生”是當作動詞,學著怎么過生活,學生是到學校學習陌生的知識,學生存的能力,學生活的趣味,內在的滿足。那么學生還要學習、要覺悟生命的價值。很多人覺悟不出來,那么就有老師這個行業來教學生,所以“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

修道是什么?我們常說修幾個學分,也是學幾個學分,所以修道就是學道,有人學道,就有人教這個道,教就是教人性,教分門別類、各行各業的學科,此外,還有一個中心的價值就是教每個人如何做人。學是覺悟,覺悟生命的價值。如果要做偉大的事業是要從自己做起,要生生不息,先從學生開始,學生不是在學校的那段時間叫做學生,我們一輩子都是學生,覺悟生命的價值。

講完“學生”,我們來看“教育”?!敖獭弊筮吺恰瓣贰笔且允殖终?,敲擊的意思,老師父母拿著棍子,這不是鼓勵老師體罰學生,是指輕輕的警惕,右邊是念做“效”,小孩子看到什么學習什么,告訴老師以身作則,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所以“教”的意思是上所施下所效也?!抖Y記?學記》講“師嚴然后道尊”,《三字經》“教不嚴,師之惰”,很多人解釋是尊敬老師或者老師要嚴格,我想應該是老師嚴格的教學生變為嚴格地約束自己,老師嚴束其身,師道就有尊嚴,教育的“教”是“上所施下所效”,是“上行下效”,那老師做好自己,學生就跟著學習,所以老師自我約束做示范不夠,還要做典范,以身作則,這就是所謂的“身教”。

師嚴道尊是要求我們老師作為標桿,這就是言傳不如身教。教育的“育”,下面是女人的身體,上面是小孩子,剛剛出生的小孩子是頭朝下的,手腳在后面,育是讓不正使之為正。這兩個字是中國人原汁原味的教育觀,要以身作則,不正使之為正。

我的老師在我初中三年每天教《古文觀止》,暑假還要教,三年內我學了一遍《古文觀止》,他說文章好到哪里,如何布局的,它的特質在哪里,現在大江南北都在讀經,接下來如何講是重點,怎么講,如何講。我們老祖宗的東西不落伍,但是需要去實踐的,中國的學問都是實學。

“祖德流芳”這四個字是從生生不息而來的,不是活著就行了,而是”行父母之遺體“,為自己也為列祖列宗負責

中國學問要一個字一個字講

“學而時習之”五個字,我要講三個半小時,中國的學問第一章一定有深意,“學”重要,我們一生都在學,“時”也值得探討,所以中國的學問要一個字一個講。

什么是儒家?“儒”字,人字偏旁加需要的需,從人的需要所建構出來的學問就是儒家,需要就有用,不需要就沒有用,需要的你不用,你就用不出來,所以儒字多漂亮,中國的學問不是講神的學問,是講人性的學問。

什么叫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的意思重點在“中”,中華民族的道統在“中”,什么叫“中”呢,很多國家都叫“大”,英國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韓國叫大韓民國。大學是要學大,有容乃大。中華民族這個“中”,有本書叫《中庸》,《中庸》是一本小《易經》,《大學》和《中庸》相表里,《大學》就是一本小《春秋》,兩部書是有相關性的,《中庸》第一句話: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率性就是順性,順著人性去做事就是中道,漢朝鄭康成解釋“中庸”為“記中和之為用”,“庸”就是“用”,所以中庸就是“用中之道”。什么是中國?簡單來說講中道的國家就是中國。

我們叫做華夏民族,“夏”是會意字,方方正正的頭,兩只手,兩只腳,手腳萬能,腦子聰明的人,是中國之人也,“夏”是中國人的意思,華夏民族就是中華民族的意思,我們的歷法叫做夏歷。

我們講了學“生”還要講中國人的學“死”,有信仰的民族發明了宗教,沒有信仰的中國人祭祀祖先,祖先的牌位一般寫“祖德流芳”,這四個字是從生生不息而來的,不是活著就行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就是要祖德流芳。

在古代,如果父親的身份是大夫,用大夫之禮下葬,兒子身份是士,那就用士之禮祭拜,規模就要小很多;而如果父親的身份是士,用士的禮下葬,兒子的身份是宰相,那就用宰相之禮祭拜,規模就大很多,這叫光宗耀祖?!缎⒔?開宗明義章》“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中國的孝道很簡單,“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是從孝開始講,而不是從忠開始講。

從兩性之愛建構出儒家學問

《易經?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個圓形里面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是一個東西的兩面,比如在德國,人們使用的是馬克杯,沒有蓋子,北京人喜歡喝蓋碗茶,蓋子是陽,杯子是陰,合起來之謂道。所以陰陽不是兩個,而是一個東西的兩面。什么叫陽,山南水北,陰陽是一個山的兩面,如果不懂陰陽,就不懂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講相對待的。一陰一陽,乾施坤受,雄施雌受,這就是生生不息之道。乾道是主動的,但是沒有坤道配合不行,中國的學問就是中道和正道,《大學》講的是正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在止于至善就是正道。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中庸》),想成為一個君子從夫婦之道開始,夫婦之道是“相敬如賓”,古代夫妻并不是男尊女卑,而是一樣的地位,從文字可以看出來,“妻”是婦與夫齊者也,一樣大?!兑捉洝非允恰按笤涨?,坤卦是“至哉坤元”,意思是男性與女性,你多大,我就多大。天尊地卑乾坤定這句話很容易產生誤解,認為是男尊女卑的意思。尊是高的地方,登高地自卑,卑就是低的地方,高與低并無價值判斷,高的地方是天的位置,低的地方是地的位置,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萬物生生不息,這也是《中庸》第一章的最后八個字,“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天地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天尊地卑不是“尊卑”而是天地的位置。

所有的生命系統都是從最早的陰陽開始的,云行雨施,云動開始下雨,品物流形,各種萬物都流動成形,陰陽相交,男女相愛,一切事物才開始成形,老奶奶在晚上看雞蛋,有形就是有生命,空如也就是沒有生命,如果母雞沒有和公雞在一起,它還是會下蛋。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是指雄性與雌性愛的結晶,中國學問博大精深。

儒家講“仁愛”思想,我們常講杏仁、瓜子仁、核桃仁,龍眼仁、綠豆仁、花生仁、雞蛋仁,仁是種子的意思,仁的人字旁是“二”,這代表陰陽,比如花生,這株植物開花了,如果沒有授粉,它就枯萎了,授粉后,整個莖就彎下來到地底下去?;ㄉ軐W就是“謙”的哲學。

《易經》第十五卦是謙卦,這個卦是三吉三利,無往而不利,上卦是地,下卦是山,和大自然完全相反。你有像山一樣的智慧、德性、才情、學問和人品,都要韜光養晦地底下,這叫“謙”。這一卦開啟了道家“不爭”的哲學,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家發展出了“讓”的哲學。

這就是中國的學問,智商是天生的,智慧是后天的。種子是兩性相愛的結果,所以仁愛思想不止是愛人而已,而是要落實到愛的層面,儒家的思想建構的觸點是尋找萬物生生不息原因開始的,公雞打鳴、蟬鳴、鳥叫都是求偶,我們把學問放的太遠了。儒家是從兩性之愛建構儒家的學問,兩性之愛發展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結果是種子,過程是相愛,植物叫授粉,動物叫受精,授粉、受精稱為愛,中國人稱之為最美的德性——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德就是善的行為的結果。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想成為一個君子從夫婦之道開始,夫婦之道是”相敬如賓“,廣為流傳的是“畫眉”之事,張敞夫婦成了“相敬如賓”的典范

猜你喜歡
老祖宗易經學問
比多少的學問
《易經·序卦》探微
“一”的學問
文物表情包
人類的老祖宗
雞叫的學問
“貼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進補有學問
老祖宗的童年
簡析《易經》文化與太極拳
《易經》不是用來算命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