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學習環境個性化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7-09-14 20:15伍治平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關鍵詞:虛擬空間個性化環境

伍治平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學習環境個性化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給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新的挑戰。通過闡述當前學生學習環境個性化的一些基本特征,論述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并針對學生學習環境個性化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大學生學習環境個性化對策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結合,又由于價值和文化多元化,高校學生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漸向學習環境個性化方向發展,使我國高校學生學習環境個性化現象越來越突出,給教育教學管理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學習環境個性化問題越來越引起高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一、學習環境個性化的基本特征

1.學生群體小型化

現在大學校園的學生組織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群體人員相對固定,但逐漸變為小型化、分散化、個性化,以前那種固定的班級教學模式不復存在,出現了同班不同學、同學不同班的新現象。即使在同一個班級中,也會形成幾個學習發展方面而分散開展學習實訓活動。在高校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學習興趣小組、創新創業團隊、活動協會、文體社團等眾多小型化群體,他們活躍在大學校園,形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2.活動陣地流動化

在我國不少大學,由于高校擴招,導致場地緊張,資源不足,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場所極不固定。學生社團是基本上是全流動的,教學班級是半流動的,只有學生寢室相對固定。由于有眾多的學生群體,所以無論是教學實習實訓,或是文體活動許多都是輪流進行,如教室、活動室、實習場所、訓練場等。徹底改變了以前學生在寢室、教室、食堂“三點一線”上流動的單一生活。許多學生每天都要不斷地在各種陣地來回流動,以前每個班上課和活動比較固定的教室和活動場所已經不復存在了。

3.教學活動數字化

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學習已逐漸成為大學校園的一大特色。以數字化學習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打破了人們傳統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時空觀念。

現代遠程教育方興未艾,數字化學習資源全球共享,虛擬課堂、虛擬學校不斷出現,使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不局限在學校、課堂中,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進入數字化的虛擬學校里學習,這給高校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現代信息技術素養,了解并熟悉數字化學習方式,主動適應數字化學習環境,正確熟練運用數字化學習資源。

4.溝通交流虛擬化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較大的改變了學生以往的學習生活方式?,F在無論是課堂教學或是實習實訓,師生都可通過網絡進行互動,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便于同學及時向老師請教問題。同學之間運用互聯網進行溝通,商討學習,交流感情,增進友誼。同時學生也可通過多種網絡媒介的虛擬空間,加強與外界的聯系,使交流互動更加便捷和頻繁,可以說現在許多學生已經離不開網絡了,在網絡虛擬空間交流已成為他們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學習環境個性化存在的問題

1.造成部分學生集體觀念淡薄

由于學生群體活動逐漸小型化、分散化、個體化,班級較少召開以班集體為單位的大型會議和舉行以班級全體成員參加的集體活動,不少學生沒有了以前班級大家庭的概念,集體觀念淡薄。少數小群體為了自身利益,不顧全大局,各自為政,致使班級的一些大型活動和項目無法正常開展實施,在諸多方面容易出現許多不確定的風險因素,給高校教育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導致少數學生合作能力缺失

現代社會的許多工作都需要大家共同協作一起完成,然而不少學生在大學校園學習和生活日常處于分散化、個體化狀態,少有團隊意識或合作能力的鍛煉,有的基本不參加大型集體活動,導致極不適應團隊工作和集體生活場景,生活在網絡虛擬世界里,逐漸成為宅男宅女,出現個人能力強,但團隊意識弱,團隊協作能力較差的不良局面。

3.致使少數學生競爭意識不強

由于在分散化、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下,有的學生平時只關心自己的學習生活,較少了解關注其他同學的學習和個人發展情況。在小群體、小環境、網絡虛擬空間里沒有多少壓力,又少參加其他知識、技能、文體等比賽活動,對自己所學習的知識,掌握的技能了解不深,容易造成少數學生夜郎自大,孤芳自賞,競爭意識不強,競爭能力不足,缺乏敢闖敢干的開拓創新意識和拼搏精神。

4.阻礙師生有效交流溝通

在分散化、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中,不少的學生依賴于網絡,沉溺于網絡,怕與陌生人接觸,較少與師生有面對面的推心置腹的深度交流。通過虛擬網絡交流,只有冰冷的文字交換,沒有情感的溝通,致使交流不暢,溝通不深,容易導致人際關系不和諧。同時由于學生日常處于分散化、流動性的狀態,任課教師和輔導員、班主任等對學生在學習認識、學習方法、心理健康、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了解不多,關心不夠,不利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管理。

三、學生學習環境個性化出現問題的原因

1.高校后勤社會化,分散教育資源合力

現在全國不少高校進行了后勤社會化改革,實行了后勤社會化、市場化。高校后勤社會化的表象是第三產業“服務”,把“服務”從學校中剝離出來,但其實質還是離不開學?!坝恕钡墓δ?。但目前許多社會化的高校后勤沒有滿足高校辦學育人的需要,出現了重視經濟效益,輕視服務育人的不和諧現象,沒有很好地把“服務育人與教書育人、管理育人”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往往形成了育人的“木桶效應”。如在大學宿舍、食堂、生活超市等管理上不到位,有的管理人員素質不高,態度不佳,服務不好。往往在學生宿舍、食堂等學生活動較為頻繁的場所,形成了管理的死角或真空地帶,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帶來了不少的負面影響。

2.學分制改革,加劇了學生群體的分散化endprint

現在很多大學進行了學分制改革,對學生實行學分制管理。學分制允許學生在學校所開設的課程中有一定的自由選擇權,而且不受較大的學業期限的限制。學生只要在規定的時限內學完本專業教學計劃中規定的課程和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符合畢業最低總學分的要求,個人思想品德鑒定合格,就可以畢業。學分制給予學生在學習內容上有充分的選擇權,學生在一定范圍內可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創業、就業等實際情況來選擇學習內容?,F在部分在校學生因為各種因素,對學習內容進行不同選擇,加劇了學生群體的分散化和學習的個性化。

3.彈性學制,加劇學生個性化教育選擇

高校彈性學制是指學生在學習時間上有一定的選擇權,學習年限有一定的伸縮性的教育教學模式。彈性學制最大特點是學生在學習期間學習時間的伸縮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以及學習方式的選擇性,以滿足學生對教育選擇的個性化、多樣化要求。例如,2016年教育部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學??梢愿鶕闆r建立并實行靈活的學習制度。對休學創業的學生,可以單獨規定最長學習年限,并簡化休學批準程序。彈性學制對當代學生來說,既有利于促進個性化發展,又有利于科學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但是目前,由于我國高校在彈性學制方面還沒有完備的管理辦法與實施方案,導致對學生學業的管理上出現不少問題,影響學生順利健康成長。

4.教學模式改革,增大教育教學管理難度

現在許多高校強化了學生實習實訓、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等諸多教學實踐環節。同一個專業的學生在同一時間會被分配到不同崗位或不同地點進行實習實踐;即使是同一個班級的同學,也因為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方面進行分組教學或實訓,無形中加劇了學生學習環境的小型化、分散化、個性化。學生在學校課堂學習處于分散狀態,在企事業單位實習實訓,更凸顯出小型化、分散化、個性化,致使老師不便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日常情況,增大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難度。

四、應對學生學習環境個性化的對策與措施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改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

以人為本在教育領域里的生動實踐,已經是我國改革、創新和完善教育教學制度的有效嘗試和有益探索。以人為本,它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學等方面要進行改革和改進,使學校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等方面密切配合,相互促進,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自我需求和學習特點來安排大學學習生活,把學生從大學課程的接受者變為決策者,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校應科學合理安排好日常教學環節,加強教育管理,做好后勤服務工作,有針對性地關注、關心處于小型化、分散化、個性化學習環境的學生,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2.加強思想政治和理想教育,引導學生正視現實世界

現代學生但再也不是象牙塔的學生,他們要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既現實世界,又理想世界,還有虛擬世界?,F實世界充滿各種激烈競爭,不可回避。理想世界與現實社會差距很大,還須努力拼搏才有可能實現。虛擬世界,可以無拘無束地“生活”在里面,但時刻充滿各種誘惑,存在無數陷阱,有時使人不能自拔。高校應在學生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加強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同時做好形勢與政策教育,引導學生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投身到宏偉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去,鍛煉自己,不斷成長成才,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

3.運用現代科技,占領虛擬空間

互聯網現在已經深入到大學校園各個角落,既影響到高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也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日常生活。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高校對互聯網虛擬空間重視不夠,管控不嚴,以致出現了不少問題。高校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教育手段和方法,主動介入虛擬空間,做好校園網、貼吧、微博、微信等網絡媒介的管理和監控。教師,特別是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更應該經常進入虛擬空間,加強與學生在虛擬空間的互動,了解學生在虛擬空間里的情況,主導學生虛擬空間,把握學生時代脈搏,倡導正能量。

4.滲透流動群體,覆蓋活動陣地

當代學生有強烈的成功欲望,多種需求,又加上文化上更加多樣,社交上更加廣泛,許多學生參加了不少的興趣小組、協會、社團等團隊活動,努力去鍛煉和提升自己,他們活躍在校園里,在不同的場所開展各種活動。高校應加強對學生各類社團組織的管理,做好建章立制,在學生流動群體建立學生團支部或黨支部,配齊指導教師,強化日常管理制度的落實,科學管理學生社團人員。同時加強對學生活動陣地的建設和有效管理,做到學生活動陣地建設規范化,學生活動陣地管理制度化,學生社團活動有序化,使學校教育管理的觸角滲透到各個學生流動群體,形成對學生活動陣地的全覆蓋。

參考文獻:

[1]蔡先金.學生學分制的生成邏輯.高等教育研究,2006,(06).

[2]朱紅春.論大學教育中的個性化教育[D].天津大學,2002,(01).

[3]謝振山.論人才個性化培養[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5,(04).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2016-12-16.endprint

猜你喜歡
虛擬空間個性化環境
國外元宇宙領域研究現狀、熱點及啟示
為小學英語個性化合作學習單做加法
環境清潔工
上海自然博物館展示空間與虛擬空間研究
漫觀環境
同桌寶貝
網絡經濟對企業的影響分析
奇聞趣事
校本課程開發的個性化問題探討
論環境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