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內涵

2017-09-14 06:21莫新春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關鍵詞:專業化意識專業

莫新春

為了優化教研組研培能力,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構建教研組平臺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內涵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并借助相關主題教研模式,逐步推進校本教研活動,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保障。在闡述教師專業化發展內涵基礎上,分析了目前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面臨的困難,提出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幾點建議,希望對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有借鑒作用。

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內涵在教育事業發展中,教師是基石,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則是實現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水平日益提高,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一定程度上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契機,更是促進農村地區教師實現教育平衡發展的首要因素。所以,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作用,為教師專業化發展開辟新的途徑。

一、專業化發展概述

對于教師專業化發展而言,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華師大葉瀾教授總結出,教師專業化發展屬于一種認識,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過程,其內部主要包含專業情意、知識及技能。所以,可將其理解為以促進教師自覺意識為導向,提升專業知識學習與技能的重要成長過程。

二、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面臨的困難

1.缺乏完善的教師資格證機制

相較之西方發達國家,國內教師總體從業資格要求較低,且教師資格證機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教師資格證書機制門檻低,資格認定形同虛設;資格證機制鑒定缺乏科學依據,操作不規范等。面向社會認定的教師資格,吸引非師范專業優秀畢業生,打破了傳統師范院校專屬的教師教育格局,這也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但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好,且缺乏完善的教育課程鑒定、水平等級評估等相關制度。

2.缺乏完善的在職培訓與進修保障體系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終身學習,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是十分必要的,教師要主動了解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及培養新環境適應能力,也就是要具有科研創新能力。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獲得積累;只有進行科研創新,才能實現突破。只有學會實踐科研創新,才能促進專業發展。當前,我國很多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還無法滿足現代教育需求,很多一線工作的教師,系統學習機會比較少,面對各種教育新理念、理論及方法,就會感到無能為力,無法進行學習體會。這就充分說明教師進修與培訓的必要、緊迫與艱巨。為了擺脫這種現狀,政府正在全面實施教師在職教育,通過校本培訓,建立相關發展策略,以此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

3.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不高

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主要表現為學歷水平與專業精神兩方面,而國家對教師任職學歷的規定標準則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有一定的教育知識、能力及職業道德要求。從教師專業知識來看,優秀教師學術根底要深厚、視野廣闊、具有學科前沿意識與能力,同時還要通曉相關法律知識,滿足雙學科專業要求,教育品質高尚。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素質不高,教師專業精神不足。很多教師沒有把本職業看作是促進社會與個體發展的職業,而是將其作為一種謀生手段,這就使得教師專業認識不足,同時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傳授知識以灌輸式模式為主,并未從專業角度提高自身專業化發展水平。

4.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受限

目前,影響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為教師工作量與自主性方面。根據相關統計顯示,我國中小學教師每人日均工作時間是9.67個小時,超出其它崗位1.67小時。超負荷時間表、工作任務繁重、零散辦學的全能教師,這對教師專心從事教學研究與提升業務水平等有很大影響,脫產進修培訓更是無從談起,也就難以提高專業自主性。教師專業自主性較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社會中存在較多的中小學教師義務規范,教師應享受的權利卻得不到重視。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重視并尊重教師的專業權利,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新形勢下的教師觀、學生觀與知識觀也逐步形成,但教師專業自主性不高的現狀與專業化實際要求還相差甚遠,短時間內是無法徹底改變的。

5.中小學教師社會地位與經濟待遇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社會地位與經濟待遇直接影響到教師隊伍的穩定性。近年來,與上世紀80年代以前相比,經過各方努力我國中小學教師社會地位提高了很多。但在實際生活中,與其它職業相比,其社會地位還達不到實際要求標準。

很多年輕人都覺得中小學教師工作條件差,晉升慢。在相關職業聲望調查中顯示,中小學教師職業處于居中偏后。在職業選擇意向調查中,只有50%的被調查者表示愿意讓孩子做教師。大量研究表明,教師經濟待遇與社會對教師的高期望是明顯不相符的。近年來,國家已經加大教育投入,教師工資不斷提高,看上去教師固定工資高于同等資歷公務員工資,但實際收入還是不高。

三、中小學教師加強專業化發展的策略

1.培養教師專業化發展意識

在教師專業化發展要求下,師資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專業化發展意識增強,教師專業化意識建設成果也呈上漲趨勢,特別是在20~30,30~40這兩個年齡段,其上升速度最為明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青年教師吸收新知識的能力比較高,能夠快速適應新環境,從目前來看,我國教師隊伍發展為日后專業化意識普及與推廣奠定了基礎。

2.樹立終身學習意識

在教育行業,教師負責傳道、授業與解惑,扮演著為學生傳授知識、生活朋友與親人的重要角色,任重而道遠。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知識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教師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才能更好的積累豐富的專業文化知識,并不斷進行實踐與創新,以此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與創新意識。

3.加快師資專業制度化建設

為了增強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化意識,除了要從教師抓起提高其自身綜合素質外,政府相關管理部門與學校也要重視,制定相關政策推動師資專業制度化建設。同時還要對教師資格證考試制度進行改革,教師資格證是人們進入教育領域從事教師工作的通行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了提高師資隊伍專業素質,端正教師從業心態,從2015年開始國家開始改革教師資格證考試,采用國考模式,這也標志著我國師范專業學生也要通過該考試才能夠順利獲得從業證書。同時考試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且難度增大了。從制度方面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意識。

4.提高中小學教師社會地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教育備受關注,且教學理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上世紀重視并推崇應試教育,到近年來在相關政策引導下,更加重視素質教育,貫徹以德治國的理念,堅持德育政策,不但重視學生文化考試成績,更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創新活動,養成良好道德品質。在德育工作中,教師必不可少,對青少年成長非常重要,只有確保師資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才能實現學生的德育教育目標,所以民眾對教師職業賦予了更高的期盼,教師專業社會地位得到提高與鞏固。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中,發展思路是關鍵、內容是基礎、機制是保障。要以教師實際要求為契機,明確發展思路與內容,充分發揮保障機制優勢,在其相互制約與促進基礎上,激勵教師在職業生涯中發展更加專業化。同時,在不同發展階段,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并及時做出評價,以此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榮玉雯.淺談中小學教師專業化及其發展[J].西部皮革,2017,(02):252.

[2]田印紅.農村特崗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建構[J].學理論,2016,(04):191-192.

[3]張達雪.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15.

[4]劉瑩.文化生態視域下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4.endprint

猜你喜歡
專業化意識專業
勞動教育課程的常態化、專業化還有多遠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幼兒園保育員專業化現狀調查與分析
區域教學視導: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助推器
部分專業介紹
專業修腳店
我國航天航空產業專業化水平測算與分析
我國航天航空產業專業化水平測算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