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應用型大學研究生創新能力提升研究

2017-09-14 11:39方榮杰朱曉鋒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關鍵詞:導師應用型研究生

方榮杰 朱曉鋒

隨著社會對應用型高級人才的需求,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轉變在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對創新能力進行概念界定,分析培養研究創新能力的要素和方法。其次,從學科建設與導師引導、創新團隊組建和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等三個方面,探究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創新優勢的構建。最后,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良好運行需要受到政府政策、學校教育體制及社會文化等方面的保障。因此,地方應用型大學應加快轉變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步伐,完善和改進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文化理念,為我國的長期發展提供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地方應用型大學創新能力學科建設創新團隊聯合培養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巨大變化,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在進一步加大。那么,碩士研究生作為高層次人才的代表,不同高?;蛘卟煌貐^的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也是層次不齊,使得快速增長的技術水平對研究生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地方性應用型理工大學對于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也面臨著培養目標、培養質量以及市場需求的諸多考驗?!秶抑虚L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探索貫穿各級各類教育的創新人才培養途徑,創造出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教育環境?!绷暯娇倳浽谥泄仓醒胝尉值诰糯渭w學習會上也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憋@而易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然成為地方應用型高校是否能夠輸送高層次人才的決定因素。

地方應用型高校轉型和變革需要強大的研究基礎以及科研成果的支持,基礎與支撐皆來源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核心是結合地方特色以及地域特點區發掘創新優勢。在1985年,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J.P.Guilford)在《創造性才能》一書中提出創新人才,從此創新人才及培養便被學者和大眾所熟知。當今,國外高校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研究主要是培養方式、培養方案、導師的指導、師生關系等方面。我國高校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國家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快速發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影響因素及科研團隊等方面。在培養方法上,李昌新等認為,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方法可以通過搭設學術論壇或者交流平臺來實現;在影響因素上,董澤芳等認為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因素主要由建構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轉化四個方面的能力構成;在科研團隊方面,劉彬等提出了通過創新科研團隊以培養研究生團隊協作創新意識和協作創新能力的構想。本文正是基于國內外的研究成果,針對我國地方應用型高?,F狀及特點,并以此為切入點挖掘研究生培養的優勢,從而構建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模式,為我國地方高校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以及適應社會對人才質量需求提供參考。

一、地方應用型大學研究生創新能力現狀和原因分析

地方應用型高校與高水平大學相比,在人才質量方面來看,對研究生培養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①研究生課程設置相對比較單一,多學科融入學習不夠充分;②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比較普遍,使得研究生不能夠很快進入科學研究的狀態;③研究生本身科學研究方向的國際視野有所欠缺,對本學科的國內外最新動態不是很了解甚至模糊不清;④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創新平臺相對缺乏,研究生參與創新活動的動力也不足,常處于被動科研,被動教育的狀態。其根本原因可能是:①學校長時間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對于創新教育的理解不夠深刻不夠準確,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先進理論和實踐經驗;②當前高校教師大多是學校直接畢業的博(碩)士生,這些老師擁有良好的理論知識和學術能力,但是缺乏社會歷練和行業實踐,這與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③很多學校的創新教育深度不夠,沒有整體實用的培養方案和培養體系,更缺乏有針對性課程體系支撐,難以構建創新教育模式;④還有一些社會因素,如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的社會低俗氛圍會給研究生甚至老師一定的干擾,等等。

二、創新能力的培養

1.創新能力的觀念

創新一詞最早由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Schumpeter)在1912年其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他認為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不竭動力是創新。目前,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創新能力其實是一種綜合能力,其與已掌握的知識以及其他方面密切相關,同時衡量載體是有價值的思想、方法、理論等。

思維指導實踐。人的行為一般都受思想觀念的支配,因此,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是積極塑造研究生的創新觀念。熊波特認為人的觀念一旦形成,便會植根于思維觀念當中,一次去指導行為實踐。張建民等指出,在知識經濟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創新觀念是我國高校乃至國家能否抓住發展機遇的重要前提??偠灾?,培養創新能力之前必須促成創新觀念的形成,而這種觀念,便會對人的行為形成根深蒂固的影響。

2.創新能力培養的要素及方法

地方應用型高校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培養研究生對創新成果及知識的了解吸收與實踐能力。因此,培養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的要素主要是知識基礎、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洞察力以及創新實踐等五個方面。顧名思義,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通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及導師的引導重塑創新思維,明確科研的方向。然后培養研究生科研創新的敏銳的洞察力,了解當今專業前沿的研究進展。最后通過努力實踐進一步證實創新的想法以及提升創新能力。

如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是近些年來眾多高校及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而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培養模式也隨及催生出來。根據前面提出的地方應用型高校研究生培養遇到的一些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針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五個要素提出一些方法:一是由導師根據研究生的特長及科研大方向來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并指導今后的科研實踐;二是改革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推出各項激勵措施,包括設立科研基金和搭設創新平臺,激發研究生的科研積極性,在創新平臺上開展各種創新活動,也起到了交流互動的作用;三是加強校風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科研實踐環境。endprint

三、如何發揮優勢促進創新能力的提升

1.學科建設與導師引導

單一學科的培養模式已經不適合現今研究生的教育,而是要多學科交叉融合。首先,學科建設應該具體結合自身院校的特點,重點加強研究生前沿學科、交叉學科的建設,通過培養研究生以本專業為基礎輻射多學科交叉學習的能力,幫助研究生從多個層面去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學科的交叉融合并不是簡單的將多個學科隨意拼湊在一起,而是以本專業基礎知識為基本點,融合相關學科知識,旨在解決相關的科研問題,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例如,以水文水資源學科研究生為例,應該向生態學、植物學、大氣學等學科滲透,形成生態水文、森林水文、大氣水文等學科,并不只在單純的水文方向死磕硬碰,這樣更能活躍學科思考的思維。同時不斷完善學科建設,全面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擴展研究生的科研視野與實踐能力,進一步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思維與探索精神。

地方應用型高校中導師的引導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睂熞龑У淖饔貌谎远?,只能傳授知識而不能傳授科研技能,最終會像本科教學方式一樣進行填鴨式的灌輸,培養的研究生大部分缺乏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能力。導師應從研究生的課程教學階段、研究選題階段、科研實驗階段、成果發表階段等過程中給予適當的科學引導,持續培養研究生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拓展科研思維和增強研究生的科研欲望,培養研究生主動將所學知識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意識。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應結合學科及研究生自身特點有意識地受研以“漁”,例如,在科研選題過程中更多是引導和啟迪,通過大量閱讀國內外專業文獻,指導研究生總結最新前沿成果,結合專業基礎發現問題,以此組織多次預實驗,進一步分析總結獲得的成果,以此確定自己的選題。在成果發表階段需要導師指導與修改,而不是研究生根據所謂的模板或者主觀認為的模式去發表成果。在這些階段中導師的教育角色已經從“科研示范者”向“科研引導者”轉變,研究生的角色也由單純的接受者轉變成獨立思考者,繼而獲得創新能力,這種轉變會使研究生不斷增強自信心和成功感,從而形成獲得不斷成功的動力。

2.組建創新團隊

科研創新團隊在傳統意義上是指為了完成某種特定的任務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組成的具有相互依賴性和相互影響性的群體。德魯克(Peter F.Drucker)和D·赫爾雷格爾等認為,團隊是一些擁有各種才能并為負有共同完成目標而奉獻的少數人員的集合。對于研究生創新團隊有學者認為是以創新實驗小組等為代表的研究生科研型群體組織,且組內各成員都具有自發性和自律性等特點,是一種流動性組織??傮w來說,創新團隊即由個別人掌握一定基礎和技能、能承擔責任和完成某個特定任務具有很強自覺性的進行創造性活動,經過一定時間后能產出成果的團體。

組建創新科研團隊需要一定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外部條件制約內部條件,其構成要素如圖1所示。

創新團隊構建的內部要素中能力激發屬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綜合表現即通過學習,競賽等表現出團隊創新的綜合實力。在地方應用型高校研究培養過程中,由于研究生質量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激發研究生創新能力是團隊創新的首要前提,而導師作為第一負責人也是研究生培養方向的引路人則至關重要。經過團隊導師的安排,將研究生按照其學術和科研興趣作為創新團隊成立的基礎,申請校內外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依靠現有的科研創新實驗室進行創新研究,選派研究生參加區域或者國內國際競賽,爭取取得創新性研究團隊成果或者獎項。

創新團隊構建的外部要素包括學術氛圍、創新平臺、激勵機制以及院校相關政策的支持。團隊中研究生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知識及科研興趣之后,學術氛圍應以學術自由為最高原則,換言之,團隊正在科研創新活動中,受到內外權利和能力制約應為最小,團隊應保持的核心原則就是倡導和營造一種科研學術自由的氛圍,大力支持成員們積極進行學術課題的探索,但這種自由也是在律法范圍限度內進行的。創新平臺的搭建是創新團隊構建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可以依托教育部、省或自治區在院校實施的旨在提高研究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平臺,創新實驗中心以及創新基地,團隊可以在此基礎上設立日常管理、科研以及可注冊的創新團隊管理系統。激勵機制及相關證詞簡而言之就是對政府或者院校對團隊創新成果或創新啟動基于一定的資助和鼓勵,保障團隊創新過程中不會中斷或者因為某種原因而解散,如設立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創新獎學金”“優秀研究生創新團隊”,等等,鼓勵研究生團隊瞄準學科前沿,創造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3.加強校外單位的聯合培養

地方應用型高校旨在培養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加強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相當重要。社會企業是直接面對國家經濟發展要求的,是應用型高校輸送人才的第一站。同時,面對社會需求,企業中的設備、管理以及人員理念等都需要進行創新升級,高校研究生需要在這種環境中才能更好的激發創新的熱情從而創造出成果。

校外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模式首先應從學校出發,由學校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選擇企業并積極聯通企業,通過簽約或者掛牌合作儀式正式組成校企聯合培養實踐基地,其次學校和企業要為研究生開展課題研究創造條件,最后可以結合研究生論文課題或者導師項目課題針對企業的相關社會問題進行創新研究。研究生最終成果是在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指導下完成的并通過雙方審核,完成校企聯合培養的任務。當然,在校企聯合培養的創新平臺上,應該對校內和校外導師遴選時提出高標準,重點是導師需經過長期實踐的經歷,具有豐富的科研實踐經驗,這樣對研究生聯合培養的培訓指導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在課題初期,研究生的選題上可以多個方向,這樣可以增加研究生的創新研究空間,最終擇優選題獲得更好的與實際相符合的學術成果。

四、增強創新能力培養的運行機制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科研平臺的搭建、創新團隊的組建以及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成立都是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下依賴特定的要素支撐運行的,其正常良好的運行和政策制定、院校體制及社會文化緊密相連,并在其保障下才能正常工作。endprint

1.政府政策制定方面

國家政策的制定對所有機制正常運行包括團隊工作的正常展開都有強有力的影響,特別是對地方院校的教育支持,需要結合地方地域的特色進行精準政策制定。針對地方高校,首先政府應促進應用型高校校企創新合作平臺的建成,加快創造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條件,進而促成產學研和協同創新的真正實施。然后,通過研究生考試制度的改革,選拔更加適合科研創新的人才,并且健全高校博士點和碩士點的評估評價體系,真正落實研究生創新評價機制。

2.院校體制方面

在新形勢下,組織專家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借鑒國內外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成功案例及經驗,探究適合國情區情以及校情的培養模式。從院校定位出發,對傳統的研究生課程設置、學科內容及教學方式、師生關系、科研實訓、研究生培養目標,以及學位論文的評估等方面都要在制度上進行合理完善和改進,為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以適應社會需求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加強校企聯合培養,積極搭設研究生創新平臺,鼓勵組建創新研究團隊,完善研究生考核指標,將創新能力培養納入研究生評估體系。

3.社會文化方面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研究生創新能力作為新時期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新時期文化創新的需求,因為創新能力植根于千百年來優秀文化的不斷創新,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之奮斗。一種好的文化理念會不斷滋養充滿熱情的人,為其營造良好的成長空間,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白非髮W術上的卓越”等先進的文化理念從根本上為學校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如果高校缺乏這種與時俱進的文化理念,逐漸將無法承擔起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歷史重擔,低端淺薄和孤陋寡聞將會侵害大部分人的求學理念,最終將失去文化信仰和創新能力。因此,地方各個院校應順應時代潮流,大力弘揚傳統的優秀文化,并與教育教學理念相結合,提倡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可組織開展“研究生科技文化節”“研究生創新論壇”以及“挑戰杯”等多方面的研究生創新能力活動,從而營造出創新味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五、結語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新時期我國高等院校面臨的重大課題,特別是地方應用型高校對于這種挑戰應更加重視。首先,培養研究生創新意識,結合培養研究生知識基礎、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洞察力以及創新實踐等五個方面。其次,通過多個領域相關學科的融合和導師的引導,組建創新團隊,確定創新目標和完善創新研究過程,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鼓勵創新。最后,學校和企業之間通過聯合培養的模式既提供了社會實踐的平臺,也為校企共同解決學術問題提供了創新平臺,真正提升應用型人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能力。

無論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模式如何完美,創新優勢如何突出,若脫離了一定的保障機制便會功虧一簣。因此,政府政策的制定、學校教育體制的完善以及文化理念的創新都是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強有力的保障。因此,地方應用型大學應加快轉變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步伐,完善和改進傳統的教育模式和理念,緊跟時代創新的大課題,為我國經濟建設培養大量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孫禺,袁本濤,趙偉.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狀況綜合調研報告[J].中國高等教育,2007,(9):32-35.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Z].2012-8-23.

[3]郭艷利.近十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綜述[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6):49-54.

[4]潘懋元.關于《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的理解與實踐問題[J].集美大學學報,2010,(3):1-6.

[5]呂建榮.中國高??萍紕撔履芰Φ臍v史與現狀[D].西北大學,2007.

[6]王保星.外國教育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4.

[7]池穎.我國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09.

[8]黃雪嫚.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

[9]呂建榮.中國高??萍紕撔履芰Φ臍v史與現狀[D].西北大學,2007.

[10]李昌新,李雪芹,盧玲.學術論壇: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J].高等農業教育,2012,(02):75-77.

[11]董澤芳,何青,張惠.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調查與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02):1-5.

[12]劉彬,林洪彬,張玉存.依托學科平臺建設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J].教學研究,2011.

[13]張厚禮.研究生招生制度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

[14]何青.務實與求真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與評價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8.

[15]朱紅,李文利,左祖晶.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現狀及其影響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 2): 74-82.

[16]馬云闊,李偉,劉巨保.談高校學術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2013,(6):79-80.

[17]張建民.貿易創新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巧出版社,2001.389-393.

[18]德魯克.未來的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9]Don Hellriegel. John W.Slocum,JR,Riechard W.Woodma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M]. Ninth Edition,2000.240.

[20]陳洪根,薛靜.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平臺實施績效實證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1):15-18.

資助項目:廣西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專項課題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GY2014076);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及卓越學者計劃項目(項目編號:002401013001)。endprint

猜你喜歡
導師應用型研究生
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控制工程實驗教學改革實踐探索
產業教授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
導師的貓
廣東鶴山實施新錄用公務員雙導師制
伍小東研究生作品選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選登
沈銘存研究生作品選
“廣西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成立
應用型本科高?!堵糜挝幕氛n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和諧秘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