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準語言文字運用切入點,大膽取舍,夯實訓練

2017-09-14 02:54包緒蓮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關鍵詞:年段切入點人教版

包緒蓮

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要引導學生多讀多寫,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言的規律。教師要用足、用好教材所提供的資源,找準語言文字運用切入點,大膽取舍,夯實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言文字運用取舍訓練層次性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教的內容不對,教得再好也是南轅北轍?!墩Z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把握語文應用的規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用足、用好教材所提供的資源,找準語言文字訓練點。

一、找準切入點,落實工具性

(一)緊扣重點的“生字和詞語”,找切入點

字詞是閱讀、寫作的基石,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石。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我們成功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們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睂τ诙昙壍暮⒆觼碚f,理解“不約而同”這個詞語是個難點。當學生采用多種策略理解了這個詞以后,就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課文主要表達的情感,即申奧成功后人們的激動和興奮。所以教學中,我們應充分重視字詞這一語文基礎訓練,并把它放在首要位置。

(二)根據特殊的“標點符號”,找切入點

標點在語言文字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除了表示停頓時間的長短以外,有的標點還隱含著特定的意思,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思考,挖掘其內在的特殊含義,以加深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例如:我在執教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學生站起來朗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時忽略了標點的停頓,讀得非???,我就抓住這一生成點,引導學生讀出逗號的停頓,然后通過對比朗讀,結合上下文情境,學生深刻體會到父親“挖”兒子時間的漫長、過程的艱辛以及父親救兒子的堅定信念,為后期學生深入理解全文緩沖了難度,奠定了基礎。

(三)抓住典型的“句式和段落”,找切入點

教材中一些典型的句式和段落結構,是訓練學生“句、段”學習的范本,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橋》,這篇課文中的“像潑,像倒?!边@樣的短句子是微型小說的表達特點,同時作者用這樣的手法渲染當時的緊張氛圍。

(四)尋找文本的“矛盾沖突點”,找切入點

抓住文本中的矛盾之處使之成為訓練點,既能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是對課文內容和語言進行有效的轉化,從而激活學生探究性思維的有效教學策略。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白鵝》一課中是運用貶義詞來表達對白鵝的喜歡,這是非常典型的“明貶實褒”表達手法。教師可以圍繞這點展開教學,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五)挖掘文本深處的“空白點”,找切入點

文章的敘述描寫總是有其藝術特點,需要讀者在讀文章時精心思考,才能讀懂蘊藏在內容和文字背后的東西。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凡卡》一課結尾耐人尋味,小凡卡到底有沒有回到爺爺身邊?課后可以安排一個續寫。這樣的空白點,就可以成為訓練學生語言和思維的一個個契機。

二、大膽取舍,一課一得

別小看這“一課一得”,一周6節課,就是6得,一個月就是24得,一學期就是上百得,六年下來,孩子的語文功底一定是扎實、全面的。如何做到準確取舍呢?

(一)依據語文課標理念取舍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因此,在目標取舍時,應該以工具性目標為主,在落實工具性同時感受文本的人文性。

(二)依據年段目標取舍

教師明確了課程標準對于不同學段不同課型的要求,才能在目標取舍時有的放矢。不同年段的教學重點應有不同,相同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學側重點也不相同。低年段是詞句理解為主的閱讀訓練;中年段是句段品讀為主的閱讀訓練;高年段是段篇結構為主的閱讀訓練。

(三)依據單元目標取舍

新課程都是按專題組織單元,無論是教師用書還是教材的單元導讀中都明確地說明了單元訓練重點。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巨人的花園》一課中有精彩的對話描寫,蘊含深意的標點,準確精煉的詞語等等很多訓練點,但是教師用書的單元說明中明確指出,“這一組的教學應具有總結、提升的性質,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閱讀一篇篇童話,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童話這種文學體裁的初步認識?!彼?,訓練點應該確定在通過對文中對比描寫部分的朗讀、理解、運用,感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體會童話的特點。

三、夯實訓練,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一)訓練要有層次性

1.年段目標要有層次性。同一內容的在不同的年級也要有不同的層次。例如,學習運用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等方面的描寫,表達人物情感這一寫法在中高年段的很多文章中多次出現,如何做到層層遞進,使學生一課一得呢!以外貌描寫為例,三四年級因為學生剛剛接觸習作,所以在寫人的文章中,只要有外貌描寫即可,通常是第一段寫外貌,而且最好是按照一定順序,面面俱到地寫;到了五六年級我們就要求學生要抓住特點寫,抓住能體現人物性格特點的部分寫,如六年級上冊《一面》里六次外貌描寫,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所用。

2.課時目標要有層次性。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好訓練梯度,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例如,對詞語的訓練要先理解再運用;對表達方法的訓練要先知道寫了什么,接著思考怎么寫的,然后是品悟這樣寫的好處,這些都做透之后,才是仿寫、練寫的訓練。如五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一課中對于運用細節描寫的訓練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思考“我為什么不想放魚?!睂W生們找到第三自然段后,概括出來第一個原因是“我很喜歡這條魚”。這一設計解決了這段主要寫什么,然后反復品讀,發現細節描寫的好處,體會只有加上“小心翼翼”“欣賞”“翕動”這些詞,才能把小作者的“喜歡”“不舍得”表達的淋漓盡致。最后運用這一寫法練寫片段,嘗試運用細節描寫表達內心情感。

(二)方法要有針對性

不同年段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進行訓練。如前面提到了二年級上冊《我們成功了》一課,在詞語理解運用訓練中的對“不約而同”一詞的處理,第一層次是對詞語的理解,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首先讀句子“人們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闭归_想象“可能有誰來到了街頭,有人通知嗎?”進而理解“不約而同”的意思,接著出示人們不約而同涌上街頭的圖片,具體感受申奧成功后人們的激動和興奮,在多方式理解詞語意思之后再運用“不約而同”說句子。多種形式的扎扎實實地訓練,使得詞語訓練水到渠成。

(三)反饋要有及時性

在訓練過程中,及時反饋對于提高訓練效率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F在語文課堂上大家都重視了“寫”或者“說”的訓練,但是缺少訓練后的反饋,通常是練筆環節結束后,選一兩個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內容,接著就沒有下文了。這樣的訓練,學生無法可“得”。如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課,學生學習嘗試運用連續動作的詞后,教師要為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評價反饋創造機會,讓學生明確自己哪個詞用得好,在表情達意方面有什么作用,哪個詞用的不恰當,如果修改?這樣學生才能一課一得。

總之,只有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抓好語言訓練,重視遷移應用,才能真正減輕課業負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洪玲.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歡
年段切入點人教版
讀后環節在小學英語高年段故事版塊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低年段口語交際訓練之我見
大班幼兒閱讀興趣調查與培養——以福建幼高專附屬第二幼兒園大班年段為例
人教版11.1功-教學設計
找尋“切入點”,巧解“數學題”
年段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例舉高中數學解題切入點的找尋
選好切入點新聞報道才有鮮活性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詞匯闖關
人教版選修七核心詞匯闖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