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雅于形專注于心

2017-09-14 12:12鈄偉華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關鍵詞:茶湯茶具茶藝

鈄偉華

茶藝是泡茶的技能和品茶的藝術,是一種高尚的文化活動。放眼中華大地的茶藝表演,可謂是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異彩紛呈,美不勝收。本文從靜、和、雅的茶藝藝術技巧;茶藝內容的編排技巧;神韻、優美、品質、均勻、巧思等茶藝表演的技法技巧三個方面來對茶藝表演教學的技法進行研究。

茶藝表演技巧茶藝是是指在傳統茶道精神指導下的茶事實踐,它包括泡茶的技能、品茶的藝術,以及在行茶過程中以茶為媒介,溝通自然、內省自性、完善自我的心理體驗。茶藝表演是一門科學,是一種技藝,發展到今天已經從青澀演變為理性,傳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我們在茶藝表演教學中也要從多方面切入進行研究。

一、此時無聲勝有聲——創設情境的藝術技巧

1.靜——茶性

茶樹默默生長在大自然中,稟山川之靈氣,得日月之精華,天然賦有謙謙君子之風。自然條件決定了茶性微寒,味醇而不烈,與一般飲料不同,飲后使人清醒而不過度興奮,更加安靜、冷靜、寧靜、平靜、雅靜、文靜。因此茶事活動一般都應具有靜的特點。

2.和——茶魂

自孔子創立儒家以來,中國茶文化一直追求清雅,向往和詣。歷代茶人在茶事活動中常會注入儒家修身養性,同時也就將儒家的一些精髓融入茶事當中,并提出茶道有中和、高雅、和諧、和平、和樂、和緩、寬和等意義。

3.雅——茶韻

雅可以雅俗并稱,可以有高雅、儒雅、文雅、風雅、優雅、清雅、淡雅、古雅、幽雅等多種意義。環境要雅、茶具要雅、茶客要雅、飲茶方式要雅,無雅則無茶藝、無茶文化,也就達不到茶道的最高境界。雅是在“靜”“和”基礎上形成的神韻。

二、山重水復凝無路——茶藝內容的編排技巧

1.主題思想

主題思想是茶藝表演的靈魂。無論你是取材于古代文獻記載還是現實生活,表演型茶藝都要有一個主題。如婺源的《文士茶》則是根據明清徽州地區文人雅士的品茗方式進行的編創;《白族三道茶》則是取材于少數民族茶俗,通過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來告誡人們人生要先吃苦后對能享受幸福。有了明確的主題后,才能根據主題來構思節目風格,編創表演程序、動作,選擇茶具、服裝、音樂等進行排練。

2.器具用品

器具的選擇要根據茶藝表演的題材來確定,如反映現代生活題材的就可選用紫砂、蓋碗、玻璃等多種茶具,但是古代題材就不能選用玻璃器具。青花瓷是在元代才出現的,那么元代以前的茶藝表演就不能選用青花瓷,紫砂茶具是在明清時期才開始逐漸流行,那么在宋代點茶中就不應出現紫砂壺。另外選用的器具色彩還應呼應主題,最好能與服飾色彩相互呼映,那樣效果會更好。

3.人物確定

茶藝表演是高雅的藝術,表演者的文化修養與氣質將直接影響茶藝表演的舞臺效果。其形象要求除了要根據大眾的審美標準之外,還要綜合考慮演員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所以應盡可能挑選有一定文化修養又懂茶藝的為來表演。例如,《仿唐茶藝》,因為唐代是以肥胖為美,故選人時就應該豐滿一些;宋代是以瘦為美,故《仿宋茶藝》中就應以清秀為主。主泡和助泡相比,主泡應略高于助泡,其形象氣質更好一些。

4.儀容儀表

儀容儀表主要包括服裝、發型、頭飾和化妝。服裝要根據主題來設計,主要以中國傳統服飾為主,一般是旗袍或對襟衫和長裙。服飾選擇方面還要考慮應與歷史相符合,表演《仿唐茶藝》就應選用具有唐朝典型特點的服飾,《仿宋茶藝》就應選擇宋代服飾。服飾選擇時最好還能與所泡的茶相符合,如綠茶的特點是葉綠湯清,那就最好不要穿紅色、紫色等色澤太深的服飾,最好選擇白色、綠色等素雅的顏色。

5.動作編排

動作是指表演者的肢體語言,包括眼神、表情、走(坐)姿等??偟囊笫莿幼饕p盈、舒緩、如行云流水般,幅度不宜太大,也不能過于夸張以免給人做作之感。同時要熟悉、連貫、圓潤、避免茶具碰撞,放在左邊的茶具應用左手拿,最好不要使雙手交叉。表情要自然,眼神要專注柔和不能飄移,更不能東張西望,給人不莊重感;但也不能埋頭苦干,要與觀眾進行交流。此外還應注意整個程序要緊湊,有變化,要能吸引人。

6.背景音樂

音樂的格調高雅,重情味,重自娛,重生命享受,有助于陶冶情況,還可以營造出濃郁的藝術氣氛,引發人心中潛藏的美的共鳴,帶引大家進入美好的藝境,促進人的自然精神的再發現,以及人文精神的再創造。一般來說,所選擇的背景音樂要與主題相呼應。歷史題材的應注意時空,不要時空錯亂,如《仿唐茶藝》就要用唐代音樂,《仿宋茶藝》就要選用宋代音樂,民俗類的茶藝多選用當地的民間曲調。

三、學得三成君氣韻——茶藝表演的技法技巧

1.神韻——茶藝的內涵

“神韻”指茶的精神內涵,是貫穿于整個沏泡過程中的線索。從茶藝師的臉部所顯露的神氣、光彩、思維活動和心理狀態等,可以表現出不同的境界,對他人的感應力也就不同,這反映了沏泡者對茶道精神的領悟程度。茶藝表演不應只拘泥于沏泡動作的到位與否,更應平時多讀書、多揣摩,從各個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及領悟能力,才能在實踐在逐漸體會到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茶藝“神韻”之所在。

2.優美——茶藝的核心

茶藝表演應該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包括茶美、器美、水美、境美和藝美等。茶藝師的外表、茶器、裝飾等是美的第一體現是直觀的;心境美則是更高的層次體現,包括茶藝師的內心、精神、思想等,通過茶藝師的設計、動作和眼神表達出來。在整個沖泡表演的過程中,始終要有條不紊地進行各種操作,雙手配合,忙閑均勻,動作優雅自如,使主客都全神貫注于茶的沏泡及品飲之中,忘卻工作的煩惱以茶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3.品質——茶藝的追求

品茶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茶的品質,要泡好一杯茶,茶藝師應努力以茶配具、以茶配水、以茶配境、以茶配藝,要把沖泡理論融會貫通、合理運用。如綠茶的主要特點是其碧綠的色澤,表現為“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沖泡時能否使“三綠”完美顯現,就是茶藝的根本。沖泡時還要注意水溫的調整,綠茶宜用80度左右開水沖泡,并不用加蓋,避免高溫燙熟茶葉,這樣使茶湯、茶葉變黃。

4.均勻——茶藝的功夫

茶湯濃度均勻是茶藝的功力所在,用同一種茶沖泡,要求每杯茶湯濃度均勻一致,一杯茶的茶湯,要求容器上下茶湯濃度均勻。如用玻璃杯沖泡綠茶時第一次先沖入容器1/4~1/3的水量,使茶葉吸水下沉,第二次用“鳳凰三點頭”手法沖入容器,使茶葉上下翻動達到茶湯均勻的目的。若用壺泡茶時,在分茶湯時要巡回分,并把最后幾滴茶湯點入茶杯中,調節各杯之間的濃度,有的將茶湯先倒入公道杯,再均勻注入杯中。

5.巧思——茶藝的根本

初學時,一般都是單純模仿他人的動作,而不能真正領悟到沏泡精髓,就無法因季節、制作工藝、品質特征的不同來改變茶與水的比例,調整水溫與控制時間等。因此,要反復實踐、不斷總結反思才能提高,從單純的模仿轉為自我創新。在各種茶藝表演中,更要具有隨機應變、臨場發揮的能力。

優雅于形,專注于心,茶藝表演不僅僅體現在外在的動作姿態上,更注重于從內心所體現出來的內涵。茶藝表演需要掌握技巧,更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多加練習,勤于思考,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實現“基礎扎實,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弘揚中華茶藝的茶藝人才。

參考文獻:

[1]韓瑩.現代茶文化及其功能分析[J].考試周刊,2010,(26).

[2]楊凈云.基于工作過程的茶藝課程設計與實踐[J].河南農業,2014,(04).

[3]鄭春英.中華茶藝[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4]常淑娟.茶藝管理概念[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5]陳文華.茶藝師基礎知識[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部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茶湯茶具茶藝
哲品π杯 便攜茶具
品雅茶具
追求美追求品味的茶湯店
校園茶藝飄香
從一次茶會看當今茶道
一字蝕骨
辦好茶藝技能大賽推動茶藝教學發展
馮可賓買茶具
“隔夜茶致癌”沒科學依據
賈星兒的快樂之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