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退重兵”背后的膽略與智慧—一關于我軍巧用謀略開展信息戰的經典戰例

2017-09-15 08:56
軍事文摘 2017年17期
關鍵詞:胡宗南我軍蔣介石

楊 建 趙 璐

“紙退重兵”背后的膽略與智慧—一關于我軍巧用謀略開展信息戰的經典戰例

楊 建 趙 璐

千百年來,信息在戰爭中的重要程度不斷提升。人們努力通過獲取更多的信息來撥開戰爭迷霧,同時人們也可以利用信息來制造更多的戰爭迷霧。隨著戰爭雙方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多,圍繞信息進行的博弈對抗也越來越激烈,戰爭中的統馭者不僅要掌握好信息,還要運用好信息,使戰爭態勢的天平向己方傾斜。我軍在革命戰爭年代活用信息、巧用信息,既用于輔助決策、運籌帷幄,也將信息作為戰略“武器”巧妙運用,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戰爭話劇,不僅展現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膽略

和智慧,也顯示出我軍在謀劃運用信息開展作戰方面的大膽嘗試和顯著成果,為我軍在現代戰爭中更好地運用信息作戰手段留下了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

四渡赤水出奇兵,一份電報裂敵陣

1935年1月—5月,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渡赤水,成功突出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包圍,歷史見證了毛澤東用兵如神的謀略。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場戰役中,毛澤東巧用電報撕開敵軍重兵包圍,使紅軍轉危為安,順利踏上北上抗日的道路。

3月初,蔣介石決定仿照第五次“圍剿”時所采用的“鐵桶計劃”,在黔北修筑大量碉堡,特別是赤水河兩岸,妄圖用構筑封鎖線與重兵進攻相結合的辦法困死紅軍。面對危局,毛澤東指揮紅軍趁敵不備,于16日—17日在茅臺及其附近地區三渡赤水。3月20日中午,情報部門截獲國民黨方面的密電,顯示蔣介石已經親臨貴陽督戰,并發出狂言“剿匪成功,在此一舉”。同時,據偵察獲悉,國民黨軍周渾元、吳奇偉兩部共6個師的兵力正向紅軍所在地疾馳而來,雙方之間只有不到一天時間的路程。一旦周、吳兩部趕到,6個師的兵力形成合圍夾擊之勢,必然對紅軍造成重大威脅。毛澤東結合敵我態勢,審慎地研究出現的新情況,并根據蔣介石誤以為紅軍已經走上石達開的不歸路、急于想在最后一戰中露一手的狂妄心態,做出了新的戰略決策。當天下午,毛澤東決定紅軍主力立即調轉前進方向,返回貴州,決意讓蔣介石成為我軍金蟬脫殼的“餌”。

四渡赤水成功讓紅軍跳出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完成戰略轉移,圖為以四渡赤水為題材的電影海報

當天深夜,紅軍總指揮部里燈火通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和軍委一局(作戰)局長葉劍英、二局(情報)局長曾希圣等共同研究作戰方案。在大家苦苦思索、沒有好對策的時候,曾希圣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利用紅軍掌握的國民黨軍的電文和密碼格式,冒充正在貴陽的蔣介石,給處于當面方向的周渾元、吳奇偉部發送假電報,命令他們向泮水、新場、三重堰方向前進,從而將敵人這兩部主力調開。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聽到這個方案后拍案叫絕,對這險中求勝的一招贊嘆不已,肯定了這個方法可行,同時也強調,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冒著暴露情報獲取手段的風險使用這種方案,還要求充分考慮敵人發報的特點和現實情況,以免敵人生疑。在經過認真研究之后,我軍模仿蔣介石的語氣,擬制了較為貼合實際的電文,并偽裝敵臺將假電報發出。周渾元、吳奇偉部收到假電報后,果然“遵命”繼續向泮水、新場、三重堰方向前進,使得我軍在兩支強敵合圍之前抓住一個間隙跳了出來,避免了一場對紅軍極為不利的血戰。3月21日晚—22日晨,紅軍主力分別經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逼近貴陽。此時,蔣介石正在兵力空虛的貴陽督戰,看到紅軍馬上就兵臨城下,情急之下匆忙調出守衛云南的滇軍“護駕”。毛澤東早就說過,如果把滇軍調出云南就是勝利。紅軍立刻繞過貴陽城向西南轉移,直接進入云南而一舉跳出重重包圍,將幾十萬國民黨軍隊又一次甩在身后,使蔣在赤水河沿岸圍殲紅軍的意圖徹底化為泡影。

縱觀四渡赤水戰役,我軍掌握了足夠多的作戰信息,使得本來就擅長謀略、精于用兵的毛澤東更加如虎添翼,充分發揮了紅軍機動靈活的特長,使得紅軍在人和裝備都處于極大劣勢的情況下,也照樣能在戰場上聲東擊西、縱橫馳騁。同時,毛澤東通過發假電報的方法,靈活運用所獲信息及信息手段,神不知鬼不覺地調動了蔣介石的部隊,為己方創造了戰場上的有利態勢,完成了奠定勝局的戰略轉移,成為我軍信息欺騙戰例的典范。

保衛延安揭陰謀,兩份電報退重兵

1943年5月,延安面臨極其困難的抗戰局面,適逢共產國際解體,蔣介石認為這是消滅共產黨的絕佳時機,便在陜甘寧邊區周圍集結重兵,準備大規模進攻邊區。毛澤東、朱德獲悉這一情報后,迅即制定應對措施,采取以智取勝的辦法,公開揭露國民黨的進攻陰謀,迫其退兵,使一場箭在弦上的內戰危機,頃刻間煙消云散。

蔣介石和胡宗南

熊向暉

1943年6月初,蔣介石派遣何應欽、白崇禧等人,赴關中隴東邊區視察,秘密策劃部署。密令胡宗南部做好閃擊延安的準備,限定6月底完成部署,要求此次行動絕對保密。胡宗南內定由第38集團軍、第37集團軍隴東兵團與關中兵團,在東線閻錫山部、北線鄧寶珊部的策應下,分別從西、南兩個方向攻擊陜甘寧邊區,欲一舉奪取陜北全境。胡宗南還冒天下之大不韙,置“東御日寇”于不顧,從堅守河防的第34集團軍抽調第1軍、第90集團軍西上,參加進攻延安的軍事行動,預計在7月9日發起總攻。

延安方面情況非常緊急,八路軍主力部隊大都深入敵后對日作戰,黨中央留在陜北的正規武裝力量只有359旅和中央首腦機關的警衛部隊,與胡宗南20多個師、40多萬人的強大兵力對陣,后果不堪設想。此時,我軍潛伏在敵營的情報人員熊向暉就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他身為胡宗南的機要秘書,蔣介石與胡宗南之間的所有密電均經過其過目,于是密謀進攻延安的情報就被掌握。7月3日晚,熊向暉秘密地將蔣胡將“閃擊延安”的軍事部署與攻擊事件,通過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設立的地下電臺轉告延安。毛澤東、朱德等研究決定,從晉西北、五臺、太行調兵和發動邊區軍民在軍事上做好充分準備的同時,使用智取的辦法,公開揭露國民黨的進攻陰謀。7月4日,毛澤東給在重慶的董必武發了一份急電,讓他立即向外傳播蔣介石、胡宗南的陰謀,毛澤東在電文中強調“特別通知英美有關人員,同時招張治中、劉為章交涉制止”。經過董必武的及時傳播,消息一出,輿論嘩然,美英蘇等大國紛紛向蔣介石施壓。朱德也致電蔣介石、胡宗南,呼吁團結,避免內戰,新華社全文廣播了朱德的電報全文,并詳細公布了國民黨軍隊調動部署的情況。隨后,毛澤東還為《解放日報》撰寫了《質問國民黨》的社論,揭露蔣介石破壞抗戰大業、讓日寇坐收漁利的罪惡行徑,警告蔣介石必須立即撤退進犯邊區的軍隊,糾正一切錯誤。陰謀一經揭穿,蔣介石、胡宗南十分狼狽,不得不下令取消“閃擊延安”行動。胡宗南甚至還聲明確無進攻陜甘寧邊區之意,并以“敝部換防,請勿誤會”來粉飾,落得貽笑大方。

傅作義(中)與蔣介石的最后合影,時間約為1948年末1949年初

在此次信息運用的謀略中,黨中央和毛澤東及時掌握重要情報,根據敵強我弱的現實情況,在軍事上做好準備的同時,將信息作為重要武器主動出擊,充分利用蔣介石密謀內戰、見不得光的心理,將其陰謀大白于天下,把蔣介石、胡宗南推上了公理和道義的審判臺,并利用國際國內統一戰線的力量制止內戰,取得了重大勝利。同時,在運用信息過程中,也注意保護其重要的來源。如毛澤東在《質問國民黨》一文中,把這一情報的獲取說成是“中國國民黨中央電訊社,發出了這樣一個消息”,把蔣介石、胡宗南的注意力引向了“中央社的電訊”。朱德在其給胡宗南的電報中,用“道路紛傳”把絕密情報的來源隱蔽起來。這些措施有效地保護了情報人員和信息獲取途徑的安全。

坐鎮空城西柏坡,3篇電訊挫兵鋒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故事,小說中,“武候彈琴退仲達”,諸葛亮憑三尺瑤琴智退司馬懿的重兵,這自然是文人的想象和藝術加工。然而在解放戰爭中,毛澤東大擺“空城計”,使用3篇電訊稿擊退蔣介石10萬敵軍的戰例卻是真實存在的。

1948年,毛澤東等中央委員在西柏坡

1948年10月,遼沈戰役激戰正酣,錦州城已經被我攻克。蔣介石與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密謀,偷襲石家莊和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以挽回東北戰場敗局,此次作戰行動的代號為“穿心戰術”。當時,中共中央剛剛遷至西柏坡不久,華北解放軍遠在察綏地區作戰,石家莊實際是一座空城,這“穿心戰術”確實是一著狠棋,是針對我黨中央實施的“掏心”行動。蔣介石計劃派出3個軍10萬兵力,兵分三路秘密突進。然而,這一機密的軍事行動卻被我方情報人員截獲了,情報很快就交到了毛澤東手中。當時,西柏坡只留有華北解放軍少量兵力,面對即將到來的10萬機械化裝備部隊,危在旦夕。毛澤東一方面指示中央機關做好撤離的準備工作,同時組織軍民積極備戰;另一方面決定采取揭露陰謀、廣造聲勢的做法,以動搖蔣介石、傅作義的決心,擾亂和打擊敵人各偷襲部隊的軍心士氣,大擺“空城計”。毛澤東于10月25日、26日、30日親自撰寫了3篇新華社電訊稿:《蔣傅匪軍妄圖突擊石家莊,我軍嚴陣以待,決予殲敵》《華北各首長號召保石沿線人民,準備迎擊蔣傅軍進擾》《評蔣傅匪軍夢想偷襲石家莊》,通過新華社電臺向全國播發。尤其是10月26日晚播發的新聞稿更是詳細披露了敵軍的兵力部署和作戰計劃,稿中稱華北軍民已經做好準備,必將殲滅來犯之敵,決“不使敢于冒險的敵人有一兵一卒跑回其老巢”。電訊稿公開播出后,執行偷襲任務的敵軍大吃一驚,頓時疑慮重重,不敢長驅直入、突擊猛進,這就給我軍急調主力部隊救險贏得了時間。一邊是敵人畏首畏尾,一邊是我方軍民和游擊隊全力攔截、增援部隊日夜兼程,等到我軍疾馳趕回的先頭部隊與敵交火時,傅作義已經預感到此戰必將一無所獲。戰斗的結果是,各路偷襲部隊紛紛望風而逃,一大批作戰物資被我軍繳獲,偷襲西柏坡的陰謀徹底破產。

在保衛西柏坡的過程中,毛澤東充分利用所獲信息,以筆代劍,直戳敵心,使傅作義所屬部隊知道其自以為嚴格保密的偷襲行動已經盡在我軍掌握之中,不僅是兵力情況、作戰部署,而且有關部隊指揮員的名單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同時也讓敵方知道我軍已經做好周密的作戰準備,正布下羅網誘敵深入、聚而殲之,因而內心受到極大震懾,如同驚弓之鳥,不得不放棄原有作戰計劃。其實,這次“空城計”是不得已而為之,當傅作義大軍即將突襲、我軍沒有主力部隊應戰的情況下,毛澤東通過研究傅的心理,以信息為武器,對其進行“軟打擊”,恰恰是打中了敵人的七寸,從而取得了顯著效果,也展現出在特殊情況下巧妙運用信息所產生的巨大威力。

后 記

《孫子兵法》云:“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痹趹馉幹?,形成信息獲取優勢和信息運用優勢,在戰斗打響之前就取得勝利,是《孫子兵法》的精髓要義,這里關于信息的運用則更考驗人的膽略和智慧。以信息抵兵力、以信息換時間,這些都在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戰爭實踐中得到驗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正是由于因地制宜、奇正相濟,揚長避短、出其不意,巧妙地、超常地運用信息,才實現了“兵不頓而利可全”。新形勢下,戰爭既是技術與能量的斗爭,更是謀略與膽識的較量,信息融入戰爭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武器。軍事作戰目標的重點也由消滅敵軍人員的肉體轉向摧毀敵軍人員的抵抗意志,信息控制和信息打擊成為戰爭中的關鍵環節,這也給人們發揮智能優勢和心理優勢提供了更廣闊空間,只要指揮員善于運用斗爭藝術和現代科技手段,也一定能夠創造出運用信息、贏得勝利的精彩戰例。

責任編輯:彭振忠

猜你喜歡
胡宗南我軍蔣介石
《突破口》,道出我軍制勝密碼
從我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看聯合作戰衛勤動員準備
韓練成:蔣介石身邊最隱蔽的傳奇將軍
亦師亦友
亦師亦友
吸煙的禮節
蔣介石搓麻將也是玩政治
從蔣介石對孔祥熙謀和活動的態度看蔣介石的抗戰思想
胡宗南考黃埔遭遇身高歧視
一段往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