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氏:本質是一家高科技服務公司

2017-09-20 07:15
農經 2017年9期
關鍵詞:溫氏鵬程農戶

溫氏:本質是一家高科技服務公司

[√] 從培育和發展自主創新能力方面來講,溫氏雖然所處為傳統農業產業,但它其實并不傳統:第一,溫氏本質上是高科技公司;第二,溫氏本質上是服務型公司。

溫氏讓人們重新認識了農業,重新認識了養殖,中國的養殖再也不是傳統的養殖方法,而是技術與服務,更是高科技。溫氏,是中國企業中的奇跡,它們能選對市場,站對風口,迎接高成長;它們能虛懷若谷,成人達己,安得廣廈千萬間;它們還能腳踏實地,落實管理技術,完成雪球式積累。

因共享而成功

在大多數人眼里,溫氏是一家傳統的不能再傳統的養殖公司,從養雞起家,但其成立 34年來利潤卻一路凱歌。1987 年,早年的雞場純利潤就達到了 8 萬多元?,F如今,溫氏從當年的 8000元到現在的千億市值(最高 2206 億)。溫氏在整體上市后,也成就了一大批的富豪,公司內百萬、千萬、億萬富翁比比皆是。2016 年溫氏年度分紅為 43.5 億元,分紅總額位于農業板塊榜首,當年百富榜有 8 位都是溫氏家族成員,至少有 43個股東晉身億元富豪之列。

溫氏的特點是善于分享,善于共享,員工賺的每一分錢都是持股人的。價值觀樸實又簡單,但要真正地落實也不容易,溫氏的成功在于其持之以恒地堅守它所秉持的核心價值觀,而且在經營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對企業的價值觀不拋棄、不放棄,持之以恒地堅守。業內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溫氏有全球最富有的保安。據說溫氏有一個保安,他母親交代他,有什么事兒,就按照溫鵬程董事長的意見辦,所以每年發獎金,原董事長溫鵬程就建議他將獎金買股票,為將來娶媳婦作準備,就這樣,全球最富有的保安就產生了。溫氏上市后帶富了一大批人,在溫氏內部有個傳說:“在清華隨便遇到個老頭很可能就是大師,而在溫氏隨便遇到個保潔可能就是個千萬富翁?!北└恢罂赡軙袉T工喪失創業精神,但在溫氏內部,溫氏的老員工都把溫氏當成自己畢生的事業,且溫氏內部有整套考核體系,當員工考核沒有達標時,會有相應的處罰。且溫氏目前的市場占有率其實并不高,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溫氏的持股計劃也將繼續,覆蓋更多人,因此老員工堅定地看好公司,都把公司當成自己的事業。

首創全員持股模式

溫氏從創立之初就是股份制企業,首創了內部員工全員持股的模式。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物資短缺,幾乎都是賣方市場,溫北英瞅準了肉雞養殖這個機遇,在1983 年申請辦理停薪留職,連同二兒子溫鵬程及鄰居 6 人(7 戶8 股,溫北英、溫鵬程、溫木桓、溫金長、溫湛、梁洪初、嚴百草、溫澤星,溫北英及兒子溫鵬程為 1 戶)集資 8000 元,以股份制形式創辦了簕竹雞場。也正是由于溫氏創立之初的股份制烙印決定了溫氏后期發展的股權極為分散,共享觀念深入人心。目前公司絕大部分股權都集中在員工手中,股東總戶數 61587 戶,前十大股東占公司股權的 1/4 左右,其中現任董事長溫志芬僅占 2.4%,前任董事長溫鵬程占 4.15%,沒有超過 5%的單一股東。

同樣地,最初溫氏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也是滿足集資的需要。8000 元對當時的個體戶來說就是一筆巨款,后來溫氏分股權也是出于集資的背景,集資對員工是激勵,對養殖戶是融資,相當于把大家綁在一起干。這樣“齊患難、共分享”的模式更能夠在周期低谷時渡企業于危難之中,在周期高峰也更能眾人拾柴火焰高。不過,相對于華為后來一步步被逼出來的人人持股,溫氏的股權共享卻是出生就攜帶而來的基因,也是溫氏最核心的理念。溫氏齊創共享的理念最早是由創始人溫北英先生提出的,1986 年,溫北英先生秉著“溫氏食品、人人有份”的原則,在公司內部推出了全員持股的計劃。其后,1990年簕竹雞場發行職工內部股票,共發行 1 萬張,每張面額 100 元,將職工投資積累的股金轉為股票,只有本場職工才能購買,股票可在職工之間自由轉讓,但不準上市流通。其后公司繼續完善股票發行制度,1994年將原股票轉化為基本股和活動股兩部分,股東擴大到公司所有的合作者,包括養殖戶和推銷戶,特別是為了保證新來的員工均能持有股份,溫氏集團相繼幾次實行了增資擴股。2000 年后的全面股份制改造使股東人數由原來的 700 多人增至 4000 多人,實現了總公司員工和分公司員工均持有股票的態勢。

溫北英很早就認識到人力資本的價值,提出企業發展的關鍵是人,能否強力調動各方人員積極性是最主要的一環。必須注重人力資本,讓大家一起創造價值,一起分享,這種理念最終落實到溫氏的組織模式、管理模式、生產模式,尤其是分配機制上。90 年代初,溫氏就與華南農業大學緊密合作,形成了產學研的模式,將模擬公司10%的股份作為技術支持的費用給了華農。其后,溫氏又以“高薪+股權”引進大學生,并開始了合伙式的全員持股。目前,溫氏股東戶數達 61587戶,溫氏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僅占 1/4 左右,其中,現任董事長溫志芬僅占 2.4%,前董事長溫鵬程占4.15%。2016 年的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后,持股員工人數涉及 1.9 萬人,市場少有。溫氏的員工持股覆蓋率超過 1/3,且未來持股計劃將覆蓋更多員工。簡而言之,溫氏與農戶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溫氏也從來不吝嗇給予農戶高收益,目前,每頭豬的委托養殖費用約為 230 元,每只雞的委托養殖費用約為 3元,一旦有農戶加入,不論是新加入的,還是合作了二十、三十年的農戶,只要好好養,溫氏就可以保證他從不虧損,因終端價格波動的虧損全都是由溫氏來承擔的。因此與溫氏合作的農戶數量近 10 年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不少農戶合作時間超過 20 年。

溫氏的高市值得益于溫氏養殖規模的高增長,例如,溫氏從 1997 年將“公司+農戶”的模式復制到肉豬養殖業務。溫氏 2016 年肉豬出欄 1713 萬頭,而在 2017 年溫氏肉豬出欄 1820萬頭,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28.29%。連續多年保持如此高的增長率,在中國的企業中,除了溫氏就是華為。

科技就是資本

從培育和發展自主創新能力方面來講,溫氏雖然所處為傳統農業產業,但它其實并不傳統:第一,溫氏本質上是高科技公司;第二,溫氏本質上是服務型公司。溫氏本身并不養豬(除了種豬),溫氏投入高研發費用研發成功的所有技術都直接服務于養殖戶。溫氏擁有良種種雞的自主知識產權,跟國外引進的白玉雞品種的養殖企業完全拉開距離。新興雞種的培育提高了溫氏產品的競爭能力、創新能力,所以其本質上是高科技公司。

溫氏是靠低成本起家,完成原始積累后涉足其他相關業務。溫氏以養雞發家,1997 年才開始涉足養豬業務,以養雞反哺養豬,使得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張速度大超同行。如今,溫氏的養豬規模亞洲第一、全球第二。

歷經 34 年的發展直到今天,溫氏依然是行業中成本控制最好的。溫氏可以依靠低成本穿越周期保持優勢,溫氏目前的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約為12 元/kg,比市場平均成本低 1 元/kg 以上,成本優勢明顯,即便在豬周期低谷期仍然有 80 元/頭的盈利。養豬業整體集中度低,即便是規模最大的溫氏,市場占有率也不足 3%,而生豬的價格是完全市場化的,任何企業都難以擁有定價權。因此,當豬價下行時,首先會突破成本高的企業成本線,導致其虧損退出;接著會突破行業平均的成本線,此時大部分的生豬養殖企業虧損退出,最后剩下來的就是成本控制最優的企業。周期行業能在周期低谷中存活下來的企業,勢必就能在周期高峰時收獲更高的回報,而低成本的溫氏由于成本優勢得以穿越周期實現成長,周期來臨后將獲得更高的絕對收益。

溫氏看似是一家傳統的農業公司,但其實溫氏本質上是一個高科技公司和服務公司。說是高科技,溫氏有自己的技術,這些技術能夠保證當養殖行業的客觀環境發生變化時,即便絕大多數養殖企業破產,溫氏還是會活下來。通過技術,溫氏的豬肉每千克的成本比別人低 1 元,同樣,溫氏的雞苗每羽比競爭對手便宜 1 元多。再比如講,南方不太容易養殖奶牛,一個是夏天高溫,產奶率低,另一個是草料問題,溫氏通過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原奶在香港的市場占有率達到 70%。溫氏從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開始,一直堅持產學研結合,所以在祖代的繁育上、在基因庫的建立上,溫氏通過幾十年來的不斷篩選、研究,建立起了技術上的高壁壘。公司目前每年研發費用高達 1.9 億元,幾乎媲美同行們的總和。說是服務企業,溫氏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輕資產、重激勵和高效管理,正因為溫氏緊密型“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通過為合作農戶提供養殖服務實現將重資產的后端育肥緩解委托外包,創造性地將自己的商業本質從養殖企業變成了養殖服務企業,繞過了養殖行業巨額資本投入的陷阱。此舉讓溫氏能夠輕裝上陣,在降低規模、擴張成本的同時還獲得了利潤最豐厚的后端育肥收益,最終在財務上的體現就是低固定資產、營業收入、高成長、高 ROA。

搶占技術先機

“公司+農戶”模式:“公司+農戶”是溫氏的一次創新,公司從 1986 年開始探索“公司+農戶”模式,至今已經有 26 年,是由華南農業大學的教授提出的,是溫氏產學研合作的第一次成果。其后,溫氏與華南農大、中山大學和華中農大等20 多所院校保持長期深度的產學研合作,以市場為導向,在育種、飼料營養、動物疫病防控、信息化等方面持續投資,不斷強化溫氏的系統技術優勢。在自助研發方面,溫氏的技術人員數量是新希望六和的1.7 倍,可見其對技術的重視程度。

信息化與自動飼喂技術:溫氏早在創業時期就已經配備了一臺電腦,溫北英一直都抱有高科技的夢想。1991 年,溫氏就大手筆投資了 17 萬元進行了信息化建設,直到現在都可以查詢到90年代各個養殖戶的規模和盈利數據。溫鵬程先生接任董事長后,其對科技的熱愛比其父更甚,如今的溫氏把傳統的養殖業和高科技結合,由原來的機械化養殖過渡到自動化、信息化養殖,然后到現在的智能化,從小雞苗入庫、打疫苗到生蛋,只需要動動手機就可以管理整個雞場。例如,旗下新的養殖場可養 8 萬頭豬,而傳統豬場最多能養 3.3 萬頭,可以使人工成本大幅下降,比如現代化高效種豬場人均管理200頭豬,而傳統豬場人均僅管理70頭豬。溫氏旗下南牧公司擁有世界首條養豬裝備全自動化生產線,可以讓養豬生產效率成倍增加,連牧原股份都向其定制設備,可見其科技含量。

中國最強的育種技術:溫氏在育種技術上優勢明顯,早在 2008 年,公司創造了廣東省首例克隆豬,掌握了分子育種最尖端的技術。同時依托華南農業大學的農牧學科優勢,公司在國內率先推行“產學研”一體化的研發體系。吳珍芳教授牽頭搭建先進的生豬育種體系,多名海歸博士組成專家團隊,助力溫氏將育種技術優勢發揮到極致。

溫氏現組建有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等重要科研平臺,擁有一支由 10多名行業專家、66 名博士為研發帶頭人,466 名碩士為研發骨干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擁有 7 個國家級畜禽品種、5個省級農業類名牌產品、100 多項專利。

大市場 大未來

溫氏是國內最大的養殖企業,生豬養殖規模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按溫氏生豬出欄 10%的速度增長,2018 年即將超過世界排名第一的史密斯菲爾德(2017年生豬出欄量在1900 萬頭左右)。從養豬體量看,1 家溫氏股份=5.5 家牧原股份=7.6 家正邦科技=7 家雛鷹農牧=29.5 家天邦股份=94.5 家羅牛山,占據絕對優勢??梢?,溫氏股份一股獨大,其余五家企業生豬出欄數總和為860.78 萬頭,僅占溫氏股份出欄生豬數的 50.26%。

但不容忽視的是,雖然溫氏的養豬體量大,但其出欄量也僅占全國的 3%左右,因此養殖業還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對于未來的發展,溫氏的第一件事就是擴大養豬規模,出欄量要占到行業的 10%。第二件事是要加強育種,通過育種來提升生產水平。對于今后的育種方向,一是增加上市體重,二是提升豬肉品質。第三件事是向屠宰加工業延伸,加大力度做屠宰和分銷。第四件事是銷售終端,完善產業鏈。未來溫氏的生鮮門店要做到 5000 家,每一家做到 500 萬元,達到 250 億元的銷售值。

猜你喜歡
溫氏鵬程農戶
GLEASON’S PROBLEM ON THE SPACE Fp,q,s(B) IN Cn*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A PRIORI BOUNDS AND THE EXISTENCE OF POSITIVE SOLUTIONS FOR WEIGHTED FRACTIONAL SYSTEMS?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在傳統與創新中尋求制衡點
THE CAUCHY PROBLEM FOR THE TWO LAYER VISOUS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溫氏股份擬8.1 億元收購河南新大牧業61.86%股權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溫氏股份:預計2016上半年凈利潤為69.73億元~74.70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