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斑角化癥一家系臨床和遺傳特征分析

2017-09-20 12:36高亞1石繼海2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7年5期
關鍵詞:證者角化家系

高亞1 石繼海2

1.包頭醫學院 2.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皮膚科

紅斑角化癥一家系臨床和遺傳特征分析

高亞1 石繼海2

1.包頭醫學院 2.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皮膚科

檢測一中國漢族紅斑角化病家系的 GJB3、GJB4基因的致病性突變。探討紅斑角化病致病基因的分子發生機制。在本家系中未檢測到GJB3、GJB4基因突變。

紅斑角化;GJB3;GJB4;基因

1.1 臨床特點

本研究對象為在我院皮膚科門診收集的1例中國漢族紅斑角化癥病人整個家系的血樣并與 20例無親緣關系正常健康人做對照。該家系患者的臨床表現為紅斑角化病,先證者,女,40歲,全身紅斑、脫屑30余年。自幼即全身紅斑,每年夏秋季皮疹加重,冬季好轉。皮疹呈紅色,片狀,隨著光照加重,自覺瘙癢。先證者皮損組織病理檢查結果顯示為:網籃狀角化過度,灶狀角化不全,顆粒層增生,棘層肥厚,符合紅斑角化病。

1.2 實驗方法

1.2.1 先證者簽署皮損活檢切除術知情同意書后,選擇后背部一處典型皮損,常規消毒、鋪無菌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后切取皮損組織,縫合切口,70%酒精擦拭后無菌敷料覆蓋。

1.2.2 抽取紅斑角化癥先證者及其家人和 20例正常對照者靜脈血約4ml 置于 EDTAk2抗凝管中,標本于-80℃超低溫冰箱保存備用。

1.2.3 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用于擴增已知DNA序列的DNA片段。反應混合體系都在模板鏈在三種不同溫度下進行 PCR變性-退火-延伸三個基本步驟的循環。全部過程可在 PCR 儀上自動完成。 PCR 條件反應循環設置::94 ℃預變性 3 min;94 ℃ 30 s,55 ℃30 s,72 ℃ 1 min,32 個循環;72 ℃ 5min。取 2 μl PCR 產物行 2%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 產物放置于 4℃冰箱中保存。PCR 片段純化后用ABI3100 自動測序儀,用 3730xl測序儀進行雙向測序,用PolyPhred軟件包分析所得到的目的片段的測序結果。

2.結果

通過患者的臨床表現、病理結果及家譜分析確診為紅斑角化病, 先證者和20例健康對照均未測出突變點,所有個體中均未檢測到GJB3、GJB4基因突變。

先證者的GJB3測序結果在245位點處未見突變

健康對照者的GJB3測序結果在245位點處未見突變

先證者的GJB4測序結果在317位點處未見突變

健康對照者的GJB4測序結果在317位點處未見突變

3.討論

EKV由Mendes da Costa于1925年首次報道并命名,是一種罕見常染色體顯性的遺傳性角化性皮膚病。EKV有兩種皮損表現:一種為斑塊呈圖案形、逗點形、圓形或多環形,邊界清楚且斑塊相對固定的角化過度性皮損。另一種為斑塊呈不穩定形,邊界清楚但斑塊分布相對散亂,形態、位置、數量、大小短時間內極易變化或消失(常由內外環境因素,如溫度、皮膚損傷、光照、壓力等的變化所誘發)。皮損多累計臀部和四肢伸側可伴有掌跖角化。EKV組織病理學表現為角化不全、角化過度,棘層不規則增厚,乳頭瘤樣增生,真皮非特異性炎性細胞浸潤。1997年 Richard 等[5] 利用多點連鎖分析和單倍體分析法,確定EKV 在GJB3上發生了突變。2000 年 Macari 等[2]在 1 例 患 EKV 家系中發現了GJB4 基因突變。2000年RihcdarG等[6] 對13個獨立的EKV家系進行了基因突變的篩查分析,發現其中5個家系在GJB4上存在6種不同基因突變,但GJB3均未見突變,說明了EKV具有遺傳異質性。此后的大量報道EKV 致病基因均有 GJB3 或 GJB4 的基因突變,并且EKV 在由GJB4 基因突變導致的角化范圍相對局限、病情相對GJB3 基因突變導致的臨床癥狀相比稍輕,以往各種研究表明EKV突變的表型與基因、種族、環境等有關,與基因型并不存在明確的關系。

PSEK又稱為 Gottron 綜合征或者對稱性進行性先天性紅皮癥,首先由 Darier首次報道并命名。PSEK的皮損表現為:斑塊為角化過度性紅斑,呈對稱性、固定性,邊界清楚且斑塊上覆鱗屑。皮損常累及肘膝伸側可伴有掌跖角化,一般不累計面胸腹部,常與嬰幼兒期發病至青春期皮損最為嚴重。PSEK組織病理學表現為表皮角化過度、角化不全、顆粒細胞層細胞核可空泡化、棘層肥厚,真皮非特異性炎細胞浸潤等。PSEK的致病基因尚未確定,可疑致病基因包括LOR、GJB3 和GJB4基因等[3],其發病機制仍需我們進一步研究。

EKV和 PSEK為EKS 的兩種不同的臨床類型二者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皮膚病病情并且具有不完全外顯和差異性表達,均具有遺傳異質性,因為EKV和PSEK的分子遺傳學基礎不同,EKV和PSEK可以認為并非同一種疾病。EKV的致病基因定位于連接蛋白基因GJB3和GJB4。PSEK致病基因尚未最終確定,還需進一步研究。

[1]進行性對稱性紅斑角皮癥一家系報道[J].李海濤,郭朝霞,楊蓉婭.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3(06)

[2]進行性對稱性紅斑角化癥1家系報道[J].袁相鳳,李平,崔勇,楊森.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01)

R473.5

A

1672-5018(2017)05-216-01

猜你喜歡
證者角化家系
新生兒異常Hb Q的家系分析*
一個兩次多囊腎胎兒孕育史家系的臨床分析及遺傳咨詢
1例肝豆狀核變性合并杜興型肌營養不良癥及其家系報道
實對稱矩陣對角化探究
巨大角化棘皮瘤誤診為鱗狀細胞癌1例
實對稱矩陣正交相似對角化的探討
馬氏珠母貝紅色閉殼肌F1代的家系選育及家系評定
一個非綜合征型聾家系的分子病因學研究
肝豆狀核變性2個家系的基因突變分析
日光性角化病的診治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