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瘺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縫合術治療肛瘺的臨床療效觀察

2017-09-21 00:45樊帥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7年5期
關鍵詞:肛瘺瘺管疼痛感

樊帥

河南省平頂山市神馬職工醫院外科 467021

瘺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縫合術治療肛瘺的臨床療效觀察

樊帥

河南省平頂山市神馬職工醫院外科 467021

目的為有效改善肛瘺患者病癥,臨床探究瘺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縫合術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3.5~2014.6期間98例肛瘺入患者,分為對照組48例,治療組48例,按病床單雙號進行分配。對照組施行肛瘺切除術,治療組行瘺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縫合術,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恢復情況,統計術后并發癥情況以及疾病復發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治療組較對照組手術疤痕長度短、術后疼痛感弱、手術創面恢復用時短、術后肛門壓力小,P<0.0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 16.7%,復發率為 14.6%,治療組為 6.3%、4.2%,對照組較治療組術后并發癥多、疾病復發多,P<0.05。結論臨床在對肛瘺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瘺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縫合術,患者恢復好、術后疼痛感較低、術后并發癥少、長期療效確切復發情況少。

療效;肛瘺;并發癥;瘺管切除;一期縫合

肛瘺是是我國較為常見肛腸疾病,有數據顯示其發病率僅次于痔瘡,各年齡層均有病發可能性,但有學者研究發現此病有明顯性別、年齡段,其中男性病發率明顯高于女性,同時青中年為疾病多發年齡段[1]。肛瘺都由于肛門直腸膿腫破潰或切開排膿后形成,臨床多表現為排便困難、瘙癢、疼痛、貧血以及出現不同程度的流膿、溢液、肛周硬結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傳統肛瘺切除術由于術后并發癥情況較多且創口面愈合較慢等因素,臨床治療效果達不到理想效果,因此如何選擇有效方式治療成為現在臨床醫生研究熱點,本次我院臨床探究瘺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縫合術的效果,發現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5~2014.6期間98例經診斷為肛瘺入院治療的患者,分為對照組48例,治療組48例,按病床單雙號進行分配。對照組女18例,男30例,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39.6±6.7)歲,患病時間9個月~4年,平均時間(2.1±0.8)年;治療組女19例,男31例,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40.2±6.8)歲,患病時間8個月~4年,平均時間(2.2±0.9)年。經檢查符合肛瘺臨床診斷標準[3],病患可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均,兩組在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上差別無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治療組患者麻醉后取截石位,消毒后在肛瘺外口做梭形切口,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并使用鉗夾住皮膚,將其提到瘺道外口處使用手術剪從外向內進行分離。根據患者病情對瘺道、肛管皮下組織、肛瘺內外口進行切除處理,在處理完畢后采用可吸收線對患者切口進行細致的逐層縫合,同時需注意不留下死腔。對照組患者麻醉后取截石位,常規消毒后從肛瘺外口處插入探針,同時在探針的引導下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直至完全暴露瘺管,根據患者情況對瘺管進行切除,同時對肛管皮下組織、肛瘺內外口進行切除處理,在處理完畢后使用紗條引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統計術后并發癥情況以及一年半內疾病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α=0.05為有差異性標準。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治療患者恢復情況統計 治療組較對照組手術疤痕長度短、術后疼痛感弱、手術創面恢復用時短、術后肛門壓力小,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患者恢復情況(n=48)

2.2 術后兩組病患并發癥情況統計 對照組感染、出血、尿潴留等并發癥發生率高達16.7%,治療組僅為6.3%,對照組較治療組術后并發癥多,P<0.05,見表2。

表2 術后兩組并發癥情況(n=48,例)

2.3 一年半內兩組患者疾病復發情況 治療組有2例出現復發,發生率為4.2%,對照組有7例,發生率為14.6%,治療組較對照組疾病復發少(x2=6.350,P<0.05)。

3 討論

肛瘺具有發展緩慢、復發發作性、感染性、無法自愈等特性的疾病,此病患者無法自愈需通過手術治療,臨床治療方針為為使患者創面愈合加快會將瘺管切開敞開創面[4]。傳統肛瘺切除術是臨床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但其術后患者恢復較慢、術后疼痛感強、肛門壓力大、并發癥多、復發率高等因素造成治療效果降低[5]。瘺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縫合術術中采用剝離瘺道組織,可有效減少對瘺道周圍組織的損傷,最大程度保護患者肛門功能,同時此手術切口小,患者術后創面恢復較快且可有效減少患者疼痛感,此手術在瘺管切除時行一期縫合可有效減少術后感染、肛門變形等并發癥[6、7]。

本次我們對兩組患者手術情況進行觀察,發現治療組較對照組手術疤痕長度短、術后疼痛感弱、手術創面恢復用時短、術后肛門壓力小,P<0.05;同時我們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進行統計,對照組感染、出血、尿潴留等并發癥發生率高達16.7%,治療組僅為6.3%,對照組較治療組術后并發癥多,P<0.05;一年半后我們對兩組患者進行回訪調查疾病復發情況,治療組在此期間僅有2例出現疾病復發,發生率為4.2%,對照組有7例出現復發,發生率為14.6%,治療組較對照組疾病復發少(x2=6.350,P<0.05),結果顯示對患者采用瘺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縫合術,患者術后疤痕長度短、疼痛感弱、手術創面恢復快,同時長期療效確切復發情況少、并發癥少。

綜上所述,臨床在對肛瘺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瘺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縫合術,患者恢復好、術后疼痛感較低、術后并發癥少、長期療效確切復發情況少,臨床可推廣應用。

[1]潘芳杰,黃鳳,王軍省等.觀察、評估瘺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縫合術治療肛瘺的臨床療效[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20):5461-5462,5464.

[2]吳博,王競,凌光烈等.改良經擴約肌間瘺管結扎術-Plug術治療低位肛瘺療效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7):434-436.

[3]崔金杰,王振軍,鄭毅等.改良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治療經括約肌型肛瘺[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12):1232-1235.

[4]鄭毅,王振軍,楊新慶等.改良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治療慢性肛瘺的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15,95(42):3454-3457.

[5]陸方,楊爍慧,朱瓊等.肛瘺磁共振成像:探討直腸球囊雙腔導管在肛瘺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3,32(4):582-585.

[6]田穎,張忠濤,安少雄等.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在單純肛瘺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18(12):1211-1214.13.

[7]邵小彬.切除一期縫合治療低位肛瘺的臨床體會[J].外科理論與實踐,2012,17(2):173.

R473.5

A

1672-5018(2017)05-001-01

樊帥; 女; 出生年月 1978.8.; 學 歷 本科; 職稱 主治醫師; 郵政編碼 467021; 民族 漢; 工作單位 河南省平頂山市神馬職工醫院; 籍貫 河南舞陽; 專業研究方向: 普外

猜你喜歡
肛瘺瘺管疼痛感
當心特殊腸癌的“幕后黑手”——肛瘺
磁共振成像不同掃描序列診斷肛瘺診斷價值
情緒干預及注射手法對兒童預防接種疼痛感的影響
豬回腸食糜的取樣方法
并行導絲法在更換腎造瘺管中的應用:附33例次報道
術后疼痛護理評分與患者靜息及活動性疼痛自評結果的比較
腔內懸吊聯合置管引流治療瘺管性膿腫
試論寒煙、李南、榮榮詩歌中的疼痛感
直腸腔內超聲和MRI在復雜性肛瘺診斷中的對比分析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