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干預對急性創傷住院患者應激障礙的預防效果分析

2017-09-21 00:44孫磊磊劉應剛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7年5期
關鍵詞:創傷性障礙住院

孫磊磊 劉應剛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 山東青島 266034

護理干預對急性創傷住院患者應激障礙的預防效果分析

孫磊磊 劉應剛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 山東青島 266034

目的:分析急性創傷住院的患者實行護理干預后應激障礙的預防效果。方法:將96例急性創傷住院的患者平均分為兩組護理,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和護理干預(護理組),分析護理后患者的應激反應癥狀的發生情況、HAMD、HAMA評分。結果:護理組患者應激反應情況的發生對照組低,HAMD、HAMA評分也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統計差異明顯P<0.05。結論:對于創傷后應激障礙對患者的生活有較大的影響,而護理干預能夠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癥狀,有效穩定患者的情緒,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護理干預;急性創傷;應激障礙;預防效果

應激障礙(stress disorder,SD)是指主要由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引起的異常心理反應而導致的精神障礙,包括急性應激障礙(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和創傷后應激障礙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PTSD指對親身經歷、目擊的導致或可能導致自己、他人死亡或嚴重軀體傷害的意外事件、嚴重創傷的強烈反應。創傷患者大多由交通意外、毆打、工作意外、火災等致傷,患者有較復雜的心理應激反應,不利于疾病的恢復創傷后應激障礙(PISD)是一種較為典型的應激相關性的精神障礙,是指患者遭受了威脅生命的創傷性事件后對創傷性事件的再體驗、回避行為和警覺性增高等癥狀的精神性疾病,有研究表明,約有1/3的患者會終生不愈。本文選取96例急性創傷住院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實施不同的護理,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96例急性創傷住院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選取時間段為2015年4月-2017年2月,將所有研究對象平均分為兩組實施不同的護理,護理組患者48例,男女比例28:20,年齡10-76歲,平均年齡(39.5±3.5)歲;對照組患者48例,男女比例26:22,年齡 12-72歲,平均年齡(40.5±2.5)歲,對比其基礎資料發現,兩組資料數據可以進行統計學比較P>0.05。

1.2 護理方法

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在創傷性事件發生過后首先對患者的傷口進行處理,危及生命的患者首先進行搶救,待患者病情穩定后給予患者心理護理,由專業的心理醫師進行介入治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情況隨時鼓勵和安慰患者,以減少患者的恐懼感[1]。

實施護理干預(護理組):(1)患者在急診入院后首先對其傷口和癥狀進行處理,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待患者病情穩定后,給予患者專業的心理干預治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2)重建認知行為:在創傷性事件發生過后讓患者與心理治療師或者有心理咨詢資格的護士對創傷性事件進行討論,了解患者受到的刺激程度,并使得患者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將創傷性事件刺激下患者的情緒得到發泄和緩解,舒緩患者的恐懼感[2]。(3)治療中的干預:患者在專業心理醫師的指導下對創傷性事件進行集中精力的想象和回憶,并測定患者的應激障礙程度。同時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的情況,當患者精神承受壓力較大時應幫助患者進行緩解,以減少患者心理問題的產生。(4)對患者實施生活指導和心理干預:在患者日常生活中給予患者安全感,根據患者的表現隨時給予患者安慰,聆聽患者的內心需求,以和藹的態度幫助患者,使得患者能夠接受外界的環境,促進患者心理恢復正常[3]。(5)術后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術后謹遵醫囑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盡量將患者血氧飽和度控制在95%以上,一旦出現異常狀況,應及時處理。早期對患者精神障礙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對狂躁患者應派專人守護。(6)環境及疼痛護理:盡量為患者營造舒適的護理環境。確保病室潔凈與空氣清新;確保被褥干凈舒適;病室內光線要柔和,病床上要加床欄,以防患者不自主的躁動引發摔傷等意外事故。術后疼痛是最常見的癥狀,及時進行有效溝通,分散注意力以減輕疼痛。臨床應注意觀察患者疼痛的性質與反應、認真傾聽其對疼痛的表述,并給予準確及時的評估。對疼痛癥狀明顯者,應采用止痛藥物。(7)功能重建: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可依據患者病情安排形式多樣的康復活動,如娛樂活動、力所能及的勞動等,以幫助患者重塑生活信心,消除病態心理。

1.3 觀察指標

分析護理后患者的應激反應癥狀的發生情況、HAMD、HAMA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結果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版本計算, 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值檢驗,正態分布的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用 x2值檢驗,計算后若觀察數據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則采用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護理后患者應激反應癥狀進行比較

護理后,護理組患者回避(11.3±4.6)分,警覺性增高為(11.6±4.3)分,功能損害為(4.6±1.5)分,對照組各數據值分別為(14.5±3.7)分,(13.8±5.1)分,(5.2±2.6)分,組間數據相比差異較為明顯P<0.05。

2.2 分析護理后患者HAMD、HAMA評分,如表1。

表1 分析理后患者HAMD、HAMA評分(±s)

表1 分析理后患者HAMD、HAMA評分(±s)

注: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

組別 n HAMD HAMA護理組 48 9.08±2.32 9.72±2.15對照組 48 13.24±2.56 14.36±3.08 t - 8.342 8.558 P - <0.05 <0.05

3 討論

遭受意外的創傷患者生命安全在遭受嚴重威脅的同時,其正常生活秩序也被打亂,極易出現急性應激反應與心理問題??裨?、焦慮等急性應激反應主要通過對患者睡眠、依從性等的影響,來影響治療效果。急性應激反應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制止,極可能發展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從而影響治療。這是因為焦慮、抑郁等心理應激障礙可借助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借助下丘腦及其控制的內分泌器官來影響激素分泌,破壞機體免疫功能,從而影響患者康復。

護理干預對急性創傷住院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

由于創傷的發生具有意外性、突然性、缺乏心理準備,而且受傷當時大多往往身體健康,受傷的急劇變化使患者的心理受到極大的沖擊,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影響創傷的搶救和康復。實驗組患者入院時均給予全面的評估,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況采取有針對性地個別訪談的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再結合群體教育,幫助患者盡快調整心態,擺脫不良情緒,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結果顯示,實驗組組入院 1周后、2周后HAMD和 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焦慮、抑郁、悲傷、孤獨、心理應激障礙等不良情緒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下丘腦以及由其控制的內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影響免疫功能,減弱機體對疾病的防御能力。實驗組發生不良情緒的比例也低于對照組。實驗組主動配合治療及早期功能鍛煉,應對急性創傷相關知識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于預對急性創傷住院患者的治療效果有促進作用,能幫助患者盡快適應和更好應對急性創傷引起的生理心理反應,促使其康復,從而提高急性創傷住院患者救治率。

護理干預可預防或減輕急性創傷住院患者創傷后心因性反應:急性心因性反應是指由相當強烈并持續一段時間的精神性創傷的生活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礙,精神癥狀在遭受刺激后數分鐘或數小時出現。急性創傷作為一種嚴重的生活事件,構成應激源,部分患者由于性格敏感或神經類型偏弱,對應激源的應對能力較低,就有可能發生創傷后急性心因性反應。尤其是肢體的殘缺或容貌受損者極易引起心理應激障礙。創傷后急性心因性反應對疾病的治療和預后起一定妨礙作用。臨床護士是患者的第一救護者,并經過醫學專業訓練,對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有較好的專業把握,容易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將現代實踐結合心理護理和干預措施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可有效減輕急性創傷給患者帶來的心理打擊和精神上的痛苦,減少創傷后急性心因性反應的發生,促進其康復。隨著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護士在對急性創傷住院患者進行搶救、治療的同時,及時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況,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和行為干預是可行的。

創傷性事件對患者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威脅到生命的,會對患者的心理和身體均造成一定的影響,嚴重時可以引發精神疾病。青少年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是創傷后最嚴重的現象,因此對于患者PTSD要做好預防和干預[4]。尤其是少年正處于成長階段,心靈較脆弱,當發生PTSD時,極易受到多種心理問題的困擾。

對于急性創傷住院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通過對患者實行生活和心理的護理干預,經過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和護理人員的鼓勵和安慰,使得患者有效減少了恐懼感,減輕了對其生活的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創傷住院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預防應激障礙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減輕患者心理焦慮和恐懼感,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1]鄭麗娜.護理干預對急性創傷住院患者應激障礙的預防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1):152-153.

[2]陳長香,趙曉明,李陽.創傷性骨折患者心理彈性特征及其對急性應激障礙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6,25(11):992-996.

[3]杜紅霞,王華,李惠蓮,等.創傷性骨折患者應激障礙特點分析及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5):6-8

[4]侯粉麗,彭丹鳳.創傷性骨折患者應激障礙特點及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24(5).

Preventiv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tress disorder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cute trauma

Sun Leilei, Liu Yinggang
Qingdao mental health center, Shandong, Qingdao 266034,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stress disorder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rauma hospitalization.Methods:Forty-nine patients with acute traum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ontrol group)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group).The incidence of stress response, HAMD and HAMA scores were analyzed TheResults:The scores of HAMD and HAMA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e post -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life of the patient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lieve the stress response of the patients, effectively stabilize the patient 's emotions, the effect is obvious,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cute trauma; stress disorder; prevention effect

R473.5

A

1672-5018(2017)05-014-02

猜你喜歡
創傷性障礙住院
媽媽住院了
睡眠障礙,遠不是失眠那么簡單
跟蹤導練(四)2
17例創傷性十二指腸損傷的診治體會
跨越障礙
QCC在預防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跌倒與墜床的應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縊 醫院擔啥責
多導睡眠圖在睡眠障礙診斷中的應用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中醫治療概述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