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生與研究生Y型教學管理模式研究

2017-09-21 09:19吳冰清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5期
關鍵詞:學生培養教育管理管理模式

【摘要】隨著全國范圍內研究生碩士點的新增,不少高校在申碩成功后,出現本科辦學與研究生辦學并存的局面。本文結合L校的現狀,基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特點,從資源整合的角度,探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管理的Y型模式,以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教育管理 管理模式 學生培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院級科研項目(“中央高?;緲I務費專項資金”項目)“研究生與本科生教學管理對接研究”(14zy01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011-02

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日益擴大,據教育部《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1]及《201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截至2015年底,全國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219所,相比2010年底的1112所增加107所;有研究生培養的普通高校575個,相比2010年底的481個增加了94個。而研究生招生從2010年的53.82萬人擴展至2015年的64.51萬人。我國已經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越來越多的高校呈現本科培養與研究生培養并存的局面。

作為新申請到碩士研究生點的高校,如何在學生的教育管理上,根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不同特點做好定位,充分利用資源,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是一個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2015年修訂)規定[3]:“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碩士研究生教育應當使學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北究粕囵B側重基礎,研究生培養則在實際工作和科研能力方面作出更高要求。

L高校,于2003年轉制升本成功,經過10多年本科教育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本科教育管理體系,本科在校生近5000人。作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項目的MPA培養試點單,該校位于2013年開始招生,目前已經培養兩屆MPA畢業生,在校研究生近百人。兩個層次的學生培養均是依托教學系院,由教務處管理指導本科生教學,研究生處管理指導研究生教學,本科生與研究生培養并存的局面不到5年。

目前,L高校學生教學培養情況如下:

該校依托學校特色,有勞動關系、工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四個專業方向的MPA專業碩士點。目前,每屆學生約50人,研究生多為在職人員,跨專業學生占比較大,專業基礎相對薄弱,因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經探索,授課方式目前主要為每學期6周的集中授課,持續三個學期。該校共有8個本科生培養院系,涵蓋社會工作、勞動關系、勞動法、勞動與社會保障等多個專業和學科,目前有四個系院在本科培養的同時承擔了研究生的培養任務,研究生與本科生培養師資高度重合,教學、科研、實踐資源高度共享,專業上一脈相承。

而由于培養目標定位、生源結構等不同,本科生與碩士生培養呈現如下差異:

研究生實行導師制,與本科生相比,在學制形式、培養方式、培養目標、畢業論文要求、實踐要求上均有所差異。L高校本科生在教學管理上比較整齊劃一,研究生人數較少,作為培養的更高層次,學生培養個性化較強。

因而為了提高管理效率,L高校在教學管理上充分共享,差異化部分則根據不同的培養層次和培養目標,進行分化管理,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基于L高校的培養情況,本文提出構建Y型的教務管理模式(如圖1所示)。該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資源共享,協同管理。具體的做法包括:

1.課程聯排與共享。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實現認可和共享,由于專業的相近,高年級的本科生可以旁聽研究生課程,并將其作為專業選修課或者公共選修課記學分。作為跨專業基礎薄弱的研究生則可以旁聽乃至選修本科生的課程,彌補專業缺失。

2.學術資源共享。專業講座聽眾不局限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學校的各類學術活動,如大學生論壇、學科競賽、讀書會均根據情況,實現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共同組織、學習、討論。在科研課題申請上,可以鼓勵本科生和研究生聯合申請,合作調研,統一組織中期答辯、結項答辯等。

3.師資隊伍的共享。兼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的院系,以導師、任課教師、教學管理人員為紐帶,加強聯系和交流,實現信息溝通、資源共享。

4.校外實踐資源共享。為適應專業發展需要,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學校建立的各類實習基地資源應當充分利用,根據實習基地崗位要求,選派不同學生前往實踐。校外導師資源也可以充分調動,而不僅局限于本科生或者研究生。

5.基礎管理工作的合作,如學生學籍管理、成績系統管理、教學評價工作等教務信息系統共用及共享[4]。

二是突出差異,分而治之。

1.培養方案、課程大綱的修訂。

由于培養目標的不同,本科及研究生的培養方案、課程大綱存在較大差異,在制定和修訂時,理應根據教指委的不同要求,充分重視該項基礎性工作,分別成立工作小組,區別制定。

2.畢業論文的管理

相較于本科畢業論文,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在各環節和審核上相對復雜,包括選題、開題答辯、開題二辯、論文中期檢查、查重、送外審、預答辯、答辯、學位申報等環節,對學生和指導教師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在實際管理中,也應與本科生在管理權限、功能等方面分開,保證論文質量[5]。

3.教學及考核方式

研究生相對注重案例教學與討論,上課多為4節課連上的大課??己朔绞缴?,考試課較少,多以論文等形式結課考核學生綜合能力,這與本科生基礎性教育有較大區別,而在實際管理中,也是應當考慮差異,避免影響學習效果。

4.社會實踐

研究生由于在職人員較多,集中或者周末的授課方式,多為短期、分散實習。本科生則可以通過小學期、暑期社會實踐環節,可以做到長期、相對集中的實習。在學生的社會實踐管理中,需要根據學生情況,分別組織和要求。

本科生與研究生由于學歷教育的接續,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難免會有共同的部分,本文提出的Y型管理模式,通過對共同的部分進行資源整合和協調,對差異部分則根據各自特點進行管理,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Z].北京,2016.

[2]教育部.201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Z].北京,2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Z].北京.2005.

[4]羅念龍等.基于資源整合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務管理系統[J].現代教育技術,2014(4).

[5]宣華,高策理,郭大勇.創新教學管理模式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

作者簡介:

吳冰清(1988.10— ),女,安徽宿州人,碩士,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學生培養教育管理管理模式
基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高等數學教學研討
中職新生英語教育之我見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
ERP系統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論機加工實訓的綜合一體化
高校網站安全管理研究與探討
淺談高校圖書館隨書光盤的編目與管理作用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探析
工程應用型本科機械專業學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