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蓮花山花兒會考察紀實*

2017-09-27 03:11孔慶浩
黃河之聲 2017年12期
關鍵詞:對歌蓮花山會場

孔慶浩

(蘭州城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70)

第三屆蓮花山花兒會考察紀實*

孔慶浩

(蘭州城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70)

蓮花山“花兒會”每年一度,是一種自發性很強的民間歌唱活動,每年農歷六月初一至初六如期舉行,從其歷史發展,會場設置,活動程序等幾個方面展現出花兒藝術的獨特魅力。另外,經過多年的努力,蓮花山花兒的傳承與保護建立起非常穩定、可靠、科學的發展機制和體系,基本實現蓮花山花兒保護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網絡化、法制化,有效的促進了花兒的傳承與發展。

蓮花山;花兒;花兒會;攔路對歌

蓮花山“花兒會”是甘肅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我國世界級非物質物化遺產之“中國花兒”傳承和保護的一項重要的藝術活動,每年農歷六月初一至初六如期舉行。千百年來花兒會一直是由群眾自發組織的民歌盛會,自2013年起在甘肅省宣傳部、文化廳等相關部門的參與下,改為康樂縣宣傳部主辦,康樂縣文體局、旅游局承辦,至今年已連續三屆,但是當地民眾依然依據多年的風俗,自發出資,漢、回、土、藏、東鄉等民族群眾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手參與比賽和演唱。

一、花兒會

2015年的蓮花山花兒會于六月初一(陽歷2015年7月16日)如期舉行,根據今年花兒會活動的具體時間安排,考察組于初一至初三在蓮花山麓的足古川首先考察并記錄了舉行為期三天的花兒演唱大獎賽盛況,當場評定一、二、三、優秀等獎項,康樂縣拿出一些資金,對參賽歌手給予現金和禮品,以獎代補獎勵舉辦花兒會有功、演唱花兒出力的優秀歌手,來自三地州(臨夏、甘南、定西)六縣(康樂、臨潭、卓尼、臨洮、渭源、夏河)的百姓都會自發趕來。初四當天,為當地百姓自發的田野對唱活動,參與人數較少,演唱也比較娛樂。初五到康樂縣景古鎮王家溝門分會場,初六到康樂縣與臨洮縣的交匯處的紫松山分會場舉行以村鎮為單位的賽歌,并在此結束為期六天的會兒會活動,在紫松山上,匯集在這里的各路花兒歌手們抓緊這最后的機會盡情盡意地歌唱,一直唱到日落西山。初六也是整個活動的最高潮,三州六縣數十萬各族群眾來到這里盡情演唱,整個活動期間,蓮花山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歌聲陣陣,層層傘座填滿了整個山林。雖有多處賽歌會場,但參加花兒會的歌手們總是一路走一路歌,河灘、樹叢、山峰、草坡、臨時帳篷、等等,處處都是對歌的場所,游客們也隨著歌手一路行走,風餐露宿,通宵達旦,觀光聽歌。

二、歷史發展

可以肯定的是,“花兒會”的形成與發展與蓮花山廟會有緊密的聯系。來蓮花山的人群里有不少是以拜佛為主要目的的中老年人。據一些資料表明,蓮花山廟會要早于“花兒會”,先有廟會后有“花兒會”,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廟會的起源時間依據“花兒”歌謠中的“明朝年間洪武年(1368-1398年),蓮花山上就朝山”的唱詞,“朝山”即為上山祭祀神靈,以此得出,蓮花山廟會的起始時間應該為明朝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形成初期的花兒會內容涉及談情說愛者很少,主要是歌頌神靈、報答神靈的歌,究其原因可能是當時人們心中受神鬼靈怪意識的束縛,認為神山圣地唱葷花兒(即愛情花兒)會受到神佛的懲罰。所以,至今還在延續著,白天唱祈神禱佛、贊美生活、美好向往,晚上演唱情愛、打趣、談心的情歌。改革開放以后,人民群眾的交流感情形式不斷豐富,“花兒會”活動的存在更是為當地人民的生活帶來很大改變,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參與人數也是越來越多。近年來,又不斷得到省、市、縣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使“花兒會”成為一項重要的民間節日,會期一到,當地及周邊各族群眾便會成群結隊地匯聚到蓮花山,歡度一年一度的盛會。他們三三兩兩結對而來,在蜿蜒曲折、層層疊疊的山林中,邊走邊唱,在對歌、合唱中,拿著花傘和扇子,說說笑笑,到處洋溢著一派歡樂祥和的氣氛,盤山而上,向山頂會場集結。時至今日,可以說是花兒發展的鼎盛時期、黃金時代,現在是有會必浪,有會必唱,唱古唱今,唱苦唱甜,唱情唱愛,有什么唱什么,猶如滔滔洮河之水,任爾奔騰喧池。

三、會場設置

整座蓮花山都是“花兒會”的會場,六月的蓮花山,山谷幽靜,水草豐茂,樹木蔥郁,氣候宜人,各路花兒歌手成群結隊,打著陽傘,搖著彩扇從四面八方云集于此,共同迎接一年一度的花兒會?;▋簳龅脑O置,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漸固定下來,原來主要集中在蓮花山腳下的足古川、景古鎮王家溝門、紫松山三個會場,發展至今天又增加了蓮麓鎮枉子溝門、薩巴寺、戚家庵、斜角灘等花兒會場。

每一處會場的選擇,都是在長期依據地理環境、文化交流、感情傳遞、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三點:其一蓮花山處于多縣接壤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優越,很容易成為周邊各民族人民經濟、文化的集散之地;其二蓮花山山峰層疊,是周邊地勢最高峰,登高望遠,在白云繚繞間,盡顯蓮花景觀,使人們觀景、賞玩、休閑、娛樂的最佳場地;其三蓮花山上自明朝始,陸續修建了一些寺廟,而“花兒會”的形成又受其廟會的極大影響,故又成為周邊善男信女、居士香客們向往的圣地。

當今“花兒會”會場的固定化,成為很多商家的匯聚之地,大大小小的店鋪、攤設、貨郎兒、擔客等從四面八方趕來,既能聆聽各地花兒高手的對決、又能在游玩之余掙些家用,影響最大的就是酒文化?!盎▋簳迸c酒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從開始到結束,隨處都能見到酒的陪伴,甚至有的歌手以酒助興,每年一屆的花兒會大獎賽,最主要的獎品也是酒,整個“唱山”活動到處都能見到三五成群、一十二十結伴的男男女女對歌、對飲的場面,對當地經濟發展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四、攔路對歌

蓮花山花兒會形式上有攔路對歌、游山歡歌、擂臺賽歌、篝火夜歌、敬酒告別等程序,靈活多樣、相互穿插,在游歌中對歌、在對歌中游歌?;▋簳先藗兂▋?、聽花兒、品花兒,把感情與樂趣,生活與憧憬都融匯在花兒之中,表現的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關于攔路對歌,應該是“花兒會”活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我們從很多論著中都能見到對此論述。本次考察活動我們在蓮花山腳下的“花兒傳習所”內聆聽了由省級傳承人文香蓮帶隊演唱的攔路對歌形式。給人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其妙趣橫生,尤其是歌手們見景生情、口若懸河、妙語連珠的即興編唱更令人贊嘆不已,考察小組成員,在整個采風期間,深刻感受到了花兒在當地人們心中的地位,也令考察人員深受感染,在記錄旋律的同時,參與學唱與對唱。

同時,考察人員對游山歡歌、擂臺賽歌、敬酒告別做了詳細的采訪和記錄,在蓮花山下,成群結隊的歌手和各地群眾,拿著花傘、花扇子,相伴而行,邊走邊唱,在行進中、山水間歡聲笑語,歌唱著各種祝福的歌兒,對外來客人,則演唱歡迎遠方的客人,希望他們在蓮花山上高興快樂,健康平安。通過采訪了解到,在六月初六的紫松山(子孫山)會場上,作為整個活動的最后一個場地,人們在遮陽扇下喝著酒,敘話暢談、聆聽、對唱花兒,表示對活動的結束的不情愿,相和敬酒告別。關于篝火夜歌的場景我們沒有看到,夜間的花兒活動可能是人們最為歡快和欣喜的,尤其是青年男女,他們相約山間林中,點起篝火,歡唱著心中愛慕、調情的花兒。篝火夜歌在活動期間可能每天都有,也可能延續一整夜,是花兒活動最為自由、歡唱、陶醉的程序。

“花兒會”的存在和發展是歷史和當地人民的選擇,是蓮花山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她的存在以其無與倫比的魅力使人為之贊嘆、欣喜和驕傲。在千年的歷史傳承中依然保持著眾多的愛好者或聆聽著,更是體現了她在當地人民心中的地位,如果你沒有走進整個“唱山”活動就永遠不可能理解人們對“花兒”的那種摯愛。整座山上時時傳來悅耳動聽的歌聲,甚至出現一對對男女為了表示自己的感情,滿山追趕述說著自己的愛戀,女孩子那羞紅的臉龐,男孩子那深情的演唱,全部展現是眾人面前,人們心里所感受的完全是“花兒”的魅力,沒有任何的羞愧與不當。希望“花兒會”的舉辦會越來越好,也相信當地人民在“花兒”的藝術魅力之下,生活的更加幸福美滿。

五、校地聯合

經過幾天的實地考察,考察組收集了許多珍貴的資料,結識了許多花兒專家和優秀的民間歌手,成績令人欣喜,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實地考察,親身感受,培養和增強了我們與民族音樂之間的感情,同時對民間音樂在勞動人民生活當中所起的作用也有了較深的認識。

當地部門非常注重校地聯合,本次考察活動也是在政府部門和學校的聯合協助下才得以順利進行,康樂縣與蘭州城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中心共同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并且開始了校地間的交流,康樂縣政府會定期派遣當地優秀花兒傳承人到學校進行演唱和輔導在校學生,尤其是對音樂學院的師生進行長期的交流和學習,而民族音樂研究中心作為甘肅省內唯一的一所研究本地民族音樂的政府機構,會不斷加強和完善蓮花山花兒的有關工作,提高其研究的科學性。同時“花兒傳習所”也被政府設定為民族音樂研究中心的藝術實踐基地,定期派學校師生前去學習和交流,該項工作的有效實施,必將大大推動蓮花山花兒的傳承和保護。

六、結語

《花兒·歌手·花兒會》一書中,提出了蓮花山花兒的四個基本點:一是驚人的即興創作速度,蓮花山花兒和河州花兒比起來,在曲調上顯得比較簡單、呆板,但是在輪番對唱、一問一答、即興創作上,蓮花山花兒就顯得活潑多彩、氣勢磅礴;二是嚴格的演唱韻律,不論是單套,還是雙套,演唱起來,韻律的要求非常嚴格,若稍不押韻,就會被指責為花兒“沒編圓”、“門外漢”;三是濃郁的鄉土語言,蓮花山花兒的詞、句都是與當地的方言土語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離開了它,花兒就顯得干巴、枯燥,不那么流暢自如了;四是深邃的興比含意,它說事,尤其是愛情方面講的不是直白,而是及其含蓄深邃,說對人的看不起也不明說,而是用極形象的比喻暗含諷語??疾旖M通過一周的實地考察和旋律記錄,對于以上幾點也是非常的贊同,準確的體現了蓮花山花的鮮明特點。

過此次采風考察活動,考察人員一方面就蓮花山花兒的學術問題向當地藝術人以專家們虛心請教,從理論上對蓮花山“花兒”產生的歷史淵源、鄉土性特征、作品結構以及與其他地區的花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通過對十幾位蓮花山花兒的優秀傳承人的采訪,并以錄音、錄像的方式將其聲情并茂的演唱忠實地記錄下來,為以后更好的學習、研究、掌握他們的語言及演唱特點,更好地為加強花兒研究及教學服務。同時,一年一屆的蓮花山花兒會,以花兒為載體,在充分展示蓮花山花兒獨特的文化魅力之余,形成了以花兒文化為核心的旅游產業,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p>

[1] 汪鴻明.“花兒”源流考[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1.

[2] 丁作樞.花兒·歌手·會兒會[M].康樂縣文化體育局,2014.

甘肅省高校重大軟科學(戰略)研究項目《兩當號子及蓮花山花兒的音樂形態及傳承保護》研究成果(2016F-16)

孔慶浩,蘭州城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甘肅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

猜你喜歡
對歌蓮花山會場
對歌昆蟲
蓮花山公園真美
對歌
來自十九大會場的福建女代表心聲
“兔”與“免”
會場內外
承載厚重記憶的蓮花山老廠區
跳跳龍失蹤
開會呢,嚴肅點行嗎?
桃花也“任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