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梅蘭芳對昆曲藝術的貢獻

2017-09-30 20:41沈后慶
藝海 2017年6期
關鍵詞:商演梅蘭芳昆曲

沈后慶

[內容提要]作為京劇大師,梅蘭芳對于京劇以外的藝術,昆曲、書畫等,多有涉獵。就昆曲藝術言,它在“梅派”藝術自成一格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從學習、商演乃至推廣,梅蘭芳對昆曲藝術的發揚光大作出了很大貢獻。

[關鍵詞]梅蘭芳 昆曲 商演 推廣 貢獻

梅蘭芳的一生,舞臺之上他是美麗旦角,舞臺之下他是謙謙君子,臺上臺下梅蘭芳給人的感覺總是超凡脫俗的。然他絕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從飲食、養鴿到書畫等其他娛樂、文化愛好,其愛好的廣泛性在不同程度上也培養了他高尚的藝術情操,梅蘭芳對戲劇藝術銳意革新追求高境界的原動力,正是源于梅蘭芳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勤勉鉆研的求知精神。在所有興趣愛好之中,與梅蘭芳演員身份最為密切的昆曲藝術對他的京劇表演藝術的提高最有裨益。從他學習昆曲,再到商業演出,以及在國內國際的推廣,昆曲對“梅派”藝術形成起了很大作用,而梅蘭芳也以自己的影響,身體力行,對昆曲藝術的保存和發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學習

昆曲發源于江南,歷經發展,亦有南北兩派之分,亂彈興起之后,昆曲開始走下坡路,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古老的昆曲藝術已成式微之態,但仍不乏喜好者,光緒中業,奕譞立王府科班,商定還以昆曲為主,“昆罔李端棻每斥西皮二黃非雅音”。作為京劇大家,梅蘭芳始終沒有放棄對昆曲的熱愛,因為其祖輩、父輩都與昆曲有緣,所以他深知昆曲藝術對京劇藝術的重要性。梅蘭芳曾說:“為什么從前學戲,要從昆曲入手呢?這有兩種原故:(一)昆曲的歷史是最悠遠的。在皮黃沒有創制以前,早就在北京城里流行了。觀眾看慣了它,一下子還變不過來。(二)昆曲的身段、表情、曲調非常嚴格。這種基本技術的底子打好了,再學皮黃,就省事得多。因為皮黃里有許多玩藝,就是打昆曲里吸收過來的?!?/p>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乃大名鼎鼎的“同光十三絕”之一,梅巧玲的學戲就是先從昆腔人手,再到皮黃的青衣、花旦。梅蘭芳的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的戲曲音樂演奏家,號稱“胡琴圣手”,長期為譚鑫培操琴,僅昆腔曲牌,梅雨田就會三四百個。梅蘭芳在這樣的環境里,對昆曲藝術耳濡目染,自然懂得昆曲藝術無可替代的寶貴價值和對京劇參考借鑒的重要意義。

梅氏對昆曲的學習鉆研主要集中在民國初年與二、三十年代兩個時期。前一階段是他系統學習“京昆”時期,1914年后,梅蘭芳就曾先后從師喬蕙蘭、李壽山、陳嘉梁學習昆曲。后一階段則是博采“蘇昆”,即“南昆”,將“京昆”“蘇昆”熔為一爐的發展時期。如與南方昆曲藝人的交流學習,“日昨袁宅公宴畹華,特煩小世界昆劇演斷橋驚夢二則,前輩經典,不同凡俗,畹華折服不已?!泵诽m芳對昆曲的學習還表現在對昆曲文本的喜愛,如,“坊間有復印《南北九宮大成譜》者,此書不多見,而分調定律甚嚴,足為昆劇之淵海,畹知之,遂極欲得之?!泵诽m芳主動學習昆曲的精神可見一斑。

三十年代后,梅蘭芳遷居滬上,作為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表演藝術家,他謙虛好學,不恥下問,在演出之余更是常常主動與一些南方昆曲名家切磋交流,尤其是見到南方昆曲界翹楚俞振飛后,兩人很快成為藝術上的知音。俞振飛將其家傳唱法與研究心得無保留地貢獻出來,梅氏擇善從之,自然受益匪淺。

二、商演

光緒甲辰年(1904年)農歷七月七日,梅蘭芳第一次出臺,時年十一歲,于北京廣和樓演《天河配》,在戲里串演昆曲《長生殿》里的織女,自此,梅蘭芳在商演的舞臺上從來沒有舍棄對昆曲的熱愛。

梅蘭芳對于昆曲的重視,體現在歷次來滬演出上,如在第四次上海演出,“《販馬記》、《奇雙會》全本系昆腔名劇,畹華業于昨日排演矣”。梅蘭芳演出昆曲一個重要的原因首先在于有觀眾緣,因為昆曲的受眾多為有較高藝術涵養的民眾,在昆曲式微的情形下,依然具有一定的商演市場。如從梅蘭芳1920年海上演出,即“庚申年二月二十四起迄至四月初七為止,所演諸劇”的總名單看,有“《彩樓配》、《玉堂春》、《汾河灣》、《探母》、《武家坡》、《御碑亭》……《獻壽》(以上屬古裝戲),皮黃《春秋配》頭二本一次,小生《射戟》一次,《木蘭從軍》頭二三四本各兩次,《游園驚夢》、《獅吼記》、《玉簪記》、《拷紅》(以上昆曲計四出),……《游園驚夢》及《汾河灣》,亦各演三次”。梅蘭芳上海之行古裝新戲比重不少,其中《天女散花》演出有六次之多,最受歡迎。時裝新戲僅有一次,昆曲有四出之多,且《游園驚夢》演出了三次,從演出劇目總數的比重和演出頻率看,都說明了梅蘭芳對昆曲的重視程度。

梅蘭芳踐行昆曲的演出主要原因還在于受到上海觀眾的喜愛,這自然是梅蘭芳精湛的技藝征服了他們,如“《販馬記》為昆劇中最名貴者,畹演之非特細膩熨帖,且直化身為劇中人,寫狀一場,風情旖旎,哀樂兼工,被拉時之事情,驚悚,出乎意料之外,令人拍案叫絕,蓋京劇或有途以唱做為工者,昆劇則全身不能有一絲之假借,非養到功深者不能為也?!泵诽m芳如果沒有對昆劇的熱愛和沒有扎實的功底,光憑借自己的名氣是不能征服觀眾的。

上海商演之時,梅蘭芳對于昆曲愛好者的要求,總是盡量滿足,如1923年,“梅精于昆劇,盡人所知,而此次除了吹腔《販馬記》外,尚未演過,近多有以《玉簪記》為言者,其問病偷詩兩折,妙到秋毫,現本星期為徇知好之意,自當一演”。再如“1929年南來上海,本未曾擬定出演昆曲,在南中昆曲諸前輩邀請下,準備出演昆曲名劇《玉簪記》?!?/p>

抗戰期間,梅蘭芳蓄須明志,表現出一個愛國藝術家的高尚節操??箲饎倮蟮?945年11月,梅氏回到闊別已久的舞臺再次開啟了商演之旅。為演出京劇做準備,梅蘭芳當時派姚玉芙到北平接洽齊如山,邀請徐蘭沅、王少卿、李春林三人,然而當時基于各種原因,其原有合作班社成員不能全部邀請到滬,如承華社之蕭長華、劉連榮等,未能及時加入?;谝陨显?,在能夠演出京劇之前,當時梅蘭芳與俞振飛及仙霓社“傳”字輩的昆劇演員合作,并邀上海戲?!罢弊州吅拖奶炻晞⌒5那嗄暄輪T助演,首先在上海美琪大戲院演出昆曲,主要有《刺虎》、《思凡》、《斷橋》、《奇雙會》等幾出。連演十三場,場場暴滿。作為當時中國最具票房號召力的京劇大師,在昆曲式微之時,在十里洋場的上海演出古典昆曲,沖擊了久已沉寂的昆曲演出市場,引發新聞媒體的關注宣傳,引起社會對昆曲的關注,對開展有關昆曲的保存和研究大有裨益。如對復出后梅蘭芳的昆曲演出,有人認為鑒于昆曲在無論是文本還是樂律方面,在中國戲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梅博士出而提倡昆曲,是“極有意義的事”。endprint

三、推廣

梅蘭芳最為可貴之處在于他學習昆曲并非完全出于商演的需要。商演之外,梅蘭芳還在眾多場合通過不同的形式推廣昆曲。從傳承上看,梅蘭芳對昆曲保護性的建議,也總是積極配合,如“邇來昆曲發達,南中諸公提創風雅,有建昆曲傳習所者,一二年來,成效卓著,比以畹羈滬上,極欲得其一臨,藉收觀摩之效,畹亦以祖述昆曲,淵源有自,既來南中,正圖孟晉,得此佳會,尤足導揚元音也”。并以實際行動頻繁與昆曲界互動,如“穆藕初昨往畹處傾談,并定期約宴,參觀昆劇傳習所之成績”。當時在上海,因為梅蘭芳的積極參與昆曲演出,形成了以梅蘭芳、俞振飛等為核心的一個保存研究昆曲的藝術。梅蘭芳還積極參加保護傳承昆曲的義演活動。如上海昆曲保存社為籌集基金舉行會串三天,梅蘭芳不計酬勞,欣然參加。

從國際推廣上看,在眾多為招待國際友人的演出中,《琴挑》、《思凡》等經典昆曲劇目就常常出現在梅蘭芳的演出劇目單中。1930年,梅氏赴美演出,除京劇外,昆曲《春香鬧學》、《刺虎》等也為美國文藝界所推崇。三十年代,就什么是中國的“國劇”有過一番論爭,有批評家在比較昆曲和京劇時就說:“不過昆劇原是中國戲劇最有高等價值的一種劇藝,它的地位更在皮黃之上,而且皮黃戲的規格,大部分是脫胎于昆劇……因此吾更想進一步,把昆劇與皮黃,統名為國劇,比較更覺妥當一點,況且《刺虎》這一出昆劇,經梅蘭芳在各國一演,大博好評,更使中國劇壇的榮譽,昆劇本是國粹之一種,其應稱為國劇,更無疑義?!薄啊绻∑S。好稱舊戲,那么漢戲秦腔等等,又何當不可稱舊戲,所以昆劇皮黃,應統名為國劇,而不可名為舊劇?!∨c皮黃的關系,就這樣密切,為便利計,也應該統以國劇名之?!边@里就既談到了昆曲的歷史,地位以及與京劇之間的密切關系,也談到了梅蘭芳在國際上推廣昆曲起到的重要作用。

結語

1945年梅蘭芳復出演出,有人對其高票價提出質疑,其中就有批評昆曲曲高和寡的問題:“梅蘭芳是青衣中的杰出人才,可惜這次演出,只是演給少數有錢人看的,而且唱的又是昆曲,白雪陽春,對于一般暴發戶之流真有對牛彈琴之憾?!碑敃r梅蘭芳因為剛剛復出,其團隊成員尚未南來上海,所以不得不臨時以昆曲演唱,但就梅蘭芳本人而言,在他整個演唱生涯中,源于其有昆曲學習的家庭淵源,他對昆曲始終抱著熱愛學習的態度,而他本人也始終如一以實際的演出顯示著對昆曲的喜愛,昆曲和京劇藝術使其表演藝術相得益彰,昆曲藝術得以傳承發展,與梅蘭芳的努力踐行是分不開的。

(責任編輯:蔣晗玉)endprint

猜你喜歡
商演梅蘭芳昆曲
梅蘭芳評傳
論國有雜技院團“賽場+商演”演出模式優勢
大江東去浪千疊——百戲之祖“昆曲”
梅蘭芳家族:國重于家,德先于藝
賣牙膏的西單女孩終于丟失了翅膀
補園和昆曲
文人之進退與百年昆曲之傳承
梅蘭芳苦練基本功
愛在昆曲里,化成一片舊時月色
李宇春一年賺五千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