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

2017-09-30 11:48馬松山田海燕
甘肅教育 2017年14期
關鍵詞:語感必要性途徑

馬松山+田海燕

【關鍵詞】 語文教學;語感;培養;必要性;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4—0088—01

從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角度來說,語感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難以理解但必須具備的素養,而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時間不長以及社會實踐閱歷淺,這勢必導致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為引導小學生熱愛語文學習,并從中逐漸獲得語感等人文素養,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語文教學專業素養和技能,平時在教學中應多對小學生進行語感培養。

一、培養學生語感的必要性

一方面,語感是有效開展小學語文語言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必備條件,只有小學生對語言學習具有一定的靈性和感悟,才能夠突破語文語言學習的表象而深入挖掘字里行間的深厚語境和意蘊,更能夠深刻地體會到中國人流淌在骨子里的民族精神、觀念、追求和高貴的品格;另一方面,小學生本身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的語文語言學習能力有待加強,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深入挖掘適合培養小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通過逐步提高小學生的語感素養,有效提升他們的語文語言學習能力,最終為小學生的高層次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語感的途徑

1. 強化文本精讀和細讀,以增強語言情感體驗。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文本閱讀是語言的綜合性運用和藝術張力的集中性表現,無不囊括著語言學的各個方面,更是語言學習者有效提升學習能力的可靠素材。尤其是語言學習者通過大量的文本閱讀訓練,不僅能夠增加其詞語認知量,而且能夠增強其語言背后的深厚底蘊。因此,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基于小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強調精讀和細讀,來增強學生的語言情感體驗,這也是培養其語感的一個有效途徑。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背影》這一課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著重把作者與父親分離那一段的月臺送別描寫讓學生進行精讀和細讀相結合,特別強調學生們要細細進行語言情感揣摩,而后學生們通過認真精讀和細細品味作者月臺父子分離情節的語句,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歉疚之情,學生被這份隱藏在語言背后的親情深深地感染了。這種共鳴和認同,促使學生學會了使用樸實而簡單的語言來闡述內心深處的情感。

2. 強化文本藝術手法,以提升語言審美體驗。綜合性地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剖析,會發現閱讀文本不僅僅是語言表達的重點,而且也是語言藝術表達手法的集中表現。同時,藝術表現手法也是小學生學習語言的必備要素,只有小學生熟練地認知和運用藝術表達手法去精工細作地打造自己的習作,才能夠有效地提升自己習作的水平,才能在體驗語言的過程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這更是小學生向高層次語言學習領域進發所必須具備的前提和基礎。因此,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強化小學生學習文本藝術手法這一途徑,以提升他們的語言審美體驗,從而從美的視域來拓展語言學習的空間。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靜夜思》這一古詩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用視頻的形式把《靜夜思》這首古詩的場景以圖畫形式展現出來,這便為學生們的古詩藝術欣賞打下了鋪墊,而后讓學生們把古詩中的藝術手法挖掘出來并指出每一個藝術手法的意義在哪里,學生們通過努力指出古詩運用了“比喻、押韻和對比”等藝術手法,并指出這些藝術手法組合進一步凸顯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升華了情感。顯然,通過這一策略,小學語文教師逐步地讓學生們認識到了語言藝術表示的審美張力,也潛在地培養了學生們的語言多元化學習要素。

3. 強化詞語搭配,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從小學生的語言學習階段來說,他們的語言學習正處于不斷開發和完善的階段,基于學生的語言知識結構還不夠豐富和認知能力尚淺,致使他們在日常性的語言表達方面還不能夠有效地突出語言表達的重點和內心情感,更致使他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不能夠通過詞語搭配領悟而把握語言背后的隱藏深意。因此,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詞語搭配講授,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毋庸置疑,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以培養小學生的語感素養為依托,不失為一種創新之舉,有利于有效引導小學生及時地利用語言學習的內在客觀規律去不斷開拓自我語言學習之路。因此,這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站在小學生自我成長成才的個體訴求角度和語言學習的內在規律上,不斷探索小學生有效學習語言的策略,這也是當下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得以傳承的必要路徑。編輯:張慧敏endprint

猜你喜歡
語感必要性途徑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構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徑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學方法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