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甘肅軍政建制與西北邊防

2017-10-09 09:15張彤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7年8期
關鍵詞:軍政重要性

張彤

摘 要:清代甘肅軍政建制是清代整個軍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地處西北邊防的戰略節點上,對于拱衛中央王朝有著重要作用。同時,甘肅在清初西北邊防體系中的戰略地位和主體性地位突出,清廷在用兵西北廓清叛亂時將其作為軍事戰略支撐點和軍備后勤供應保障基地。因此,清廷歷來十分重視對西北邊疆問題的經略和治理,從中央王朝軍政治邊政策的總體戰略部署到具體實踐,無不凸顯出甘肅作為軍事要地的重要性。

關鍵詞:清初甘肅;軍政;西北邊防;重要性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清代版圖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毛澤東曾談到:“中國是一個由多數民族結合而成的擁有廣大人口的國家?!盵1]費孝通也說中華民族“經過接觸、混雜、聯合和融合,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盵2]即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西北處于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上,故而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對西北的經略和治理。清王朝建立后,面對西北一線的復雜戰局,尤其重視甘肅的軍政建制??疾烨宕捌诟拭C軍政建制,對鞏固國家西北邊疆以及維護王朝統治就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本文擬就清初甘肅軍政的建制境況試圖說明甘肅在總體戰略布局下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一、甘肅八旗駐防與綠營建制

清代行省的軍政建制包括兩個系統,“即以巡撫為主,包括藩臬二司及學政在內的民政系統和以總督為主,包括提督及總兵在內的軍事系統?!盵3]清初,甘肅省的行政建制仍沿襲明朝,“甘肅,明陜西布政使司及陜西行都指揮使司也。清順治初,因明制,設甘肅巡撫,駐寧夏。五年,徙甘肅巡撫駐蘭州??滴跞?,分陜西為左、右布政使司,以由布政使司駐鞏昌,領四府如故。六年,改陜西右布政使司為鞏昌布政使司。七年,又改甘肅布政使司,徙治蘭州。雍正三年,裁行都指揮使司及諸衙所,改置甘州、涼州、寧夏、西寧,升肅州及秦、階州為直隸州。乾隆三年,廢臨洮府徙蘭州,因更名。二十四年,置安西府。二十九年,裁巡撫,以陜甘總督治蘭州,行巡撫事。三十八年,置鎮西府于巴里坤、迪化直隸州烏魯木齊。三十九年,降安西府為直隸州。四十二年,升涇州為直隸州?!盵4]那么,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的甘肅省所轄有蘭州、平涼、鞏昌、慶陽、寧夏、西寧、涼州、甘州、鎮西等9府,涇州、階州、秦州、肅州、安西、迪化等6個直隸州。大概相當于今天的甘肅省和青海、寧夏、新疆東部的部分地區。此時,陜、甘兩省正式分治。

甘肅軍事建制在整個清王朝的戰略布防中有著獨特的重要作用,“督以軍門,臨咽喉之要地,寄鎖鑰于丈人,以一紀律,以靖戎羌,以輯黎庶。內連東陜三千,實為左臂;外控西藏二萬,更處中樞。視漢及明,其責不尤據且重哉!”[5]其中,最主要的軍事系統包括八旗和綠營制度兩部分。清代八旗駐防號稱“山海要隘,往往布滿”[6]的態勢,在全國形成了嚴密的軍事網絡。清代八旗駐防分為京師駐防和直省駐防兩部分,甘肅駐防便屬于直省駐防體系。綠營兵也是清代軍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終清一代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八旗、綠營統稱“經制兵”,即國家正規軍。八旗和綠營雖說是兩支組織與系統不同的軍隊,但二者相輔相成,都作為清代重要的軍事防御體系,它們對經略清朝邊疆和穩固清王朝的統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甘肅駐防八旗的駐防情況

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講,王朝統治者為了便宜行事,在對邊疆的軍事戰略布防上十分重視“駐防”的效力,“古人云:‘千里持糧士有饑。則知調撥之兵,非惟緩不救急,抑徒糜費國幣,疲勞士卒。故國家駐防之兵,最為良制。盡選虎賁勁旅,屯戍四方,督其操練,嚴其律令,有四方稍有不靖,自可驅除,不須遠方調撥以誤時日?!盵8]甘肅駐防屬于邊疆駐防體系,自平定三藩后,階級矛盾逐漸緩和,且此時隨著沙俄的入侵和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的崛起和進逼,康熙中葉起,清廷將軍事進攻重心從直省東部和南部漸向西北轉移。甘肅行省的八旗駐防分布于寧夏、莊浪、涼州三處。寧夏自古就是中原門戶,史稱“賀蘭山環其西北,黃河襟其東南,誠關隘重鎮也?!盵9]康熙朝曾為防止三藩軍隊北上,遣派1名副都統率領八旗兵在此駐防。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碩特蒙古羅卜藏丹津起兵造反,年羹堯被濯升為撫遠大將軍,西寧一役,寧夏的戰略地位就更加凸顯。雍正三年(1725),和碩特蒙古戰敗投降歸清,于是在寧夏正式設防。至乾隆十一年(1746),寧夏駐防甲兵總達3400名,使寧夏成為北方的軍事重鎮。雍正十三年(1735年),準噶爾部兵敗,大軍班師回朝,清廷遂商議邊境駐防事宜。涼州和莊浪駐防正式建立于乾隆二年(1737),在涼州設將軍和副都統各1員,莊浪設副都統1員?!霸O甘肅涼州八旗滿、蒙、漢兵凡二千人。設駐防莊浪八旗滿、蒙、漢兵凡千人?!盵10]涼州八旗駐防兵共計1510名,莊浪八旗駐防兵共計844名,總計5842名。

(二)甘肅駐防綠營的駐防情況

甘肅綠營兵建立于清代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代統治者入關后,每逢占領一地,就接受明朝的降軍,重新組建成一種自成系統且別于八旗的軍事制度,即綠營制度。清廷建立綠營軍制的原因有三:“第一,八旗軍隊數量過少,所以不得不用漢人軍隊。第二,清朝建立綠營是用以漢人制漢人的政策來統治中國。第三,清朝建立綠營制度,是要用有定的鎮守的兵力,以鎮壓隨時爆發的無定的事變?!盵11]清廷即入關,根基不固,為了維系其統治,亟需在問鼎中原后建立一套因地制宜的治理系統。因漢軍在行軍打仗時用的是綠色旗,故而稱其為綠旗兵或綠營兵。綠營兵分三種:即馬兵、戰兵、守兵?!皯鹗亟圆奖?,額外外委皆馬兵?!盵12]綠營建制即以總督為最高統領,提督與總兵為主力,共分標、協、營、汛四級建制。這一制度通過清廷的發展和改變以臻完善,實行大小相制、集權與分寄的統馭原則。集權與分寄原則,“是用于國家行政系統上的職權方面的。集權便是將國家的事權集中于中央政府,分寄便是將國家一部分的職權分寄于地方最高長官的督、撫?!盵13]這一原則是對當時適合清廷軍事統治的準確反映。endprint

各行省綠營建制據“地理形勢而定營制的緩沖疏密,酌兵數的多少?!盵14]即以山川形勢為據,因地制宜,從各地實際出發進行兵額配置。清代前期因西北用兵的需要而對甘肅綠營建制進行較大規模的整治。甘肅綠營建制初設時歸川陜總督管轄,但在乾隆年間,甘肅分設總督,爾后將川陜總督改為陜甘總督,甘肅巡撫和提督也經歷了設立與裁撤的交替變化。此后,甘肅綠營建制形成的基本格局是一提督四鎮的建制,甘肅提督同時轄肅州、涼州、西寧、寧夏四鎮。根據羅爾綱《綠營兵志》的研究與記載,至乾隆二十七年,甘肅綠營駐防額兵總數為56064名,這在全國各省的綠營駐防中屬于兵額較多的地區。

二、甘肅對西北邊防的重要性

西北素稱三邊之地,一直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古代中國,西北作為中央王朝的“臂腋”地區,在歷代王朝用兵西北布防中的戰略地位自然不言而喻。甘肅作為塞防要地,在西北邊防體系中又處于獨特的戰略地位,“甘肅北達蒙部,南雜番、回,西接新疆、寧夏,以河套為屏障,西寧與撒喇相錯處,為西陲奧區?!盵15]甘肅也是邊疆地區與腹內地區的連接部和交匯點,甘肅八旗和綠營駐防方便向新疆調兵,甘肅“設置駐防,以便就近調遣,既加快作戰速度,又便于籌集糧餉,作用發揮得比南方各省駐防更為突出?!盵16]甘肅軍隊曾在清廷征伐新疆、西藏、內外蒙古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甘肅西臨青海,北靠新疆,是清政府統一新疆和青海的前沿陣地;“甘肅省遂由邊疆要地一下子變為‘腹心之地,再沒有漢唐盛世匈奴與羌戎、突厥與吐蕃南北夾擊的那種岌岌可危之感?!盵17]因此,甘肅作為關鍵地區和敏感地帶,與邊疆的命運休戚相關。

三、余論

西北自古地廣人稀且多沙漠曠野,歷來兵燹不斷。清廷在平叛邊疆戰亂時,甘肅的軍事布防起到了重要的便利作用,如乾隆在平定大金川之亂和復叛時,曾從陜甘二省調兵遣將七萬人左右。且此時甘肅兵源的戰力極強:“公諫曰:‘甘、涼兵為天下勁卒,”[18]當時新疆北路的屯田兵首先是由甘肅的甘、涼、肅等地調過去的,南北兩路的綠營換防兵丁也是調自陜、甘兩省??傊?,清初面對西北頻仍的戰事,清廷在甘肅的軍事駐防既是必要的又是現實的,更是直接關乎清廷命運的關鍵抉擇。甘肅作為西北軍事重鎮和咽喉要道,在清前期中央政府的軍事戰略體系布防中處于獨特的地位,為清廷開疆拓土的軍事征伐實踐立下了汗馬功勞。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2.

[2]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

[3]楊軍民.“甘、涼兵為天下勁卒:清代甘肅駐防綠營考論”[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6).

[4][6][10]趙爾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6:2109,2110,3870,3901.

[5]鐘賡起.甘州府志[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251.

[7]《武皇帝實錄》.轉引自:清史研究所所編.清史論文選集[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79:243.

[8][18]昭梿.嘯亭雜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0:92,338.

[9]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5:1.

[11][13][14]羅爾綱.綠營兵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4:1,2,236,239,202.

[12]谷苞等.西北通史[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135.

[15]趙爾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6:4066.

[16]定宜莊.清代八旗駐防研究[M].遼寧民族出版社,1992:43.

[17]中國志(下卷)[M].北京:華齡出版社,1995:1777.

作者單位:

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endprint

猜你喜歡
軍政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論七分飽之重要性
開創輝煌
論七分飽之重要性
東北抗聯的軍政學校
WU軍政觀察社:在正經中爆發宇宙
讀《邊疆的重要性》有感
《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印記考釋三則
新中國大行政區軍政委員會的緣起與演變
軍政委員會制度與黨委制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