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下國有企業信訪維穩工作的思考

2017-10-09 21:59李春雨
企業文化·下旬刊 2017年9期
關鍵詞:常態國有企業經濟

李春雨

2013年12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經濟新常態”的概念。這一概念的提出,對于指導和引領我們今后一段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國有企業是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支柱,是維護政治穩定的核心力量。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和地方經濟中都占有絕對優勢,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大作用。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國有企業如何應對和引領新常態,實現更好更快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同時,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處理好發展改革穩定的關系,有效應對各類矛盾和問題,切實維護企業穩定、社會穩定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一、經濟新常態下國有企業面臨的信訪穩定風險

經濟新常態包含著經濟增長速度轉換、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動力變化、資源配置方式轉換、經濟福祉包容共享等全方位轉型升級在內的豐富內涵和特征??梢哉f經濟新常態涵蓋和牽引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與我們改革發展穩定工作息息相關。國有企業肩負著優化產業結構、引領經濟發展、帶動其他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重任,特別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國有企業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更是責無旁貸。然而所有這一切,必須有個穩定的環境為前提,要想獲得穩定環境,就必須科學分析和提前預判新常態下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特別是從信訪穩定方面反映出的風險。

(一)經濟增長失速,部分行業中的國企衰落引發的風險

新世紀初至黨的十八大之前,我國的GDP年均增長速度在10%,2013年降至7.7%,2014年降至7.4%,2015年降至6.9%,2016年降至6.7%。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有其客觀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增長速度下滑是不爭的事實,經濟失速以后首當其沖的就是那些脆弱的行業,比如煤炭、鋼鐵、房地產,還有中小企業,不行的就要破產倒閉,破產倒閉以后就會引起職工的下崗失業,職工的下崗失業必然會引起社會穩定問題。近年來出現的“東北現象”就較好地詮釋了這一問題。素以國有企業為經濟支撐的東北三省,能源、原材料行業過多,經濟增長放緩,對能源和原材料需求下降,煤炭、鋼的價格下降,裝備也沒人買了,所以困難得厲害,被國外稱為中國的“鐵銹地帶”。由于經濟增速近兩年持續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國有企業日子難過,效益下滑,收入銳減,職工隊伍不穩定,引發的信訪問題十分突出。如,東北最大的煤炭企業龍煤集團,由于煤炭市場疲軟,煤價持續下跌,企業出現嚴重虧損,拖欠職工工資和保險,引發了煤礦職工大規模上訪,黑龍江省長陸昊也被蒙騙,一時成為舉國都在關注的事件。

(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粗放型的生產、投資、消費方式退出歷史舞臺遺留下的風險

新常態下,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這就說以往那種依靠擴大投資規模、增加要素投入的經濟增長方式已難以持續,粗放型的生產、投資、消費方式需退出歷史舞臺。而我國的某些國有企業,享受著資源壟斷、低息貸款、財政補貼等政策優勢,習慣于大而全、跑馬圈地式的發展模式,粗放的甚至是盲目的擴大投資和生產規模,企業可能做大了,也可能獲得了效益,但是隨著市場的變化,賣方變買方,產品也許就過剩了,效益也就下滑了,甚至到了瀕臨破產的境地,從而也宣告以往那種粗放型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近些年來,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不難發現就是以往粗放發展的結果。在經濟新常態下,就不能簡單地、粗放地從事生產、投資和消費活動,生產什么、怎么生產以及如何消費,既要符合經濟規律,更要貼近我國實情。面對人民群眾消費的提質升級、良好生存環境的渴望,無論何種類型的市場主體,都必須調整發展方式,切實轉到質量效率型上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然而,這并非坦途,在前進過程中,以往那些龐大臃腫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將迎來陣痛,去落后產能,減員增效,關停并轉等一系列措施成為必然選項,由此,產生的風險也必然帶來信訪穩定問題,這已被某些企業的案列所證明,必須未雨綢繆做好防范工作。

(三)經濟結構調整方向轉變,帶來的利益結構調整的風險

經濟結構調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就企業而言,以往那種兼并重組壯大規模,擴大產能已經不適應新常態了,而是需要重新調整和優化生產要素結構,消化過剩產能,生產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無論是宏觀上的還是微觀上的,只要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就意味著利益結構的調整,利益結構的調整,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也就意味著矛盾的產生,矛盾的產生,意味著風險的產生,一定程度上意味信訪穩定問題的發生。如當前去產能政策,處置僵尸企業,都會涉及到職工的切身利益,由此也一定會產生信訪問題問題,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四)發展動力的變換,帶來企業生存發展的風險

新常態下,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說明,以往那種靠資源、廉價勞動力、低技術投入的增長已經不可持續,已經適應不了市場競爭,特別是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新產業技術革命的到來,我國的低成本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必須要走創新驅動之路。而要創新,首要的就是勞動者素質的提高,而這絕非朝夕之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些跟不上技術進步、時代步伐的企業和人員將被淘汰。這其中,很多人將會下崗失業,而這將會成為一個社會穩定的風險源。創新絕非坦途、一蹴而就,而需要技術、人才、理論等方方面面眾多要素長時間的積淀,需要反復實踐、反復選擇,而這之中蘊含著各類各樣的風險和挑戰。國有企業在創新發展中承擔著重大責任,肩負著創新強國的歷史使命,如果不靠創新搶占國際科技制高點,那么不但企業生存不下去,也會影響國家的命運前途。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存。國有企業必須全力以赴做好動力轉換,真正實現創新驅動。

以上是基于經濟新常態特征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的幾點闡述。這不是說,新常態是“因”,風險和挑戰是“果”,而是說在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過程中,我們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就是我們需面對的風險和挑戰。

二、經濟新常態下國有企業信訪維穩工作的指導思想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概念。這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科學判斷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提出的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重大戰略思想。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是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和挑戰的重大理論武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特別是國有企業出現的信訪穩定方面的風險,牽涉著社會安全與穩定,牽涉著國家的安全和穩定,所以不可等閑視之,必須用“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更好地從戰略戰術上有效應對并取得良好效果。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安全概念,內容非常豐富,其含義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家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國有企業是國家經濟柱石,國有企業的穩定事關經濟安全,事關社會安全,事關國家的安全。在經濟新常態下,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有效應對各類風險和挑戰,用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則成為必然要求,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引下,確立一個科學正確的指導思想成為應有之義。

綜上,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有企業信訪維穩工作總的指導想即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確定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適應經濟新常態特征和要求,切實做好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工作,以信訪穩定風險評估為抓手,堅持底線和法治思維,掌控風險點,提前預防化解,堅決防止信訪穩定問題演化為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問題,保障國企改革順利開展,推動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應對新常態下國有企業信訪穩定風險的對策和建議

經濟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特殊階段,而國有企業在其中肩負著引領常態的重任,必須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中,全面改革,綜合施策,找到應對各類風險和挑戰的方法和對策。

(一)堅持全面改革,從根本上預防和解決國有企業信訪穩定問題

經濟新常態下,國有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是發展中、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具有歷史必然性。以改革發展來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是我們必須掌握的方法論。新常態下,國有企業面臨的風險和問題不是孤立存在的,與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息息相關。因此,要從根本上預防和解決國有企業信訪穩定問題,必須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其中約用千幅字清晰勾勒了國企改革的路線圖,為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折不扣地把全會精神貫徹好,沿著路線圖把國企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好,唯有如此,才能適應形勢變化,從根本上預防和化解各類風險。

(二)堅持底線思維,堅決防止國有企業信訪穩定問題演變為顏色革命的誘因

古語云,“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備才能無患。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堅持底線思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應對錯綜復雜形勢的科學方法,更是推動新一輪改革發展的治理智慧。這也為我們預防和處理包括國有企業信訪穩定問題在內的各類矛盾和風險提供了方法論。近些年來,由國企改革發展過程中引發了許多信訪穩定問題,有的甚至引發了大規模群體性事件,按常理來說,這基本上都屬于人民內部矛盾。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某些外部勢力插手利用人民內部矛盾,扶植反對勢力,搞各種破壞活動。一旦人民內部矛盾未能得到有效處理,便有可能引發大規模社會動蕩,引發“顏色革命”,直接威脅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安全。因此,我們在處理國有企業信訪穩定問題時,必須堅持底線,把各類后果考慮清楚,從最壞處打算,有效預防和化解,堅決防止國有企業信訪穩定問題被外部敵對勢力插手利用,成為其搞政治顛覆活動“顏色革命”的誘因。

(三)堅持預防為主,從技術層面推進國有企業信訪穩定問題的預防和化解

“預防為主,標本兼治”是處理信訪穩定問題的一個基本原則,國有企業的信訪穩定問題同樣適用。新常態下,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轉型發展,觸及各方面利益特別是職工的切身利益,勢必引發信訪穩定問題,這就需要提前預防,妥善應對。怎樣才能做到提前預防呢?就是堅持做信訪穩定風險評估。黨中央、國務院曾專門出臺了有關信訪穩定風險評估的文件,即重大決策決定前、重大政策出臺前、重大項目上馬前都要做信訪穩定風險評估,確保決策和政策科學正確,項目順利上馬,人民群眾理解和擁護。從管理學控制角度看,信訪穩定風險評估不啻于技術層面的重大進步。當前,國企改革的呼聲急切,無論是管理體制方面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投資公司的改革,還是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改革,都會觸及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務必提前做好信訪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確保改革順利進行。再有,要注重汲取以前國企改革的經驗教訓,可以不避諱的說,1998年前后的國企改革,千萬下崗分流甚至失業的工人的托底保障政策沒有落實好,截至現在還不時發生信訪穩定問題,成為某些國企不得不處理的且非常棘手問題。所以,一定要汲取以前的教訓,務必做好托底保障工作,嚴防成為歷史遺留問題。

(四)堅持法治思維,逐步將國有企業信訪穩定問題納入法治化解決軌道

堅持將信訪穩定問題納入法治化解決軌道是治國理政的應有之義,也是從制度上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近些年來,各地各部門通過對司法程序解決信訪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出臺了諸如《關于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關于建立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制度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國有企業普遍實行法律顧問制度,內設有法律事務部門,在處理信訪問題時發揮法律職能部門作用,并通過相應的訴訟程序、司法救助等措施,以司法的公信力,解決國有企業的信訪穩定問題不失為一項重大舉措。一方面要加強企業干部職工法治思想和法治觀念的宣傳教育和普及工作,倡導社會問題法治化解決;另一方面要積極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再一方面還要加大對“違法上訪、非法維權”行為解釋疏導、證據收集和依法處置力度,避免造成社會恐慌和跟風追風效應,筑牢“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的防線。同時,國有企業的信訪維穩部門要按照“訴訪分離”原則,認真甄別需要仲裁、復議和司法訴訟的來信來訪事項,選擇代表性、針對性強的事項進行司法援助,強化法律在維權和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降低信訪案件化解難度。

(五)堅持問題導向,化國有企業信訪穩定風險為推動國企改革的機遇

風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關鍵是找到化解風險的方法和措施,化危為機??v觀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史,不難發現,國有企業改革無一不是應對各類危機挑戰的適時而為。因此,我們必須看到,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產生的信訪穩定問題,是發展的問題,有其危機屬性,也有其客觀必然性。在這里,需堅持逆向思維和問題導向原則,從諸多信訪穩定問題中反推或者尋找出改革過程中政策推行的不完善、不適合以至失誤的地方,進而找到彌補和修正的辦法措施,推動改革深入推進下去。這是經濟新常態大背景下,在處理國有企業信訪穩定問題時,必須予以考慮的。正所謂:形勢比人強、辦法比問題多,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不斷的推動事物的發展進步。

猜你喜歡
常態國有企業經濟
國有企業研究型審計思考與探索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智珠二則
“5+2”“白+黑”是否應鼓勵?
國有企業每5年至少審計1次
習近平不要濫用“新常態”
1—7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272170.9億元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