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探究

2017-10-09 10:19閔程邢佳
資治文摘 2017年6期

閔程+邢佳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逐漸解體,其中互助養老作為一種尊重農村老人傳統生活習慣的新型養老模式受到各界的關注。本文基于湖北省互助養老試點作為研究對象,結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路徑分析的方法,對農村老人在互助養老中獲得的幸福感與五大需求之間的關系及傳導機制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互助養老;需求層次理論;路徑分析法

基金項目: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基金課題“異質性需求視角下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優化探究——基于對湖北省鐘祥、仙桃市試點的實證調研”(項目編號:201610520098)。

一、引言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進城,原有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的農村養老體系面臨崩潰的新形勢下,老人面臨老無所養,老而難養的現實困境。勉強可以維持養老成本的農村老人,又面臨心理需求難以進一步滿足的尷尬境地。如何搭建一種可以滿足基本生存需求老人,又能給予其精神慰藉獲取心理滿足的農村養老模式,具有緊迫性、必要性和極大的現實意義?;ブB老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誕生自2008年,發起于河北省邯鄲市的肥鄉縣,是一種尊重農村老人傳統生活習慣的新型養老模式,融合了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三者的優點,其模式更強調普通居民間相互的幫扶與慰藉,更加適合解決農村當下家庭養老功能弱化,養老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政府很難用充足的經費來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狀況。

關于我國互助養老的研究,學術界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郭丹陽(2013)對農村互助養老模式進行定性研究,認為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具有投入低、效益好、操作性強、滿足老人不離土不離鄉情感需求等優勢,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具有可行性。王強(2013)以河北省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社會保障理論、社會嵌入理論、養老模式等相關理論,分析了目前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制約農村互助養老發展的因素,提出通過轉變觀念、豐富互助內容、整合養老資源、吸引多元主體參與、完善法規政策等措施加以完善。趙悌偉(2015)利用鉆石模型分析探討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得出互助養老模式在農村養老中的優點,給出完善補充互助養老模式的初步構想,針對此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隊伍、積極開展農村養老志愿服務、合理調配醫療資源以及積極參與城鄉一體化建設等提升措施?,F有研究對于互助養老的優缺點以及模式發展的困境給予了一定的闡述,但是很少有從農村老人獲得的幸福感出發,從老人的各種需求出發,這是本文的研究的重點。

二、研究模型構建

本研究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本研究中引入了結構方程模型(SEM)來對各個需求對于幸福感獲得的影響程度進行量化分析。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以及SEM的經典模型架構,結合本研究的變量設計,構建了農村老人通過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從互助養老模式中獲得的幸福感的模型。模型包括6個潛變量: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從互助養老模式中獲得)幸福感。模型假設五大需求均對幸福感存在直接影響,而需求之間的存在相關關系。每個潛變量下設有若干個觀測變量。

三、數據分析

1.樣本描述性分析

本次調研選取了湖北省公布的互助養老試點地為調研地點,具體包括考核結果為優秀的幸福小區,考核結果為合格的華容社區、新街社區、楚藩社區的老年人協會和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問卷調查主要面向在互助照料中心活動的各位老人展開。本次調研共獲得了224份問卷,經整理后獲得完整的有效問卷210份,問卷有效率達到93.75%。

樣本數據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統計如下。

從性別分布來看,男性受訪對象略高于女性,但男女基本保持平衡。從年齡分布來看,65-70歲的老人是互助中心的主要群體。文化程度方面,老人大多為文盲、小學和初中的文化水平,高中和大專及以上分布較少?;橐鰻顩r方面,單身的老人和非單身的老人分布基本平衡。在全部受訪老人中,70.48%的老人表示自己未和兒女同住,約89.52%的老人選擇了兒女給予自己的照料一般或不太充足。通過了解到,老人的子女們大多在縣城或較大城市外出打工,留在村鎮的較少。這也反映出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農村空心化嚴重,空巢老人情況普遍。這部分農村老人的養老需求是需要密切關注的社會問題。

2.信度與效度分析

為了保證樣本數據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本文使用CronbachsAlpha系數對問卷信度進行分析,采用KMO統計量和Bartlett球形檢驗對問卷效度進行檢測。問卷的整體標準化CronbachsAlpha值為0.896,KMO統計量為0.901,Bartlett球形檢驗也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問卷數據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適宜進行后續的統計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解釋。

3.結構方程模型的路徑分析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以及本文的模型圖,運用AMOS21.0對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擬合,結果輸出模型的每一條傳導路徑的標準系數、顯著度、以及模型的自由度和卡方檢驗值。由原始模型整體的卡方值為256.696,顯著水平為0.000,可以認為模型整體是合適的,說明該模型可以進行下面其他的結果分析。

觀察路徑標準系數表可以看出,模型絕大多數的路徑系數都是高度顯著的,P值大多數都是小于0.001;但是路徑“生理需求→幸福感”、“安全需求→幸福感”、“自我實現需求→幸福感”和“尊重需求→幸福感”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尤其是“安全需求→幸福感”這一條路徑,P值達到了0.94,說明安全需求對幸福感可能不存在直接的影響,也就是說農村老人在互助養老中心對于安全感的需求相比于其他維度而言,并沒有那么高。endprint

4.模型修正

鑒于原始模型存在一定不足,有四條重要路徑的系數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因此有必要對當前模型進行修正,使之在保持整體擬合效果的同時還能讓每一個路徑系數保持顯著。AMOS軟件提供了兩種模型修正指標,分別是“臨界比率(Critical Ratio)”和“修正指數(Modification Index,簡稱MI值)”。本文通過臨界比率的方法進行修正。

在經過第一次模型擬合結果中,找出MI值最大的一組變量,其中“e3?e10”的MI值最大,達到17.303。說明觀測變量C13和C34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因此在殘差變量e3和e10之間增加一條雙向相關路徑,并對模型進行新一輪擬合。

通過增加新路徑,并重新估計模型,重要路徑系數的顯著度發生了變動,與此同時,模型檢驗的卡方值由256.696下降到了236.566,下降幅度明顯,說明模型整體得到了較好的改善?,F有模型的所有路徑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因此路徑設置是合理的,相應路徑系數也是可信的,可以用于分析各變量之間的影響關系。

四、研究結論

通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構建的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模型并進行了多次修正,最終得到各路徑的標準系數,得到了以下幾點結論:1.在影響農村老人在互助養老中心獲得的幸福感的各種內生變量中,情感與歸屬需求的影響最為顯著,路徑標準系數為0.688,其次是生理需求,路徑標準系數為0.62,最后是自我實現需求以及尊重需求,并且后兩者的影響力遠遠低于前者。而安全需求對于老人在互助養老中心獲得的幸福感基本上沒有影響,路徑系數為0.02。這說明,農村老人選擇互助養老這種模型進行養老,最為看重的是在養老中心獲得情感與歸屬感,并且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照料,也就表明更加細致的照料以及給予老人更多的情感關懷以及心靈慰藉,能夠很大程度提高老人在互助養老中心的幸福感。

2.就各潛變量下的觀測變量而言,相應路徑系數可以反映出觀測變量對于潛變量的重要性,即路徑系數越大說明潛變量的變化在越大程度上是由該觀測變量引起的。因此,最能體現生理需求的觀測變量為C14(生活照顧),其路徑系數為0.867,說明必要的生活照顧是影響農村老人在互助養老中心獲得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另外三個觀測變量的標準系數也都超過0.8,說明其他的衣食住方面也都較為重要;最能體現情感與歸屬需求的觀測變量為C31(社交需求),其路徑系數為0.759,說明農村老人在互助養老中心更多的是通過與其他老人交流和聊天,來獲得情感滿足以及歸屬感,從而最大程度獲得幸福感;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各個觀測變量中,每條路徑的標準系數也都超過了0.7,說明老人在互助養老中心除了需要生理照料以及情感關懷以外,同樣希望能夠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參考文獻】

[1]趙志強,楊青.制度嵌入性視角下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J].農村經濟,2013.

[2]薛苗.我國農村養老模式的研究綜述[J].管理觀察,2015.

[3]王強.河北省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碩士論文,2013.

[4]郭丹陽.中國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可行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5]趙悌偉?基于鉆石模型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研究—以濟南市苗海村為例[C].山東財經大學,2015.

作者簡介:閔程,女,1995年2月,湖北武漢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管理科學專業2013級本科生;邢佳,女,1995年5月,河北保定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3級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