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中國傳統生育文化變遷及其發展

2017-10-09 07:52王蓉
資治文摘 2017年6期
關鍵詞:全面二孩

【摘要】生育文化是人口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個開放系統。中國傳統生育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源遠流長,是引導中華民族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同時,也應看到,中國傳統生育文化所包含的負面影響,進而批判、摒棄這些負面因素,人們才會真正成為生育的主人,人類才會以高度文明的方式繁衍生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育文化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總的看來我國生育文化仍處在由傳統生育文化向現代生育文化的轉變過程中,特別是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下,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育文化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生育文化;生育觀念;全面二孩

生育觀念作為構成生育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核心是生育意愿。生育觀念受到經濟、文化和社會條件的多重影響,在傳統經濟條件下變現為“多子多?!薄梆B兒防老”的傳統生育觀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一步轉變為“少生優生”“生男生女一樣好”的現代生育觀念。生育行為的不合理也造成了人口老齡化、口紅利不斷減少、制約經濟發展、性別比例失衡、婚姻市場失衡和家庭結構變化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國家要適時調整計劃生育政策,逐步制定和實施“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來調整人口結構,解決人口問題。

一、中國生育文化的變遷

生育觀念對于生育政策影響從理論上來說,表現在經濟、社會和文化三個方面。轉化為現實情況就是生育行為在生育數量、性別和意愿上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傳統社會的“早、多、男”到現代社會的“晚、少、平等”。同時,國家的生育政策也受到了生育觀念轉變的影響,由計劃生育向“全面開放二胎”逐步轉變。

1.從“超生游擊隊”到“優生優育”

現代社會,傳宗接代已不再是家庭的主要功能,兒女是夫妻愛情的結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更是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源泉。伴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發生了巨大變化,隨之改變了社會生產制度和生產方式,自給自足的家庭經營模式的解體,家庭的生產功能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社會化大生產模式,從而對于勞動力也從數量需求轉變為質量需求。因此生育子女數量不斷減少,人們更樂于接受現代的生育文化,即越來越傾向于少生、優生。隨著生育率的不斷降低,加之生產力水平全面提高,生存條件得以改善,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死亡率大大降低,中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

2.從“重男輕女”到“男女平等”

現代社會從子女價值上來看,生男生女是一樣的?,F代生育觀念也更加的看中男女平等,不存在性別差異化。小農經濟的瓦解導致舊的宗法制度和宗法觀念缺少了存在的社會基礎,女性也完全能“傳宗接代”,沒有女性的生育參與才是真正的“絕后”。從家庭角度看,進入工業社會后,傳統的養兒防老的養老觀念逐漸弱化,原因是現代的社會化養老方式,老年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積累,完全實現自我養老。換言之,女兒同樣可以繼承家業,為父母養老送終、傳承后續,如此的現代生育觀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在現實生活中,以上觀點也同樣被證明,女兒一樣具有養老能力,很多老年人也更愿意同女兒一起生活。從社會角度來看,養老模式與保障功能的社會化,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完全依靠子女養老的養老模式,逐步形成了現在單向的、良性的代際關系。這種新型的養老模式不但可以改變傳統觀念導致的人們對生育數量的追求和偏好生育男孩的心理,同時可以減少父母年老后完全依靠子女養老而給子女造成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

3.從“全民早生”到“個別丁克”

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逐漸受到西方生育文化的影響,開始出現個別拒絕生育孩子的“丁克家庭”,后來越來越多“丁克家庭”的出現,逐步形成了一種不育文化?,F代很多年輕家庭要孩子都是迫于父母的壓力,而并非主要出于自愿。尤其是一些受過高等文化教育的年輕人,有著強烈的自我實現和自我價值意識,家庭收入越高,出現丁克的情況就越多。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們的競爭意識不斷增強,要想生存和生活得更好必須要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工作中去。但是市場經濟也為現代人提供了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現代年輕人也更傾向于追求和實現自我價值。由此可見,現代社會中,婦女更向往、追求有質量的、自由自在的家庭生活,少生優生、晚婚晚育甚至自愿不育也成為人們的自覺選擇。

二、新型生育文化建設的對策

發展生育文化的根本途徑是加快經濟發展,深化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強政府對建設新型生育文化的正確引導,逐漸消除傳統生育文化賴以存在的土壤和條件,創造出有利于生育文化發展的宏觀、微觀條件。特別是,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的是,中國處于未富先老的狀態。在尚未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時,老齡化和少子化程度嚴重,勞動力短缺和人口紅利下降趨勢顯著。面對超低生育率現狀,未來在改革政策同時,轉變新生代“不愿多生”的生育文化觀念迫在眉睫建立與“二孩”政策相適應共發展的生育文化是我們如今應該關注的問題。

1.加大生育文化知識傳播

調整計劃生育宣傳方式,改變教育方法,突破主要靠標語、傳單宣傳的簡單呆板的宣傳形式,改革宣傳品內容平播直敘枯燥無味的表現手法,圍繞破除傳統婚育觀念,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大力宣傳計劃生育、優生優育、馬克思主義生育思想等新知識,營造有利于生育文化建設的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報刊、網絡等大眾傳媒和一切可利用的宣傳陣地進行宣傳創新活動載體,搞活宣傳倡導。創作出一首首反映時代發展、社會變化、計生成果,歌唱祖國、贊美家鄉、詠頌青春、關愛女孩、憂患地球、詠嘆生命的歌曲。開展創新人口文化傳播的形式、模式,增強活動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在全社會創造有利于人口和二孩生育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形成創作、演唱、傳播的鏈條,使宣傳教育存在與發展的無限豐富性得到充分展示。

2.組織開展群眾性的生育文化特色活動

在建設新型生育文化過程中,既要傳播知識,讓群眾知道怎么做才對,更要讓群眾看到這樣做收到的好處,并鼓勵人們都去做。樹立一批典型,組織一系列活動,創造一種社會環境,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把生育文化建設融入文化建設中去。如在五一、十一、元旦及春節等重要節日,聯合宣傳、文體部門組織開展文藝匯演、知識競賽、成果展評等活動,圍繞生育文化建設進行文藝作品創作,推出一批貼近基層、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主題鮮明、導向正確、內涵豐富、感染力強的生育文化宣傳精品。同時,進一步關注男性生殖保健與生殖健康教育,利用講座、培訓等形式,傳授計生科普知識,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生育文化品牌。endprint

3.積極推進免費孕前優生檢查項目

結合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開展優生優育、生殖保健服務,進行面對面的咨詢與交流,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服務,讓人們通過切身感受和體驗,主動要求掌握新知識,改變生育領域的一些不良習慣。從面對面交流和親身感受有利于知識接受的角度看,技術服務也是必不可少的生育宣傳教育形式,而且優質的技術服務可以收到教育和感化的雙重效果。把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作為推進“生殖健康進家庭”行動的重點,廣泛宣傳,強化措施,穩步推進,對計劃懷孕夫婦進行了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經風險因素評估小組評估,篩查高風險人群。對高危對象進行了復診和風險告知,建議他們采取避孕措施,暫緩懷孕,給予有針對性的咨詢和干預,確保他們在完全理解所告知的風險因素和醫學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科學懷孕,實現了預防措施落實到人,有效降低出生缺陷風險。

4.將完善的生育保障制度融入生育文化

探索并逐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解除人們的后顧之憂,既是促進新型生育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社會主義新型生育文化形成的最終條件。探索并逐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解除人們的后顧之憂,既是促進新型生育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社會主義新型生育文化形成的最終條件。新型生育文化建設能夠促進廣大育齡群眾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自覺實行計劃生育、晚婚晚育、少生優生,人們追求的不再是多生、生男孩,而是生育質量。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孩子已經成為年輕父母們的尋常家庭理念,他們更看重優生優育、對子女的責任、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5.建立鼓勵二胎生育利益導向機制

在人們生育觀念的破舊立新過程中,利益導向機制發揮著宣傳教育和法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應加快建立有利于生育的社會經濟政策體系,落實已有的優惠優先政策,建立與完善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國家應制定實施與全面兩孩相適應的配套支持政策,做好相關準備比如醫療方面,床位和婦產醫生的資源配置盡可能合理另外,托幼學齡前教育和小學現在都是較為緊缺的資源,今后應加大這些領域的投入力度,做到合理規劃,促進有條件生育二孩家庭的積極性。開展優生優育、生殖保健服務,進行面對面的咨詢與交流,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服務,讓人們通過切身感受和體驗,主動要求掌握新知識,用科學文明的婚育觀念代替舊的婚育觀念,是先進文化整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6.強化生育文化中的法治思想

計劃生育法律制度雖不屬于狹義生育文化的范疇,但對破除傳統生育觀念和生成新的生育觀念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嚴格的生育政策和管理措施,會逐漸增強人們對計劃生育的認同感,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營造傳播新型的生育文化必須促進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開展關愛女孩主題活動,把母親健康,女孩成長作為重點,傳播文明、健康的婚育觀念,為女性提供優質生殖健康服務,保護女性的身心健康。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發展的利益機制,維護女孩的合法權益,推進婦女發展和男女平等,促進人口問題的綜合治理。

【參考文獻】

[1]田雪原,陳勝利.生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2]李文,許彥彬.質疑“傳統生育觀念”的說法[J].人口研究,1999.

[3]索敬海.先進生育觀初探[J].理論界,2004.

[4]潘貴玉.中華生育文化導論[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1.

[5]風笑天,張青松.二十年城鄉居民生育意愿變遷研究[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2.

[6]金小桃,曹躍斌.試論儒家文化對我國生育文化的影響[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

[7]穆光宗.生育文化的現代化和生育控制機制的轉變[J].中國人口科學,2003.

作者簡介:王蓉(1993.-)女,陜西渭南,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2015級碩士,應用社會學與社會發展。endprint

猜你喜歡
全面二孩
“全面二孩”政策下家庭生育成本與收益分析
“全面二孩”: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如何應對
二孩時代,人口生態重建的理性思考
淺析“全面二孩”政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基于有限理性理論對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生育權的保障
淺析人口紅利與全面二孩
“全面二孩”還缺點什么
“全面二孩”時代:更應關注兒童福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