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商西周時期與使動式有關的復合結構

2017-10-11 23:27張艷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 2017年9期

摘 要:文章首先提出了使動用法的判斷標準。殷商西周時期已出現一定數量的單音節使動詞,在此基礎上,“與使動式有關的復合結構”開始萌芽。這類復合結構發展至后世,可以分為三類:并列式使動性復合短語、動補式使動性復合短語、使成式。其中只有“并列式使動性復合短語”和“動補式使動性復合短語”具有使動用法,后者至近代漢語階段才大量產生。殷商西周時期,已經產生具有使動用法的“并列式使動性復合短語”,并一直沿用到中古漢語及近代漢語。

關鍵詞:使動 復合結構 殷商西周

一、使動用法的判斷標準

關于使動用法的研究,學界已多有討論,但是關于與使動式有關的復合結構的研究,尚不多見。殷商西周時期,漢語中出現了一些與使動式有關的復合結構,本文擬對其進行較為全面的描寫。

首先,需要明確使動用法的判斷標準。使動用法表現為動賓結構,這在形式上與一般及物動詞沒有任何差別,從寬泛的角度來說,動詞的使動用法具有使動及物的特點,這一點,將使動用法與一般的不及物動詞區別開來;與及物動詞不同的是,使動用法的動賓結構在語義上并不是支配關系,而是陳述關系,這與不及物動詞與其主語之間的關系相同,因而,使動用法中的動詞具有自動不及物的功能,這一點,又將使動用法與及物動詞區別開來。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具有使動用法的動詞必須能夠進入以下兩種句法、語義框架:

a.使動及物式:[致事]+動詞+[施事/當事](X+V+Y)

b.自動不及物式:[施事/當事]+動詞(Y+V)

如果一個謂詞既可以進入a式,也可以進入b式,那么,這個謂詞就具有使動用法;如果一個謂詞僅能進入a式,或僅能進入b式,那么,這個謂詞就不具有使動用法。

以動詞“驚”為例:

a.莊公寤生,驚姜氏。(《左傳·隱公元年》)X+V+Y

b.國人大驚。(《左傳·昭公十三年》)Y+V

a式為使動及物式,包含了兩個事件,事件1為動源①,事件2為動果,這兩個事件之間是致使和被致使、影響和被影響的關系。動源可以是抽象的事件,也可以是具體的參與者,在語義上是致事。格式中的“X”為致事,在這里是“莊公寤生”這一事件,“Y”為事件2的施事或當事,在這里為“姜氏”。b式為自動不及物式,僅包含了一個事件,即事件2,b式中的“Y”與a式中的“Y”語義角色相同,均為施事或當事。動詞“驚”可以進入及物a式和不及物b式兩種句式中,因此,a式中的謂詞“驚”為使動用法。

以動詞“惡”為例:“子曰:‘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保ā墩撜Z·衛靈公》)“宋小而齊大,夫救小宋而惡于大齊,此人之所以憂也?!保ā俄n非子·說林上》)

據李佐豐(1983)統計,在上古漢語《左傳》《論語》《孟子》《莊子》《荀子》《墨子》《禮記》《韓非子》這8種語料中,動詞“惡”后接直接賓語共計274例,接“于”字補語共計4例,未發現自動不及物用法。因此,動詞“惡”不能進入a、b兩式,不具有使動用法。

再以動詞“卒”為例:“晉昭公卒?!保ā蹲髠鳌ふ压辍罚皶x侯卒于扈?!保ā蹲髠鳌ば拍辍罚?/p>

據李佐豐(1983)統計,動詞“卒”在如上語料中均為自動不及物用法,其中不帶賓語、補語共計276例,帶“于”字補語共計310例。因此,動詞“卒”僅能進入b式,不能進入a使,不具有使動用法。

我們在討論殷商西周時期與使動式有關的復合結構時,同樣也運用了以上的判斷標準。

二、相關概念

商周時期,單音節使動詞在數量和語義類別上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6](P72),與此同時,“與使動式有關的復合結構”也有了萌芽。我們所提出的“與使動式有關的復合結構”這一概念,難以用王力(1980)的“使成式”、周遲明(1957)的“使動性復式動詞”以及語法學界一般所說的“動補結構”來概括,首先讓我們厘清這個概念。

“與使動式有關的復合結構”有些已經成詞,有些尚未成詞,在結構上包括兩種類型:

1.并列式連動結構。這種結構我們稱為“并列式使動性復合短語”,一般由兩個或三個詞構成,每個詞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詞和詞之間是并列關系,如:震驚。這一格式可以表現為:V使1+V使2(V使=使動詞)。

2.動補結構。這類結構中的動詞一般是及物動詞,有些情況下也可以是不及物動詞,補語通常是使動用法,在語義上屬于語義指受型動補結構,即補語的語義指向受事。[3](P16)這類結構相當于周遲明(1957)提出的“使動性復式動詞”,定義是:“所謂使動性復式動詞,就是由兩個意義上互相關聯的動詞配合使用來表示一個整體活動的一種復音動詞。這個整體的活動包含兩個構成部分:用第一個構成部分的動詞來表示活動,用第二個構成部分的動詞來表示那活動所產生或引起的結果?!箘有詮褪絼釉~跟一般性動詞(包括單音的和復音的)的使動用法是有區別的:一般性動詞的使動用法是指動詞的動作對賓語的效果說的;使動性復式動詞的所謂效果是指動詞內部的一個構成部分對另一個構成部分說的,并不一定對賓語發生效果?!敝苓t明認為,這類結構可能對賓語發生效果,也可能不發生效果。因而,稱之為“使動性復式動詞”并不太合適,同樣因為這一原因,這類動補結構又可以分成兩個小類:

A.相當于王力提出的“使成式”的前身。王力在《漢語史稿》中關于“使成式”的定義是:“使成式(causative form)是一種仂語的結構方式。從形式上說,是外動詞帶著形容詞(‘修好‘弄壞),或者是外動詞帶著內動詞(‘打死‘救活);從意義上說,是把行為及其結果在一個動詞性仂語中表示出來。這種行為能使受事者得到某種結果,所以叫作使成式?!备鶕趿ο壬亩x,V1是及物動詞,V2是不及物動詞或者形容詞,具有使動用法,在語義上可以理解為“V1使OV2”,由于V1是及物動詞,后面要帶賓語,因而整個結構不能出現在上文所提的b式中,因此,不具有使動用法。有些時候,這類結構會出現在類似于b式的句式中,如:“頭打破了”“桌子修好了”,這實際上是受事主語句,“打破”“修好”并非自動用法。這種類型的格式可以表現為:Vt+V使。endprint

B.我們稱之為“動補式使動性復合短語”。這類短語,在形式上,是不及物動詞Vi1帶著形容詞或者是另一個不及物動詞Vi2;在語義上,Vi2或形容詞是Vi1所產生或引起的結果,是對Vi1的補充說明,同時,Vi1+Vi2/adj.在整體上構成復合短語,存在著使動及物和自動不及物交替的現象,如:“這件事累壞了他的身體”“他的身體累壞了”。因此,這類短語具有使動用法。在格式上,可以表現為:VP使(Vi1+Vi2/adj.)。VP使代表著整體結構,“Vi1+Vi2/adj.”是對其內部結構的形式分析。

在以上幾種概念結構中,只有“并列式使動性復合短語”和“動補式使動性復合短語”具有使動用法。

這幾種概念結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使動性復合短語從形式上可分為并列式使動性復合短語和動補式使動性復合短語;語義指受型動補結構從語義上可分為使成式和動補式使動性復合短語。這兩個范疇的交集是動補式使動性復合短語。

三、與使動式有關的復合結構

殷商西周時期除了單音節使動詞以外,與使動式有關的結構已經多樣化,我們從形式上分類列舉如下。

(一)V使1+V使2+O

這類結構為并列式使動性復合短語,兩個動詞都是使動用法,共同對賓語構成致使功能。在殷商西周的語料②中,我們調查出12個,結構中的前兩個動詞分別為:康能、安定、協和、和恒、咸和、燮和、惇敘、變亂、震驚、震動、寬綽、遏密。

(1)用印照皇天,緟勉大命,康能四國,裕我弗作先王憂。(《毛公鼎》)

(2)今予將試以汝遷,安定厥邦。(《尚書·盤庚》)

以上為安定類復合短語?!翱的芩膰?,指“使四方諸國康強安定”。

(3)協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尚書·堯典》)

(4)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尚書·洛誥》)

(5)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尚書·無逸》)

(6)命汝嗣訓,臨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揚文武之光訓。(《尚書·顧命》)

(7)惇敘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遠、在茲。(《尚書·皋陶謨》)

以上為協和類復合短語,例(4)中的“和恒”為“和順安定”義,蔡沈《集傳》:“和者,使不乖也;恒者,使可久也?!币徽f“和恒”為雙聲連語,猶和悅。我們取前說。例(5)中的“咸和”:“咸”,和也?!蹲髠鳌べ夜哪辍罚骸拔糁芄醵逯幌?,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倍蓬A《注》:“咸,同也?!薄对娊洝ば⊙拧ぁ闯iΑ敌颉罚骸伴h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薄睹珎鳌罚骸爸芄醵逯幌?,而使兄弟之恩疏?!笨追f達《疏》:“咸,和也。言周公閔傷此管蔡二叔之不和睦而流言作亂,用兵誅之,致令兄弟之恩疏?!崩?)中的“燮和”,“燮”為“和順”“協和”的意思?!对娊洝ご笱拧ご竺鳌罚骸盃y伐大商?!薄睹珎鳌罚骸盃y,和也?!编嵭豆{》:“使協和伐殷之事?!崩?)中的“惇敘”,“惇”,形容詞,厚也?!皵ⅰ?,名詞,次序,次第。此處“惇”和“敘”分別是形容詞和名詞用作使動?!笆咕抛宥睾?,使他們有次序”,即“使九族和順”的意思。

(8)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尚書·無逸》)

“變”和“亂”都有自動用法,如《尚書·盤庚》:“罔有逸言,民用丕變?!薄渡袝た嫡a》:“惟吊茲,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與我民彝大泯亂?!?/p>

(9)帝曰:“龍,朕塈讒說殄行,震驚朕師?!保ā渡袝虻洹罚?/p>

(10)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尚書·盤庚》)

以上兩例是心理活動類動詞,這在殷商西周的語料中是極為少見的,當處于萌芽期?!罢痼@”類復合式心理動詞的自動用法,在今文《尚書》中也能見到,如《尚書·無逸》:“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薄办髴帧?,《史記·魯世家》作“震懼”“震動恐懼”的意思。

(11)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尚書·堯典》)

(12)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尚書·無逸》)

例(11),“遏密”,孔安國《傳》:“遏,絕;密,靜也?!笨追f達《疏》:“四海之人,蠻、夷、戎、狄,皆絕靜八音而不復作樂?!崩?2),“寬綽厥心”,使動用法,“使厥心寬綽?!薄皩挕迸c“綽”均可見自動用法,如《尚書·堯典》:“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薄对娊洝ばl風·淇澳》:“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p>

(二)Vt+V使+O

這類結構相當于“使成式”,但是結構中的“Vt”和“V使”尚未凝固成詞,它們帶同一個賓語,其中只有“V使”具有使動用法,可以理解為“Vt使OV使”,在語義上表示“Vt”這種行為使受事得到了“V使”這種結果。在殷商西周的語料中,共發現8個,結構中的前兩個動詞分別為:平章、懋遷、惠雝、遏絕、勦絕、刑殄、綏立、撲滅。

(13)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書·堯典》)

“平章”者,一作“便章”,一作“辯章”,一作“辨章”?!捌健迸c“便、辯、辨”,古代通用,故“平”有“辨”義。[1](P3)“平章”,就是“辨別彰明”的意思,其中,“平”為及物動詞,“辨別”;“章”為使動用法,“使……彰明”,其自動用法在今文《尚書》中亦能見到,如《尚書·洪范》:“歲月日時無易,百榖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p>

(14)懋遷有無,化居。(《尚書·皋陶謨》)

“懋”,《尚書大傳》作“貿”,《說文》:“貿,易財也?!薄绊w”,即“交換財物,使財物遷”?!斑w”為使動用法,其自動用法見《尚書·盤庚》:“盤庚遷于殷,民不適有居?!?/p>

(15)今余隹緟高乃命,命汝惠雝我邦小大猷。(《師詢簋》)endprint

《毛公鼎》中有相似的例句,即“惠我一人,雝我邦小大猷”?!盎荨?,“施予恩惠”的意思,及物動詞?!坝骸庇小昂椭C”的意思,多作“雍”,如《詩經·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肅雝,王姬之車?!崩?5)可意譯為“現在我繼續提升你的職責,命你造利并協調我國的大小謀劃”。

(16)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尚書·呂刑》)

(17)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絶其命。(《尚書·甘誓》)

“遏”,“抑制”的意思?!岸艚^苗民”,即“遏制苗民使之絕”?!皠嘟~”,孔安國《傳》:“勦,截也。截絶,謂滅之?!薄岸艚^”“剿絶”是不同的及物動詞帶上了相同的使動詞。這里體現出使成式與單音節使動詞的不同:單音節使動詞僅能表示施事賓語的狀態或結果的變化,而使成式由于在單音節使動詞前加上了及物動詞,不同的及物動詞可以表示造成施事賓語發生變化的不同的原因或方式,因而,表達更為精密化,信息量更為豐富。

(18)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于成湯,刑殄有夏。(《尚書·多方》)

“刑殄”,句法語義結構與以上兩例相類,孔安國《傳》:“命湯刑絕有夏?!薄靶獭庇姓饔懙囊馑?,為及物動詞,如漢·劉向《說苑·指武》:“我已刑北方諸侯矣,今又攻魯,無乃不可乎?”“殄”,“滅絕,絕盡”義,其使動用法及自動用法可見下例:

(19)a.閔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資澤于下民,侵戎我國家純。(《尚書·文侯之命》)

b.商俗靡靡,利口惟賢,余風未殄,公其念哉?(《尚書·畢命》)

上例中的b式,孔穎達《疏》:“余風至今未絕,公其念絕之哉?”

(20)向汝及,純恤周邦,綏立余小子。(《師詢簋》)

“綏”為及物動詞,“安撫”的意思。此處的“立”當引申為“登位、即位”?!傲ⅰ钡氖箘雍妥詣佑梅梢娤吕?/p>

(21)a.丙子其立中,亡風?八月。(《合集7369》)

b.王立于上。(《合集27815》)

上例的“中”是“旌旗”的意思,“立中”表示“使旌旗豎立”。

今文《尚書》中另有一例使成式,但后面沒有帶賓語。例如:

(22)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尚書·盤庚》)

關于“滅”的詞性和用法,眾多研究動補結構的文章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有些認為“滅”是不及物動詞,“撲滅”是動補結構;有些認為“滅”是使動用法。對于這一例,孔穎達《正義》:“此浮言流行,若似火之燎于原野,炎熾不可向近,其猶可撲之使滅?!盵7](P204)《正義》用“撲之使滅”來解釋“撲滅”,可見“滅”為使動用法。

(三)Vt+V使1+V使2+O

這類結構與上一結構相似,只是結構中在“Vt”后面出現了兩個使動詞“V使1”和“V使2”。

(23)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尚書·盤庚》)

“殄”的使動用法已見于上文,“滅”的使動用法詳見下例:

(24)a.天壽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滅威。(《尚書·君奭》)

b.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尚書·五子之歌》)

除例(23)以外,今文《尚書》中有關“刑罰、殺戮”義的動詞,多為連動短語,如:“殄戮、刑殄、劓刵、劓割、劓刵椓黥、殄戮、殺戮”。

(四)Vt+O1+V使+O2

這一結構中“Vt”和“V使”各自帶有賓語,其中“Vt”與賓語間為支配關系,“V使”則為使動用法。

(25)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尚書·堯典》)

“奮庸”,孔安國《傳》:“奮,起;庸,功;載,事也。訪羣臣有能起發其功,廣堯之事者?!薄皧^庸”,本是動賓式復合短語,后來凝固成詞,是“努力建立功業”的意思?!拔酢钡氖箘雍妥詣佑梅ㄒ娤吕?/p>

(26)a.今爾尚宅爾宅,畋爾田,爾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尚書·多方》)

b.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尚書·堯典》)

(五)V使+(而)+Vt+O

殷商西周語料中除了具有使成式的“Vt+V使+O”格式外,還出現了“V使+(而)+Vt+O”格式。周遲明(1957)稱前者為“合用式”,后者為“分用式”。

(27)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筑之,歲則大熟。(《尚書·金縢》)

(28)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尚書·多方》)

以上兩例中,“起”和“殄”均為使動詞,“筑”和“戮”為及物動詞?!捌稹痹谝笊涛髦軙r期的自動用法如《尚書·金縢》:“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p>

(六)N1+N2+O

殷商西周時期存在著單音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如“瘝”:

(29)乃別播敷,造民大譽,弗念弗庸,瘝厥君;時乃引惡,惟朕憝。(《尚書·康誥》)

“瘝”,名詞,病也。此處是名詞用為使動用法,“使君病”。

在今文《尚書》中,我們同時還看到了雙音節名詞短語用作使動用法的用例:

(30)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尚書·康誥》)

孔安國《傳》:“恫,痛;瘝,病?!贝颂帯岸帛崱?,兩個名詞聯合用作使動用法,“使乃身生病痛”。

(七)V使+主謂短語

使動用法的施事賓語一般為體詞性結構,如名詞、代詞或名詞短語,但在今文《尚書》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例賓語為主謂短語的使動用法。例如:

(31)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尚書·呂刑》)

“絕地天通”,《楚語》云:“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北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為絕地天通。[1](P291)“地天通”,從句法結構上講,是一個典型的主謂短語,指“地與天相通”。從語義上講,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情況,“使地民與天神相同這種情況滅絕”,或者可以理解為“使地民與天神相通之道隔絕”。endprint

四、結語

殷商西周時期的語料中,已產生一定數量的單音節使動詞,在此基礎之上,“與使動式有關的復合結構”開始萌芽。這類復合結構發展至后世,漸趨多樣化,具體可以分為三類:并列式使動性復合短語、動補式使動性復合短語、使成式。其中,只有“并列式使動性復合短語”和“動補式使動性復合短語”具有使動用法,后者至近代漢語階段才大量產生。殷商西周時期,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具有使動用法的“并列式使動性復合短語”,這一結構于殷商西周時期萌芽,隨著漢語雙音化進程的發展,一直沿用到中古漢語及近代漢語。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漢語致使范疇歷時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11YJC740149];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古代漢語使動用法歷時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14FYY004]。)

附注:

①“動源”和“動果”一說最早見于周遲明(1957),周文將事件1

中的動詞稱為“起原動詞”,“這就是整個活動的‘動原”;將事件2中的動詞稱為“效果動詞”,“這就是整個活動的‘動果”。我們認為,將“動原”換為“動源”更合適。湯廷池(2002)將事件1和事件2分別稱為“上位事象”和“下位事象”。

②此期語料我們主要詳盡調查了甲骨文、商代金文2篇、西周金文47

篇和今文《尚書》。對于甲骨文的調查,主要依據陳年福(2001)《甲骨文動詞詞匯研究》,我們對該書所附的《動詞表》進行逐個辨別分析,在此基礎上調查《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中動詞的使動用法?!渡袝肥茄芯可讨軙r代語言的重要資料,但有今古文《尚書》之分,偽古文《尚書》是戰國時期的作品,我們不作調查,僅取今文《尚書》28篇,計虞夏書四篇、商書五篇、周書十九篇。

參考文獻:

[1]洪家義.金文選注繹[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

[2]李佐豐.先秦漢語的自動詞及其使動用法[A].語言學論叢(第十

輯)[C].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3]梁銀峰.漢語動補結構的產生與演變[M].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6.

[4]湯廷池.漢語復合動詞的“使動與起動交替”[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02,(3).

[5]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6]張艷.古代漢語使動用法歷時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博士學位

論文,2009.

[7]周遲明.漢語的使動性復式動詞[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1957,(1).

(張艷 江蘇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 210044)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