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評論的修辭學解讀

2017-10-11 10:26陳苗苗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 2017年9期
關鍵詞:新聞評論修辭

摘 要:《人類的浩劫不能忘卻》這篇新聞評論收錄于榮獲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網絡專題《祭.憶——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該評論結構嚴謹,語言凝練,分析了記住歷史的必要性,闡釋了設立“國家公祭日”的重要性。本文將用修辭學的理論方法解讀該篇佳作,展開分析該評論中語言選擇的互動律、適應律,敘述表達的適度性、適量性和語言思維的邏輯性、形象性。

關鍵詞:修辭 新聞評論 “國家公祭日”

新聞修辭的概念于1985年首次提出,之后便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這不僅為新聞界開辟了一條嶄新的寫作思路,也拓寬了修辭學的研究視角。①相比于其他新聞作品,新聞評論的寫作更具靈活性,更容易與修辭學進行跨學科的融合。新聞評論是作者基于新聞事實的背景,對新聞事件所發表的議論和評價,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和話語策略將作者的觀點準確地闡述給受眾,并達到最好的傳達效果。而修辭講求用最恰當的表達方式得到最佳的表達效果。新聞修辭概念提出之后,新聞界開始意識到修辭學在新聞寫作中的重要價值,新聞作品中的修辭運用越來越廣泛。本文將對《人類的浩劫不能忘卻》這篇“國家公祭日”的新聞評論進行修辭學解讀。

一、選擇語言精煉準確

李名方總結出修辭的四條規律:同義手段選擇律;互動律;適應律;效果律。②語言的選擇過程便是同義手段的選擇過程。選擇的過程是以“互動律”和“適應律”為基礎,以達到“效果律”的一個過程。許多學者認為,“同義手段選擇”是修辭原理的核心。如張弓在《現代漢語修辭學》中說:“修辭學本來就是研究語言的表達形式問題的,就是研究怎樣結合語境,面對群眾,很好地選擇運用民族語言的表達形式(主要是廣義的同義形式)問題?!雹劾眯揶o學中的同義手段原理,選擇新聞評論中具體使用的語言,往往可以收到更準確、形象的表達效果。

“南京大屠殺是日軍在侵華中屠殺中國人最集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例?!惫P者以此句強調了“為何不該忘記”。本句中有這樣一層語義,“南京大屠殺”是一場“人類的浩劫”,但這只是日軍在侵華過程中對中國人民進行的迫害中的一場,是“最集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一場”。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不能忘記,對中國人民泯滅人性地殘害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這場“人類的浩劫”就更不能、不應該忘記。短短的一句話,準確精煉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態度?!斑@種‘傳承,昭示的是中國人‘不計前嫌,而不是‘不記前嫌?!眱蓚€詞語“不計”和“不記”放在文章的最后,筆者利用同音詞這種語音修辭的手法,形成鮮明對此,指出中國人對待歷史的態度。記憶歷史不是無法釋懷仇恨,也不是為了報復,而是為了吸取教訓,避免歷史悲劇的重現。

二、敘述表達真切適度

新聞事實的敘述主要以真實明晰為主,透過文字的表達讓讀者了解新聞的真實原貌。新聞事實的陳述需要運用精確的語言,不能使用含糊語,更不能使用帶有歧義的語句。以陳望道先生對修辭的劃分,新聞事實部分的語句主要運用的是消極修辭。④王希杰提出修辭的三項原則為:1.語言材料的規范性和變異的適度性;2.信息的真實、切題、適量性;3.對語言環境的得體性。⑤他提出修辭的最高原則是“得體性”。新聞事件時地的差異、社會環境的不同、具體新聞內容以及受眾的各異,都應注意運用不同的語言和修辭手段,以達到最有效的傳播效果。

“從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6個星期內,集中屠殺了30多萬人?!痹摼潴w現了新聞稿件真實嚴謹的寫作特點,表述的日期明確、數字準確?!斑@段歷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已經由國際社會做了總結,下了‘日本軍國主義是侵略者,日本對外發動的是侵略戰爭的定論?!惫P者引用了國際社會的定論,利用這種權威性的語句提高了新聞內容的真實度。引用是體現新聞權威性的有力修辭手法,在新聞寫作中經常被新聞人使用?!叭毡居胁簧賹W者如洞富雄、藤原彰、本多勝一等……在如山鐵證的面前抵賴、狡辯,千方百計地否定南京大屠殺及其他種種罪惡?!边@段文字簡潔、清晰地敘述了日本當局仍有一些政客否認南京大屠殺,不正視歷史,不承擔責任的行徑,進一步證明了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必要性和認知歷史的重要性。

三、邏輯性和形象性并存的語言思維

新聞評論屬于政論語體,相比于公文語體、科技語體和文藝語體,具有綜合性。在語言材料和修辭方式的選擇上更為自由。公文語體和科技語體主要運用邏輯思維,運用科學的論證方法;文藝語體主要運用形象思維,運用形象的描繪方法;⑥政論語體則可以兼有兩者的某些特點,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并用。

《人類的浩劫不能忘卻》新聞標題直接點出本篇評論的論點。引用詩歌《祭》中的語句作為導入,生動形象地引出了本文的主題。第二段運用設問辭格引出原因的闡述,并再以三個分論點,即“歷史是需要記憶的”“歷史是需要認知的”“歷史是需要傳承的”分別進行論證。在這段評論中,“是一種……,更是一種……”“不是為了……而是為了……”“應該不要……而應該……”,連續運用三個復句,即遞進復句、轉折復句、轉折復句,闡述了“國家公祭日”設立的意義和目的。第三段用準確數據列出肯定日軍大屠殺的日本學者,并引用國際社會的言論,科學有依據地證實了南京大屠殺的存在。但由于種種原因,日本的右翼勢力“在如山鐵證的面前抵賴、狡辯,千方百計否定南京大屠殺及其他種種罪惡?!边@些都會蒙蔽國際社會的眼睛,誤導大眾的歷史認知,故再一次證明了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必要性。第四段指出,歷史不僅需要被認知,還應對其進行總結和思考,并舉例南京市為中小學提供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就是一種對歷史傳承的體現。本段同樣連續運用遞進復句、轉折復句的表達方式,闡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重要意義——“交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合格答卷”。篇章結構布局嚴謹,條理清晰,語言準確簡練,這是新聞稿件邏輯思維的運用。文章中利用多種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對觀點進行闡述,則是形象思維的運用,增強了新聞評論的可接受度和評論觀點的傳達效率。

注釋:

①曹保健、胡東霞:《新聞修辭藝術》,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1995年版,第11-20頁。

②李名方:《修辭學科學化的積極追求——兼評王希杰修辭思想》,

《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暨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發表,第157-159頁。

③張弓:《現代漢語修辭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4頁。

④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42-54頁。

⑤王希杰:《漢語修辭學(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版,第421-455頁。

⑥王希杰:《漢語修辭學(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版,第438-443頁。

(陳苗苗 江蘇南京 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210037)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聞評論修辭
淺析設計中的修辭
可口可樂廣告語修辭應用及其漢譯分析
淺談語文寫作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運用修辭
李白詩歌修辭與英譯賞析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新聞評論教學改革探索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評論的發展策略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新聞評論”中的教學模式探索
新聞評論中的“神話”
媒介融合背景下網絡新聞評論的特點
新聞評論風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