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老海頓C”的作品特征、演奏要點及其教學意義

2017-10-12 10:13張寶君
美育學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雙音海頓古典主義

張寶君

(浙江音樂學院 管弦系,浙江 杭州 310024)

解讀“老海頓C”的作品特征、演奏要點及其教學意義

張寶君

(浙江音樂學院 管弦系,浙江 杭州 310024)

協奏曲“老海頓C”雖然不及海頓另外兩首在音樂會上演奏頻率極高的C大調與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著名,但它代表了巴洛克時期器樂協奏曲創作的最高水平。進入大提琴高級階段的練習者,其音準、節奏、把位感有了相當的基礎,對音樂的風格、情緒特征有了自己的理解,演奏技巧和音樂感受力也有了一定的能力,因而研習“老海頓C”是恰當的曲目選擇。對這一作品的特征與演奏要點進行分析,可幫助練習者規范演奏基礎與技巧,把握古典主義作品風格,感受海頓音樂富有朝氣、淳樸快樂的生命情緒及典雅、高貴的藝術氣質。

“老海頓C”;作品特征;演奏要點;教學意義

器樂協奏曲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作曲家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作品曲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頓的大型器樂作品文獻中共有5部大提琴協奏曲,其中由大衛·波佩爾(David Popper,1843—1913)改編的《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5號最早由蘇聯音樂家傳入中國,俗稱“老海頓C”。(圖1)該作品在眾多大提琴教材中頻繁出現,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的大提琴教學中。把這部作品作為單元的必備曲目與教學課題素材運用于大提琴高級階段的教學當中,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規范演奏基礎與技巧,把握古典主義作品風格,從中感受海頓音樂富有朝氣、淳樸快樂的生命情緒及典雅、高貴的藝術氣質。

圖1 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大衛·波佩爾(David Popper) 海頓《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一、“老海頓C”的創作特征

海頓自幼學習小提琴,這也為他日后在弦樂作品創作上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創作的多首弦樂四重奏均為當時最杰出的室內樂作品,而另一方面,海頓和莫扎特經常在一起演奏彼此的弦樂重奏作品,足以說明海頓對弦樂器情有獨鐘。海頓時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最為輝煌的時期,基于樂器改良、作曲技法和演奏技法提高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德奧體系的器樂協奏曲作品亦有了較大的改革,這有別于之前巴洛克時期的器樂協奏曲。首先從規模上,維也納器樂協奏曲的樂隊編制擴大,表現力更加豐富;其次是主奏與協奏部分之間的主屬關系更加鮮明,更加突出主奏的地位;第三是音樂創作更加注重對演奏家音樂表現力的渲染及其演奏技術的發揮。這個時期器樂協奏曲的主導地位超越了奏鳴曲,也為后來的浪漫主義時期器樂協奏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就這部“老海頓C”作品而言,它清晰地展示了維也納古典主義時期器樂協奏曲的和聲、配器以及曲式結構等方面的特征。

波佩爾是19世紀杰出的大提琴家之一,曾修訂海頓的D大調協奏曲等作品,并為之創作了華彩樂章。由他修訂的“老海頓C”版本,在保留作曲家原有創作風格的基礎上又為其錦上添花,使作品既富有挑戰性又展現了華麗的炫技手法?!袄虾nDC”篇幅大、技術難,包含了大提琴演奏較為全面的技術要點,集合了弦樂音準清晰度高、和諧度高及練習性強的特點,代表了當時器樂協奏曲創作的最高水平。

(一)豐滿的樂隊配器

將“老海頓C”與海頓其他器樂協奏曲在樂隊編制上進行比較,不難看出這一協奏曲在管弦樂配置上超越其他幾部協奏曲,也呈現出當時最新的協奏曲配器特點(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這部作品的配器相當豐滿,圓號在作品中已達到4支,這在古典主義時期器樂協奏曲的配器中尤為少見,已達到了交響樂的配置規模。長笛、單簧管和大管這些木管樂器的加入,豐富了作品的內涵與表現力。然而配器的多樣化并沒有增加作品的沉重感,多種器樂的音色互相交織、和諧合作,并根據不同的音樂情感,發揮樂器各自的音色特點。因此,樂曲在進行中時而輕快,時而溫暖,時而歡快活潑富有激情,時而幽默機智,釋放出自然的天性,將聽眾帶回當時維也納最美好的時代,產生難以言表的愉悅感。

表1 海頓代表性器樂協奏曲樂隊編制比較表

(二)傳統的古典曲式結構

分析這首樂曲,可以了解古典主義作品的演奏方法,體會這一時期協奏曲典雅優美、清晰精致的風格。這既為練習者今后演奏古典主義時期大型作品提供經驗,也為對海頓另外兩首知名協奏曲——《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和《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的研究與對其演奏風格的掌握打下基礎。

“老海頓C”的三個樂章之間,情感色彩對比鮮明,我們可從各樂章獨特的音樂表現風格中體會到古典主義音樂之美。

第一樂章Allegro moderato,4/4拍,C大調,演奏時長約12分鐘。第一樂章與海頓其他兩部大提琴協奏曲在曲式結構上基本一致,采用標準的奏鳴曲式結構。該樂章為雙呈示部。第一呈示部如同歌劇開場的音樂,展示了樂章的兩個主題,表達了整部作品的主題樂思,同時對作品的風格基調進行定位;第二呈示部由大提琴主奏開始。主部主題優美、委婉,以分解主和弦切入,開門見山,古典主義氣息撲面而來(譜例1)。

譜例1

接下來主題動機展開,以C大調為中心,離調頻繁,富有戲劇性色彩。多以分解三和弦為基礎的和聲進行,推動主部發展。過渡部分的主奏大提琴以下行音階式的二度模進音型作為過渡方式,平穩導入副部主題。

副部主題,G大調。優美、溫暖、旋律性強,樂思清晰,富有維也納古典主義藝術氣息(譜例2)。

譜例2

接下來以大提琴炫技為主進入呈示部的展開部分。與同時期協奏曲或奏鳴曲相比,該段極具炫技性,推動作品發展且段落感強,體現了古典主義曲式工整的布局風格。主奏首先以三連音的和弦分解形式進行,和聲進行推動著音樂發展。再以下行式二度模進作過渡式行進,最后在強調G大調主和弦上,以三連音上行琶音為動機攀升,將呈示部推向高潮,并結束于G大調。

展開部,與海頓的另外兩首C、D大調協奏曲比較,并沒有承接主部的戲劇性主題,篇幅更為長大,同時又包含了很多技術段落,可見作曲家對創作此段落的重視程度。展開部的創作思路十分符合海頓的作品風格——主奏承接中段的主題動機并由此展開,與樂隊呼應旋律,a小調和C大調的音樂色彩頻繁交替。大提琴演奏家的演奏仿佛是對作曲家內心話語的反復揣摩,感情色彩需極其豐富。之后主奏大提琴高把位發揮,隨著力度逐步加強,炫技的同時將樂章推到熱烈的高點,具有強烈的戲劇性色彩。

再現部直接進入副部主題??隙ǜ辈恐黝}的高貴、優美為樂章的情緒基調,由單簧管領奏副部主題。主奏隨后直接進入副部主題以及副部的展開部分,結構較為完整,并明確C大調的主導地位。

尾聲簡短,流動感強,鞏固C大調光明的調性。經過幾次音階式的推進,樂章最終達到輝煌??傮w上來說,第一樂章的樂思高貴而典雅,華麗而唯美。

第二樂章Andante,3/8拍,演奏時長約5分鐘。這是一段短小而動情的篇章,以bE大調為主調發展。樂章猶如詠嘆調,如歌、惆悵、思緒萬千,是古典協奏曲慢樂章風格的代表。主奏大提琴連綿不斷地訴說著主題優美的旋律,猶如黎明的一縷陽光(譜例3)。

譜例3

中段承接主題展開。大提琴在主題基礎上擴展音值,變化音程,加強戲劇性色彩,展現了西方古典主義的人文情懷。雙音的出現和諧而感人,憂傷又極具宗教色彩,同時也表達了作曲家的內心世界,與第一、三樂章宮廷中金碧輝煌的物質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后再現了本樂章主題,與第二樂章首尾呼應,暗示了黃昏的到來。第二樂章富有悲劇性色彩。

第三樂章Allegretto vivace,3/8拍,C大調,演奏時長約8分鐘。奏鳴曲式,與第一樂章結構布局基本一致。呈示部開場以大提琴奏出主部主題,雙音旋律的演奏如國王出場一般飽滿,彰顯奧地利氣質(譜例4)。

譜例4

連接段樂隊出現了賦有號召力的旋律動機。以C大調為中心,通過G大調—bE大調—C大調不斷的離調,隨后大提琴主奏承接,最后終止在G大調屬和弦上。隨之大提琴主奏引出副部主要主題,富有歌唱性、貴族氣質,具有宮廷宴會音樂的特色(譜例5)。

譜例5

展開部篇幅不大,以變奏的手法進行,自然流暢,舞蹈式的旋律貫穿展開部。尾聲華麗而輕巧,承接展開部動機,將呈示部推向高點。先是由樂隊導入,素材提煉于第三樂章呈示部的兩個主題,同時暗示了展開部的音樂動機素材。展開一:主奏雙音進入,猶如國王,風度翩翩。展開二:主奏與樂隊采用對位手法,轉調頻繁,織體個性化,營造出幽默風趣的音樂形象。展開三:回到呈示部的第二主題,繼而很自然地進入再現部。

再現部同第一樂章,沒有出現主部主題。全曲的尾聲簡潔而激動,幾次音階式的推進使主題動機再次在樂隊中出現。C大調主、屬和弦的交替預示著作品尾聲的到來,將樂章推至最后并于輝煌中結束。整個樂章既詼諧又富有激情,體現了維也納宮廷音樂獨有的氣質。全曲向世人展現了海頓身處宮廷之中的情感狀態,以及王貴生活的方方面面。

“海頓C”幾乎具備了古典主義時期協奏曲所有鮮明的創作特點,其篇幅之大,配器之豐富,曲式之完整,信息量之豐沛,足以說明作曲家與改編者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已達到我們今天所演奏的浪漫主義大型協奏曲作品的規格。樂曲演奏要求把控旋律線條的走向,在力度上盡量清淡,處理手法較同類作品更輕快、精致、細膩,盡可能將宮廷里達官貴人們的七情六欲表現得淋漓盡致。整個作品彰顯了海頓器樂作品大而長,富有激情的音樂風格。

二、炫技特色與演奏要點

在教學上,“老海頓C”十分適合對那些有一定程度的高級階段大提琴練習者進行鞏固和提高其基本技能,拓寬音樂視野的訓練。

波佩爾編訂版的“老海頓C”不僅代表了當時大提琴的最高演奏水平,其藝術價值還體現在對當時創作技術的革新。作品在保持海頓作品古典主義協奏曲華麗的作品風格的同時,將大部分音樂動機與技術要點相結合,并融合自身的創作理念。在基本技術方面,作品形成了如同波佩爾高級練習曲中的技術模式和演奏花樣,其舞蹈般的技巧亦產生了幽默詼諧的藝術效果,展示出“老海頓C”作品的演奏藝術價值。

(一)二度模進與倚音的配合運用

“老海頓C”很多片段是以音階為基礎的,對音準的標準要求高,其中“音階式的二度模進”應用較廣。二度模進是以二度音程關系作下行式或上行式的模仿進行,每兩音組之間有兩個音是相同的,此手法多次在作品中出現。此外,作品中出現的變化音較多,既加強了旋律進行的傾向性,又使作品展現出風趣詼諧的一面(譜例6)。

譜例6

倚音配合兩度模進的運用使作品的線條更加華麗,同時又成就了一個隱性的基本功難點,即這種不穩定因素更使得音樂展現出著名的海頓式幽默詼諧風格,這在基礎教學中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樂章呈示部最后G弦高音區上行的二度模進,突破了低音弦高把位演奏的盲區。海頓在當時大膽地嘗試這一新技術理念,獲得令人耳目一新的音色和舞臺效果。

(二)高把位的廣泛應用

大提琴音域寬且音色豐富多彩,諸多經典作品對高把位的技巧運用很多,這些高難度的技巧片段是眾多大提琴演奏者需要認真學習和突破的部分?!袄虾nDC”也頻繁應用了高把位音域,以當代大提琴的高把位演奏技巧還原古大提琴的音域(譜例7)。

譜例7

作品要求拇指把位拓展合理,以拇指把位為中心向附近擴張音域。這對于在高級程度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并發展演奏中運用高把位應用的能力有所幫助。在古典大提琴作品中,高把位應用較為頻繁,而高難度的炫技段落也都在高把位完成,如果練習者能利用這些高把位的音樂段落,對每一段不同音域的特點進行合理且高質量的訓練,就能發揮大提琴的高音區音質特點,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三)八度雙音音階的出現

古典主義時期的弦樂作品旋律以雙音音階展開的較為少見。但“老海頓C”第一樂章最后出現了八度雙音音階的演奏,就今天來看,可以說是對大提琴練習者技術擴展和靈活性的挑戰(譜例8)。

譜例8

筆者推測這段較像波佩爾的作曲技法,波佩爾極喜歡將挑戰性的技術運用于作品中,包括八度雙音。他也是最早集中使用八度雙音的大提琴家,如他的《波蘭舞曲》(譜例9)、《高級練習曲第27首》(譜例10)等都使用八度雙音來加強作品尾聲的強烈音效,因此筆者推測譜例8很有可能是波佩爾修訂補加之作。

今天很多大提琴練習者第一次接觸八度雙音的作品,或許也是通過“老海頓C”這一作品。對八度雙音和諧性的把控在練習過程中是最為重要的。首先要求保證拇指的音準,再讓三指的高音從低音中滲透出來,使高把位雙音聲音嘹亮而達到完美。

譜例9

譜例10

(四)裝飾音的廣泛應用

裝飾音是古典音樂中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手法,可突顯音樂的時代特征,如同在巴洛克建筑中使用窗臺、門欄、屋頂等“語匯”來點綴建筑一樣。裝飾音多出現于本身已經很活躍的音樂動機中,有時裝飾音以倚音的形式出現。在“老海頓C”第一樂章中,三連音段裝飾音的運用尤為突出。一般而言,節拍重音在裝飾首音上(音符前有兩個裝飾音的情況下),帶動樂曲練習者思維不斷地跳動。這一常規的音樂表現形式在古典時期的很多作品中廣泛出現,著名的古典大提琴作品杜伯爾特《21首高級練習曲》中的第六首有大段的篇幅采用了裝飾音。值得一提的是在“老海頓C”第三樂章呈示部的末尾,裝飾音與雙音的結合惟妙惟肖,把作品推向高潮的同時也賦予了樂曲古典、高雅的色彩。

(五)連頓音階技法的應用

第三樂章的過渡片段出現了古典連頓音技法(譜例11)。

譜例11

連頓音階技法是指靠手控制弓子的自然彈性,同一運弓方向以急促輕巧的運弓方式演繹作品,這也是古典時期代表性的炫技手法之一。巴洛克時期洛卡泰里大提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將此技法作為主要演奏動機。雖然柴可夫斯基在《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中,為模仿古典式演奏法而使用了連頓音階技法,但近代大提琴作品中的連頓音已經不屬于主流的演奏手法,很多演奏家采用了分弓跳弓的演奏取而代之。在“老海頓C”的第三樂章呈示部主題與副部主題之間的連接部中,也安排了連頓音演奏技法,讓聽眾聽到一串串顆粒形狀而短小的音符,從中感受古典技法產生的形式美與風格美。

(六)“新穎技法”的拓展

筆者根據這部作品的演奏技法與把位布局推測這部協奏曲最早極有可能是為古大提琴創作的,而后被改編為現代大提琴協奏曲。以現代大提琴來完成演奏古大提琴音樂,需要對演奏技法進行調整與開拓。這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效果,使聽眾耳目一新。作品在發揮大提琴技術特色的同時,加入不少新穎時尚的技術片段,是對傳統技法花樣的創新。作品中高把位音區演奏片段繁多,炫技意識強烈,創新的音樂處理層出不窮,如下三個樂章中各舉一個例子。

1.G弦上自然泛音的應用

G弦上自然泛音列的演奏從未在古典之前的大提琴作品中出現過,即使從海頓著名的C、D大提琴協奏曲這兩首G弦使用率很高的作品來看,也未曾使用過自然泛音列(譜例12)。

而在波佩爾的作品中卻常出現以自然泛音為旋律的作品,他或許是較早開發大提琴高把位自然泛音的大提琴家,如《加沃特舞曲》、《高級練習曲第40首》(譜例13)。這很符合浪漫主義作曲家的風格,也是筆者推斷《海頓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經波佩爾加工過的理由之一。

譜例12

譜例13

自然泛音在維也納古典時期不屬于主流的演奏技巧,而在當今卻被使用廣泛。集中在G弦上高把位琶音式的使用在第一樂章中出現,炫技而新穎,但唯有在音量不大、演奏時弓子靠近琴碼且弓子用長的情況下,才能使泛音保持,在手指觸弦的同時捕捉到音的信號,指尖通過觸弦點讓泛音發出來。

2.左手在按音的演奏狀態下同時撥弦

在第二樂章中演奏雙音的同時,左手撥C、G空弦,兩個音分別為該段c小調的主、屬音(譜例14)。

譜例14

撥弦效果猶如在深秋傍晚遠處教堂傳來的鐘聲,表達憂郁而虔誠的內心世界。這種演奏法的應用在古典演奏法中不多見,在浪漫主義器樂作品中才出現,筆者推測這也可能與波佩爾的加工有關,如在波佩爾《高級練習曲第17首》的中段曾出現類似效果(譜例15)。

譜例15

在古典主義之后的作品,如《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與《肖斯塔科維奇大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等作品中也出現了這種技法。這樣的片段對于拓展練習者的演奏視野,完善演奏手法具有積極的意義。

3.顫音同步雙音演奏

前文提到在第三樂章呈示部結束時,大提琴帶有顫音的雙音推動著結尾段落的發展(譜例16)。

譜例16

顫音與雙音同步進行的演奏法在古典大提琴作品中較為少見。此段拇指保留在第二弦的D音(可視作泛音)上,上聲部用顫音技法作半音上行,最后由G大調轉到bE大調,并將作品推向高潮。此演奏法較為新穎,再加上雙音演奏,音樂富有華麗的氣質。

這些新穎的技術點既是這部作品的亮點,也啟發了后人對大提琴演奏技術的探索。練習這些技術要點可以使演奏者深刻地感受古典主義音樂的內在精神,還可增強其對古典主義時期作品的整體把握和駕馭能力,提升演奏技巧。同時,通過練習這一經典作品,練習者也可以對一些高難度的演奏方法有所體會,摸清脈絡并更好地規范和提高自己的大提琴演奏技術水平。另外,保留了海頓作品原有的古樸演奏風格,又體現出浪漫主義協奏曲的炫技色彩,是波佩爾修訂這部作品的獨到之處。當然,有關“老海頓C”音樂風格與技法的研究在波佩爾之后仍未終止,一批大提琴演奏家根據波佩爾的修訂版繼續整理樂譜,進一步挖掘海頓作品的藝術價值。

三、結 語

海頓的音樂被世人演奏得越來越多,這歸功于諸多演奏家們對海頓音樂的推廣。海頓的音樂結構緊密,作品往往由單一主題發展而成,色彩豐潤且旋律誠摯而華麗,節奏充滿活力。研究海頓的創作和演奏是挖掘古典音樂風格的基礎,他的協奏曲作品更是后期器樂協奏曲發展的基石。

德奧音樂作品本身在創作中具有理論性強、結構嚴密及創作精細的特點。正因為技術要求高且要點繁多,其作品更要求演奏家在音樂處理上更加嚴謹,演奏音準清晰度及和諧度都要達到很高水平,最終在保證質與量的前提下,將作品完美地呈現給聽眾?!袄虾nDC”每一個環節的樂句都完整細致,結構整齊,充滿美感,其本身的音樂價值甚至遠遠超過教學價值。不論是對大提琴練習者還是對于今日的大提琴演奏家而言,這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典主義經典作品?!安偾髸月?,觀千劍而后識器”,無論哪一位演奏家,只有在了解這一作品的音樂特征與技術要點后,通過反復的思考和有質量的練習,才能夠清晰完整地表達作曲家的意圖,既達到樂曲對演奏者能力掌握與運用的最高要求,又能整體把握和駕馭古典作品的演奏風格。

ABSTRACT: Though not so well-known as his C major and D major cello concertos which are played at concerts so often, Haydn′s cello concerto in C major No.5, nevertheless, represents the acme of Baroque instrumental concerto creation. For cello practitioners at the advanced stage with a considerable foundation in pitch, rhythm and sense of position, an understanding of musical styles and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certain capacity for performance and musical sensibility, practicing Hayden C is a natural choice.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this concerto can help the practitioners perfect their playing skills, grasp the style of classical works and feel the vibrancy and nobility of Haydn′s music.

Keywords: Haydn; cello concerto in C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significance

(責任編輯:王旭青)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Performance and Pedagogical Significance of Haydn′s Cello Concerto in C Major

ZHANG Bao-jun

(Department of Orchestral Instruments, Zheji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Hangzhou 310024; China)

2017-06-03

張寶君(1982—),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大提琴專業碩士,浙江音樂學院管弦系大提琴講師,兼任浙江音協大提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大提琴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大提琴演奏與教學研究。

J657.233

A

2095-0012(2017)05-0073-08

猜你喜歡
雙音海頓古典主義
恰到好處的溫柔和真誠
殷商編鐃的類型學與雙音性能研究
偏愛紅黃藍的古典主義畫家
繪畫之本:歐洲古典主義大師素描
鄭樵“雙音并義不為假借”平議
演說藝術在海頓鋼琴奏鳴曲中的演奏運用
善是養生
音樂家收學生
曾侯乙編鐘雙音原理解析
西夏語人稱呼應類動詞的雙音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