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推力——拉力”分析

2017-10-13 08:51艾合買提·庫爾班烏斯曼·尼牙孜
中國經貿 2017年17期
關鍵詞:阿克蘇地區拉力

艾合買提·庫爾班+烏斯曼·尼牙孜

【摘 要】農村剩余勞動力能夠轉移到城鎮,轉移的效果如何取決于農村的推力和城鎮的拉力。本文中分別分析了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推力,拉力因素。發現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推力大,拉力不足,兩種力量并沒有協調一致。本地農村勞動力面臨農村的排斥,有意轉移城鎮提高收入,但是無處可轉,轉移困難的困境,從而導致轉移的效率不高。

【關鍵詞】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拉力;推力

一、引言

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是解決剩余勞動力問題的最重要的途徑,農民脫貧致富的最有效手段。關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的研究即多又久,各學者已經提出了諸多理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元經濟結構理論,拉尼斯-喬根森理論、托達羅理論、斯塔克理論和推力-拉力理論等。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原因,轉移的效果如何可以利用“推拉力理論”進行分析,所以我們本文中鑒于推拉力理論分析了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狀況。關于推拉力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國學者 E.G.雷文斯坦,他在19世紀末提出了人口遷移七大定律,塑造成了“推力-拉力”理論的雛形。1938年,赫伯爾第一次比較明確地概括了“推力-拉力”理論,他認為人口遷移是由 “推力”和“拉力”兩種力量所引起的。人口的遷移是遷出地的推力大于遷入地的推力,遷入地的拉力大于遷出地的拉力時發生的,并遷出地的推力和遷入地的拉力同時發生作用的結果。1961年,唐納德·博格在世界人口會議上提交的論文中正式提出并綜合地描述了勞動力轉移的“推力-拉力”理論[1]。 “推拉理論”從“推力”和“拉力”兩個角度分析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主要觀點如下:

在農村(遷出地)因為存在發展水平低,農業的邊際收益低,居民的收入低,生活質量不高,發展機會少,而且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導致農村中多余勞動力的增加,農業能接收的勞動力有限等消極因素產生了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推力”。在農村對勞動力產生“推力”的情況下,并同時存在一定的“拉力”。比如,親人團聚的歡樂,生活習慣,故鄉情結,家庭的影響等。與農村對勞動力的“拉力”相比“推力”的作用比較大,占主導地位。在城鎮(遷入地)有的較多的就業機會,高工資,高質量的生活水平,比較完善的文化設施,便利的交通條件等積極因素對勞動力的轉移起到拉動作用,吸引農村勞動力轉到城市來,從而產生“拉力”,并城鎮存在的失業人口的增加,落戶的困難,生活習慣不同,農村勞動力的權益沒保障等消極因素產生“推力”。比前者相比后者的作用比較少,城鎮對勞動力轉移的“拉力”占主導作用。遷出地的推力大于遷出地的拉力,遷入地的拉力大于它的推力時發生人口的遷移。同時來自農村的推力和城鎮的拉力越大,而且協調一致,則越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如果這兩種“力”并不協調一致,較弱或一強一弱,則不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順利轉移。因此,農村剩余勞動力能否轉移以及轉移的效果如何,取決于這兩個方面力量的“力度”。

二、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基本情況

根據相關統計,阿克蘇地區2015年末總人口數為253.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83.04萬人,鄉村人口170.07萬人,鄉村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67.18%。全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609.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3.7億元,占21.9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11457元。阿克蘇地區2015年鄉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為872092人,從事農業勞動力數量為746373人,占農村勞動力總量的85.58%。據2015年阿克蘇地區統計年鑒得知,阿克蘇地區可耕地面積614.91千公頃(不含兵團),從事農業的勞動人員746373人,平均每個從事農業的勞動力0.82公頃,阿克蘇地區總人口平均每個人0.2公頃。據聯合國2008年的統計,美國每個勞動力可耕種63.76公頃,日本為2.64公頃,新疆的農業機械化程度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由于新疆的地貌特征,農田地域比較平而高集中化,與國內其他省相比更容易實現農業機械化。2015年低,全國平均農業機械化水平達61%,新疆平均農業機械化水平為84%,卻阿克蘇地區的為71%。新疆的機械化水平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甚至阿克蘇地區的機械化水平都比全國平均水平的高,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如果把阿克蘇地區的農業生產水平以全國平均水平1.07公頃/人計算, 那么阿克蘇地區實際需要農村勞動力為574682人。據測算(農村剩余勞動力=從事農業人員—農業實際需要人員),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約為259958人。因為阿克蘇地區機械化水平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農業生產水平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一點,所以阿克蘇地區實際需要農村勞動力數量少一點,從而實際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比上面算出來的數量多一點,反而阿克蘇地區鄉村存在大量的富余勞動力。2015年,全區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為8.7萬人,還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還沒轉移出去,而且大部分已回流,能夠安排好這些剩余勞動力全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 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成因分析

1.推力因素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二、第三產業的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已經超過農業的比例,而且第二、第三產業有很大的發展潛能,第一產業的最高收益已經達到上限,很難繼續大幅度提高增加收益速度。與這種事實相反,阿克蘇地區農村人口數量大,2015年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67%,很大部分勞動力還在從事農業,隨著總耕地的減少,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越來越減低。在這種實際下,阿克蘇地區農村中很多勞動力出現閑置,利用率低,邊際收益很低,導致勞動力資源的嚴重浪費。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種植技術的應用,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升,最終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等客觀因素減少了農業實際需要的勞動力數量,所以農村中很多勞動力被擠出來了。還有阿克蘇地區鄉鎮企業的規模和數量很少,它們容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弱。目前鄉村里的第二、第三產業幾乎不發達,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寥寥幾個。農村就業不充分的存在,農村人口無業和待業的數量增加,就業問題不樂觀。因此,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農村就業的困難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形成了巨大的推動力量??傊?,農業的發展不能容納更多的勞動力,所以會產生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為了避免不能浪費這些勞動力,目前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把其轉移到城鎮就業。鄉村對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的產生推力的原因本文中總結了以下幾點:endprint

(1)人口,耕地比例的失衡

本文中用農村勞動力人均耕地占有量來衡量是否存在剩余勞動力以及計算其數量的依據。在農村生產過程中,耕地與勞動力這兩大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當勞動力的供給超過需求是就會產生勞動力的剩余。阿克蘇地區是一個綠洲生態地區,大部分適合種植的土地已經被開墾利用。阿克蘇地區總耕地面積從2008年的614.94千公頃減少到2015年的614.91千公頃,卻人口增加了27.63萬人,人均耕地面積從2008年為4.1畝減少到2015年的3.64畝。阿克蘇地區鄉村人口多,有限的耕地不能足以繼續增加的鄉村人。2015年阿克蘇地區鄉村人口1592765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2.94%,高于新疆的平均水平(52.7%)。由人均耕地日趨減少,人口的繼續增加可知,農業人口與耕地反向變動趨勢,因此產生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并這些勞動力被鄉村排斥,人口與耕地比例的失衡起著推動勞動力向城鎮的作用。

(2)農業勞動生產水平的提高

農業的進步表現在很多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表現是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與農業吸納勞動力的容量成反比例關系。農業勞動生產率越高,技術和機械替代越多的人力,農業所需要的勞動力越少。本文中主要以農業機械化程度,化肥使用量來衡量農業勞動生產率。從機械化程度的變化可看出:從2008年到2016年阿克蘇地區農業機械總動力由1504986千瓦增加到2753812千瓦;農用大、中、小型拖拉機數量2008年為84724臺,2015年為121466臺,增加36742臺?;适┯昧浚ò凑鄞娣ㄓ嬎悖?008年的183971噸增加到2016年的333205噸。農業生產條件有了很大的進步,農業機械的投入和化肥的廣泛使用促進農業生產率不斷提高和農業勞動生產力的強化,農業生產總值的大幅度增加。2008年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為1213442萬元,2015年為3086945萬元,增加了1873503萬元。阿克蘇地區依靠應用現代機械設備,播種技術,增加向農業的資本投入量把農業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因此農業總產值快速提高了。高生產率意味著低勞動力的投入,每勞動者所生產的產品數量增加。阿克蘇地區耕地不變的情況下,農業產值的提高不是因為勞動力數量的增加,而是每單位勞動力的生產率的提高,資本投入量的增加。一定面積的土地收益有一定最大限度,超過這一限度之后,隨著勞動投入的增加不能繼續增加,現在的技術進步,農業機械化不但提高農業產值,而且減少了農業勞動力。土地上所獲得到的報酬隨著投入土地的勞動量和資本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勞動量和資本投入增加的每單位獲得的報酬會減少。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導致耕種所需要的勞動力的減少,促使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逐步積累,迫使他們不得不尋找其他收入來源。

(3) 鄉鎮企業規模小,吸納勞動力能力薄弱。

推動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推力因素中鄉村耕地和人口比例的失衡,生產水平的提高擠出多余的勞動力等因素以外,還有阿克蘇地區鄉鎮企業綜合發展水平低。本來以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最理想地——鄉鎮企業還沒有發揮好作用。阿克蘇地區因為人口,面積比北疆一些地區大,所以鄉鎮企業總數量多一些,但是企業的規模小,發展速度慢等原因吸納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空間有限,數量較大的剩余勞動力還在待業中,等待轉移到其他地區或省找工作。

由表1得知,雖然阿克蘇地區的鄉鎮企業總數2010年開始超過了昌吉州,但是平均從業人員一直低于昌吉州的鄉鎮企業平均從業人員,甚至2009年開始落后了全疆鄉鎮企業平均從業人員。這不是因為阿克蘇地區鄉鎮企業科技化程度高的原因。位于天山北坡經濟帶的昌吉的鄉鎮企業科技化水平大于阿克蘇地區的鄉鎮企業。并阿克蘇地區鄉鎮企業的平均產值遠遠低于昌吉(如兩地2015年的平均產值比例為1:7.8)。全疆鄉鎮企業的平均產值也大于阿克蘇地區的兩三倍。這說明阿克蘇地區鄉鎮企業的規模小,經營能力弱,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能力有限。

2.拉力因素分析

農村剩余勞動力除了有鄉村的較大內在推力以外,還有城鎮有著拉力的情況下才能夠轉移出去,并轉移的效率會有高的水平。來自農村的推力和來自城鎮的拉力越大,而且協調一致,則越有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城鎮吸引農村勞動力的主要因素包括:高收入,就業機會,高質量的生活水平,較好的教育、衛生、交通條件等等。因為城市擁有這些優越的條件,農村剩余勞動力非常意愿轉移到城市找工作并渴望居住在城鎮。作為一個理性的經濟活動人,農村勞動者的行為不可避免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城鄉之間經濟利益差距的存在,勢必會拉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區間轉移.我們以下幾個方面的來分析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外部拉力因素。

(1)阿克蘇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產生的拉力

由于我國長期實行分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的戶籍管制制度,城鄉居民在社會地位,物質待遇,從事的經濟活動方面享受不等權利,導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差距的明顯。眾所周知,農業能夠創造的財富小于工業和服務業所能創造的財富,農產品的邊際收益和農產品的附加值遠遠低于第二和第三產業的邊際收益和工業產品,服務業產品的附加值的原因形成了農村人口的平均收入明顯低于城鎮人口平均收入的現實。農村人口的主要收入來自于家庭經營和工資性收入,其他輸入很少。以上原因導致了城鄉收入的差距,而且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鎮建設速度的加快,農村發展速度遠落后于城鎮發展速度,城鄉居民收入有一定的差距(如表2)。因此,阿克蘇地區城鄉居民收入有著明顯的差距,阿克蘇地區城鎮拉動本區和區外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形成了吸引勞動力的強大拉力。endprint

(2)北疆、首府和內地省與阿克蘇地區的平均收入之間的差距帶來的拉力

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要流入區域除了阿克蘇地區內的城鎮以外,還有包括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北疆的各城鎮和內地省。

由表3可以知道,阿克蘇地區鄉村居民平均收入也比新疆的平均水平高,卻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比全疆平均水平低。如2013年阿克蘇地區的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比新疆高200元左右,卻到了2015年比新疆的低約2200元。阿克蘇地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與烏魯木齊等北疆地區相比差距更大。比2013年2015年差距更大了。這就說明阿克蘇地區城鎮居民收入的增加速度比北疆地區的速度慢。阿克蘇地區城鎮人均收入比沿海地區浙江,廣東相比差距太大。廣東,浙江的比阿克蘇地區約兩倍多。阿克蘇地區農村人均收入比北疆地區的低得多。雖然北疆和阿克蘇地區農村居民收入有一定差距,但是2013年到2015年差距的變化不大,北疆農村居民人均收入與阿克蘇的增長速度一樣快。根據上述數據可以推測,阿克蘇地區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比阿克蘇地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速快,阿克蘇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拉近,不過差距的縮小很慢,效果不明顯。北疆和內地省的城鎮吸引勞動力的拉力比阿克蘇地區城鎮的大,而且阿克蘇地區城鎮的吸引力越來越弱。所以說,從城鄉收入差距來看北疆和沿海地區城鎮的拉動勞動力能力比阿克蘇地區城鎮的強。因此,不考慮轉移成本和一些限制的情況下,有利益頭腦的農民來說從事相同的勞動和一樣時間的勞動在阿克蘇城鎮所能獲得的收入比轉移到北疆或沿海地區所獲得的收入少。能夠解決這個矛盾阿克蘇農村剩余勞動力能夠有效轉移的關鍵。

(3)第三產業成為吸引阿克蘇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力軍

城鎮就業機會的多少決定了城鎮吸引勞動力能力的大小,而就業機會的多少直接受制于創造就業機會的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不斷改善,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導致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積累,這些勞動力能夠轉移到城鎮,轉移的成效如何取決于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阿克蘇地區的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非常豐富,煤炭儲量占南疆的90%以上,阿克蘇地區境內石油,天然氣蘊藏量分別占環塔里木盆地已探明儲量的84%和93%以上,“西氣東輸”工程氣源的96.32% 在阿克蘇地區境內。還有阿克蘇地區境內的其他地下資源非常豐富,而且易于開采。阿克蘇地區第二產業近幾年非常迅速地發展了,但是其發展主要依賴于開采礦產資源。第二產業增加值的大部分來自于開采業,技術密集型行業在阿克蘇地區第二產業中的比例較大。那些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技術含量較高,吸收勞動力的數量少,而且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非常高。屬于南疆地區的阿克蘇龐大勞動者素質普遍較低,適合在技術密集型產業工作的人少,所以需要引進內地省的人才,本地勞動者面臨有就業崗位卻無法就業的困難。與第二產業相比阿克蘇地區第三產業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要求不高,穩定性強,容量大。所以可以說第三產業比第二、第一產業相比能夠提供更多工作機會,也可以說服務業能容納更多的勞動力。阿克蘇地區第三產業產值在GDP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如表3),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也越來越高,這說明第三產業能夠提供的工作崗位將會越來越高。

由表4知,第三產業在總產值中的比例一直最大,與第一產業增加值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拉大,與第二產業產值差距平穩縮小。原因是第二產業的發展速度快于其他兩個產業的發展速度。2005年時第二產業的產值比第一產業少12億元,到了2009年的時候才超過了第一產業。第一產業總量在全區總產值里的比重越來越減少,對全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遠遠落后于第二、第三產業。雖然阿克蘇地區的產業結構走向越來越優化的趨勢,但是從事三次產業人員的數量不合理。因為阿克蘇地區第二產業的特殊性容納勞動力的能力弱,全區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過大,大部分勞動力集中在GDP中產值比例最小的第一產業。結果阿克蘇第三產業具備了吸納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和空間,在第三產業中形成了吸引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強大拉力,并阿克蘇地區第三產業將來會成為勞動力能夠就業的主要產業。

四、結論

阿克蘇地區剩余勞動力轉移中農村的推力比較強。首先,農業邊際收益下降,不能容納再多勞動力的情況下阿克蘇地區農村勞動力數量較多,總人口中的比重大,從事農業的人口隨著總人口的增加而增多,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人口與耕地比例明顯失衡。其次,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農村排斥本來就供大于需的農村勞動力。隨著農科技的普及,機械化程度提的提高,農業勞動生產能力迅速提高,減少了農業所需的勞動力,從而導致增加富余勞動力和未利用的勞動力資源。最后,阿克蘇地區鄉村企業的規模小,發展慢,接受剩余勞動力的能力不大,所以大部分剩余勞動力只能選擇到城市找工作。這些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做出向城鎮轉移的主要客觀因素。

但是,阿克蘇地區城鎮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拉力不足。首先,雖然從城鄉收入差距角度阿克蘇地區城鎮有一定的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可是與北疆和內地地區相比阿克蘇地區城鎮居民收入比較低,城市化水平低,進展緩慢,不能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提供足夠大的空間。作為理性的經濟活動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更愿意去勞動收入更多的地方去工作。目前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遇到轉移成本大,戶口問題,還有一些地方政策的限制等問題。其次,阿克蘇地區第二產業發展速度快,卻大部分集中在技術密集型產業,第二產業就業的本地勞動力很少。第三產業發展較慢,經濟規模小,雖然產值在阿克蘇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大于第一、第二產業,但是從業人員少,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未能得到足夠的發揮。

由此可見,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推力大,拉力不夠,沒有協調并進,而是一強一弱。阿克蘇地區農村對勞動力的排斥力較大,城鎮的吸引力不大,城鎮居民也正面臨著失業的危機,也有很多有崗位本地人因素質不高而不符合從內地引進人才的現象。因為轉移成本大,勞務派遣事業不發達,一些個人因素和遭到各種限制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很難向區外轉移找工作,正面臨著有轉出意愿但沒能力,無處可轉的困境,最后導致了阿克蘇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效果不高。

參考文獻:

[1]李智.山西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6,(5).

[2]段進財.山西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研究 [D].山西財經大學,2016,(3).

[3]趙雯雯.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昌吉州農村人口移居城鎮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 [D].新疆農業大學,2016,(6).

[4]圖爾迪麥麥提·圖爾蓀巴柯.和田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及其影響因素[J].福建江夏學院學報.2016,(4).

[5]劉慧佳.新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模式與影響因素研究——以博州為例[D].新疆農業大學.2016,(6).

[6]李永剛,周經.土地財政,住房價格與農村剩余勞動轉移[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8).

[7]鄢成龍.新疆伊犁州直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模式研究.[D].新疆農業大學.2012,(6).

[8]張安良.山東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4).

[9]阿克蘇地區政府網.阿克蘇地區概括.

作者簡介:

1.烏斯曼·尼牙孜(1969—),男,維吾爾族,新疆,副教授,研究方向:勞動經濟學。

2.艾合買提·庫爾班(1992—),男,維吾爾族,新疆,新疆師范大學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區域經濟。endprint

猜你喜歡
阿克蘇地區拉力
阿克蘇地區農戶參與土地流轉行為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自不量力
跟蹤導練(三)(3)
太極拳的靜、動態效應(三)
新疆阿克蘇地區觀賞石協會年會圓滿召開
微話題 狂野拉力
巧用“等力法”解滑輪題
物理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