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顛覆與創造

2017-10-17 19:15黃丹璐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7年8期
關鍵詞:超現實主義馬克斯

黃丹璐

摘 要:德國畫家馬克斯·恩斯特是重要的達達及超現實主義畫家,一生創作了大量鳥主題作品,涉及自我、生殖、性別及戰爭等多個題材。其中,名為“洛普洛普(loplop)”的擬人之鳥反復在恩斯特的作品中出現。它是恩斯特本人的符號,更象征著超現實主義運動的美學內涵。文章將分三部分對“洛普洛普”的形成、功能及內涵進行分析,使讀者對恩斯特的創作與思想有更為清晰的理解,進一步揭示超現實主義運動為現代藝術帶來的顛覆與創造。

關鍵詞:馬克斯·恩斯特;洛普洛普;超現實主義

德國畫家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對超現實主義運動的產生及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對象征主義及形而上學繪畫的揚棄,他定下“夢境”繪畫的基調。他豐富的精神醫學知識及對拼貼技巧的獨特理解,幫助布勒東定義了超現實的含義。他發明的摩拓、刮擦等技巧,為自動主義的圖像轉向找到明確道路。其作品及思想對紐約畫派和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

恩斯特喜愛畫鳥,這一母題貫穿他一生的創作,涉及自我、生殖、性別和戰爭等多個題材。其中,名為“洛普洛普(loplop)”的擬人之鳥不僅是恩斯特本人的象征,更是重要的超現實主義符號。本文將從“洛普洛普”的形成、功能及內涵三方面入手分析這一系列繪畫。

一、“洛普洛普”的形成

1942年,恩斯特發表自傳《馬克斯·恩斯特年少時的一些回憶》。他以第三人稱回憶道:“他最重要的朋友,最睿智親愛的粉紅鸚鵡,死于一月五號的夜里。清晨,發現尸體的馬克斯極其震驚,又在同一時間,從父親處得知妹妹羅妮的出生。他驚慌不已,甚至昏厥。在想象中,他將嬰兒誕生與鳥兒死亡這兩個毫不相關的事件聯系在一起。歇斯底里因此發作,隨即是興奮與抑郁,一系列神秘危機,使他的心被一種危險迷惑包圍,無法分清人與鳥的區別。這一切直到他于1927年豎立鳥的豐碑才緩和。即便如此,之后幾年,他依然自發將自己與鳥王‘洛普洛普互相認同……”[1]。

這段文字被頻繁引用,但少有人回答一個根本問題:普通鸚鵡如何演化為半人半鳥的強大鳥王(Bird Superior)?這一過程中,個人經驗首先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而另外三方面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一)動力精神醫學的影響

恩斯特早年便對精神病學抱有極大興趣。1913年他便讀了《夢的解析》。[2] 就讀波恩大學時他參與精神病學公選課,時常拜訪收容院,并為病人的繪畫深深吸引。他本打算寫作相關論著,因一戰及普林茨霍恩《精神病患者的藝術表現》出版作罷,但他立即買下此書并帶至巴黎分享。[3]“洛普洛普”的形成首先與這種興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洛普洛普”誕生的最初動力來自重視早期經驗的精神分析理論(Psychoanalysis)。兒童在潛意識中將死亡理解為重返子宮以消解恐懼。[4] 出于對弗氏理論的認同,恩斯特把童年時期對生死、人鳥的混淆當作發生在潛意識中的“內在真實”,并強調其對成年生活的持續影響。

但弗式治療的目的在于揭示潛意識中的壓抑情結并將其消除,其對創傷性回憶的態度較為負面,并強調過程應由醫師與病患兩人共同執行。恩斯特的做法顯然與此不同。他暗示鸚鵡死亡使他患上常年的神經癥,又表示自己獨自將創傷升華為藝術創造力。反映在“洛普洛普”身上,就是將它加冕為鳥王并不斷創造相關作品。這種做法體現出以西奧多·弗盧努瓦、皮爾·雅內為代表的法國精神動力醫學(French dynamic psychiatry)的影響。[5]

而精神分析與法國動力精神醫學的發展,都建立在18至20世紀間形成的第一代動力精神醫學(The First Dynamic Psychiatry)的基礎上。1775年,德國醫生麥斯麥發明動物磁性學,他對病人進行“施磁”,使其“發作”,進而治愈疾病。他的弟子布塞居在施磁過程中發明催眠術,從而掀起催眠運動的浪潮。同期興起的唯靈論也風頭極盛。三者共同催生第一代動力精神醫學,使人們對心靈二元論(dipsychism)及多重無意識次人格(polypsychism)的概念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6]

解放潛意識是超現實主義的根本追求,二元論對恩斯特的影響無需多說。次人格的特質在“洛普洛普”身上體現得分外鮮明。恩斯特描述道:“……我幾乎每晚都被名為‘洛普洛普的鳥王拜訪,它是我的私人幽靈,依附于我本人”[7]?!奥迤章迤铡彪m有獨立意識,卻非獨立存在。斯比斯根據這一特質將“洛普洛普”稱為恩斯特的“它我(other self)”,也就是“另一個自我”。[8]“它我”的概念因19世紀末多重人格解離癥的發現而為大眾所知。

(二)天主教家庭的影響

恩斯特的父親菲利普·恩斯特(Phillip Ernst)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時常為教區繪制老派的古典畫像。[9] 他的處世作風與藝術風格與兒子截然相反,恩斯特對俄狄浦斯情結的熟悉又加深了這種對立。恩斯特創作的基督教題材作品透露著對父子關系的反思。這種以精神分析為理論基礎的天主教文化再闡釋,在“洛普洛普”的誕生過程中也可見得。

耶穌的犧牲與復活暗示著天父的存在,[10] 死亡又復歸的鸚鵡因此與耶穌有了某種相似性。這種相似性在恩斯特與耶穌間也微妙存在。恩斯特5歲時曾偶遇朝圣的隊伍,被人們驚呼為“小耶穌”,菲利普更畫下《馬克斯扮作耶穌的畫像》為這段回憶留念[11] 。在《圣殤或夜晚的革命》中,菲利普以圣母憐子(pieta)的姿態抱著耶穌模樣的恩斯特。這兩幅畫的創作背景暗示著“圣子”恩斯特與其父關系的緊張,這種緊張同樣映射在“洛普洛普”與“天父”間。

細心者能發現,上文恩斯特所說的“豎立豐碑”,指的是1927年的作品《鳥的豐碑》。恩斯特1925年的摹拓繪畫《百萬鴿子》則是《豐碑》的前奏。恩斯特在為這兩幅畫注釋道:“我與百萬只鴿子宣戰。他們侵略森林,渾身漆黑,充滿欲望……最后我見到自己,將父親的頭顱展現給一個女孩。大地輕微顫抖著。我決定豎立鳥的豐碑……[12]。endprint

基督教文化中的鴿子是圣靈、和平以及圣母感孕的象征,恩斯特卻將之視為欲望與父親的化身。死亡創傷通過戰勝鴿子被安撫,“洛普洛普”進而誕生。為鴿子樹立紀念碑的行為,又提示著弗洛伊德在《圖騰與禁忌》中建構的理論:弒父并取而代之所產生的罪惡感,使兒子們將圖騰視為父親形象的自然取代物加以崇拜。[13] 恩斯特于1941年創作的同名畫作證明了他對這本著作的熟悉。作為他個人象征的“洛普洛普”,正是這場兒子在父子之戰中獲勝的見證。

(三)神話與神秘主義文化的影響

“洛普洛普”時?;砀鞣N鳥類,從未有過固定形態。它是畫家觀念中的鳥類集合體,是抽象而出的萬鳥之鳥。恩斯特熟悉神話與神秘主義文化,結合種種傳說賦予了“洛普洛普”復雜的內涵。要對每種化身進行探究顯然不可能,此處略談幾種。

《回憶》開頭,恩斯特寫道:“馬克斯·恩斯特的母親將蛋生在鷹巢中,孵化七年后,1891年四月二日,早九點四十五分,他第一次與可感世界建立聯系”[14]。雜志上,這段話的首字母T與頭戴皇冠的貓頭鷹圖像合為一體。

沃利克指出皇冠貓頭鷹的圖源來自惡魔學著作《地獄詞典》,它的真實身份是地獄王子斯托拉斯,教導煉金術等技巧。[15] 恩斯特借此暗示他對煉金術人盡皆知的興趣。他不僅曾將拼貼比喻為“圖像煉金術”,還在作品中大量使用煉金術符號。[16] 這為他使用的鳥類象征提供了煉金文化上的解釋。

煉金術符號中代表母親的鳥是鵜鶘,她從胸口汲取鮮血撫育子女。鵜鶘也是基督教文化中自我犧牲的耶穌象征。在《內在視圖:蛋》中,鳥群形象與喂食子女的鵜鶘十分相似。[17] 可以猜測,生下恩斯特的“母親”就是鵜鶘。老鷹一方面是傳統煉金術符號,又在神話中象征強大男性力量。它既是奧丁的化身也是宙斯的同伴。有趣的是,神秘文化也會根據人與動物長相的共性來相面。恩斯特經常被朋友說長得像鳥,而鷹在相面術中有著豐富的含義。[18]

鳥與欲望生殖的聯系還與禿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影響的源頭是弗洛伊德。他在《達芬奇童年的回憶》中,將以尾敲擊達芬奇嘴唇的禿鷹看作男性生殖器的隱喻,進而把禿鷹與埃及神話中的鳥首女神穆特相聯系,將同性傾向的起源解釋為對戀母欲望的壓抑。[19] 這一理論引起恩斯特對鳥與生殖主題的興趣,催生1927年一系列等待受精增殖的鳥類畫作。[20]

行文至此,就能對 “洛普洛普”的形成過程做出一個比較清晰的總結了。恩斯特的個人經歷及家庭背景提供原發材料,精神病學知識提供生成機制,基督教、神話及神秘文化則為它提供內涵。這些要素在超現實主義運動中融合,最終導致“洛普洛普”的誕生。

二、洛普洛普的功能

超現實主義是“排除所有美學與道德偏見,不受理智控制的純粹精神自動主義(pure psychic automatism)”。[21] “洛普洛普”的存在目的也是幫助恩斯特進入并充分發揮這種理想狀態的創造力。超現實主義運動是個漸進的過程,不同階段的實驗對“洛普洛普”的功能起著決定性影響。為更好地分析問題,需簡短回顧運動的歷史。

(一)從“催眠時期”到“清醒時期”

超現實主義運動正式開始于1920年。包丁將運動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19世紀20年代早期的“催眠時期”,20年代晚期至30年代早期的“清醒時期”,30年代的“黃金時期”,其后延續至二戰的“放逐時期”及40至50年代的尾聲時期。[22] 洛普洛普”正式出場于1928年的畫作《鳥王洛普洛普》,其后五年是它出現最為頻繁的時期。這段時間恰好處于“催眠時期”尾聲,覆蓋“清醒時期”的大部分。

1922年,恩斯特在好友艾呂雅的幫助下進入法國。當時布勒東等人在靈媒D夫人的指導下舉辦催眠試驗,希望能借此進入夢游狀態,使潛意識主宰心靈而引發自動寫作。[23] 這種做法是因為雅內和弗盧努瓦的影響。前者寫了《心理自動現象》這一論文,而后者曾通過實驗性質的通靈會來激發靈媒海倫娜的創造力。布勒東等人的催眠實驗持續數年,“催眠時期”也因此得名。直到最后包括恩斯特在內的主要成員仍無法自我催眠 [24]。但這些實驗幫助布勒東找到了超現實主義的核心“自動主義”。

1925年后,因催眠實驗的失敗及自動寫作表現能力的貧乏,超現實主義者開始發掘心靈的其余潛能。想象開始成為關注的重點。[25] 1928年布勒東發布《娜嘉》,運動進入“清醒時期”。超現實主義者將藝術家比作既是瘋子、靈媒亦是先知的娜嘉式女子,希望擁有她們一般的“超現實視覺”(surrealist vision),以在清醒的同時通過想象看到夢境。[26] 對于視覺與想象的強調,使運動重心從文學轉向繪畫。

總的來說,“洛普洛普”誕生時,超現實主義探索的成就可總結為兩點,一是自動主義,其目的在于減少意識干擾并激發潛意識創造力。二是想象,想象使藝術家打開“內在之眼”看到并創作超現實景象?!奥迤章迤铡闭菫楦玫剡_到這兩個目標而誕生。

(二)“洛普洛普”在場

1925年,恩斯特在達芬奇《繪畫論》啟發下發明摩拓法。[27] 這是與自動寫作相對的繪畫技巧。恩斯特對自動主義的成功運用,不僅為超現實主義的視覺轉向豎立里程碑,還為拼貼法的超現實詮釋、擦刮法和移畫印花法等技巧的發現找到契機。

這一發現激發恩斯特今后幾年的的高產。通過他對摩拓過程的描述,能發現“超現實視覺”在其創作中的重要性。恩斯特寫道:“……盲眼游泳者,我讓自己看到了。我看到了,我驚訝且迷戀于我曾看到的”[28]。他讓自己成為合上理性之眼的“盲人”,緊接著用想象之眼看到百萬鴿子等種種幻象。鳥的豐碑豎立后,“洛普洛普”成為畫家的???,恩斯特說:“……我幾乎每天都被鳥王‘洛普洛普拜訪……它向我展示籠中心臟、籠中大海、兩片花瓣、三片葉子、一朵花和一位年輕的女孩” [29]。

呼應這些幻象,恩斯特創作了為數眾多的《洛普洛普介紹》系列。作品主要畫面都被“洛普洛普”占據。他以身體為畫框,探著頭、伸著手,邀請觀眾欣賞畫布上的景象。這一系列作品是洛普洛普功能最為清晰的注腳。endprint

創作時,恩斯特使自己處于被動狀態,并將主動權交給另一人格,也就是“洛普洛普”?!奥迤章迤铡痹趫鲆馕吨庾R的離場,意味著理性狀態到自動主義狀態的切換。它與畫框合為一體的身體,一方面暗示它身處想象又高于想象,另一方面證明它就是“超現實視覺”,就是想象本身。只有通過“洛普洛普”的展示行為,包括恩斯特在內的我們才能看到如此豐富的心靈幻象。

布勒東熱衷于將藝術家與靈媒進行類比。[30] 幽靈身處靈界,能得到許多現實世界無法得到的信息。靈媒與之交流,從而獲得千里眼、預知等特殊能力?!奥迤章迤铡弊鳛槎魉固氐摹八饺擞撵`”,將他與“超現實主義通感世界”(correspnding surrealist universe)相聯通。這個世界中,古老的“在上如在下,在外如在內”原則依然運轉,萬物以一種有意味的形式詩意地連接在一起。[31] 正是這種詩意與泛靈論、直覺論、浪漫主義及神秘主義之間的相通,賦予“洛普洛普”不斷變換形貌,自由穿梭于幻想與神話世界的能力。

三、“洛普洛普”的內涵

“洛普洛普”的內涵可從顛覆與創造兩個方面來理解。恩斯特的兒子吉米·恩斯特的自傳中,恩斯特曾吐露“洛普洛普”名字的由來:“……在你小到沒法自個兒坐好時,有個傻瓜送了你一個搖搖馬……搖著馬對你哼‘轱轆轱轆(gallop,gallop)實在無聊得要命,你愛你的洛普洛普,而我恨它”[32]。這種戲謔的命名方式與達達的由來如出一轍。

作為達達的接任者,超現實主義誕生于對戰爭的反思,誕生于對既有秩序的抗爭與傾覆?!奥迤章迤铡笔瞧促N、摩拓、刮擦等技巧創造出來的叛逆怪物,它站在理性的反面,提醒人們對文明與科學保持足夠警惕。它同時也是恩斯特重新檢視自己的經歷、家庭與創作,一次次自我顛覆、“殺死”權威的明證。它是創傷性回憶的升華,是恩斯特的個人圖騰。

與達達主義不同,超現實主義并未止步于破壞與虛無。它借助現代科學的力量,挖掘夢境、想象和神話中被人遺忘已久的創造力,將解放心靈作為自己的使命,把浪漫主義、象征主義留下的美學思考進一步前推?!奥迤章迤铡辈粌H代表著這種創造力,更引導著這種創造力,他伸開在畫框兩側的雙手,邀請每個注視他的人走入超現實主義的神秘美學世界。

注釋:

[1][14]Ernst M. Beyond Painting[M].Chicago:Solar Books(2006):28.

[2][9][11]Staff of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Max Ernst: A Retrospective [M]. New York:ReInk Books (1975):16;15;16.

[3]R·ske T. "Max Ernsts encounter with Artistry of the Mentally Ill [A]. Surrealism and Madness , Heidelberg:Sammlung Prinzhorn (2009):54-66.

[4]Grew R V. "The immortal self: surrealist alter egos[J]. Quest Issue 5: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y(2007) :47-59.

[5][30]Gibson J. Surrealism before Freud: Dynamic Psychiatry's “Simple Recording Instrument” [J]. Art Journal, 46.1(1987):56-60.

[6]Ellenberger H.The discovery of the unconscious[M].New York:basic books,2006:145.

[7][12][16][27][28][29]Ernst M. Beyond Painting [A].Modern Artist On Art Second Enlarge Edition.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1999):249;248;254;247;247;249.

[8] Spies W. Max Ernst, Loplop: The Artist's Other Self[M]. London:Thames and Hudson( 1983).

[10] Kavky S. Authorship and Identity in Max Ernst's Loplop. [J] Art History(2005), 28(3):357-385.

[13][奧]弗洛伊德.圖騰與禁忌[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15][17][18]Warlick M E. Max Ernst and alchemy : a magician in search of myth[M].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2010):10,98,89

[19][奧]弗洛伊德.達·芬奇對童年的回憶[M].吉林:長春出版社,2010.

[20]Schonfield E . Myths of Anglo-german Surrealism Max Ernst and Leonora Carrington [A] In the Embrace of the Swan. Berlin:De Gruyter(2010):231-249.

[21][法]布勒東.超現實主義宣言[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32.

[22][25][26][31]Bauduin T M. Surrealism and the Occult:Occultism and Western Esotericism in the Work and Movement of André Breton[M]. Amsterdam: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14:30;31;64-69;116

[23]Breton A. The Lost Steps[M]. Nebraska: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8):89

[24]Breton A. Nadja[M]. New York: Grove Press(1960)

[32]Ernst J. A Not-so-still life, A Child of Europes Pre-World War II Art World and his Remarkable Home coming to America[M].New York:Pushcart Press(1984):262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歡
超現實主義馬克斯
小老鼠馬克斯在城里
小老鼠馬克斯在動物園
惡與文學的探討
行走的賈科梅蒂
淺析痖弦詩歌中的超現實主義特點
淺析《總統先生》超現實主義影響下的社會現實描寫
當代中國工筆畫產生超現實主義傾向的現象實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