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我國經濟供給側改革淺談

2017-10-19 09:31李旭東
消費導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勞動力供給要素

李旭東

摘要:自從中國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逐步由單一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私有制補充的混合所有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由國家統籌配置資源演變為尊重市場配置,國家調控的觀念轉變,經過不斷摸索,博弈和創新,開辟了特有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道路,并經過30多年的經驗積累和發展,取得了經濟高速發展和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一個一窮二白的貧窮落后國家,成功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但當前階段,隨著人口老齡化,國內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國際發展環境的惡化。等各種不利環境和條件的影響,使得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減緩。由此可見,中國供需關系正面臨著不可忽視的結構性失衡。傳統要素增長紅利放緩和供需錯位導致的失衡是主要內部原因。因此,強調供給側改革,從生產、供給端入手,調整供給結構,為真正啟動內需,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尋求路徑。具體改革策略是首先,勞動力供給側計劃生育和戶籍政策改革,促進勞動力增長。其次,資本供給側改革需要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和資本的低成本有效流動'15。提升資本效率。最后,制度方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使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同時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需求側 產能過剩 產權 有效需求 凱恩斯主義 體制 制度

一、當前中國經濟現狀理論分析

在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現狀和背景下,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及分析。

(一)我國當前宏觀經濟現狀及背景

(1)當前我國經濟存在的問題

自從2003年后,中國央企生產力變革變得很緩慢,曾經主導國家產業的鋼鐵、水泥、電力等重工業利潤下降幅度最大,并持續下降,產能極大過剩。

近年來,由于經濟發展階段引起的市場環境變化,多年推行的凱恩斯主義貨幣寬松政策和財政政策造成的負面效應逐漸顯現,刺激需求導致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傳統產業過剩,另一方面,高品質消費品供給明顯不足。產生供需矛盾。

2008年國際經濟危機爆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受到重創,為了刺激經濟提振,防止硬著陸,中國政府采取了4萬億的貨幣寬松調控政策,還有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加大政府投資等系列經濟政策。國家積極的經濟政策在當時經濟威脅下起到了防止經濟硬著陸,有效的避免大幅經濟波動。但是也導致了當前通貨緊縮,經濟放緩等負面影響。

由此可見,以傳統刺激經濟增長的模式值得探討,需根據當前經濟結構現狀開辟新的道路。

(2)供給側改革產生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0多年的經驗積累和發展,取得了經濟高速發展和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一個一窮二白的貧窮落后國家,成功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但當前階段,隨著人口老齡化,國內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國際發展環境的惡化,等各種不利環境和條件的影響,使得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減緩。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研究改革和城市工作。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

(二)我國當前經濟現狀產生的原因及分析

隨著我國加入WTO后,逐步進入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體系,本國經濟既受到國內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狀況影響,同時也受國際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影響。以下主要分析國內的經濟結構的影響。

1.傳動要素增長紅利放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主要是“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為主,然而,目前,土地、勞動力、資源環境等要素成本上升,并且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下降。因此,中國面臨著結構轉變,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釋放活力,促進經濟增長。

其一,要素高投入難以持續,《中國人力資源發展報告(2013)》指出:2013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在2020年之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年均減少155萬人,2020年2030年將年均減少790萬人,2030-2050年將年均減少835萬人。

其二,能源高消耗難以持續。目前,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高收入國家的1.8倍,中等收入國家的1.2倍。近年來,我國原油、天然氣、煤炭三大主要能源的進口量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攀升。

其三,低成本優勢無法持續。長期以來,我國主要依靠低勞動力、低土地成本、低資源和環保成本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獲得國際競爭優勢,隨著勞動力、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成本的提高,這種低成本優勢難以為繼。

2.供需錯位導致的失衡

基于改革開放初期到90年代末期以需求側增長為主的國情,我國主要以凱恩斯理論為基礎的調控手段,以需求側調控主導,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但是近年來,由于經濟發展階段引起的市場環境變化,多年推行的凱恩斯主義造成負面效應逐漸顯現,刺激需求導致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

一方面,傳統產業過剩,主要集中在鋼鐵、有色、石油化工、煤炭、建材、汽車等第二產業為代表的重工業,以及服裝、鞋帽、玩具等中低端消費品,供給嚴重過剩,有效需求不足導致失衡。

另一方面,高品質消費品供給明顯不足,養老產業發展滯后,養老服務供給不足。

總之,以低端制造業為主的產品供給極大過剩,以及高品質消費品供給嚴重不足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導致供需錯位和失衡。

二、我國當前經濟現狀對策探討

根據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經驗,我們可以將增長機制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要素驅動型階段,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要想經濟增長,只能靠要素驅動型。

效率驅動型階段,對于中等收入國家,主要靠提供效率驅動經濟增長。人均GDP處于3000-15000美元之間。endprint

創新驅動型階段,對于人均GDP達到15000美元以上的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主要來自創新。

我國當前人均GDP是7500-7700美元之間,處在中等收入國家水平,根據上述我國經濟結構特點,可判斷我國供給產能嚴重過剩,已不具備第一階段要素驅動型所需的要素成本優勢。根據我國當前的國情,可通過提高勞動、資本等要素效率促進經濟增長,即宜采用第二階段的效率驅動型,同時兼顧第三階段發展模式初級階段,培養創新企業,以利于效率驅動階段成功轉型創新驅動階段,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然而,提高要素的效率,不應局限于凱恩斯主義的需求側,當一個階段有效需求過剩,再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政府投資或貨幣供給引起利率降低),會導致生產供給繼續過剩,供給大于需求,會使市場惡性競爭,引起市場失靈,最終可能導致企業關門、失業增加和通貨膨脹同時發生的“滯漲”局面。

對于凱恩斯主義的需求側管理出現重大結構矛盾,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因為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是供給方面的問題,而不是市場需求不足??梢?,通過供給側產業結構調整,結合經濟發展的現實,合理的運用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的政策,綜合考慮。

(一)供給側主義理論及意義

供給側主義產生于薩伊的供給定律,主要觀點是“生產給產品創造需求”,在20世紀80年代,針對當時西方世界嚴重的“滯漲”,狀態,美國的里根總統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分別采用供給學派的自由主義經濟哲學,解決了當時的“滯漲”問題,重新恢復了經濟增長。

(二)我國供給側改革的策略

(1)勞動力供給側改革。計劃生育和戶籍政策改革,促進勞動力增長。

中國建國初到60年代末,是人口大幅增長的時期,給改革開放30年時期提供了充足和廉價的勞動力。具備低成本的勞動力優勢,使得外貿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處于絕對的優勢,以及國內基建投資和制造業等領域提供了低廉的勞動力。但是,從2011年起,這代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勞動力人口減少,預計在未來,勞動力人口會進入負增長時代,勞動力成本在將來會快速提高。

因此,放開計劃生育政策,鼓勵生育,改革戶籍政策,將有利于減緩人口老齡化和補充勞動力供給。

此外,隨著新生人口的增加,教育、醫療、住房等領域的需求增加,同時要實施人力資本戰略,加強人力資本投資,正如李斯特所描述的“一國創造財富的能力比財富本身更重要”,“一國最大部分消耗,是應該用于后一代的培育,應該用于國家未來生產力的促進和培養”,全面提升勞動者的素質,釋放人才紅利,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2)資本供給側改革。資本供給側改革需要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和資本的低成本有效流動性。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盡快完善信用評級機制,對于大中型優質企業,提供大力資金支持;對于小微企業,通過評級機制,提供多層次和層面的資金支持。

其次,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加強監管,公開透明的披露機制,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分別服務于相應的企業,大力鼓勵創新性企業上市,提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促進產業升級。

最后,對于企業內部,加強監管,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的資金效率。

總之,資本供給側改革,重點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降低資本的成本,提高資金要素的邊際收益。

(3)制度改革。制度因素可推動或制約經濟增長,是因為制度的變化既具有改變收入分配,又改變資源使用效率潛在可能性。通過制度創新,創造新的動力和激勵機制,為經濟增長創造新的條件。

制度方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使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同時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以市場資源配置主導,同時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簡政放權、轉變職能、釋放改革紅利等。

其二、財稅方面,可借鑒里根經濟學的經驗,削減財政開支,簡化稅制,降低邊際稅率、減免企業所得稅、加大減稅力度、通過結構性的減稅為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新型高科技企業,鼓勵企業創新。

其三、推進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努力克服諾思悖論,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和發揮國民經濟的主導作用,只有推動國有企業的產權改革,建立股份制,推行董事會、經理人制度,才能激發國有企業的競爭活力,提高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歡
勞動力供給要素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一圖帶你讀懂供給側改革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也談做人的要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