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推進行業協會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的思考和建議

2017-10-19 21:47楊海納陳芷韻孫竹如
消費導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行業協會職能協會

楊海納 陳芷韻 孫竹如

行業協會是政企相通的橋梁,是服務廣大企業的有效載體。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作為行業協會也要與時俱進,推進改革,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需求,更便捷地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通過對企業的實地走訪和調研,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當前各地行業協會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政會分開不到位。很多行業協會是隨著政府機構改革和專業部門撤銷設立的,與政府之間有著密切關系,部分行業協會習慣于依靠行政主管部門開展工作,缺乏相對獨立性,人、財、物受主管部門控制,影響了業務活動有效開展,并且容易使協會成為行政主管部門權力的延伸,難以真正代表和維護行業和企業的利益,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一些業務主管部門也習慣用傳統方式管理和直接指揮協會工作。

二是服務功能不健全。多數行業協會因職能不充分,服務功能相對單一,仍停留在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組織行業內外交流、開展業務培訓I等淺層次服務水平上,不能為企業提供必要的幫助,也不能形成規?;?、專業化配套服務。部分行業協會行業代表性不足,缺乏公信力,相關企業參與協會積極性不強,協會的行業覆蓋面不廣,有的行業協會還借助行政主管部門的影響力向企業攤派會費,增加了企業負擔。

三是協會發展不合理。當前的行業協會發展,缺乏統一規劃,行業協會的設立往往處于無序狀態。一方面數量過多、規模過??;另一方面分布不合理、交叉重疊、門類不全。一些行業協會名稱相似或相近,名稱涵蓋面過寬或過窄,名不副實,造成許多企業要同時參加多個行業協會。同時,由于自我發展能力不足,部分行業協會內部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也不健全,行為不規范,難以正常開展活動,且面臨人員老化、人才不足等困難。

四是監督管理不完善。相關管理部門對行業協會的管理和監督尚不重視,普遍存在重注冊登記、輕監督管理現象,導致行業協會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是職能無限小,祈求企業辦事;一個是職能無限大,命令企業干事。本應是聯合企業力量、促進行業自律的社會組織,作為政府管理的“助手”,規范行業發展的“能手”,一部分成了被邊緣化、可有可無的“插不上手”,另一部分成了一些企業或者個人組織價格聯盟獲取壟斷利潤的“槍手”。

二、對深入推進行業協會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的意見建議

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明確了改革發展新的體制目標。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提出“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明確了改革的現實突破口。新一屆中央政府在《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進一步明確,行業協會商會要與行政機關脫鉤。為此,建議各地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積極探索,讓行業協會成為真正履行‘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社會職能的獨立社團法人。

一是以市場化為原則,推進職能轉移。夏寶龍書記在一次會議中指出,“市場如戰場,優勝劣汰,能不能保住市場、拓展市場,最終靠企業主體活力和競爭力,由市場規律來調節”。這一番話發人深省,對行業協會改革也有很深刻的指導意義。建議各地要按照“市場能夠調節的都交給市場”的原則,以“政府簡政放權,市場釋放活力”為改革方向,以協會運作更優為準繩,推進職能應轉盡轉。政府要松開“有形的手”,加強指導,與協會進行無縫對接,確保工作不脫節。對轉移類,要做到真正轉移,全權由協會行使職能,做到“見章蓋章”。對委托類,要認可協會辦理結果,減少重復審核,做到“即時審核,限期辦理”。對參與類,要盡量提高協會參與度,使職能運轉更加簡化、高效。

二是以專業化為導向,促進協會發展。建議各地“因業制宜”,根據本地行業實際情況,合理、有序地規劃、整合行業協會,提升行業協會的專業化水平。在改革過程中,要選擇相對成熟的行業協會為試點,實施逐步分離,確立協會的獨立法人地位。如天臺縣,根據行業類型梳理出七大工業行業協會,并選取機電行業協會為試點,再逐步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7個工業行業協會已全部完成脫鉤。在此,建議各地政府在出臺涉及行業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前,主動征求和聽取有關行業協會的意見和建議,逐步形成政府與行業組織的新型合作關系,增強協會的工作活力,確保協會在脫鉤后擁有話語權,進一步發展壯大。

三是以品質化為引領,提升服務水平。針對行業集群發展的需要,鼓勵協會打破過去較低水平的服務層次,要以行業提升為目的,牽頭開展行業與行業、行業內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不斷激發企業內生動力,變大而全為專而精,變同質化為差異化發展,做強、做長產業鏈,推進行業集群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天臺縣在工業行業協會改革中,瞄準行業關鍵共性環節,鼓勵協會建立各類平臺(中心),涵蓋技術服務、管理服務、信息服務和項目服務等等,目前已建成軌道交通中心、模具制造中心、電子通信中心等24個平臺(中心)。

四是以法制化為遵循,強化內外監管。引導協會根據法律法規、協會章程建立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會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相應的決議、執行和內部監督機構,并嚴格履行相關制度,實現內部治理的民主化與法制化。要根據“誰轉出、誰監管、誰指導、誰服務”的原則,建立健全協會和政府部門的“雙向評價”機制,既要增強協會對職能轉移部門工作的知情權、監督權和評估權,也要讓政府部門跟蹤評價各自轉出職能的實施和落實、購買服務資金使用績效等情況,確保協會對政府轉移的職能“接得住、管得好”,也保證轉出職能的質量和績效。另外,要建立信息公示平臺及信息披露制度,讓會員企業和社會公眾等第三方進行監督,提高行業協會工作的透明化和公開化。endprint

猜你喜歡
行業協會職能協會
婁底市翻譯協會簡介
河北省保險中介行業協會
職能與功能
廣東省鑄造行業協會十周年會慶暨第四屆理事會就職典禮成功舉行
價格認定:職能轉變在路上
協會 通聯站
協會 通聯站
協會 通聯站
淺談會計職能是否應該進行拓展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成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