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記者的新聞敏銳與采訪技巧

2017-10-21 21:41閆曉玉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真實性受訪者

閆曉玉

【摘要】:采訪是記者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特別是記者,長期奮戰在重大新聞事件的最前線,擔負著對重大事件的采訪責任,更需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采訪技巧。一線的重大新聞事件往往具有突發性,難以預測,這就對一線記者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新聞記者只有善于觀察,才能抓住細節的閃光處,從而提前發現重大新聞,這樣也能夠極大的提升事件的新聞價值。同時,掌握豐富的采訪技巧,善于隨機應變,能夠實現和采訪對象的順暢交流,從而保證新聞信息的質量。

【關鍵詞】:新聞敏銳;采訪技巧

新聞采訪是一種新聞實踐活動,能將記者的職業特點充分的體現出來。尤其是記者,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才能保證新聞事件的及時性和真實性,確保獲得第一手資料,保證事件的新聞價值。一線記者面對的往往都是有著重大影響的事件,每當發生重大甚至特大事件時,一線記者都需要及時的趕到事件現場,力爭第一時間得到第一手資料,從而為大眾帶來新鮮資訊,這對于記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但也是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

一、新聞采訪活動含義與特點

1.新聞采訪的含義。新聞采訪活動,指的是新聞記者為了達到傳播新聞的目的,在客觀角度認識和了解相關事務,然后運用訪談和觀察等形式,對相關的采訪對象進行記錄、傾聽、思索、詢問和觀察等新聞采訪活動,這是新聞編輯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從本質的角度來說,新聞采訪是一種挖掘和采集新聞線索和事實的研究調查活動,也是需要經過實證研究證實的社會活動。

2.新聞采訪的特點。對于新聞采訪的本身來說,是具有極強的個性化特征的,基本表現新聞采訪的真實性和時效性上,也包括了機動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新聞的傳播,需要以有效了解和掌握事實為基礎,然后通過編輯,將事實轉化為新聞傳播給社會大眾。事實是在新聞之前的,沒有事實,就不會出現新聞。所以,真實性是新聞活動的最大特征,而新聞采訪是新聞真實性的有效保障。

二、記者新聞采訪中的問題

1.難以抓住重點,缺乏敏銳的洞察力。重大的新聞事件,由于其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震撼性,在發生后呈現出極度復雜的狀態,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中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重點。但是,這一點恰恰是實際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提問是一線記者在進行采訪活動中最常采用的工作形式之一,如何設計出合理、得當的問題,是記者采訪中的難點。每一年,都會有新的記者加入到一線采訪的行列中來,但是這些新記者由于自身實踐經驗的欠缺,在采訪的過程中,經常會提出一些比較隨意的問題,無法把握住事件的主題與核心。問題往往缺乏較強的針對性,把握不住關鍵點。部分記者,在一線采訪時,提出的問題含糊不清、空泛籠統,使得被采訪的對象難以給出明確的回答。

2.準備不夠充分。記者在采訪前的準備不足,基本上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從客觀上來說,重大的新聞事件,往往在發生之前是沒有任何征兆的。例如汶川大地震、甘肅泥石流等重大的自然災害事件。這類事件是突然爆發的,在發生之后,一線記者需要及時的趕到新聞現場,沒有足夠的事件做準備,只能憑借著自己的基本功和實際經驗進行采訪。對于重大的新聞事件來說,采訪是需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準備的,但是有些自然災害事件并不能為記者留出準備的時間,所以難免會出現準備不足的狀況。另外,有些新聞現場,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這就為記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準備不足。

從主觀的角度來說,這就對記者的自身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部分記者由于自身綜合素養不夠,實踐經驗有限,所以面對重大新聞事件的時候,會出現緊張的情緒,在心理上沒有周密的計劃,導致準備不夠充分。

三、提高記者采訪能力的策略

1.提高個人素養,增強洞察力。記者由于責任的重大,和采訪任務的特殊,往往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和扎實的基本功。每一個者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采訪能力的。在加入一線采訪行列的時候,這些記者都是經過了嚴格的審核的,基本上已經具備了豐富的采訪知識與技巧。但是,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有機的結合起來,不是一時半刻能夠完成的。這就需要記者在日常的采訪工作中不斷的積累經驗,可以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善于從細微處入手,一粒沙中能夠看見整個世界。很多新聞事件并不是擺在那里等著記者去采訪的,而是需要記者自身不斷的去挖掘、發現。一線記者需要不斷的提高個人的職業素養,廣泛涉獵社會各個領域,不斷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從而及時的發現社會的重大新聞,為社會大眾及時的傳遞信息。

2.加強準備工作。采訪活動,是一種社會活動,有著一定的目的性。對于一線記者來說,由于所要面對的都是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事件,更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每一次成功的采訪活動,都是要經過周密的準備和詳細的策劃的。那些知名的記者,之所以在面對重大事件時,能夠從容不迫、鎮定自若的進行報道,不只是其自身具有極強的個人能力,與事前的精心準備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一線記者在采訪之前,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件、人物,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對于采訪對象的基本信息,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3.及時趕到新聞現場。保證新聞采訪任務成功完成的第一要素,是新聞的時效性和真實性。特別是擔負著重大使命的一線記者,要想獲得第一手的資訊,最大限度的提高新聞價值,就必須及時趕到新聞現場。新聞價值,是通過新聞的發布時間體現的,針對同一個新聞,發布第一條信息的媒體,就在競爭中占據了先機。例如,在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遇刺的時候,美聯社的一線記者在第一時間內抵達了現場,同時做出了快速、及時的采訪報道,緊接著美聯社發布了關于此事的第一條新聞。經過此事,美聯社名聲大振,逐漸的發展為影響力最大的新聞媒體。

4.掌握提問技巧。記者獲取新聞資料,一方面靠自身的觀察力,另一方面就是依靠對受訪者的提問。那么在提問的時候,記者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受訪者并不一定會配合記者的每一次提問,都做出理想的回答。如果記者的提問不恰當,那么可能采訪對象會拒絕回答。記者的提問方式主要是針對事件的具體情況,對于重大的社會性新聞事件,記者一般要采用正面的提問方式,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對于問題要精煉,但是要掌握好度,要充分尊重受訪者,避免引起受訪者的抵觸情緒。對于一些不信任媒體的采訪對象,要采用迂回提問,絕對不能開門見山,這會引起受訪者的反感。同時,提問的時候要避免涉及到受訪者的隱私內容,更不能針對受訪者的痛處展開連珠炮式的提問。

5.做好記錄工作。在進行新聞采訪時,記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記者在新聞現場采訪的時候,一手信息有時候是稍縱即逝的,所以一定要及時的做好記錄,從而為報道的編寫提供有力的材料。通常情況下,主要有以下幾種記錄方法:攝像、錄音、心記和筆記。對于一些會議采訪和人物專訪,主要采用心記和筆記的記錄方式,但要靈活運用,抓住問題重點,可以使用縮記法。

總而言之,社會的不斷發展,重大事件的頻繁發生,對于一線記者提出了更加復雜的要求。一線記者要不斷地提高個人的職業素養,掌握豐富的新聞采訪知識,并將理論知識與具體的新聞采訪工作緊密聯系起來,要保持認真負責的態度,對于每一次重大的新聞事件,都要做好事先的準備工作,從而在采訪的過程中,能夠及時、準確的獲取最新的信息,并進行及時的報道。最大限度的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使得社會大眾能夠及時的了解到準確的新聞動態,滿足大眾的基本需求。新聞報道是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對于人們的基本生活有著巨大的輿論影響,一線記者一定要保證重大新聞的及時報道,從而將新聞的積極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 廖聲武.主持人采訪要精心研究采訪對象[A].第五屆全國新聞與傳播心理研討會暨中國心理學會新聞與傳播心理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

[2] 安慶.新聞攝影記者的修養[A].奮力推動新聞攝影與時俱進——第九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暨新聞攝影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2.

猜你喜歡
真實性受訪者
認識亞健康
“民生清單”承載幸福期待
是什么影響了你的健康
Van lier真實性原則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尋求英語課堂對話真實性有效性研究
房價還會漲嗎?
地方電視民生新聞如何找線索
中國人的年終賬單
雕塑真實性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