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足石刻三維藝術再現

2017-10-21 22:40覃利園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三維設計

覃利園

【摘要】:大足石刻雕塑從初唐至民國,延續時間長達一千余載。而這一千余載的石窟造像,是這一千余載歷史的折光反映和記錄,它從一定的角度反映了中國在這千余載中的歷史變遷,政治、經濟、文化、哲學、思想的發展,記錄了這千余載的民俗民風、宗教信仰和審美觀念的變化,擁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是國家物質文化遺產。三維藝術再現的使用,對大足石刻的保護和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過對三維藝術再現的技術性、藝術性、真實性幾個方面闡述,運用三維藝術再現的方法還原大足石刻的原貌。

【關鍵詞】:藝術再現;大足石刻;三維設計

一、引言

大足石刻是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得一座豐碑,也是古代雕刻史上燦爛的一頁,有著極高的宗教、藝術、考古等價值。但隨著時間流逝,文物受到自然變化、人為因素帶來的不可逆轉的影響,目前,大足石刻的風蝕較為嚴重,傳統的修補工藝有可能帶來二次破壞的隱患,進行合理有效的保護是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大足石刻研究現狀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然而,因為長年累月的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大足石刻受到不可逆轉的破壞,目前,大足石刻侵蝕較為嚴重,經過了多次傳統物理、化學手段修復有可能帶來二次破壞的隱患。在國內對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一直都在研究和實踐考證中,在各個不同的時期里眾多研究人員通過傳統保護方式與實踐,撰寫了大量有關大足石刻保護和維護的論文,如:蔣思維《大足多寶塔的維修保護》,趙甫華《認真研究保護大足石刻》等等。但對大足石刻數字化保護研究相關論文還處于初期階段。2011年4月大足石刻研究院啟動了中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國寶——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在保護中也采用先進的數字化設備勘測進行數字信息收集、計算和模型的重建,并采用物理和化學分析的傳統保護方法,實施對大足石刻造型的保護,期間研究學士成果有孫紅燕,龔德才,黃文川《重慶大足千手觀音造型多層金箔成分分析》等。

針對大足石刻雕像進行數字化保護研究在國內目前還較少,反而通過運用數字化手段對國內其他重要文化遺產保護的案例卻很多。例如,潘云鶴,魯東明教授的《古代敦煌壁畫的數字化保護與修復》中提到利用智能化交的壁畫臨摹輔助技術和色彩協調的壁畫色彩演變技術,建立文物保護修復輔助系統。從現在國內發展趨勢來看,數字藝術再現必將成為日后美術文化保護的重要途徑。

三、大足石刻的三維藝術再現

1.三維藝術再現技術性具體運用

從技術手段來看,石刻文化藝術保護主要有四個階段和途徑:一,傳統手工臨摹保護階段。運用傳統的手工記錄臨摹,對石刻的外在造型、輪廓、結構、色彩繪制在紙上,這種做法使石刻面貌有了保存的副本。二,數字化石刻。數字化石刻主要是利用工程測繪,三維掃描,數字攝影等技術,對建筑結構、色彩信息等進行高精度獲取和保存。三,虛擬現實。虛擬現實又可以叫靈境技術,主要是通過創建三維空間,可以讓人在其中進行虛擬參觀,但是有著計算機配置等機械問題的限制,較難實現流暢的三維漫游參觀。四,電腦三維藝術再現。主要是通過計算機設計藝術,結合計算機技術,在基于可考證的歷史文獻資料、圖片和文化背景等,將石刻的殘缺部分進行藝術復原。其還原完整石刻作品藝術效果逼真,也經得起歷史的考究推敲。

三維建模在真實的再現原物方面類似于傳統的手工臨摹,但又高于傳統的手工臨摹,其區別僅在于制作工具,創作過程的不同。以三維軟件maya進行操作,就三維藝術再現大足石刻造像三個具體步驟及創新性進行分析:

首先,三維建模方面。采集真實物體或者模型數據并在計算機中形成線性框架,為真實感打下第一步的基礎。以往石刻的保護方法運用拍攝,掃描等手段再現石刻原物的不足,把殘缺的原物在科學的研究和分析下進行復原。在maya中,polygon搭建模型,主要運用點、線、面進行制作,布置線的走向是否合乎物體結構,對物體進行倒角、修簡線條處理,在圓滑顯示時保證模型光滑且沒有過大變形走樣。原石刻缺失損壞,根據大足石刻其他石刻雕像的特征、紋樣、對稱規律等多方面的研究分析,對破損處進行修復,彌補原石刻雕像殘缺不完美的遺憾。

其次,材質渲染方面。在電腦軟件和外掛渲染器的技術支持下,把脫色或參考圖片過度曝光經過分析修復,再現材質質感和色彩已經成為了可能。在制作高質量的材質作品時,基礎的maya自帶材質球是遠遠不夠的,在較復雜的物體中,需要對物體進行uv的分解、自己再ps里手動繪制適合的貼圖,材質的起伏質感可以通過凹凸貼圖來實現,隨機的凹凸質感也可以通過噪聲貼圖來制作。為了提高效率,也可以使用maya分層渲染設置、實時渲染。

最后,立體展示方面。對大足石刻的藝術再現成果最終都是為了展現在人們面前,三維再現技術可以將大足石刻造像進行虛擬展示,把大足石刻的研究深入化,從而提高大足石刻的研究水平。

2.三維藝術再現的藝術性與真實性

一直以來,三維再現被當成一項工程技術被研究,人們習慣借助高科技從物體的表象去描摹,滿足于程序技術,只注意到了這個工作中包含著計算機的編程、運行環境等方面的內容,很少從形式到內容,從現象到本質全方位的注意建筑的文化和審美,忽視了三維再現本質上屬于藝術,具有美的成分和文化的內涵。

達芬奇說:“畫家知道,要成為佼佼者,就必須無所不能地再現產生于大自然中的所有形式,如果你不去觀察它們,將它們攝入你的心靈,你就不知如何再現”。其中“再現”的意思是重新的展現,“藝術再現”的含義可以理解為藝術作為現實的反映,可以重新展現自然和社會中一切客觀的存在。藝術再現起始于再現對象,因而是對再現對象的反映,但在這種反映中包含著藝術家的發現、發明和創造。

傳統的石刻美學和文化是三維石刻再現的基礎。這也讓我們在對于任何事物都要從多方面考慮,三維藝術再現也必須遵循這個原則:文化、藝術、技術不是彼此獨立不相干的領域。所以,三維藝術再現顯然不能將研究停留在單純的技術層面,文化和美學也應用為三維藝術再現的基礎。

虛擬再現的創作過程盡管和傳統的純藝術創作過程不同,但它必須傾向于真實性再現,不能說與“美”、“藝術”無關。三維技術的進步發展是三維再現藝術性的保證。在進行三維再現時,要還要有良好的文化藝術修養,從形態去識別它的特征性格,從文化的角度來考察石刻的內涵,這才是藝術再現的關鍵所在。

四、總結

真實再現現存的石刻藝術,其目的是讓人能如實漫游其中,原則上應該更加重視作品的真實性,但同時也要認識到:石刻的藝術再現工作在表現手段上借助了尖端數字化虛擬現實技術、計算機工具,但它的表現對象依舊是石刻和藝術。三維藝術再現的作品其實就是藝術手段和藝術內容的統一。通過對大足石刻三維藝術再現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一)、三維藝術再現可以全方位的三維再現大足石刻的全貌,最精確的再現石刻的造型、結構、形象、色彩。

(二)、三維藝術再現能在不觸碰原石刻的基礎上對大足石刻的原貌進行有效的保護。

(三)、三維藝術再現可以對損壞的石刻通過歷史、文化、背景的考究進行合理的復原,彌補傳統保護手法的遺憾和不足。

(四)、三維藝術再現為弘揚和保護大足石刻文化遺產有著深遠的影響,為大足石刻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大足石刻的文化通過三維空間更加廣泛的傳播,促進了大足石刻數字化的發展。

猜你喜歡
三維設計
基于JAVA3D的核電站三維模型在線瀏覽系統的研究
建筑結構智能開孔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觀音巖水電站水力機械設備及管路安裝導則編寫簡述
基于Rhino的小型工程船錨鏈筒、錨穴三維設計
試驗機數字化改裝技術研究
基于三維設計的變電站綜合管線深化設計研究
滑動外翻式汽車全景天窗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