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干預對策

2017-10-23 14:15王麗璞
速讀·下旬 2017年10期
關鍵詞:干預對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王麗璞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卻無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撫養教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農村學校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隨著我國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紅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將會長期存在,因此探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對策

一、留守兒童的概念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城鄉人口流動的限制被打破,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形成了世界上迄今規模最大的“民工潮”。因此在這一背景下,農村便形成了一個新的弱勢群體,即“留守兒童”。所謂留守兒童,是指雙親或單親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里的18周歲及以下的兒童。根據父母外出情況,可以把留守兒童分為兩類:一是雙親外出,即父母均出去打工;二是單親外出,即父母有一方出去打工。根據監護者的不同,雙親外出的監護類型又課分為三類:一是隔代監護,即由祖輩撫養的監護方式;二是自我或兄弟姐妹監護,即兒童自我的管理或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管理。所以,留守兒童可以說是生活在一個家庭功能不健全的環境中,那么他們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就是:父母親情的缺失。

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因為他們無法得到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因此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鑒于此,為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為了祖國的下一代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們應該多關注這一弱勢群體,多關注他們的心理現狀,并及時采取干預對策。

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狀

在留守兒童的生活中,相比于父母都在家的農村兒童而言,面對親情的缺失,他們必然會面臨更多的壓力事件,這些事件會不可避免的給他們帶來一些煩惱,而這些煩惱久而久之便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他們很大一部分會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自卑懦弱、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甚至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斗毆。

目前,關于留守兒童的心理行為問題主要可以由三種渠道了解:一是通過媒體報道,特別是網絡上經常曝光留守兒童的新聞事件,比如,12歲留守兒童曹某,因父母外出打工長期跟叔叔生活,村里一60多歲老人長期對其哄騙性侵,最后致其懷孕,她的性格也由此變得內向孤僻,甚至自閉;二是通過學校老師的報告。他們大多都報告說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比其他學生較為嚴重,而且學習積極性也比其他學生低,比如有的內心封閉、冷漠、不愛發言、與老師同學缺乏交流,有的上課小動作較多、愛跟老師頂嘴、經常欺負其他同學,有的經常逃課上網并且屢教不改;三是通過留守兒童周圍的人,特別是其監護人。他們大多表示這些兒童變得越來越冷漠,缺少主動交流,有的脾氣變得異常暴躁,甚至動手打人,有的還離家出走。

另外,近年來,一些社會學和心理學研究者從量化的角度考查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黃艷萍等(2007)的一項調查表明,留守兒童的整體焦慮感、人際焦慮、學習焦慮、過敏傾向、沖動傾向、恐怖傾向和身體癥狀等心理健康指標上的得分都與非留守兒童有顯著差異,并且由單親監護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隔代監護和同輩監護等類型的留守兒童。郝振等(2007)的抽樣調查也發現,留守時間為半年以上的留守兒童,其自尊水平、內控性、情緒控制盒社會適應水平都顯著小于非留守兒童,而留守時間為3個月的留守兒童在上述心理健康指標方面與非留守兒童無顯著差異。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推測:留守兒童因“留守”而給他們帶來的消極影響應該是在其父母外出打工半年后。

綜上所述,根據申繼亮等人的觀點,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問題,實質上是關于環境在個體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對環境如何影響個體心理發展結果的問題的探討。因此,理解“留守”或父母親情的相對缺失這一環境對兒童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認識所謂的“留守兒童問題”或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

三、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對策

為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父母、監護人與留守兒童的積極有效的溝通

首先,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多與孩子聯系,盡量抽時間多回家看孩子,而且他們也要多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不要只是對孩子簡單的批評教育,要做孩子的朋友,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多給他們一些情感上的關愛和支持。而且父母也要多與孩子的監護人聯系,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有效監控;其次,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負責留守兒童的生活,他們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將產生直接的影響,特別是對于正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行為方面常常會表現出一些不成熟和逆反心理,因此監護人在滿足這些孩子的物質需求的同時,也要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和行為變化情況,多與他們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們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對于他們的生理和心理變化要多些耐心,盡力給他們提供信息和情感上的幫助和支持。

(二)發揮學校、教師和同伴的支持作用

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學校就成了為他們提供補償性社會支持的重要場所,并且留守兒童升入中學以后,他們好多就開始了住校生活,那學校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學??梢猿珜Ш椭C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為留守兒童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學校要多與留守兒童家長或監護人聯系,多了解留守兒童在家的生活和心理行為狀況,及時為家長和監護人提出一些好的教育對策。學校還可以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定期了解和反映留守兒童的心理和生活狀況,并及時給予教育和幫助;學校還可以建立心理輔導小組,專門解決學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其次,教師要多開展一些積極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留守兒童多體會到“家庭”的溫暖,教師還要多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及時表揚他們的優點,也要及時批評指正他們的不良行為。教師還要多與留守兒童溝通,多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對于不同特點的留守兒童要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比如對于那些性格內向較封閉的留守兒童,可以嘗試使用書信的方式與他們溝通。教師還要多到留守兒童家里進行家訪,多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多與家長或監護人交流教育孩子的策略技巧。

(三)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要對農業、農村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使大量農村人口能夠在家鄉安居樂業,不用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其次,社會福利機構要多幫助留守兒童,多給他們一些關愛,讓他們多感受家的溫暖;再次,社會媒體也要多關注留守兒童,多報道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新聞,讓更多的社會福利機構及有愛心的人士能夠多盡些愛心;最后,留守兒童的村委會也要積極行動起來,多幫扶留守兒童的家庭,多給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提供教育孩子和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總之,對于留守兒童這一弱勢群體,為了他們的身心都能夠健康的成長和發展,不光他們的父母和監護人,全社會都要積極主動地為他們提供幫助,為他們創建一個溫暖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趙景欣.壓力背景下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的保護因素與抑郁、反社會行為的關系[D].北京師范大學,2007.

[2]葉敬忠,王伊歡,張克云等.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綜述[J].農業經濟問題,2005,(10):73-78.

猜你喜歡
干預對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醫院懸掛式輸液架細菌污染情況調查與干預對策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現狀分析及干預對策
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及干預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