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羅馬的興衰

2017-10-23 10:25郭雄
速讀·下旬 2017年10期
關鍵詞:古羅馬脈絡歷史

郭雄

一、課程標準

2~3選擇中外不同時期典型的國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點。

2~4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區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4~2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說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4~5綜合多種因素,認識中國與世界社會變遷中的若干重大轉折時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古羅馬興衰的歷史發展脈絡,特別是興衰過程中的重要時間和重大事件。

(2)理解古羅馬興衰的原因。

(3)讀圖分析了解古羅馬人的民族特性、擴張概況及其版圖范圍。

2.過程與方法

(1)設置情景,讓學生置身于古羅馬興衰的歷史場景中,培養學生把歷史內容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思考、分析、評價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故事懸疑,把中國漢朝時與羅馬發生的歷史故事設置為懸疑故事,增加學生對學習古羅馬興衰的興趣及課堂參與程度,培養學生從歷史角度分析、理解和應用教材。

(3)自主學習,先學后教。通過學生對教材的閱讀,做到對古羅馬興衰的重大歷史事件的了解,教師通過故事穿插、文字或圖片或視頻資料的展示,理清古羅馬興衰的歷史脈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古羅馬興衰重大事件的了解,理解古羅馬在世界史中的地位。

(2)通過漢人與羅馬人的“恩怨”,從歷史大背景下理解亞歐民族大遷徙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的歷史感觀。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古羅馬興衰的歷史脈絡。

難點:透過教材理解和分析古羅馬興衰成敗的因素。

四、教學過程

五、教學設計說明

1.課程分析

本課以古羅馬的興衰展示古羅馬文明在政治領域的基本面貌,課文中共和國的歷史著重講述古羅馬人的民族特性,即尚武精神,以及古羅馬人的擴張和版圖的范圍;帝國的歷史則著重強調共和國向帝國轉變的原因以及帝國發展的基本脈絡,本課特別注重運用地圖和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和思考古羅馬興衰的發展脈絡,比較同大河文明的差異。培養學生對歷史和現實的探究精神與分析能力。

2.學情分析

學生對古羅馬的事件和人物有一定了解,但缺少較深的涉獵。平行班的學生在搜集和處理材料的能力,對知識遷移、運動能力、書面表達、口頭表達和表演能力等較差。因此在教學中才有故事懸疑法,結合圖片、視頻、活動等形式讓學生置身于歷史場景中。通過激趣、故事等試聽手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掌握知識。

3.教學結構分析

(1)導入新課:故事性視頻的導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培育學生敢于破解歷史懸案的興趣以及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

(2)師生互動:

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重視教材、利用教材內容建構古羅馬興衰的脈絡,培養學生閱讀材料時辨別關鍵字句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合作探究:利用視聽資料吸引學生,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基礎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談古論今:應用歷史懸疑故事的方式吸引學生參與歷史教學,讓學生認識學習歷史的趣味性。同時結合時政材料分析古代事件帶來的現代啟示,培養學生關注時政的習慣和進行思維的拓展訓練。

(3)課堂總結:在課堂總結時從整體上把握古羅馬發展的脈絡及點出需要學生注意的知識。在這個環節中需要檢測學差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猜你喜歡
古羅馬脈絡歷史
福州吟誦調留存脈絡梳理
延安時期的黨建“脈絡”
古羅馬藝術從何而來?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新歷史
隆力奇遇見古羅馬
“知行并進”與“從做中學”理論脈絡的比較
古羅馬最負盛名的統帥——凱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