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的康復護理

2017-10-24 08:09喻安敏許璐瑤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45期
關鍵詞:肩袖關節鏡肩關節

王 昭,喻安敏,許璐瑤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3)

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的康復護理

王 昭,喻安敏,許璐瑤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3)

目的探討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的康復護理。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受阻后爹修復術的肩袖損傷患者20例進行研究,對所有患者均實行康復護理,實驗結束后,比較護理前后UCLA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護理前患者UCLA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后,且護理后目前暫未發生并發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患者實行康復護理可有效緩解疼痛,降低并發癥,改善患者肩關節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節鏡;肩袖損傷修復術;康復護理

肩袖損傷是臨床常見的肩關節疾病,肩關節鏡是檢查肩袖損傷的有效手段,為保證患者阻斷病理過程,解除疼痛,恢復肩關節功能,需要及早進行手術治療,并配合有效護理干預來改善預后,促進患者快速康復[1]。本次研究主要對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的康復護理進行探討,希望可以為臨床工作提供借鑒,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受阻后爹修復術的肩袖損傷患者20例進行研究,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43~76歲,平均(59.5±8.5)歲;病變部位均為單側肢體,其中右側病變14例,左側病變6例;病變程度:部分撕裂15例,完全撕裂5例。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實行康復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病情觀察

術后全麻常規護理,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給予其持續低流量吸氧,觀察切口敷料滲液、滲血情況以及引流管通暢情況,可通過冷敷以及彈力繃帶來減少關節積液的滲出,還可減輕疼痛,對局部炎癥擴散有抑制作用。術后當天給與留置靜脈止痛泵進行持續止痛。密切觀察肢端的血運、感覺、運動情況,注意臂叢神經受壓,導致前臂感覺異常,警惕上臂及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發生。

1.2.2 術后體位

術后肩關節外展支具固定于稍前屈,外展50°位,如術者訴術中縫合時有張力,支具應加大外展角度,增加至90°。

術后4周患肩改肩關節吊帶進行固定,防止因固定時間過長導致肩關節僵硬。

1.2.3 功能鍛煉

康復訓練的基礎是重建正常的肌肉平衡和肩關節,肩胛骨周圍的力量,保證整個運動鏈的增強。

(1)主動與患者或家屬溝通。(2)制定康復計劃。(3)、指導康復鍛煉。

術后2周內屬于制動階段,在此階段需要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減少修復組織的張力,對組織水腫以及炎癥情況進行輕修補。使用冰袋進行冷敷止痛,肩關節活動后冰敷,每天冰敷2~3次,每次20分鐘。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手指、手腕、手肘、肩前屈、肩外旋以及握拳活動,加強肌力訓練。在術后2~6周的保護性階段應該對患者肩關節進行支具外固定,避免肩周圍肌群萎縮、促進組織愈合,還可有效預防肩關節周圍組織粘連,同時需要在患者耐受程度內增加活動量以及活動范圍,循序漸進,展開增加肩周肌肉的練習。如爬墻練習、肩袖肌群及三角肌等長收縮練習。術后7~12周練習屈肘展肩、外展指路等肩關節前屈訓練。12周以后利用門、桌子等進行肩關節各方向主動訓練可嘗試進行打電話、梳頭發等動作。牽拉橡皮筋進行肩關節體側抗阻內外旋、后伸、前屈訓練?;紓仁直凵吓e,反復摸后腦勺,病側手于身體后,上抬摸背部。如果患側手臂活動不便,可用健側手幫助患側手上抬。

當患者處于恢復階段時,需要解除肩關節外固定架,將促進肩關節穩定、加強肩袖主動活動、加強肌肉力量以及恢復正常關節活動范圍作為重點,在運動功能恢復期要逐漸恢復患者正常關節運動功能,通過促進本體感覺恢復來增加患者肩關節周圍肌肉的耐力和力量,進行全面的柔韌性訓練以及力量訓練[2]。

復合運動訓練:術后3-4個月,廣播體操練習,5~10 min/組,每天1-2組,以恢復患者上肢的協調性和運動的精確性。訓練時所有活動均需在疼痛耐受范圍內進行。同時可輔助理療和藥物等方法控制炎癥、減輕疼痛。

1.2.4 出院指導

術后三月內,建議患者每月前往門診接受復查,并聽取醫師的建議。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傷情復發,告知患者堅持功能鍛煉,出現復發要及時就診。

禁忌動作:(1)術后6周內禁止患肩主動用力。(2)術后3個月之內禁止后伸、投擲、用力聳肩、過度內收、外展位外旋。(3)術后半年之內禁止提重物。

1.3 療效評價指標

比較護理前后UCLA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護理前后UCLA評分比較

護理前患者UCLA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UCLA評分比較(±s,分)

表1 護理前后UCLA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疼痛評分 功能評分 角度評分 肌力評分 滿意度 總分護理前 20 2.2±0.8 3.9±1.3 3.7±1.4 3.8±0.5 2.8±0.5 17.5±4.1護理后 20 8.6±1.1 8.8±1.1 4.7±0.4 4.7±0.2 4.2±0.7 30.8±3.2 t -- 21.043 12.868 3.071 7.474 7.278 11.436 P -- 0.000 0.000 0.004 0.000 0.000 0.000

2.2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護理后目前暫未發生并發癥。

3 討 論

肩袖損傷具有較高發病率,無典型癥狀,患者多出現力弱、肌力下降以及疼痛癥狀,甚至會出現關節功能障礙,漏診率以及誤診率較高,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后遺癥,需要及時采用手術治療以及護理配合。

本次研究中,護理前患者UCLA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后,護理后目前暫未發生并發癥,P<0.05。原因分析為:①在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實行康復護理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的恢復狀況,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復?;颊咝g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應,護理人員應該以和藹親切的語言與患者溝通交流,使其不良情緒得以穩定,充分促使患者積極接受并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對患者實行正確的護理干預可促進其早日康復,改善其關節功能[3]。②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可讓其充分了解術后注意事項,針對其具體情況幫助其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鍛煉計劃,制訂計劃時所需考慮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齡、活動水平、肌肉萎縮狀況、損傷部位以及肩袖組織質量等,通過功能鍛煉可促進患者肩關節恢復正常,還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獲取患者信任,不斷提高患者依從性,進而有效緩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護理質量[4]。

綜上所述,對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患者實行康復護理可有效緩解疼痛,降低并發癥,改善患者肩關節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丁玉華.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補術13例康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6):98-100.

[2] 楊青霞,龔 敏.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患者康復護理35例總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1):150-152.

[3] 彭碧云.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的護理分析[J].中外醫療,2016,35(34):153-155.

[4] 趙永紅.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后的護理體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0):160-162.

R473.6

B

ISSN.2095-8242.2017.045.8797.02

本文編輯:趙小龍

猜你喜歡
肩袖關節鏡肩關節
肩袖肌群訓練聯合電針對肩袖損傷的療效
關節鏡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縫合器治療半月板損傷的療效
肩袖損傷基因表達變化的研究進展
SLAP損傷合并岡盂切跡囊腫的關節鏡治療
肩關節置換術后并發感染的研究進展
關節鏡下治療慢性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隨訪研究
網球運動員肩袖損傷的生物力學分析
重新認識肩關節骨折脫位
肩袖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關節鏡術后電話回訪的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