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皮影戲的起源嗎

2017-10-25 08:11陳品
小學教學研究·新小讀者 2017年9期
關鍵詞:李夫人白布影戲

陳品

皮影戲,古代又稱燈影戲或影子戲。關于皮影戲的起源,一種說法認為皮影戲是由漢代的方士李少翁發明的。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去世后,武帝非常懷念她。李少翁自稱可以找回李夫人的魂魄,武帝對此半信半疑,就讓他來試一試。天黑以后,李少翁掛起一塊白色的帷幕,點起燈燭,拿著用布裁成的李夫人圖像。武帝在遠處遙遙望去,果然依稀看見了李夫人的身影。武帝要求離近一些觀看,卻被李少翁拒絕了。

盡管有這則傳說故事,但是皮影戲在宋代以前的文獻記載卻非常罕見。到了宋代,皮影戲才有了成熟的表演形式。表演時,一塊白布被燈光照亮,藝人們在白布后面,一邊操縱手中的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一些車馬人物在白布上浮現出來,活靈活現,配合藝人的唱詞演繹出一場場動人的愛恨故事。戲中的人物剪影最初使用有一定厚度和硬度的紙板雕刻而成,隨著工藝的提升,慢慢用羊皮替代紙板,材料更柔韌耐用,而且開始涂上彩色。人物依據正邪有美丑之分,忠義之士容貌端正,奸邪小人則丑陋粗鄙。宋代的皮影戲內容非常豐富,有專門演繹宮廷故事的,有講三國故事的,還有講民間俗事的。

對古人來說,這種藝術實在稱得上神奇,許多人都沉迷其中。北宋有個富家公子十分迷戀皮影戲,每次看到斬殺關羽那一段故事時,都心中不忍,要求表演皮影的藝人暫緩一天再來表演。這說明當時皮影戲中的三國故事已經被演繹得栩栩如生,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宋代還出現了手影,據《宋詩紀事》記載,南宋普照寺的慧明和尚會做手影戲。手影戲表演的工具非常簡單,只需一盞明燈、一塊白布就可以了,全靠一雙靈巧的手變換出各種影像。

在沒有電視和電影的古代,皮影戲是古人一種重要的娛樂消遣方式。皮影戲從宋元明清一直長盛不衰,直到民國時期我國很多地方還流行著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皮影戲在元代時還傳到了歐洲,受到了外國人的歡迎。德國的大詩人歌德就是一位中國皮影戲的愛好者,他在推動中國皮影戲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p>

(田龍華選自《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么·體育娛樂》,中華書局)

猜你喜歡
李夫人白布影戲
白布河畔蒼鷺飛
飄舞的白布
漢武帝《李夫人歌》成因獻疑
滕縣民間印染流程
宋金影戲圖像釋讀與研究——兼論早期影偶的形制及其與木偶戲的關系
湖湘吳氏響塘紙影戲藝術語言探析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檔案無錫”叢書推出新作《老影戲單的歷史演繹》
你還敢抽嗎
臨終李夫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