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鷺鳥的傳說

2017-10-25 09:05蔣延珍
三月三 2017年10期
關鍵詞:阿亮大伙白鷺

蔣延珍

話說很久以前,白鷺島附近住著很多漁民,這些漁民每天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白鷺在漁船上方飛舞,放眼望去,水天一色,鷗鷺齊飛。

漁民阿亮和母親相依為命,父親在他五歲時就病故了,母親的身體一直不太好,且患有嚴重的眼疾,不能視物。阿亮閑時就吹笛子給病榻上的母親聽,同時自己也可以解解悶。

初夏的一天傍晚,夕陽灑在水面上,金光跳躍。阿亮駕著船在水里穿梭了一天,只捕捉到幾條小魚,有點沮喪。在路過一處斷石橋旁時,阿亮看見一只受傷的白鷺在水邊不停掙扎,嘴被一只大大的河蚌夾住,翅膀不知被啥撕扯掉了數片羽毛,不停地滴血。阿亮趕緊掰開河蚌,把白鷺救下。在白鷺的身子下面還有五只白鷺蛋,阿亮拾起蛋感覺運氣不錯,哼著曲一路回家。

阿亮回到家,給受傷的白鷺上了藥進行簡單包扎,就準備用白鷺蛋給母親做碗煎蛋面。當他拿起白鷺蛋時,白鷺哀鳴著向他撲來,阿亮放下蛋,明白了這是白鷺的孩子,他用稻草做了個窩,把幾只蛋放進去,又給了白鷺一些食物和水。

一連十多天,阿亮忙得忘了孵蛋的白鷺。有一天當他記起時,偷偷過去看,看到這白鷺和另一只白鷺一起在忙活。另一只白鷺負責送食物,受傷的白鷺的傷已大好,專心在孵蛋。阿亮給白鷺留了些吃的,又忙去了。不知不覺又十多天過去了,這天,阿亮起了個大早,他補好漁網準備去撒網撈魚,他不敢像其他漁夫那樣走得很遠,因為母親病了,中午要給她熬藥做飯。他撒好網,在等魚兒入網的間歇里,他摸出笛子吹奏起來。這時,一只大白鷺領著幾只小白鷺搖搖擺擺地走來,阿亮定睛一看,正是他救下的那只白鷺和它的孩子們。這幾只白鷺隨著笛聲的旋律慢慢舞動著,看得阿亮越發驚奇。他試著把曲子的節奏放慢,不承想白鷺們的舞動也由歡快變得優雅。阿亮明白了,白鷺能聽懂他的笛音,他開心地給大白鷺取名“仙仙”。從此仙仙和孩子們就成了阿亮家的???,時常給他的笛音伴舞。

這年連續干旱,收成不好,入冬了阿亮也沒儲存多少糧食,因此每天不得不早出晚歸捕魚,但仍然收獲很少。一天,天快黑盡了,眼見沒啥收獲,阿亮想再撒一網就收網,可是往哪兒撒呢?此時仙仙來了,把他引向斷橋邊,阿亮看見橋洞邊有一大片綠色植物,扒開傘形葉子,挖出一根紅薯狀的根莖,好像是人參!阿亮高興極了,把仙仙抱起來親了親,立刻動手挖了起來,不一會就裝滿小魚簍,滿載而歸。

阿亮用挖來的野參給母親熬湯喝,母親的身體慢慢好了起來。阿亮挖了很多野參曬干去集市賣,用賣參的錢抓藥,母親的眼疾也治好了。母親看到了美麗的仙仙和它的孩子們十分高興。阿亮出外捕魚時,仙仙和它的孩子們就成了母親的伴兒。阿亮跟母親說想拿賣參的余錢去修斷橋,方便人們通行。母親很支持他的想法,兒子的善良讓母親很欣慰。于是阿亮運來石料,一有空閑就修橋,他的義舉得到鄉親們的支持,這座石橋很快就修好了。阿亮認為是因為仙仙得來的天賜,就給它取名天賜橋。阿亮的善舉也贏得了鄰村小玉的芳心,他娶了同樣樸實善良的漁家女小玉,一家人都很善待仙仙。他們又把野參種在屋后,這就是后來的金堂特產“明參”。

次年七月,沱江大汛,江水混濁不能飲用,島四周茫茫一片。村民們在島內掘井,連掘一十三口皆為渾水。在大伙又累又餓之時,一群白鷺飛來,領頭的仙仙繞某地飛旋三日而不去,阿亮讓大伙就在那個地方挖掘,果然井水甘甜清冽,成為全島的飲用水源。人們就把這口救命的井稱為“白鷺井”。

島上的人家都以捕魚為生,沱江兩岸的交通靠渡船來維系。一天,阿亮和村民乘坐的大船行至江心,水流倒旋,烏云密布,暴雨傾盆而下,船只在狂風暴雨中搖擺,眼看就要傾覆。江流湍急,危急萬分,卻無人聽見呼救之聲。黑壓壓的烏云下,這時一只白鷺飛來,猛撞岸邊的鐵鐘,舍身而亡。漁民們聽見鐘聲,紛紛劃著漁船沖向江心,將落水者全部救起。阿亮認出舍命救了自己和大伙的白鷺就是仙仙,阿亮非常傷心,將仙仙葬在岸上的鐵鐘之下。

大伙感念白鷺的救命之恩,將形似白鷺展翅形狀的島命名為“白鷺島”,以紀念舍身示警的白鷺。

(發稿編輯/黃素萍)

猜你喜歡
阿亮大伙白鷺
Transitioning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rom hospital-based to rapid home-based infliximab: A stepwise, safety and patient-orientated process towards sustainability
白鷺
阿亮的變臉絕活
致老栗——讀《牛背上的白鷺鳥》
送打糕
北斗七星的傳說
冬天是個調皮的孩子
官員講大白話,大伙愛聽
簡筆畫白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